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

国庆作业2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熔化、凝固等。

2、化学变化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者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多用“可以”、“易”、“能”、“会”等词语。

如木炭可以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糖能溶于水。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变化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B.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物理变化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铁、铝制作炊具B. 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C. 用酒精作燃料D. 用铜制作导线3、在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a. 纸张撕成碎片b. 木材燃烧c. 白炽灯发光d. 湿衣服晒干e. 铁锅生锈f. 火炬燃烧g. 司马光砸缸 h. 凿壁偷光i. 火烧赤壁 j. 铁杵成针k. 蜡炬成灰 l. 车胎爆炸m.鞭炮爆炸 n.木已成舟5、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六上科学知识点

六上科学知识点
• 生物的结构层次体现了生物的层次性和整体性
• 生物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分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
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生态系统
生物的生理功能
• 生物的生理功能是指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反应
• 生物的生理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
• 生物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和生存的基本条件
• 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物质(如氧气、水等)和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
• 按结构形态分类:晶体(如食盐、石英等)、非晶体(如玻璃、橡胶等)和混合物(如空
气、土壤等)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
01
固态
• 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强
• 固态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或加压转化为液态或气态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体现了科技的生产力和变革性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价值
• 科学技术的价值包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等
• 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现了科技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 科学技术的价值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追求的客观公正、求真务实、创新进取
等精神品质
•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动力
• 科学精神对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态度
• 科学态度是指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等
态度
• 科学态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障
• 科学态度对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 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课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课件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
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 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 一元酸(HCl、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 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 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A.玉柄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简刻字
研学历程
形成性评价1 3.(2023·浙江宜兴月考)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
生锈,③轮胎爆炸,④蜡烛燃烧,⑤电灯发光,⑥冬瓜腐烂,请根 据题意回答问题: (1)①③⑥是_物__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属于_化__学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在燃烧过程可 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属于_物__理_变化(填“物理”或 “化 学”),此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3)电灯发光属于__物__理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 发热的变化_不__一__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主要包含物质的_颜__色__、__状__态__、__气__味__、__硬__度__、__密__度__、__熔__点__、__ _沸__点__、__溶__解__性__等。
研学历程
【课堂活动4】观察“实验1-2”,记录并判断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观看气体颜色、闻气味
氧气
二氧 化碳
闻气味 的正确 操作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A.大理石做成大理石餐桌
B.用水制成冰块
C.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铝用于高压电缆线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A)
自主评价
1.(2023·顺德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玻璃破碎
B.动物呼吸
C.铁丝折弯
D.甲骨刻字
2.(2023·东莞东华月考)下列成语和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C )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科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2NaOH+CuSO4= Na2SO4+CuOH2↓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CuSO4·5H2O = CuSO4+ 5H2O 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硫酸铜属于,在硫酸铜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及而凝固;在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热、酸、碱、重金属盐钡、铜、银等以及紫外线、、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溶解性及生理活性而凝固;-----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第二节:酸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三、盐酸的性质: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HCl +NaOH = NaCl + H2O3 HCl + AlOH3= AlCl3 + 3H2O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CaOH2+ CO2=CaCO3↓+H2O6HCl + Fe2O3= 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2HCl + CuO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Fe + 2HCl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四、稀硫酸酸性实验: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CuO + H2SO4 = CuSO4 + H2O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CuOH2+ H2SO4 = CuSO4+2 H2O现象: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BaCl2 + H2SO4 = BaSO4↓+ 2HCl现象:产生白色沉淀;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先检验哪种离子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若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酸+金属= 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四、酸的个性: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或玻璃棒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流进浓硫酸时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材、纸张脱水碳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一.什么是碱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二、碱的性质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只有可溶性碱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NaOH + HCl=NaCl + H2O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中和反应: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的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CO2 + CaOH2 = CaCO3↓+ H2O注意: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CO2+ 2NaOH = Na2CO3 +H2O注意:这一反应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SO2+2NaOH=Na2SO3+H2O注意: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思考: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现象:盛氯化铜溶液的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FeCl3+ 3NaOH = FeOH3↓+ 3NaCl现象:盛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碱的通性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3、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三、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②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⑤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注意:⑥、NaOH的保存: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⑦、实验室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常用它来作干燥剂;但它不能干燥酸性类气体,如:CO2、SO2、H2S、HCl.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CaOH 2 + 2HCl =Ca Cl2+2H2OCaOH 2 + H2SO4=Ca SO4+2H2OCaOH 2+Na2CO3 = CaCO3↓+2NaOH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钙个性:1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2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3 CaOH2具有碱的共性第四节、几种重要的盐一、盐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二、几种盐的性质①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2、碳酸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溶液变红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3、与酸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4、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制造烧碱应用:碳酸钠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CO32-的检验方法: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3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1、碳酸钙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H2O+CO2↑高温用途:1、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2、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③食盐NaCl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粗盐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用途: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盐的性质:1、酸+盐→新酸+新盐2、碱+盐→新碱+新盐3、盐+盐→新盐+新盐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三、盐的制取:Na2CO3+CaCl2 = CaCO3↓+ 2NaCl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2. 反应物都溶于水,与酸反应除外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溶水快,硝酸盐遇水影无踪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只溶钾、钠钙钡;四、三种肥料的作用:1、氮肥: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常用的氮肥:是含氮有机物即人的尿液;化肥:尿素CONH222、磷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3、钾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铵根离子的检验: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使用注意: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需要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有利于该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第五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一、哪些物质是金属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2、金属用途: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3、金属物理性质: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二、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实验1: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到: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色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点燃2Cu +O2= 2CuO 2M g +O2= 2M g OCuO +2HCl = CuCl2+ H2O 现象:溶液变成蓝色注意若一种金属越容易和一种金属发生反应,则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越活泼;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可以阻止里面的金属铝和氧气反应;M g+ 2HCl = M g Cl2+H2↑Zn+ 2HCl = ZnCl2+ H2↑M g+ H2SO4 = M g SO4+H2↑Zn+ H2SO4 = ZnSO4+ H2↑注意金属和酸发生反应是,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则说明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越活波;三、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①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②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1-6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一、一些简单的有机物1.有机物的概念;1通常将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除外;2有机物大多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2.甲烷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2沼气、和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实验: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产生蓝色火焰,同时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使用前需要验纯;家庭在使用沼气或天然气体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1.燃烧指甲、头发或羊毛,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同时看到黑烟;2.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焦的棉布气味;思考点燃棉花纤维和羊毛,所闻到气味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CO32-的检验方法: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铵根离子的检验: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干燥剂的选择: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物质的变化科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科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性质、状态等发生改变的过程。

2. 物质的变化是由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结构发生改变所导致的。

3. 物质的变化通常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4.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形成。

5.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但其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6.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逆性和不可逆性都存在。

二、物质的变化过程1. 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态、过程、末态。

2. 初态是指变化前的物质状态,过程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末态是指变化后的物质状态。

3. 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放热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4. 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5. 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研究和解释。

三、物质的变化类型1. 化学变化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原子或分子结合成为新形式的化合物的反应。

3. 分解反应是指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为原子或分子的反应。

4.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分子取代另一个原子或分子的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的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两种。

6. 物理变化的类型包括凝固、融化、蒸发、离子化等。

四、物质的变化规律1. 物质的变化受到一定的定律和规律的支配。

2. 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质量总和保持不变的定律。

3. 动能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能量总和保持不变的定律。

4. 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热量交换规律的定律。

5.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定律是描述物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定律。

6. 物质的变化还受到能量、熵、焓、熵等物理量的影响。

五、物质的变化的应用1. 物质的变化可以应用于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包括合成、分解、置换等各种反应的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1、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实例冰→水→水蒸气、酒精挥发、石蜡融化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时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

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例题:1、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判断以上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牛奶变酸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D、蒸汽锅炉爆炸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5、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例题:1、酒精是一种()的液体,具有()。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定,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相态等。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只有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如燃烧、腐蚀等。

3.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外观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等。

4.溶液的性质:-酸性溶液:含有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与碱反应。

-碱性溶液: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中和酸。

-中性溶液:pH值为7的溶液,如纯净水。

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不改变,如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2.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气体释放:气体的释放是化学变化的一个常见特征。

-颜色变化:物质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沉淀生成:在溶液中生成的新沉淀。

-火焰的产生:在燃烧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火焰。

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物质。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

-配平方程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相等。

5.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2. 物质的变化2.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新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氧化等。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2.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反应物的右边,生成物在生成物的右边,反应条件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2.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单代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替代。

•双代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物质的性质3.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性质差异•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振动幅度小。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和运动自由度。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空间较大,分子运动自由。

3.2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可燃性: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不可燃性:指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

3.3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传导电子。

•非金属导电性:非金属物质导电性较差,不能传导电子。

3.4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

•可溶性:物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不溶性: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4. 小结通过本文的归纳,我们对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类型。

物质的理化性质总结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理化性质总结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理化性质总结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理化性质是指物质在理化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态变化、化学性质以及其他与物质结构、组成等相关的性质。

下面将对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物态变化1. 相变:物质在不同温度或压力下由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变化。

常见的相变有固态转液态(熔化)、液态转固态(凝固)、液态转气态(蒸发/沸腾)、气态转液态(凝结)、固态转气态(升华/脱水)等。

2. 熔点和沸点:物质在特定的温度下发生熔化或沸腾的温度称为熔点和沸点。

熔点是固体转液体的温度,沸点是液体转气体的温度。

3. 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气体的压力与温度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其中P为压力,V为体积,T为温度,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

二、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与氧化剂反应产生氧化反应或与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物和还原物在反应中的电荷发生变化。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氧化物与还原物的反应等。

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溶液混合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酸溶液含有H+离子,碱溶液含有OH-离子,在中和反应中,H+和OH-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盐。

3.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放热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包括有机物的燃烧和金属与氧气的燃烧等。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质改变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酚红、甲基橙等,其中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三、其他相关性质1. 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常用符号ρ表示,计量单位为kg/m³。

密度反映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是物质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2. 溶解度:物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溶液中的最大浓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暑假衔接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暑假衔接知识点

3.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极少量的气 体飘进鼻孔。
4.物质的用途 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乙醇(俗称_________)可作燃料,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这些用途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
一、分子、原子
变化规律
二、1.(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Biblioteka 2.(1)生成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
(2)有其他物质生成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
吸热、放热、发光
三、1.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
点、沸点、密度
3.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
4.酒精
物质的性质
本课结束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暑 假衔接知识点
目录
一、物质变化
二、化学变化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物质变化
(1)定义: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
油挥发等。
二、化学变化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
做_______________。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 、 等。化
学变化中还有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 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能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 性 质 。 例 如 物 质 的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表达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察。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局部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根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拟〔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达,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达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

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如表达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二、误区扫描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

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响,生成了H2CO3.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4.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

5.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6.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些物质吸附在它外表的作用。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

7.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一定是。

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响;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响。

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三、典型例题例1. 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水的蒸发C. 灯泡发光D. 纸张燃烧例2.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到达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1、以下关于化学实验的论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进展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C、化学实验只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考点2 科学他那就的步骤1、在进展"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测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就这些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知识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考点1 实验现象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2、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2 实验结论1、把酒精灯点燃后,认真观察其火焰,再给你一根细木条供你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后,你认为有关火焰温度的正确结论是〔〕A、焰心>内焰>外焰B、外焰>内焰>焰心C、内焰>外焰>焰心D、内焰>焰心>外焰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考点3 实验过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甲石蜡遇热熔化、遇冷后又凝固乙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拟丙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丁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⑴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拟〕及其溶解性⑵点燃时:①描述甲中发生的主要现象②将一根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火焰哪局部温度最高?③丙的操作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假设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⑶熄灭后:熄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丁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考点4 创新探究7、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测与假设] 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聚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实验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主要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A、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B、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放在桌上C、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D、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倒立放在桌上考点2 实验结论1、关于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

其成分完全一样B、吸入空气中减少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2、将*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根本考点考点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②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考点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

"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

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

"三禁〞是绝对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制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制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