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标定位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在关于物质的性质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知识在线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伴随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光、吸热、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等食物腐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产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发生知识拓展水沸腾的实验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与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胆矾的研碎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沉淀;2、变化时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化学能可以转化光能、热能和电能。

4、如树木的生成是将光能转化为物质的化学能。

而镁条的燃烧是将镁条所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下列成语包含的物质的变化其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该变化为()A.钻木取火B.积土成山C.百炼成钢D.死灰复燃【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A、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只有B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项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7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8
B、 碱的复分解反应 碱+酸── 碱+酸性氧化物── 碱+盐── 其中,碱+盐的反应一般有下列类型: 可溶性碱+可__溶__解__性___盐──可__溶__解__性____碱 +_难__溶__解__性___盐 可溶性碱+可__溶__解__性___盐──难__溶__解__性____碱 +可__溶__解__性____盐
能量最低原理(焓降) 化学反应完成条件 混乱程度增加(熵增)
4
无机化学反应分类
化合反应
基本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5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条件是: 在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反应物需溶解于水
复分解反应在溶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NO3+KCl====NaCl ↓ +KNO3 b) _生__成__易__挥__发__性__物__质____
c) _生__成__难__电__离__的__物__质__(__如__水__)_
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本质是 : 反应物离子之间结合,使相应离子数目减少
6
A、 酸的复分解反应 1、酸+碱──盐+水
邻位原则(碳酸为例说明):
HCl H 2CO3 NaHCO3 Na2CO3 NaOH
上表中,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不相 邻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中间那种物质
不反应的物质: HCl H 2CO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一、物质的性质知识要点:1.物质的物理性质:a.颜色:物质的表面所反射的光波决定了物质的颜色;b.硬度:物质抗向其表面施加力量的能力;c.密度: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d.熔点和沸点: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e.电导率:物质导电的能力;f.磁性:物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g.透明度:物质对光能的穿透程度。

2.物质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燃烧;b.反应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c.稳定性:物质在正常条件下能保持其结构和性质的能力;d.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的能力;e.酸碱性:物质的酸碱属性;f.腐蚀性:物质对其他物质造成损害的能力。

3.物质的结构性质:a.分子结构:物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晶体结构: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的规则和重复性;c.异质性:物质中的组分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d.同质性:物质中的组分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

二、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1.物质的物理变化:a.相变: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b.溶解: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c.融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d.沸腾: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2.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a.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原始物质;b.生成物:通过反应形成的新物质;c.反应方程式:描述反应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d.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反应是否释放或吸收热量来进行分类;e.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反应;f.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化学反应速率:a.反应速率:反应物质转化的速度;b.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c.活化能: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4.物质的能量变化:a.内能:物质分子或原子所含有的能量;b.焓变:反应过程中系统的吸热或放热;c.骤变:物质由一种能量态突然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态。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NO.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观念一】物质的变化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原则:质量守恒定律(五不变两变两可变)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注意事项:(1)物质的变化常常伴有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而且有的变化无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解题突破方法物质变化的辨析,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从微观上判断构成反应物的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若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构成反应物的粒子发生了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知识须知】(1)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

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活、生产、实验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如烧煤做饭、取暖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和催化剂等。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正确理解“催化剂”①要紧扣“一变二不变”。

“变”指的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变快,也能变慢,不能片面理解成加快;“二不变”是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离不开特定的化学反应,离开化学反应讨论催化剂是没有意义的③对于同一反应,催化剂不是唯一的;对于不同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④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⑤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示例一】例1、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例2、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沼气生产 B.石油蒸馏 C.转炉炼钢 D.高炉炼铁例3、古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大理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
(1)有新物质生成(2)

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
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
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1、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实例冰→水→水蒸气、酒精挥发、石蜡融化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时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

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例题:1、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判断以上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牛奶变酸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D、蒸汽锅炉爆炸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5、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例题:1、酒精是一种()的液体,具有()。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行细心地分析、判断;(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答案】D【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结合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可能伴随颜色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新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1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2)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4、物质的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矿石粉碎。

2、年久的铜制品上出现了“铜绿”。

3、手电筒按下按钮发光。

4、将食盐滴入到自来水中。

5、铁片在空气中生锈。

6、将石灰石碾成粉末。

7、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

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9、用石灰水刷墙,墙渐渐变白。

10、将铁块煅烧打成一把刀。

11、植物的光合作用。

12、自行车轮胎受热爆炸。

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导电性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2.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四、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见现象有破碎、熔化、气化、发光、放热、变色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通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 误区判断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固态液态气态5.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6.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7.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8.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4.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水的蒸发C. 灯泡发光D. 纸张燃烧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火药的爆炸D、轮胎爆炸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5、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

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蒸发、蜡烛融化、碘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火药爆炸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挥发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本质区别:物质的性质是不是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三、识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的具体表现。

“会”“能”“可以”
酒精会挥发汽油能燃烧糖可以在水里溶解
酒精挥发汽油燃烧糖在水里溶解
例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汽化;⑦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请分析归纳:
(1)酒精的物理性质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
(5)酒精具有的用途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详解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 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 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 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 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 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

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误区扫描
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
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

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5.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

6.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7.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
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

8.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一定是。

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

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三、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水的蒸发
C. 灯泡发光
D. 纸张燃烧
分析: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而A、B、C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被氧化;釜底抽薪是指物质在燃烧时减少可燃物;铁杵磨成针是指铁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成分并未改变;钢和铁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物质。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