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强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简称SPOC)以及其他形式的在线开放课程。
第三条混合式教学是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学校成立慕课推进工作办公室,负责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第五条“十三五”期间,学校拟建成100门在线开放课程,并评选3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第六条学校优先支持在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成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具有专业优势和地域特色的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第七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运行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
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教师,负责组织并带领团队完成课程立项、建设、发布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校鼓励以我校教师为主、联合其它高校教师尤其是国际著名大学的优秀教师,合作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青年教师作为助手,协助课程负责人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第八条课程负责人提交《XX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申请书》,经大类教学委员会、学校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填写《XX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书》,并开始课程建设。
第九条已建成的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认定,在校内完整运行一个教学周期且教学效果良好,由学校至国内外优秀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平台开放运行。
(最新版)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课程资源效用,深入推动教学模式和手段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X X大学校内开设的自建在线课程和学校认定引进的校外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
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三条积极培育建设和引进在线开放课程,集聚一批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构筑一个师生互动、教学互进、内外互通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泛在化学习环境,应用翻转课堂推进小班化、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四条通过教学模式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终结评价为主向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章建设要求第五条鼓励教师开发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通过立项形式重点资助建设一定数量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精品。
各学院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资助培育建设院级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鼓励课程通过第三方MOOC平台对外发布,形成辐射和影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省级、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六条推进现有课程资源转型。
学院应积极推进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优培课程、精品通识公选修课等立项建设课程向在线开放课程转型。
第七条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第八条建设课程内容应完备,覆盖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环节,符合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
第九条建设课程资源应丰富多样,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二条建设目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大学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详细版
大学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进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包括、省、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等。
第三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树立典型、强化特色、分级渐进、力求实效”为原则,以“微课程”形式为主,加强我校农林类特色数字化资源建设,鼓励教师逐步开展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
第四条学校每年建设一定数量的在线课程,力争到2020年底,建成在线开放课程100门。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五条在线课程建设每年组织一次申报。
凡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都可以申请建设在线课程,同一门课程,学校仅资助一次。
第六条申报的课程应具备良好的课程建设基础,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书、丰富的教学素材等。
第七条在线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建设方案的提出以及后期建设方案的实施。
第八条课程负责人及参与者在项目完成之后才可再次申报课程建设项目,不得同时申报两个或两个以上课程建设项目。
第九条申请者提交《XX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申请书》,经学院后,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教务处与课程负责人签订课程建设合同书。
第三章项目建设与管理第十条在线课程建设要求按照《XX大学在线课程建设技术规范》执行。
第十一条在线课程建设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课程建设期内,教务处将组织动态检查,及时跟踪,确保课程建设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信息中心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二条在线课程采取校、院两级管理。
学校负责在线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申报、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学院负责课程及负责人,制订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建设成效进行检查与督促。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为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1. 依托优势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一批体现我校特色、彰显我校水平和实力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逐步构建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的在线课程体系,重点打造100门左右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并力争获得一定数量的省级和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 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推进课程教学综合改,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引领教学方法、手段改,推动教学评价方式改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建设标准与要求1.课程内容导向正确,弘扬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
2. 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完整、丰富,涵盖课程介绍、课程团队介绍、教学大纲、课程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
3. 课程建设应符合在线学习的认知规律,知识结构体系全面完整,以知识点为单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以满足在线教学要求。
课程设计应包括视频、随堂测试、单元测试、作业及教学互动等环节。
4.立项课程每学分需提供合计不少于200分钟的视频。
单个视频的建议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视频拍摄须符合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三、组织与实施1. 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以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鼓励各级品牌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在线核心课程群。
课程应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有力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确实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质量。
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包括在线课程建设、选用、教师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三条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着力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鼓励教师紧跟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步伐,主动探索建设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有序推进学校线上教学改革。
第四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在线开放课程按校、院两级建设,校级由教务处统筹规划和管理,重点面向受益面广、师资团队雄厚的公共课程组织建设。
院级由学院统筹规划和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递进式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申报教学提质项目进行立项建设并管理。
第五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教师团队应不少于3人。
主讲教师原则上要担任本门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工作两轮以上,由中级职称或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担任。
主讲教师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体工作,包括建设规划、团队分工和工作量分配等。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在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研究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并全面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资源。
第七条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应以知识点为基础,合理构建课程结构,课程设计应科学完整。
课程设计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能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同时保证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逻辑清晰,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 〕698 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二条建设目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2. 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3. 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4. 创新创业类课程。
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为维护线上教学秩序,规范线上教学活动,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管理职责第一条学校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负责落实。
第二条开课单位对线上教学课堂管理负主体责任,组织教师和学生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及时掌握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多措并举保障线上教学运行;加强线上教学管理,推进线上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第三条任课教师对线上教学课堂管理负直接责任,规范课堂秩序,丰富教学手段,夯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及时将优秀的线上教学课程转化为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果。
第四条教务处对线上教学课堂负管理监督责任,统筹规划全校线上教学活动和线上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为线上教学提供质量保障与技术支持,对线上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评估及信息反馈,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程和教师管理第五条开课单位应对线上开放课程的内容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科学性、适用性要求。
不得选用内容陈旧、服务质量差的在线开放课程。
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配备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学生违纪行为认定与处理。
第六条各开课单位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线上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方法、提升技能。
开课单位组织、指导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平台功能,制定适合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
第七条任课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将学习资料发布到教学平台,及时通知学生预习;制定应急备用教学方案并在开课前告知学生,以确保在教学平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仍能顺畅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2022年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有效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与创新,促进优质课程共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法。
一、建设目标通过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运用与共享,推动教与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与创新。
学院重点建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等。
通过开放课程教学平台,推介学院优秀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省、院两级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影响力。
二、建设要求.组建课程团队课程团队不少于3人,团队包括主讲教师(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和在线辅导人员。
主讲教师原那么上应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主讲教师应带着课程团队成员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保质保量完成线上教学及线下辅导工作。
线上教学任务包括: 课程上线前发布课程简介、课程学习要求、安排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线上答疑时间等;课程上线后按时发布任务、组织学生讨论、答疑、监控学习状态,更新课程资源、维护课程论坛、讨论区和答疑区;课程结束前发布在线考核试题和考核要求、确认在线考核成绩等。
线下教学任务包括:通过见面课组织学生交流与研讨,并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开展翻转课堂、线下期中或期末考核。
1 .规范课程设计应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各知识点内在逻辑严密,衔接紧密,形成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分析原课程结构、拆解知识点一一择取、凝练核心知识点一一重新创意、设计、重构课程一一拍摄制作视频一一核对一一课程上线。
2 .丰富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应系统、完整、丰富,需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学时、学分、课程介绍、教学团队介绍、教学方法介绍、考核方式、成绩权重、教学进度安排、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视频应根据教学需要,将课程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切割成假设干内容精简的小单元(小节),每一节视频时长一般为5-15分钟。
XXXX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XXXX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鼓励教师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校鼓励课程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示范性强、适合网络传播与学习的传统优质课程和近年来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并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运行,将我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
笫三条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我校已建成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深化设计教学大纲,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的在线课程,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S,简称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简称sPOC)及其他形式的在线课程。
第五条学校依托教务处组织开展在线课程规划、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会同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在线教育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一起进行课程设计、制作、运行及翻转课程教学等培训工作。
第二章课程规划与建设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先支持有良好教学效果和基础的课程,鼓励能代表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水平、代表我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展现世界一流大学师资水平与教学效果、在业界影响广泛的课程优先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
第七条申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导向正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网络传播,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第八条学校每年以立项形式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改与创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以下简称MOOC)、小型私有化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Online Courses,以下简称SPOC)和其他形式的在线课程。
坚持建设和引进相结合、建设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机制。
第三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与创新。
二、课程建设第四条学校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类在线开放课程,优先支持具有专业优势和地域特色的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在线开放课程采取先建设后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
课程负责人依据《XX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见附件)开展建课工作。
课程建设前,教师所在学院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策划进行审核。
课程上线运行前,须通过课程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等方面审查,同时须通过校委对授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课程内容的政治导向进行把关审查,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
第六条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
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专职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中级或以上职称。
申报课程应具有两轮及以上教学实践。
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立项、建设、发布、运营、维护以及课程团队建设。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激励教师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以驱动应用为目的,通过自建和引进相结合、前期立项建设和后期评价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学校鼓励具备条件的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优质课程,可向校外平台输出,将我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利用我校已建成或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简称MOOC,中文为慕课)和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maIlPrivateOnlineCourses,简称SPoC)。
第二章课程规划与建设第五条学校教务处总体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遴选建设与应用推广。
学院等教学单位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体,按照要求,组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上线前须对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和政治导向进行把关审查,课程上线运行后须对课程运行过程进行监管。
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立项、建设、发布、运营、维护以及课程团队建设。
第六条建设课程以我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核心课为主,支持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能够体现学校授课水平,能在国内外高校产生一定影响的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集群的课程可按在线开放课程群进行规划和开发。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指经学校或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课程,包括小型私有化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简称SPOC)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包括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级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二章建设目标与内容第三条建立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线开放课程,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依托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分类指导,以学校主导推动、教学单位为建设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建立校级、省级、级,分级分类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10门左右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成一批省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
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及创新创业课为重点,自主建设开发一批适合网络教学和传播、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教学单位之间或教学单位与社会单位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的在线开放课程。
引导各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向在线开放课程转型升级。
第四条认定一批在线开放课程,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作用。
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资源完整充实,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能体现学校优势与办学水平,有较强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课程为XX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更新教学与管理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与管理创新。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通过开放式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导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推进在线教学、网络学习、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力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二条建设目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3.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4.创新创业类课程。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二条建设目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3.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4.创新创业类课程。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为规范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包括经学校审核通过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11PrivateOnlineCourses,即SPOC)以及其它形式的在线开放课程。
未经学校审核通过的课程,不得以“XX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名义开展教学和宣传。
第三条组织机构(一)教务处负责组织制定政策文件,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协调专家组等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下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办公室(以下简称推进办),具体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三)专家组负责研究与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政策、课程建设规划、遴选评价标准,负责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上线审核、指导学院等工作。
第四条学校鼓励学院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重塑课程结构,改教学内容,建设一批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课程。
第五条学校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等本科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第六条课程立项后应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参照《XX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文件,坚持高标准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导向正确,弘扬核心价值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
无危国安、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演示文稿、教学课件、课程公告、测验和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以及满足学校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
大学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XXXX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改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二条自主建设为主。
按照“自主建设、适当引进、自建为主”的原则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自主建设”主要通过“学校立项、学院支持、教师自建”的方式进行,“适当引进”主要引进校外高水平在线课程资源。
第三条突出实用与共享。
坚持实用为主,建以致用,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多形式应用与多平台推广,努力培育高质量、高层次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教育教学改和教育制度创新。
第四条规范管理与维护。
坚持依法依章管理,明确学校、学院、课程负责人的职责范围,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推广、引进等工作程序。
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营的监管,防范和制止不良信息传播,保障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稳定运行以及用户、资源的信息安全。
第三章目标与任务第五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成包含“慕课、微课、网络辅助课程”等多个层次类别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形成动态的课程培育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率。
第六条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并开展“翻转式、混合式、辅助式”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水平跃升至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的新高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第七条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一个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多维度开放的多样化在线课堂,构建一个开放式、一站式、可扩展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培育平台,支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第四章建设要求第八条建设对象要求。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面向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师资水平较高的课程。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及考核要求
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学院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院师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主要有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两种形式。
其中,MOOC是通过专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学习者进行知识传授;SPOC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在院内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方式,例如开设网络进阶式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等。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在线开放课程主要通过自建和引进两种方式进行建设。
其主要建设范围是:纳入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适合通过网络传播和开展混合式学习的课程。
第四条教务处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制订我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质量标准。
(二)负责组织和实施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遴选、建设、管理、应用、经费管理以及课程的使用授权许可等。
(三)根据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引进院外优质在线课程,配备院内教学团队,以完全线上学习和开展混合式学习两种方式面向院内学生开设。
(四)负责课程平台的建设,并提供平台使用的技术培训与课程上线帮助,在课程运行过程中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课程负责人是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人。
主要负责课程立项、建设、发布、运营、维护以及课程团队建设等。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第六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工作采取自主申报与定向邀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各教学单位负责根据建设计划和申报要求向学院择优课程,鼓励教学单位间采取联合建设的方式,以实现跨专业、综合类课程的建设;对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师和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学院可定向邀约相关课程团队参与立项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
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程序为:个人申请,系部审核推荐,学院组织专家评审立项。
第七条建设方式
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建设期为一年。
学院为立项建设的课程提供建设经费支持,课程录制方式不限。
课程负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完善,保障上线课程教学质量。
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
第三章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
第八条教学要求
课程负责教师及课程平台要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为我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杜绝和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九条上线流程
校级及以上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可纳入培养方案中,授课教师可申请上线教学。
上线申请工作应在学生选课前完成,在课程所开设的系部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可在下学期内开展教学活动。
开课教师需在开课申请时提交见面课授课安排,见面课安排如有改动需及时通知学生并上报教务处;课程上线教学首节课必须为见面课,告知学生授课计划、联系方式,以及成绩考核办法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授课形式
上线教学时,采用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原则上课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见面课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第十一条成绩认定
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
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第十二条课程引进
教务处要加强与深圳职院等院校联系,积极在校外引进课程,及时发布下学期校外引进课程清单,系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系部按要求将选择课程及课程负责教师信息上报教务处。
课程负责教师负责有关见面课、线下辅导、考试等工作。
校外引进课程上线管理与校内自建课程相同。
校外引进课程学分由开课系部确定并上报教务处审核,原则上应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该课程学分一致。
第四章技术人员配备、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计算
第十三条技术人员配备
信息工程系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中心,面向全学院选聘事业心强、甘于奉献、技术能力强的专职人员3人,享受教师待遇,负责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室管理、录制执机、课程编辑、课件归档、资料上传、服务器日常维护、对授课教师的技术支持等系列工作。
学院鼓励机关、各教学系部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兼职,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按照学院相关规定核算工作量。
学院逐步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制作能力纳入教师岗位聘用基本条件,适当奖励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鼓励教师学习先进制作技巧,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作品专业水准。
第十四条经费管理
学院负责课程的建设经费,明确在线开放课程专项经费使用范围,统一拨付至各系部,由各系部统筹使用,相关课程负责人根据经费预算严格使用经费。
设立立项课程每门课程建设基础经费,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每门课程建设经费另外追加。
经费使用分两次资助,前期资助立项课程建设经费的50%,课程通过中期检查,拨付剩余的50%建设经费。
经费支出主要包括课程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软件,动画制作,场景搭建等费用。
第十五条工作量计算
学院自建专业课程上线教学,授课教师前两学年该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倍核算。
两学年后的每学年末,由教学专家组根据上线教学(含校外引进的专业课程)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议,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2--1/5核算。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按照具体岗位分工核算工作量,取得的工作量在教师职称聘任时有效。
录制执机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1/2核算,视频流编辑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3倍核算,课程管理归档及服务器上传按传统课堂教学1/4核算。
第五章质量管理和奖励措施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
学院将通过考核、验收、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
通过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对未按规定完成校级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资格,追回已拨付建设经费的50%,并停止资助剩余经费,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
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在教育厅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建设,除对课程负责人予以警告外还将对课程负责人所在系部通报批评,课程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
上线教学期间由教学督导中心对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连续两学期学生总体评价不合格(总体评价为“较差”的数量超过总数的30%)的课程则需下线整改,暂停一年后方可参与复审,复审合格后可申请上线。
第十七条奖励措施
验收通过的课程上线教学运行平稳、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该课程可参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励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参照学院技能大赛奖励方案和市场制作价格标准,实行一次性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