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⑥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⑦。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⑧。
仁智之乐⑨,岂徒语⑩哉!【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①森壁争霞,孤峰限日: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
①幽岫(xiù):山中幽深的洞穴。
①葺(qì)字:修建屋舍。
①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代词,此。
①仁智之乐: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
①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岂,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怎么”。
徒,仅仅。
语,说。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处。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③ ⑤ ⑥
④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兰心赏水 课文中写水,写出了水的 什么特点呢?用心品味一下, 按这个格式来说: ( )的水真( )啊, 你瞧( )。
总结:这几篇课文水的共同特征 有哪些?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巧语辨水 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各篇的作者及相关文学 常识。 2、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来进行 文言文复习,明确各篇景物特 点; 3、归纳出文言文中常见的写景 的技巧; 4、感受古人寄寓在自然山水景 物中的思想感情; 5、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对 初中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加以分 析。
山 水 景 物 篇 分 类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 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 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 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 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 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 ,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 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鲁迅《孔乙已》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山 水 小 品 篇
巧语辨水 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妙笔绘水
奇异秀美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 眷恋和鄙弃名利的思想。
满井游记
生机盎然
表达作者厌倦官场、 钟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
幽深冷寂
表达作者贬官失意后 抑郁悲凉的心情。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借写景抒发 自己厌倦官场、鄙弃名利或被 贬谪后的抑郁悲凉的心情。
篇目
言志篇
景物特点 思想情感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记承天寺夜游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月色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幻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曹操 写山中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其一》陶渊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写雪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 因风起。” 晋· 谢道蕴《咏 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绝对原创.中招真题《与朱元思书》中招比较阅读
古文在百度上搜索方式:古文题目+ 中招试题比较阅读真题以下真题没有参考答案一、【山西省2006年】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
(10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与朱元思书》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与朱元思书》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3分)⑴猛浪若奔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⑶潭中鱼可百许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2分)甲文:;乙文:。
【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1】⑴飞奔的马⑵凭借⑶大约【2】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
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对比翻译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与朱元思书》提示: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二、(2020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0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三峡》
3.重点词语
(1) 通假字: 日光下澈:同“彻”,穿过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近岸:靠近
(4)一词多义:
为
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坻
(成为)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而
乃记之而去 黑质而白章
(表顺承) (表并列)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全石以为坻,……为岩。 (2)通过写鱼来表现“水尤清冽”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似与游者相乐。 (3)用比喻写源头、岸势的句子是: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4)文中用八字概括小石潭凄清寂静的氛围的
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把握主旨: 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心境?
自主复习《三峡》
请按以上复习模块复习《三 峡》,然后完成自我检测卷。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三峡》
执教:黎华美
复习模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朗读与停顿 2.识记文学常识 3.理解重点词语 4.翻译句子 5.赏析重点语句 6.把握思想感情
复习《与朱元思书》
重点词语
四种文言现象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同“返”,返 2.古今异义 经纶:古义回:筹划,治理
今义:政治规律
3.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风烟俱净:
4.翻译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不能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 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窥谷忘反B.猛浪若奔/奔走相告C.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猿则百叫无绝/绝巘多生怪柏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饱览富春江绮丽风光,作者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3分)(前两个空用原文的话回答)小题4: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组材,第二段写水,第三段重在写山。
B.本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表达效果上不同之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而本文则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见底。
D.第三段主要从山势险峻、山中音响、游者感受和树形山色四方面表现富春江沿岸的“奇”。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与朱元思书(节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寒()轩邈()戾()息()2.翻译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抒情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茂密苍翠远至平2.①那些忙于处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昏暗。
3.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山势险峻。
(意思对即可)4.由远到近作者的立足山谷,描绘一幅陡峭险峻,河水清澈,景色幽美的人间胜景。
(意思对即可)5.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意思对即可)《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2【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飘浮移动 .
答案:(1)游动着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
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
样阴暗。
4.填空。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_____________之美。第二段第一层承“异水”二字,抓住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
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10.解释加点的词。 (1)古来共谈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
( ( (
) ) )
﹒﹒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1)赞叹 欣赏 (2)交相辉映
(
(3)长久存在
)
( 4)
11.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 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 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2)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7.理解课文内容,用原句回答。
答案(示例):(1)百里江水皆缥碧
鸣
(2)寒树间好鸟相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寄托着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
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猛浪若奔.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C.蒙络.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4)卷.石底以出()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有泉幽幽然.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二、[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附答案)MY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附答案)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天山共.色()互相轩.邈()略无阙.处()虽.乘奔御风()负.势竞上()望峰息.心()争高直指.()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二、文章理解: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答:、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篇:《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或王命急宣,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⑤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⑦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词语(直接做在原文旁),翻译加横线句子。
翻译: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二、1、《三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进行描写。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秋天),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与朱元思书》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接着描写山之奇(峻峭),水之异(清、急)。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
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
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的异同点
①《三峡》和《与朱元思书》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清澈;湍急等共同特征。
②《三峡》和《与朱元思书》两文都写了猿鸣,都侧面突出山高和连绵不断。
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渲染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勃勃生机。
③《小石潭记》只写了水,突出了水的澄澈透明(空明澄澈)。
④三文都写了水,都突出了水的清澈,写法上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⑤表达的主旨不同。
《三峡》: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流露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思想。
⑥描写的对象与特点不同。
《三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小石潭记》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四、题型示例
[甲](《小石潭记》) [乙](《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3分)(1)因为。
(2)离开。
(3) 通“返”,返回。
(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