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案

合集下载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教材教法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教材教法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习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其中频数、频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

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在这个基础上对总体情况进行推理。

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时,步骤比较多,分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整理的过程一定要认真细心,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合作。

二、教法建议
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本节课在“发散”的同时注重了“聚”。

一是在教学进行数据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时,进行了“聚”(方法小结);二是在进行“形形色色的直方图”练习时进行了“聚”;三是课堂练习之后的小结更是注重了“聚”,让学生明白:生活是美好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聚”的好处在于有助于为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学习经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祖国的下一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案与反思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前进学校史爱东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初步学会用画图方法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表格、画图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难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感受数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图表表示法3. 柱状图和条形图柱状图的定义和特点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柱状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4. 折线图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折线图的绘制方法折线图的应用实例5. 饼图饼图的定义和特点饼图的绘制方法饼图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难点:1. 数据的整理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和数据;3.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模板;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2. 笔记本和笔;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表示方法:介绍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和图表表示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表示法的应用。

4. 柱状图和条形图:讲解柱状图和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示范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二年级数学数据教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教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2、能够读懂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3、能够使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整理数据。

二、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教材在学生的数据整理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时尚且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他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并能使用统计图表及其他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

三、教学重点:1、概念的理解,所需数据的整理2、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数据整理是指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呈现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数据整理是处理数据时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

数据整理所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制表、列成行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加整齐、易读、易懂,方便学生分辨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理解。

1、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图表。

它可以清楚地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

在条形图中,数据是以条形的高度来表示的。

高度越高,就代表数据越大。

学生通过绘制条形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2、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数据变化的图表。

折线图中,数据是以折线的形式展现的。

折线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数据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可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3、饼图:饼图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图表。

在饼图中,数据是以饼状的形式展现的。

每个部分的大小取决于所占的比例。

饼图可以用来直观地显示百分比。

学生通过绘制饼图,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据。

教师将会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制作对应的图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学会了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并掌握了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制作方式。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整理数据,为以后更深入地处理数据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

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学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2.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3.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3.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案例和数据;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有50名学生,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呈现(15分钟)呈现教学案例和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某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5, 170, 168, 162, 167, 172, 164, 166, 163, 169, 165, 171, 168, 160, 166, 170, 167, 164, 165, 162, 169, 166, 172, 163, 168, 164, 167, 165, 171, 166, 170, 162, 164, 167, 163, 169, 165, 172, 168, 166, 171, 167, 164, 165, 163, 168, 164, 167, 165, 171, 166, 170, 162, 164, 167, 163, 169, 165, 172, 168, 166, 171, 167, 164, 165, 163, 168, 164, 167, 165, 171, 166, 170, 162, 164, 167, 163, 169, 165, 172, 168, 166, 171, 167, 164, 165, 163, 168, 164, 167, 165, 171, 166, 170, 162, 164, 167, 163, 169, 165, 172, 168, 166, 171, 167, 164, 165, 163, 168, 164, 167, 165, 171, 166, 170, 162, 164, 167,在完成《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失物招领处我整理》教案

《失物招领处我整理》教案
《失物招领处我整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失物招领处我整理》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教学内容:
1.知识点:分类、计数、数据整理。
2.教材章节:第八单元第36页《失物招领处》。
3.具体内容:
a.了解失物招领处的物品分类及数量。
b.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对物品进行计数。
-在使用“正”字计数法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计数过程中的细节,如每次计数时的标记、计数完毕后的检查等。
-在整理表格环节,教师应强调表格的标题、列名、数据排列等规范,确保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技巧。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如比较数量、寻找规律等,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失物招领处我整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丢失物品然后在失物招领处找回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整理的奥秘。
3.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用“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计数法对物品进行计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数据整理任务,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生活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物品分类的方法,并能根据分类结果进行计数。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失物招领处我整理》这一章节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据整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效果总体上是不错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3数据的表示-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3数据的表示-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表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分析某城市一年内各月份降雨量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
2.教学难点
(1)数据整理的方法选择:难点在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这需要学生对数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突破方法: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类型、范围、分布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数据整理方法。
本节课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实例,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据表示的核心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或者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的奥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数据(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3. 教学准备:课件、数据卡片、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它们进行整理?2. 探究新知(1)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大小、按照形状、按照颜色等。

(2)排序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高到矮等。

(3)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归纳,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数据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整理数据的实践操作。

(2)学生将整理好的数据在白板上展示,并进行讲解。

(3)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整理数据的结果,评价学生对数据的分类、排序和归纳是否准确。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整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2. 掌握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数据整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3.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4.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教学难点】:1.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2.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2. 互动式讨论;3.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20分钟)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3.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三、示范演练(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指标的计算,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四、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方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收集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2. 数据整理方法和技巧;3.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数据整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贴近实际。
3.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统计图表更直观地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4.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据整理和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数据整理和表示的实践任务。
2.教师为指导小组讨过讨论、交流,合作完成数据整理和表示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主动发现并提出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自主探索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更具挑战性的课题,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开展“数据整理和表示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的制作步骤;会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数据;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的过程,体会由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整理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它们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里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作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二)整体感知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但是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Ⅰ.复习提问可由教师概述如下意思:前面讲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数,它们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里某个学科的考试情况,有时不仅要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些我们要来学习如何作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如简单的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的理解需要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提高他们的统计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过程,提高统计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图表。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实例材料,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实例中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呈现(10分钟)1.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数据。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汇总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汇总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汇总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九章第一节,简单的数据汇总。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何用表格来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据汇总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用表格整理数据,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表示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我准备了白板、彩笔、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图的模板。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一份关于学生们最喜欢的季节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们看到这份问卷是如何收集数据的。

2. 例题讲解:我以问卷为例,教授如何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何用表格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最喜欢的运动,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4. 板书设计:我在白板上写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几个大字,然后分步骤板书出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过程。

5. 作业设计:让学生们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庭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年龄,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六、作业设计1. 题目:家庭成员的年龄统计请同学们回家后,统计一下自己家庭成员的年龄,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答案:爸爸:45岁妈妈:38岁哥哥:15岁姐姐:12岁我:10岁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存在困难。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教材教法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教材教法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161 165 152 165 158 159 158 170 164 157 154 163 170 162 157 169 159 157 157 161 157 158 160 156 153 163 161 153 158 155 160 161 161 160 167 149 155 165 168 159 162 162 162 162 161 150 152 158 161 162 163 164 166 171 157 157 164 159 164 168 157 174 158 155 165 154 154 154 154 167 155 159 158 162 158 162 159 168 160 161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的反映样本和总体特征的数有哪些? 它们分别反映一组数据的什么特征? 答:我们已经学习的反映样本和总体特征的数有一组 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
其中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 趋势;方差和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的波动情况.
新课讲授
C K C L Q Q
L
K
B
K
L
K
C
B
Q
C
小明按饮料的品牌分类,用画“正”字的方式记 录购买各品牌饮料的人数,并计算购买各品牌饮 料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饮料品牌 画“正”字记 数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人数/名 百分比
K
B L C
15
9 9 11
30%
18% 18% 22%


Q 合计


6 50
为了了解不同品牌的橙汁的市场占有率,小亮和小 明选择了一家超市进行调查,对当天50名顾客购 买饮料的品牌进行了记录。用字母K,B,L,C分 别表示四种销量最大的饮料品牌,用字母Q表示这 四种品牌以外的品牌。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图表的种类和作用;3. 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提问:我们是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整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操作,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 介绍图表的种类和作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它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3. 讲解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数据整理;2. 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讨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图表的种类和作用、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等;2.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据整理?学习数据整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数据整理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

2年级数学教案《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

2年级数学教案《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

“用不同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教学设计【概述】1、课名:“用不同方法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事物的分类、收集和简单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等。

本节课教材呈现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的信息和小组合作统计天气情况的要求。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感受统计的四个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检验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并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简单的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学生体现多种形式的统计方法。

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将学生带入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自然的进行了情感教育。

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统计方法的多种多样。

【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数据整理、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为家长提供反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佘画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认识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提高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与信息获得.
难点
尽可能清晰、有效描述数据,以利于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用条形图、扇形图表示数据的方法,那么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何优点?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如何选用两种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呢?——统计图(板书课题,引人新课)
二、探究问题,推进新课
目前,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不容乐观,据有关调查,初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以上,高中生视力不良率达70%以上.
出示教材例题某学校3000名学生中1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
想一想:
(1)你想了解关于视力情况的哪些信息?如何整理数据以获得这些信息?
(2)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可引导学生利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求出人数、各视力情况所占百分比.
指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师生合作完成.小结条形统计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某种
顺序排列起来.
思考: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小结:1.画出横、纵轴
2.画直条
3.写名称、单位
思考: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与条形统计图有何区别?教师适时讲析:(1)画扇形统计图时,先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再把百分比转化为扇形圆心角度数,即扇形圆心角度数=360°×百分比,同时标注统计图的名称,在扇形统计图中标注百分比.
(2)对于条形统计图,要标明分类轴和数值轴的名称及刻度,在完成绘画后教师出示以下探究问题:
①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分别适合于描述数据的哪些特征?
②统计图表示数据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适时引导: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让学生小组完成“做一做”
(1)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填教材表格.
(2)描述10年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
三、习题巩固
1.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
问题:(1)怎样获取有关信息?
(2)从互联网中查询.
(3)制出统计表、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
2.某村在税费改革中,为了表示近几年来向农民收取费用的多少,使用来表示这些数据最恰当.
3.对某城市家庭人口数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家庭占23%,3口家庭占42%,4口家庭占21%,5口家庭占9%,6口家庭占3%,其他占了2%,使用表示这些数据比较好.4.教材第13页“练习”
四、小结
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收集到的数据.正确地选择两种统计图,分清绘制统计图与选择统计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各种统计图之间是否可以转换?
五、作业
教材第13页“习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会画折线统计图.•
2.进一步理解并比较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优点和不足.
过程与方法
认识统计图、统计表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并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难点
尽可能清晰的、有效地描述数据,以利于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教材第15页“引例”
让学生阅读描述“2003年〜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数据”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结合统计表,观察统计图,思考下列问题,先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回答下面问题:1.图1835具有的特点是什么?它和我们上节学到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2.统计图上的两个轴分别表示什么?刻度单位分别是什么?
3.统计图是怎样表示2003年〜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收人情况的?图形上的哪些特征反映了我国居民人均年收人情况?
二、探究新知
学生思考后回答:1.是用的折线表示数据的,它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趋势.
2.横轴表示年,纵轴表示年收入.
3.把点相连,然后用折线表示.折线是逐渐上升的,从这方面表示出我国城镇居民人
均收入逐年快速增长.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在上述问题解决完的基础上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应用.
设计此題的目的是观察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此处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小组合作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讲评,说明从统计图上获取的信息.
教材第16页“大家谈谈”
(1)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适合表示数据的哪些特征?
(2)各有什么好处?
组织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描述出其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可以显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用统计表可以按某种顺序系统条理地排列数据,便于阅读和检查,便于计算和分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形象直观,各类数据个数的多少、所占百分比、数理的变化趋势等,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1.为了反映股票的涨跌情况,应选择()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2.为了直观地反映我市一年中各月份的降水量,一般用____统计图表示;为了直观地反映我市一年中各月份的降水量分布情况,一般用______统计图表示.
3.某电脑培训班在培训前盾各举办了一次水平考试,两次考试中“不合格”、“合格”、“优秀”的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制作什么样的统计图较合适.
4.教材第16页“练习
四、总结
1.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横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的意义要一致.
纵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的意义要一致.
2.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表示数据的多少可用条形统计图;既表示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描述出其变化趋势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要表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