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婆的手纹》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及细节描写。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心世界,感受外婆在苦难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可贵品质,进而思考和体会外婆的人生态度。

3、体会“我”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1、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及细节描写。

2、理解外婆的人生态度,以及她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外婆的人生态度,以及她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藏的东西,也许是一照片、一件玩具,也许是一本书、一唱片……因为在它上面留下了生命的痕迹,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来越有价值,(让我们一同翻开汉荣的回忆性散文《外婆的手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板书课题

请同学回答预习检测题:作者一直珍藏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文中将这种个人珍藏的留有生命痕迹的东西叫做什么?

二、解题释义

“手纹”的意思本应是手掌上的纹路,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思考:外婆的“手纹”在文中指什么?

(预设答案:外婆缝制的衣物)

默读全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中,外婆送给“我”哪些礼物?一双鞋垫、一个枕套

→这双鞋垫和枕套是一份凝聚着“爱”的礼物,这份爱具体体现在哪里?(通过朗读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解读11、12节出绣品的容)

→为什么外婆要绣这些东西给我呢?(通过对刺绣品的分析,理解外婆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于我的关爱)

(2)现在,我把外婆赠送的礼物当作什么?私人文物

→什么叫“文物”?历代遗留下来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皿……

三、走进人物

请同学们默读1——10小节,思考:外婆做针线活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出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自由回答,顺序不限,老师做引导分析。

(预设答案:

1、第一节“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外婆的女红出众。

2、第二节“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3、第三节“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

4、第四节“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外婆能够把做衣服和做人联系在一起思考,对待生活有自己的见解。

5、第五节“外婆做衣服时那么耐心细致,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在外婆的眼中,布是有生命的,她对待布都是有感情的。

6、第六节“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神情朴素、虔诚。”

——外婆做衣服时极其认真的态度。

7、第七节“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朴素美的追求。

8、第十节“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心,也来自大自然。”

——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

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情感、态度和灵感,才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因此在作者眼中,身为一名普通劳动妇女的外婆却俨然是一名“艺术家”。请结合刚才找到的关键语句,从“审美”“准则”“态度”“灵感”“精神”五方面概括作者称外婆为艺术家的原因。(完成课堂练习二)

【板书】

(过渡:身为“艺术家”的外婆的针钱活就是“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到底有多美呢?)

四、体验情感

1、请一位同学朗读11——13小节,大家找一找外婆缝制的物品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答案:鞋垫上绣着……枕套上绣着……)

继续追问:那么这些图案有什么具体含义呢?

(预设答案:冬天……夏天……)

2、请大家思考:怎样理解“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预设答案:外婆将对儿的感情、深爱绣入绣品,融化在绣品,儿们穿在身上,就能重温外婆的爱,感到和外婆心贴心,外婆永远呵护着儿。)

(过渡:外婆的绣品中浸透着外婆对我的爱,我又是如何对待外婆的手纹的?)

五、理解主旨

1、一生读14—19自然段,同学们思考“我”是如何对待外婆的手纹的?(课堂练习四)

(预设答案:保存着外婆的手纹;让妻子临摹;自己动手,亲手复制)

2、提问: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钱活?

(预设答案:非常珍惜“文物”,怀念外婆和她可贵的人生态度)

3、讨论:

第16小节写道“我”复制“文物”的时候陷入了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结合前文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外婆的这种心境?

(预设答案:第一问——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第二问——从外婆将布当作朋友来看待和关心爱护儿看到外婆的仁慈,从她在补丁岁月里的乐观看到她的安详,从她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看到她的宁静。)

六、我复制了外婆绣的鞋垫,文中有三处描写鞋垫的语句,圈划、齐读,比较不同,想想作者这样意在表达什么。(课堂练习三)

明确:第一次:“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这是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鞋垫时对鞋垫花纹的描述,是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忠实描述。

第二次:“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时间过去了三十年,虽然鞋垫“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伴着对外婆生命的逐步理解,“我”看到的鞋垫,泉水“依旧”荡漾,小鱼“仍然”没有长大,水仙“仍是”欲开未开,生命被保存在“外婆的呼吸里”,被“保存在季节之外”。

第三次:“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这时看鞋垫,看到的仍是生命,但这生命不是外婆的生命,而是被“我”继承下来后,“永不失传”的生命力。

七、讨论:

1、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甚至困苦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关爱着儿,书写着她的美丽人生……那文中题目改成“外婆的手艺”好不好?

明确:“外婆的手艺”仅仅指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而“外婆的手纹”则不仅写外婆的手艺好,而且还赞美了外婆做人态度(及其认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在艰难的生活中不懈地追求真善美)以及她对后辈的爱,更能突出主旨。

2、“我”的妻子女儿一致认为外婆的手艺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课堂练习五)

外婆的手艺没过时。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像外婆那样的手艺虽然不能被大量复制,但却保留了传统的民间工艺流程,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外婆的爱心和精神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