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前病毒 整合 dsDNA
RNA mRNA
子代RNA
结构蛋白 调节蛋白
子代病毒
-
20
-
21
-
22
(三)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
➢ HIV只感染表面有CD4分子的细胞(新鲜分 离的正常人T细胞、患者T细胞)
➢ 易感动物:恒河猴、黑猩猩,但感染过程 与产生的症状与人类不同。
-
23
(四)抵抗力
HIV-2
Group M(main)
O(outlier) N(new)
Subtype A B C D F G H J K
A B C D F G
-
Subsubtype
A1 A2
B’
HIV-1有
F1 很高的突
F2
变率,呈
世界性流
行
局限于 西非地 区
14
HIV-1: 人类最大遗传变异的病原体
高突变率
~1 substitution per genome per round
(env)毒株,提示进化成为一种新的CRF; ➢ 发现了CRF02-AG(pol)C(env)重组毒株; ➢ 在多种HIV毒株流行的地区,重组持续发生。
-
18
➢病毒复制
易感细胞:CD4+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
19
RNA
逆转 录酶
RNA/DNA
RNA 酶H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是一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
1
逆转录病毒科 逆转录病毒属 慢病毒属 泡沫病毒属
人类逆转录病毒 HTLV-1、HTLV-2
HIV 人泡沫病毒
-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3
发现与命名
➢ 1981年6月美国CDC首次报道; ➢ 1983年和1984年从AIDS患者分离到病毒; ➢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类
-
26
免疫功能
病毒(CMV、HSV、VZV) 机会感染 细菌(分枝杆菌)
真菌(白念、肺孢子菌) 原虫(隐孢子虫、弓形体)
肿瘤
Kaposi肉瘤(HHV-8) 恶性淋巴瘤
-
27
(三)临床表现
➢ 急性感染期 ➢ 无症状潜伏期 ➢ AIDS相关综合征期 ➢ 典型AIDS期(免疫缺陷期
)
-
28
-
29
➢ 卡波西肉瘤
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
4
流行情况
➢ 全世界共有3400万艾滋病感染者,累计死亡 超过2500万例。(截止2010年底)
➢ 中国累计报告共55.6万例,其中死亡12.8万 例。(截止2013年8月底)
➢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5
中国AIDS疫情报告
-
6
AIDS在中国流行特点
➢ 性接触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 传播比例上升明显;
➢ 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 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死亡人数增
加。
-
7
-
8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 病毒体呈球形,有包膜,直径100-120nm ;
➢ 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 ➢ 有HIV-1和HIV-2两个血清型。
-
40
四、防治
➢ 预防(尚无有效疫苗) ——建立监测网络 ——开展广泛宣教,提倡安全性行为 ——加强血制品管理 ——加强国境检疫 ➢ 药物治疗
-
41
-
42
1.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
、奈韦拉平/吡啶酮)
2.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 3.膜融合抑制剂(西夫韦肽) 4.整合酶抑制剂(二酮酸类化合物)
-
9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二)基因结构与复制
● 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全长约 9.2kb/10.3kb,含有3个结构基因及6个调控 基因。
结构基因:gag、pol、env(变异) 调节基因:tat、rev、 nef、vpr、vpu、vif
-
11
-
12
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
13
Type HIV-1
重组
~7-30 crossovers per genome per round
-
高复制速率 ~10.3x109 virions per day
15
HIV的多种变异株
-
16
HIV基因重组流行株(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
-
17
HIV的二代重组
➢ 发现大量二代重组(SGRs)样本; ➢ 确定了CRF01-AE(gag)CRF02-AG(pol)A
-
30
➢ 白色念珠菌感染
-
31
➢ 肺孢子菌肺炎
-
32
颈部淋巴瘤
-
33
(四)病毒免疫逃逸的机理
➢ CD4+T细胞大量减少,使整个免疫系统失效; ➢ 病毒基因整合位于染色体,使宿主细胞长期
呈“无抗原”状态; ➢ 病毒包膜蛋白高度变异性,逃逸免疫系统的
识别。
-
34
三、微生物学检查
➢ 检测抗体
初筛: ELISA (若(+),需确证 )
➢ 抵抗力较弱,56℃ 10min可被灭活;但病毒
在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1~2W,冻干血制品须
68℃ 加热72小时才能保证灭活。
➢ 常规的化学消毒剂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如 0.5%次氯酸钠、70%乙醇、0.3%H2O2等作用 10min,均可灭活病毒。
-
24
二、致病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传染源: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
确证:Western blot
➢ 检测病毒及其组分
检测病毒抗原(p24)
检测病毒核酸
-
35
-
36
窗口期
-
37
HIV窗口期诊断
-
38
-
39
HIV检测面临的主要挑战
➢ 病毒自身的特点:高度变异、窗口期 ➢ 防治工作需要:发病率监测、降低成本/简
化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提高方法的适用 性 ➢ 针对新问题,建立新方法(自然感染与疫 苗应答、新药物的应用)
➢ 鸡尾酒疗法:联合治疗法
联合交替使用2种HIV逆转酶抑制剂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无法清除整合的病毒,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药物有副作用 建议CD4+T<350μl使用
-
43
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2012-12-01
➢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垂直传播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 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
25
(二)致病机制
➢ 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 : 直接杀伤作用和免疫病理损伤,使CD4+T 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使CD4+/CD8+ 倒置,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 HIV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 ➢ HIV 对其他细胞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