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一)

合集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2020年第6期(总第160期)2020 No. 6(Total No. 160)北京臧市摩麹曇报JOURNAL OF BELJING CITY UMVERSITY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付本静(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102)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世界文化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移情则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条件。

文化移情能够使生长于不同文化土壤中的交流者摆脱本民族文化中的固化思想,冲破语言、习 俗、宗教、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障碍,消除对民族、地域、国家的歧视,实现轻松、有效、合理的交流,从而构建起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合作与共赢的桥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中西文化;文化差异;民族优越感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4513 ( 2020) -06 - 080 - 05引言“移情” 一词来源于德语,即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事物在情感上的共鸣。

日本语言学家库诺最早把“移情”引入语言学研究,并提出“文化移情”的概念。

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而是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契合,既要做到外在层面上的“入乡随俗”,又要做到内在层面上的“将心比心”,即英语中常见的谚语“Letyourself put on someone else 9s shoes and learn aboutone 9s posture from another persons shoes o一、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文化移情的内涵 与重要意义(一)文化移情的内涵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 )是跨文化交 际中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即跨文化交际中 主体自觉地进行文化立场转换,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框架,置身于对方的文化模式之中,能够使交流者如实地了解与领悟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简单地说,就是引起跨文化交际主客体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1)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1)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1)宗白华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一生为中国美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往学术界对宗白华的研究侧重于他的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宗白华在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成果也多有探讨,但忽略了他的美学研究方法论。

“方法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自觉的美学方法论意识一方面来自对前代美学家的经验检讨,另一方面则产生于学科的独特对象和性质。

”[1]所以,探讨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对我们研究他的美学思想以及形成自觉的美学方法论意识有启迪意义。

虽然,从宗白华的研究方法中也可以了解他对美学研究的一些见解,但这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很难对其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鉴于此,本文欲对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

一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曾说:“所谓方法就是逻辑程序的体系,没有它就不会有对学问的探讨。

”[2]在美学研究方面,宗白华是十分重视方法的运用,他虽然没有很系统地阐述自己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但在《漫谈中国美学史研究》《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等文章中都谈到了美学研究的方法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美学。

在美学研究界,宗白华既是比较方法的实践者,又是比较方法的倡导者。

他多次提出要在比较中总结中国美学的特色、规律,发现其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

在1961年的一个戏曲座谈会上,宗白华提出:“美学研究应该结合艺术进行,对各种艺术现象,应作比较研究。

”[3]二十几年后,宗白华在《<美学向导>寄语》中再次指出:“研究中国美学不能只谈诗文,要把眼光放宽些,放远些,注意到音乐、建筑、舞蹈等等,探索它们是否有共同的趋向、特点,从中总结出中国自己民族艺术的共同规律来。

”[4]可见,对各种艺术现象作比较研究,是宗白华一贯的主张。

宗白华的这一观点,是基于对中国各艺术门类、中国艺术发展史的特点全面、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文化移情的价值与培养的能力,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文化移情,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沟通障碍,比如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倾吐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等等,而不被对方接受,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和冲突。

这时,就需要“文化移情”。

当双方都怀有美好愿望,把握住了正确的信息,且各自站在客观立场上思考问题,那么双方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默契和情感认同,从而有利于消除彼此间的分歧和误解,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使人们互相沟通顺畅,取得相互谅解与尊重。

人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交流过程中,没有主观,只有客观,文化背景的差异并不能成为文化移情的障碍。

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移情不存在。

文化移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可以弥补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的鸿沟,实现人们相互之间的认知、情感的和谐融合。

在英国社会中,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诉说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如聋哑人士、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等,他们之间也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在这个时候,人们之间能够理解对方的行为,并且具备文化移情的能力,那么这种误解就会大大减少。

这就意味着人类共有的一种智慧正在发挥作用,将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智慧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仅如此,文化移情还可以降低人们的防御心理,促进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地球村已经形成。

然而这种紧张关系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论你身处何方,想要保持友谊或者进行贸易活动,首先都要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移情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例如: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到一家饭店去就餐,饭店服务员把客人介绍给厨师后,准备烹饪几样菜品,客人很高兴,指定其中一种菜肴为主菜,而将另外几样菜做成配菜。

事后,客人把自己的这种做法告诉了厨师,希望按照原样烹饪。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关键词: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XX摘要:文化移情能力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跨文化意识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标志.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两者能够相互促进。

培养和提升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实用性、渐进性、系统性、时代性、合适性;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影视鉴赏,与体验,文学作品赏析,文化专题讲座,重视非语言交际,克服并超越文化障碍、文化对比等。

XX1、引言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Eiuben,1976;aovar rter, 2021 ;Brunner,2021;胡文仲,2021,2021;关世杰,2021;贾玉新,2021;顾嘉祖,2000,2021;高永晨,2021,2021;王楠,2021)研究的热门课题。

国内学者基本上已就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达成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教什么的问题,并强调了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XX随着治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的全球意识和相互交流的意愿空前高涨,都希望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21)把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并要求**校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2、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及价值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3
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观点和思想,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 解。
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 全面系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计划和方案。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 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情况和效果,为后
05
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的展望与建议
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增加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多元文化资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实践案例四: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 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播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习俗和 行为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提高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同时,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 播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一些家庭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中职生对文 化的认识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家长教育观念不当
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技能学习,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为孩子 提供足够的文化学习资源和支持。
原因分析:学校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一些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无法 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影响了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异同

移情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异同

移情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异同移情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异同移情(Transference)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将在过去关系中形成的情感投射到当前的关系中。

在跨文化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感转移存在一些异同。

本文将探讨移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

一、不同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共同点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但他们在情感转移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情感转移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都是在与他人互动中发展出情感的,这些互动可以是家庭、朋友、工作等不同社会关系,而这些关系会对个体的情感转移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情感转移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发现,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会影响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因此,不同文化中的情感转移可能在具体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异文化中情感转移的差异尽管情感转移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类型会对情感转移产生影响。

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情感转移到亲密关系中,如家人、朋友等。

而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情感转移到宗族、团体等更大范围的群体中。

其次,情感转移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言语的表达,通过直接说出自己的情感来实现情感的转移。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最后,情感转移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有些文化更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保守和内敛,对于他人的情感转移持保留态度。

三、跨文化研究的意义和挑战跨文化研究移情对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转移行为,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提高沟通效果。

然而,跨文化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感表达和理解方式差异巨大,研究者需要具备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和语境的能力。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问题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问题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问题[摘要] 本文以美学、心理学中的移情为理论基础,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指出移情有利于缩小与他国文化的心理距离,有助于语言的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等三方面的作用,并就如何培养和提升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提出主要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移情文化差异一、引言“移情说”是德国的罗伯特费肖尔在《视觉形成感》(1873年)一文中首先明确使用的美学概念,是指直观与情感的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

其实质是将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

然而,移情(empathy)不仅仅是一个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移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指通过对情感的知觉而自身产生与他人的情感相接近的情感体验。

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产生移情行为。

移情行为表现为人的精神、身体和情绪的反应以及对他人行为的理解,这是人们和睦相处的必要条件。

受到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启发,语言学家们也提出了语言学的移情观。

ruben认为移情能力是有效交际的七要素之一;smith和williamson提出移情的可推断理论和移情中“我”的角色;kuno创立了功能句法的移情观;samovar et al.在其书中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还有不少语言学家谈及移情,纵观他们的观点,我们认为:移情是指言语交际双方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二、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移情是有效交际的前提移情不仅是日常交际能力的重要表现,而且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典型特征。

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即实现有效交际,听话人需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而在日常实际交际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任何交际双方达到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在文化背景、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性格、年龄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致,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

运用移情把自己投射到对方的立场上,尽量从对方的视角看世界,与他国文化的心理距离就会缩小,对别人的需求价值观念和目的等就会有更加敏锐的感觉。

跨文化交际艺术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跨文化交际艺术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4 结语 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充分认识 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通过有效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智力 来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克服自身认知限制,有意识地在实践中 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移情能力,实现成 功的跨文化交际,这将是我们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且对于跨 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金课题
跨文化交际艺术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 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质量、效果 和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对跨 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Hanvey RG .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M]. New York:The American Forum for Global Education,2004:16.
第三,区分自我和异己的文化倾向,摆脱固有文化习惯的 束缚。站在对方文化立场上看问题,首先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文 化都熟悉并且清楚之间的异同,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母语 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 的文化敏感性。要想提高交际主体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必 须转变思维,将交际的另一方看作交际主体之外具备自身个 性特征的客体。
第二,克服文化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主体受不同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 化理念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认知框架。要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活动,就要适时打破这些定势认知,去正确感知、回应不同文 化传递的信息,这需要具备文化移情能力。可是定势本身的消 解作用将个体的特点过分夸大到整个群体的范围,或者把群 体的特征不加条件地映射到所有个体成员上面是定势消极影 响的根源。跨文化交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情况单独 处理,不可以点带面、千篇一律。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移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理解、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展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就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外语教学中应引入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强调的往往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背景。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所属的文化。

大学外语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外语国家的历史、风俗、民俗、宗教、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观看英美电影电视剧、学习英美节庆及传统习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大学外语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地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大学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英语角交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沟通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

大学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移情能力的评价和考核。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测试,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大学外语教学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将文化移情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可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文化交流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进行考核。

跨文化交际之培养移情能力

跨文化交际之培养移情能力

阻碍文化移情能力的因素
• • • • 1.顽固地以自我为中心 2.以偏概全的倾向 3.对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偏见 4.防御行为 不感兴趣 优越感 教条主义、独断 • 5.缺乏动机
如何提高移情能力
1.注意其他交际者的情感表达
2.交际者要充分地表达彼此的立场和观点 3.熟悉交际者所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
如何培养交际能力怎么培养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跨文化交际案例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商务交际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之 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We should not judge another person until we have walked two moons in his maccasins. 不要在不了解别人的时候轻易下判断。 ---native American proverb 美国谚语

移情能力: 能够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Samovar & Porter(2001)认为文化移情涉及两 个层面: 1.感情层面--情感认同 首先要肯定自己的积极情感,并且要能以积极的 方式驾驭自己的情感,以避免对他人采取偏见和 刻板化的态度。 2.认知层面--认知适应 包括解读和区分自身与他人的思维方式、批判思 维、逻辑、意图以及修辞的可能性。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的能力,即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这是一个全面的能力,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进行。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学生需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多样性。

此外,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或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跨文化交流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文化礼仪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如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如何尊重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和文化背景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如国际学生交流会、外国教师座谈会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再次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还需要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不同文化环境中。

学校可以开展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去国外学习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形成尊重和接纳他人差异的意识。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学生需要学会分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差异,通过比较和反思来增进对自己文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文化鉴别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和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总之,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全面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系统化和多元化的培养,学生才能够具备这一重要能力,适应并参与到日益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中。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产生的机制与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产生的机制与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产生的机制与表现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产生的机制与表现,并从事实角度阐释其复杂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两种或更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它可以涉及语言、政治、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

中文化移情指的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方采取表达对方文化观念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与发言者原有的文化观念不同。

以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为例,英国人的文化以克制、客观、开放为主,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空间;而中国文化则以谦逊、礼貌、礼节为主,但可能会打破他人的自由空间。

由此可以看出,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极大,以上述文化要素来看,英伦人面对中国人时有可能会感觉妨碍他们的自由空间,而中国人则可能会觉得英国人缺乏礼节。

除此之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移情的机制也很复杂,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表现出对外文化的移植,而且往往还会将他们的文化元素融入外方文化之中,以此来对外国文化充满好奇,并尊重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例如:当中国人向英国人介绍他们的文化时,他们往往会以比较谦虚的方式让步,但仍旧表现出自豪。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往往还会运用一些文化移情技巧,来促进双方的交流。

例如,当中国人和英国人谈论一个话题时,中国人会以比较婉转的方式诉说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增加双方的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最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当中国人与英国人对话时,他们可能会在谈论话题时根据对方的文化特点进行表达,这样可以增加双方的融洽度;此外,当中国人与英国人在外语言环境中交流时,他们也可以利用英语的习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特点,以此来增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机制与表现是复杂的,正确的移情能够有效的改善双方的交流氛围,从而拉近双方的文化距离。

而这种移情必须建立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把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融入双方传统文化,使双方可以真正理解彼此,实现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化移情,即能够站在他文化的角度,理解、感知并尊重其差异,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深度理解和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一能力,从而帮助个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通过深入分析文化移情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本文旨在为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移情能力的定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简而言之,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有效理解、接纳并适应彼此文化差异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层面的交流,更涉及到非语言行为、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多个层面的理解和互动。

而文化移情能力,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它指的是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主动置身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中,以对方的文化视角来观察、理解和感受事物,进而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要求个体具备跨文化的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及灵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以及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文化移情能力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

在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具备文化移情能力的人能够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言语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从而避免误解,增进理解。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

- 232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朱琴【摘要】在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快速进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联系更加密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也越来越高。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不断提高,以适应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实现良好交流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正视文化移情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寻求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形式。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 文化移情一、文化移情的定义文化移情这一概念是有日本语言学家库诺在语言学领域提出的,指的是说话人对所处的环境和对其他人或物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由于存在文化背景和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简单的语言交流并不能实现顺利的交际,要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具有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至少不产生明显的排斥感,并且在长期的跨文化交际中通过理性分析,细心观察,能够熟练自然的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异域文化中。

在文化移情中,交际主体自觉的转换文化立场,挣脱本土文化框架的束缚,快速的融入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做到如实的感受理解异域文化,只有形式和心理上都融入另一种文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移情。

二、影响文化移情交际能力的因素1.文化差异。

文化语言能力是需要人类自身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而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主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文化地域的人物主体从衣食住行、生活习俗以及文化思维逻辑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倡导的主流文化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中国人很赞赏邻里之间的互助,而西方人却不喜欢邻里之间的串门,更加注重私密空间的保护。

另外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存在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或是态度,思维模式较为刻板,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另一种文化,比较严重的是带有歧视性的文化意识,往往指责异域文化的低级,奉行以自我文化文中心,其他文化要成为附属物,甚至把自我文化强加给另一种文化,形成文化绑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该能力的涵义和重要性,以及目前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策略。

本文还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作者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帮助大学外语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促进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移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培养策略、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必须不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具备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理解并适应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并且能够表达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目前大学外语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侧重于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理解偏差和沟通障碍的问题。

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文化移情能力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问题,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而文化移情能力正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关键之一。

通过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和事物,从而增进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包容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1.系统性原则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

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

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

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

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

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

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

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

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

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

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

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

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不仅带来了多元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也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来华留学生在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

因此,培养其文化移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提高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推动国际教育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文化移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理解、接纳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具备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促进其与中国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培养文化移情能力还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同时学习和借鉴中国优秀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途径1. 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有助于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中,应注重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导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风俗习惯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引导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2.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丰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讲座、座谈会、联谊活动等,让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留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实践锻炼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此外,还可以安排留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游学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 心理辅导与支持针对来华留学生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文化冲突、孤独感等,应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文化移情能力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跨文化意识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标志。

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两者能够相互促进。

培养和提升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实用性、渐进性、系统性、时代性、合适性;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影视鉴赏,实践与体验,文学作品赏析,社会文化专题讲座,重视非语言交际,克服并超越文化障碍、文化对比等。

1、引言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Eiuben,1976;Smaovar&Porter,2001;Brunner,2003;胡文仲,1994,1999;关世杰,1995;贾玉新,1997;顾嘉祖,2000,2002;高永晨,2005,2006;王楠,2005)研究的热门课题。

国内学者基本上已就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达成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教什么的问题,并强调了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随着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社会、文化、地区的人们的全球意识和相互交流的意愿空前高涨,都希望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

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把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并要求各校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2、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及价值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它是跨文化交际中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Ruben(1976:334一354)指出,有效交际中的移情能力的含义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层面是语言语用移情,指的是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人表达自己的心态和意图,以及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会话语的用意;另一个层面是社会语用移情,是指交际双方要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话语的用意。

整个过程有六个步骤:承认差异一认识自我一悬置自我一体验对方一准备移情一重建自我,从而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别人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敏感性。

同时,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移情能力的人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并持有态度开放的文化价值观。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或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交际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文化移情能力决定了交际者能否摆脱自身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自觉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如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引起的文化冲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交际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交际者能否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的重要准绳之一。

3、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3.1实用性原则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

文化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并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3.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

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地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不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3.3系统性原则
在教学中,还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因为文化是综合体。

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教材内容、日常交际方式(包括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表情等)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作“融会贯通”、系统性导人,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对英语文化系统的诸多方面有一个整体把握。

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知识,还要提供理性知识,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成为一个系统。

3.4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时候要与时俱进。

尽管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发展,时代变化的速度加快了,民族或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变化也随之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了的内容。

3.5合适性原则
合适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应是主流文化的内容,且具有代表性,数量适度。

它要求教师精心准备一些与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如文化习俗和传统)。

4、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1影视鉴赏
观看英文原版影视作品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欧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慢慢浸泡。

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能涵盖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

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习者/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包括审美观)等,从而培养学习者/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和电视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