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情绪状态的分类.doc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情绪状态的分类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老师资格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22年老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kǎo diǎn):情绪状态的分类〞,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送广阔考生前来学习。
2022年老师资格考试?教育(jiàoyù)心理学?考点: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这局部知识(zhī shi)属于教育心理学一个比拟常考的知识点,多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形式出如今试卷中,考题也比拟简单。
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其在我们老师招聘考试中所占比例还是很高,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花点工夫的。
情绪,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响。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情绪这种心理活动其实同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个开心愉悦的情绪;需要没有(méi yǒu)得到满足,就会感到悲伤难过,这和我们的显示生活联络也比拟默契。
比方,饿了,假如吃到食物,感觉特别开心;饿了,没有吃到食物,就会感到特别难过沮丧。
由此可见,情绪确实同人的需要联络特别亲密。
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一般将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三大类:心境、激情(jīqíng)和应激。
它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我们区分好。
心境,即心情。
指的是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这个定义将心境的两个特征都给表达出来了,即长期性和弥散性。
长期性,指的是心境的持续时间比拟长,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比方说,当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重大成功时,他开心的时间可能会持续一两个周,这种长期开心的状态就是心境的表达。
弥散性,指的是弥漫扩张,人的情绪可以由自身扩张到周围的其它事物。
比方,我们在中学语文课都学过杜甫的一首诗?春望?,里面有这样一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本意指的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但是,花会哭吗?鸟会担忧吗?并不会,为什么作者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七章心理学基础(三)
第七章心理学基础第六节思维三、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选择,次重点)(一)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思维基本过程分析: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把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2、比较与分类比较的基础上分类比较:对比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分类: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划分种类;3、抽象与概括抽象的基础上概括抽象:提炼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组成系统;具体化:把概括的特征和规律应用到具体事物中。
(二)思维的形式:1、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基本形式;2、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3、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
例子:已知四川姑娘美,谢娜是四川人,故谢娜美。
四、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1、感知动作思维(3岁前):通过动作进行的思考。
例子:掰着手指头数数。
2、具体形象思维(3-7岁):通过具体事物和表象联想进行的思维。
例子:家长做出小鸟飞的动作告诉孩子什么是小鸟事。
3、抽象逻辑思维(7岁以后):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例子:妈妈头发比爸爸长,爸爸头发比爷爷长,所以,妈妈头发比爷爷长。
铁是一种金属,金属可以导电,铁可以导电。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方向不同1、集中性思维:把问题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优方案例子: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2、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找到答案是创造型思维的核心。
例子: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的特点:(单选备考)(1)流畅性:短时间表达出数量多的观念。
砖头可以盖房子、铺路、修桥。
(2)变通性: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
砖头可以打架,写字,当哑铃锻炼身体。
(3)独特性:能想出独特、新颖的见解。
四块砖头堆起来可以烤红薯。
(三)根据创新程度:1.常规思维:常规方法、规定模式去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核心-发散思维(四)根据逻辑性1、分析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子:数学证明题。
情绪的状态分类
情绪的状态分类情绪一般是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映。
一般,按照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情绪发生的速度快慢以及强度的大可将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类。
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又称为心情。
心境的的特点。
持续时间长,强度比较小,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所谓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
常常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活跃,待人宽容;而不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维麻木、多疑,看到的、听到的全都是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物。
比如:某人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后,这种愉悦的心情持续了一个暑假,感觉看什么东西都很顺眼,花更红,叶更绿了;再比如:人们常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杜甫所作的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都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具有很强的弥散性。
还有以下例子:1.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2.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3.火烧眉毛心不惊,强敌压境情坦然;4.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5.小明被老师表扬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天额外的蓝,人额外的可爱。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
激情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当场发作,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 并且牵涉的面不广,具有冲动型和爆发性。
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动的意义和后果。
然而,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
激情有事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
一般,激情状态持续的时间短并且强度很大。
比如:生活中所说的“暴跳如雷”,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人们极度兴奋,就是一种激情状态。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答案】 C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 C3、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平衡膳食宝塔是为向居民提出()A.每日必需的食物摄入量B.较理想的膳食模式C.多样化的食物种类D.具体的膳食食谱E.食物的分类概念【答案】 B4、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 B5、西周在地方设置的学校叫做什么( )A.庠B.乡学C.太学D.国学【答案】 B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答案】 D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A.儒、墨B.儒、道C.法、墨D.道、法【答案】 A8、循证医学的实践核心是A.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B.患者的参与和合作C.最佳的研究证据D.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E.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答案】 C9、小学德有过程的本质就是( )。
A.个体社会化的过程B.壮公规龍个体化的过程C.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戴个体化的对立斗争过程【答案】 C10、通过角色训练增加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运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训练方法称之为()。
A.自我抑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答案】 B11、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答案】 C12、在中国,()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原则。
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E.朱熹【答案】 B13、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答案】 A14、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情绪的分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情绪的分类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也就是指当人具有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就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比如:一个在单位受到表彰的人,觉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会和家里人谈笑风生,遇到邻居会笑脸相迎,走到路上也会觉得风高气爽;
再如杜甫诗句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以悲伤的情感对待一切的事物。
再如诗句“山笑水笑人欢笑,绿水青山带笑颜”就是以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待一切的事物,这都是心境的体现。
(2)心境具有长期性,它是指心境产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虽然情绪具有情境性,但是心境中的悲伤、喜悦、生气害怕却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时会成为人一生主导的心境。
比如有些人历经坎坷,却总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如范进中举。
激情
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捶胸顿足等。
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会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消极的激情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状态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适应性反应。
如飞机在飞行中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驾驶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着陆;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遇见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新教师第一次上讲台这都属于应激。
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项学习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项学习一一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一)概念所谓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情感(二)情绪的分类四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悲哀、恐惧(三)青少年情绪的类别按照情绪状态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 .心境心境是-•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时间较长)2.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心理状态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
(时间较短)3.应激应激是指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
(突发状况)二、情感(一)概念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的态度体验。
(二)情感的分类★★★1 .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乂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四、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一)詹姆士一兰格(腐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 卢梭B. 杜威C. 福禄贝尔D. 洛克2.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 教育B. 遗传C. 环境D. 活动3.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 政治功能B. 经济功能C. 文化功能D. 人口功能4. 史蒂芬·威廉·霍金,ALS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他智力超常,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互补性B. 差异性C. 顺序性D. 阶段性5. 孔德说:“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知识本位论D. 能力本位论6. 我国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活动课程D. 核心课程7.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课程理论的是()。
A. 学科课程论B. 活动课程论C. 社会课程论D. 要素课程论8.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了圆明园,在这里,老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告诉大家勿忘国耻。
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读书指导法B. 参观法C. 情景教学法D. 欣赏教学法9.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
A.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 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C.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D.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10. 最近晓敏的妈妈很苦恼,晓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每次妈妈说什么她都说会反驳说:“我们老师说了,要怎么怎么样……”,妈妈的话晓敏都不听。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7
第七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知识框架
【考核目标】
了解:情绪、高兴、生气、社会性微笑、伤心、害怕、陌生人焦虑、移情、社会情绪、自我意识情绪、表情识别、社会参照、情绪线索、情绪原因理解、情绪自我调节等概念。
理解:儿童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的发展。
掌握: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和成人指导与评价的关系,影响儿童情绪表现规则的因素。
二考试要点
第一节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
【课后练习】
填空题
1.普拉奇克根据情绪的强度、相似和两极性,把基本情绪分为8种,即——、——、——、——、——、——、——、——。
2.儿童社会情绪主要分为——、——、——。
3.儿童情绪调节的策略有——、——、——、——、——等。
【答案】
填空题
1.伤心、害怕、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
2.自我意识情绪、自我预期情绪、依恋性社会情绪
3.积极活动策略、自我安慰、寻求他人安慰、被动行为、回避。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准备 202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在听到铃声与食物的多次配对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由学习者构建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如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促进学习的氛围。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好奇心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压力驱动,如考试成绩、表扬等。
2、学习动机的理论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自我实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将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反馈、适当的竞争与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历史事件、数学公式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写作技巧、解题方法等。
2、知识的理解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第十章情绪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情绪纬度和情绪纬度理论 1、情绪的纬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情绪纬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纬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情绪与脑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密切关系。
其中边缘系统在情绪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正情绪时大脑左半球出现较多的脑电位活动,而负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
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5.情绪理论 1、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说明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为探讨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他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
4、发觉学习:美国当代闻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驭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5.接受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干脆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高校探讨院的教化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问,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确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干脆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老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学问或形成的看法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学问的获得或看法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确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须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当解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与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分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记;最终,它作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性形成水平的标记。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三、坚持以“育人为本”为核心四、坚持以“心理和谐”为目标五、坚持以“健康发展”为指向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五、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一、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1.学会学习与生活2.正确认识自我3.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4.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5.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目标1.如何理解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2.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3.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4.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对保留部分的解读(都强调)2.对修改部分的解读(略)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第一节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一、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高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三、高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四、高中生情绪调适发展的特点五、高中生升学择业的特点六、高中生社会适应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型一、专题课(普及、预防)二、团体辅导课(辅导、咨询)三、应用课(促进、提高)四、主题班会第三节教学设计的内容一、学情分析(1)经验分析法(2)观察法(3)资料分析法(4)问卷调查法(5)访谈法二、教学目标必须:集中、清晰具体、可操作三、教学思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字、图形(流程图、树状图)四、 教学准备教学场地、教学工具、教学状态 五、 教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七、 教学建议 八、 学生反馈 九、 教学资源第四章 认识自我第一节 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一、 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构成; 高中生自我意识基本特点: 1.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3.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4. 对个性品质的自觉5. 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6. 强而敏感的自尊心7. 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8. 动态发展的自我调控 二、 周哈里窗理论个体沟通风格的类型:1. 自我克制型2. 自我保护型3. 自我暴露型4. 自我实现型 三、 习得性无助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自己知道自己未知他人知道 他人未知矫正策略: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2.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3.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第二节教学案例案例一我的生命线案例二自我万花筒案例三我就是我,不断成长的我案例四沙漠当铺——我的试金石第五章学会学习第一节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一、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学习目标定向——发展能力、成绩目标定向——证实能力;学习——接近目标、学习——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能力增长观、能力实体观二、沉浸体验沉浸体验理论模型:1.沉浸体验理论挑战>能力产生压力——焦虑挑战=能力相互平衡——产生沉浸体验挑战<能力导致厌倦——焦虑2.3.沉浸体验九因子结构模型(1)清楚的目标(2)自觉体验(3)挑战——技能平衡(4)潜在的控制感(5)专注任务(6)明确的反馈(7)行动——意识融合(8)时间感扭曲(9)失去自我意识沉浸体验的应用:教育领域(提升生命质量)、商业应用(增加商业利润)、成瘾研究(避免网络成瘾)三、记忆记忆规律:1.时间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数量律3.强化律4.对比律5.意向律四、考试焦虑(一)定义郑日昌: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夸美纽斯C. 福禄贝尔D. 赫尔巴特2. 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
A. 性相近,习相远也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A. 负向功能B. 隐形功能C. 个体功能D. 正向功能4.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句话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A. 抓关键期B. 量力而行C. 因材施教D. 循序渐进5. 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入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孩子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成为工人。
这种教育制度属于()。
A. 单轨制B. 双轨制C. 并列结合制D. 分支制6. 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
A. 博比特的《课程》B.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D. 赫尔巴特的《课程原理》7.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泰勒B. 罗杰斯C. 布卢姆D. 布鲁纳8. 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老师又问:“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学生答:“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
”……该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讨论法C. 谈话法D. 欣赏教学法9.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理论是()。
A. 形式教育论B. 实质教育论C. 传统教育论D. 现代教育论10. 小鹏因为将同桌的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被崔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精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三、(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四、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五、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六、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七、(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八、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九、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十、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十一、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黑龙江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差异。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如人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走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如当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①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情绪状态的分类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这部分知识属于教育心理学一个比较常考的知识点,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形式出现在试卷中,考题也比较简单。
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其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所占比例还是很高,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花点工夫的。
情绪,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情绪这种心理活动其实同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个开心愉悦的情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感到悲伤难过,这和我们的显示生活联系也比较默契。
比如,饿了,如果吃到食物,感觉特别开心;饿了,没有吃到食物,就会感到特别难过沮丧。
由此可见,情绪的确同人的需要联系特别密切。
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一般将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三大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它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我们区分好。
心境,即心情。
指的是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这个定义将心境的两个特征都给体现出来了,即长期性和弥散性。
长期性,指的是心境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比如说,当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功时,他开心的时间可能会持续一两个周,这种长期开心的状态就是心境的体现。
弥散性,指的是弥漫扩张,人的情绪可
以由自身扩张到周围的其它事物。
比如,我们在中学语文课都学过杜甫的一首诗《春望》,里面有这样一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本意指的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但是,花会哭吗?鸟会担心吗?并不会,为什么作者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
正是因为看花、看鸟的作者心情不好,所以觉得它们也在哭泣,这也是心境的一种体现。
激情,指的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相对短暂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在我们日常生活很常见。
如果说你关注体育运动的话,会经常发现这种情绪。
比如,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他会呐喊、奔跑,欣喜若狂。
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情绪也就持续个十几秒,这种状态就是激情。
应激是指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出乎意料和高度紧张,我们要把握住这两个词语。
这种情绪在我们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新手教师走上讲台时的紧张情绪,司机开车时遇到紧急情况的刹车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面对突发问题所感到的紧张感,都属于应激。
以上就是情绪状态的三种分类,我们通过几个题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掌握程度。
“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激情D焦虑
C。
解析:激情,这种情绪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
范进中举后进入一种近似疯癫的状态,后被岳父一巴掌打醒。
一种爆
发强烈、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作出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事人的身心出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
A应激B心境C激情D焦虑
A。
解析: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