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虑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焦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关于焦虑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众多研究者从神经生理学、行为和认知加工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人们对此类问题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知。
1 焦虑的类型
心理学界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和分类依据的不同,将焦虑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
弗洛伊德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将焦虑分为三类: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弗洛伊德认为现实性焦虑是由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现实性焦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神经性焦虑是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神经性焦虑产生于现实性焦虑之上。而当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叫做道德性焦虑,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焦虑指导人们的行为符合个人的良心和社会标准。
2)根据引发焦虑的具体刺激
Sarason认为焦虑可分为一般焦虑和测验焦虑。Sarason把个体对高空、黑暗、医院等的恐惧或担心叫做一般焦虑。将由各种考试、测验而产生的焦虑叫做测验焦虑,有人又称之为成就焦虑或学业评估焦虑。[1]
3)根据发生的早晚
郭为藩认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焦虑,如幼儿期易产生"安全感焦虑",学童期易产生"失败的焦虑"或"社会性焦虑",青少年期则易出现"存在的焦虑",即因自觉迷失生活意义的追求而引起的焦虑。
4)根据焦虑的易变性和稳定性
这是斯皮尔伯格的观点。他认为焦虑不外乎两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其特点表现为对忧烦和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它具有个别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特质焦虑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反映了把一个外界刺激环境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人格倾向,以及对这个威胁可能产生状态焦虑反应的倾向上的差异。
5)罗洛·梅根据焦虑状态下的行为方式将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两类。 [2]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心理学者都认为焦虑是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体验,只不过因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将焦虑分为了不同的类别。
2 焦虑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研究表明,焦虑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个体因素都会对焦虑产生重要影响。
1)家庭因素
心理学者研究认为,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家庭环
境、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青少年焦虑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罗增让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青年的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活在亲密程度低、组织秩序差而冲突高的家庭中的青年易出现焦虑;家庭环境气氛愈专制,青年愈易产生焦虑;而家庭气氛越民主,青年越不易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Papini等发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焦虑有重要影响,青年对父母的依恋与其焦虑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例如他们研究发现,父母与中学生的关系越接近朋友关系,中学生越不易产生焦虑。Grossman等的研究也显示,较差的父母关系、低生活满意度是青少年焦虑的来源之一。
最后,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焦虑的关系上,一项有关中日美中学生跨文化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较高的被试,其父母的期望也越高,对父母的满意度也越低。万星的研究也证实,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家长的期望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家长期望水平的提高,学生考试焦虑也随之增强[F(2,235)=11.28,P<0.01]。[3]而父母的期望是通过教养方式来实现的,当子女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采取斥责、打骂、放任等消极的教养方式,结果呢?我们可以在王秋英的"考察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课题中找到答案:父母消极的养育方式,易使青少年形成人际敏感、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既父母长期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以及过度的干涉与保护行为均与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则与学生的焦虑呈负相关。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影响焦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学生焦虑产生影响的学校因素主要有学业成绩、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教师的教育方式。
首先,大量研究发现,一般性焦虑同个体的学业成绩之间有负相关,且二者间的相关程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大(Hill, et al, 1964, 1966; Hakes, 1971; Sinha, 1972; Vitinova, 1992)。Truitt, S. N.的研究显示,对自己说英语是否有信心和是否确信学习英语容易,是影响英语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
其次,赵铭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学习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是高师学生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李焰等的研究也发现,学业压力和人际困扰(共同组成学校压力)是影响中学生特质焦虑的潜在变量。
最后,Allin Smith和Grimes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的冲动性、焦虑与教师的教学
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喜欢采用惩罚手段的教师,往往会增加学生的焦虑,使其退缩不前。
3)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是指年龄和性别,而心理方面主要指自尊、归因方式、自我接纳等人格特征。
有研究者认为,焦虑的年龄差异不显著,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焦虑水平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如Rectoy研究发现,特质焦虑在青少年期是逐渐增加的;而Canals的研究却表明,男孩的特质焦虑分数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下降;我国刘贤臣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焦虑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男生17岁的焦虑水平最高,18岁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岁组的焦虑水平低;女生16岁的焦虑水平最高,17岁开始呈下降趋势,21岁组的水平最低。[4]
由于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的不同,以及所选被试的差异,研究者在焦虑的性别差异问题上分歧比较大。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①男性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如丁锦红等发现男大学生在SAS(Zuung氏焦虑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冯建新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②女性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凌文铨用TAT量表测定大学生焦虑时发现,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大学生。Angelopoulos等和Caseper等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杨君佑等使用SAS对医科新生焦虑症状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③男女两性的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刘贤臣对2464名13-22岁的青少年的焦虑研究发现,焦虑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得到了李焰等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研究、樊晓光对高等师范毕业生状态-特质焦虑研究的证实。
在心理因素方面,Newbegin和Owens对276名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与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自尊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成就动机也与焦虑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我国李焰、李诈的研究表明,自尊和被评价意识作为独立变量,是影响特质焦虑的主要因素;成就动机通过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特质焦虑发生影响。高文凤、丛中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交往焦虑量表有5个条目阳性率在40以上),而自尊和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交往焦虑得分与自尊得分、自我接纳得分呈显著负相关)。[5]
另外,李焰、李诈认为,归因风格对焦虑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作为自尊的一个影响因素对自尊的大小起作用。而李占江等在探讨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时发现,如青少年对负性生活事件作出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
则其焦虑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Sarason, S. B., & Mandler, G. Some correlates of test anxie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52, 47: 810-817.
[2]罗洛·梅. 西
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600-602.
[3]万星.家长的期望水平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刘贤臣.2464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
[5]高文凤 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3).
作者简介:李明睿(1968-),女,山东菏泽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讲师。
地址:江苏镇江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生处
邮编:212003
电话:0511-*******(办)
0511-*******(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