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精品教学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湖面 的 波 光 和 秋 夜 的 月 光 交相辉映,是那么宁静而和 谐。湖面风平浪静,就像没 有经过打磨的铜镜一样迷迷 蒙蒙。远远望去,明亮的洞 庭湖环抱着苍翠的君山,就 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玲珑 的 青 螺。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篇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在吟诵中进一步升华主题,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情诗境让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去过的地方比你们加起来的还要多,信吗?我去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天门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敕勒川我游历过这么多地方大家很羡慕吧,这都是在哪游历呀!你知识这叫什么吗?板书:神游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洞庭湖神游一番。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洞庭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短片:(师介绍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南和湖北的分界线。
面积274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还有许多座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君山。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秋天的洞庭更是碧波万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望洞庭》齐读课题1. 解诗题这里的望是看,怎么看(远远地看),看哪里?(看洞庭)再读课题1. 知诗人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看本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学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它积累在书上。
1. 明诗意悟诗情⑴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⑴同桌读,一人读,一人认真倾听,校正字音,把诗读正确,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有了同学的帮助,现在能把这首诗读得一字不错吗?⑴指生读诗师生评议在这首诗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磨螺潭并理解潭和螺的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⑴我们初步接触这首诗,就有这么多的收获,再来读诗,就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请同学们默读诗:想想诗人远远地看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来、画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 望洞庭》课件2(共10张PPT)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 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 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 《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 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 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 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 记录。
改写古诗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 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湖上 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 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 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十分惹人喜爱。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 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 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 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 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 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 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 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 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 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 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 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2021/9/202021/9/202021/9/2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202021/9/20September 2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9/2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6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精选6篇(一)教材目标:1. 了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湖的特点。
2. 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对洞庭湖产生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材内容:《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抒情诗。
通过细腻的描写洞庭湖的风光,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既有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又有对离乡背井的忧思。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课件投影仪。
2. 望洞庭的诗词。
3. 洞庭湖的图片。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用洞庭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洞庭湖,并请学生描述一下他们对洞庭湖的了解。
2. 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湖的特点。
通过地理知识点的引入,让学生对洞庭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探究:1. 呈现《望洞庭》的诗词,给学生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联系课文内容,询问学生对于诗词的感受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解读诗词中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拓展:1. 分组让学生分析《望洞庭》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并写出一首诗,分享给同学们。
总结:1.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包括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望洞庭》中的诗意表达。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到家里后,继续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洞庭湖的练习,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地方的诗句。
2. 教师在下节课时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望洞庭》这首诗词,让学生了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对洞庭湖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己对喜欢的地方的诗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让学生对洞庭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望洞庭教案(精选10篇)
望洞庭教案望洞庭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洞庭教案篇1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七、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公开课课件PPT
诗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 的秋夜景色,诗人选择了月 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 裁的描写出湖光山色的优美 动人,俨如山水画一般。
诗文今译
和 潭面 镜未磨
白银盘 青螺
全文翻译: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苏教版四语上5《望洞庭》课件PPT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色的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是一首易懂 的描写景物的诗,以秋天的 月夜遥望的角度来写。它将 洞庭湖比喻为一面镜子,将 远望的山比喻成青螺,远望 的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绘 制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洞庭山 水图。
• 遥望:远望; •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 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白银盘里一青螺。
• 白银盘:比喻月光照射下平静的湖水; • 青螺:比喻倒映在湖水中的山影。
•
这句诗的意思是:恰似白色的银 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 盘子和青螺?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把 什么比作什么?
潭面无风镜未磨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 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面:湖面; 镜:铜镜;这里比喻洞庭湖水面; 未:没有。
这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没有风,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平滑的镜子一样, 没有一丝波纹。
颈联:遥望洞庭山水色,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望洞庭 湖光 秋月 两 相和,
潭面 无风 镜 未磨。
遥望 洞庭 山 水色, 白银 盘里 一 青螺。
律诗分为四联: 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望洞庭》的基本意思和主要内容。
2.能够口头和书写简单的人生感受,开始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诗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加强语文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望洞庭》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教材中的语句反复品读和领悟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加深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领悟到《望洞庭》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在教学中再现《望洞庭》的美好图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体验。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为后期课堂探究打下基础。
2.课堂讲解:通过口语表达、带动情感和诗歌朗读等多种形式将诗意浓厚的《望洞庭》呈现给学生。
3.课下巩固:通过作文和背诵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认识和领悟。
五、教学内容5.1 诗歌导入从《望洞庭》的副标题:其一,庐山谣;其二,《庐山谣》所延伸出的一个主题: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
5.2 教学重点突出通过简笔画和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同时介绍湘江、岳阳楼等历史背景,了解相关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3 体验自然通过朗读《望洞庭》这首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洞庭湖的壮美景色,感受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自然景观中充实自己的内心。
5.4 领悟语言意义从语言上入手,分段分句逐句轻品,逐字逐句领悟诗歌的意义。
通过学习相似的词语和用法,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词汇和句式,锻炼分析诗歌的能力。
5.5 诗意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课诗歌内容中的意象和符号,引领学生产生与作者共情的感觉。
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锻炼表达和描述的能力。
六、语文素养体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获得了以下收获:1.学习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体悟和感悟。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古诗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古诗
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望洞庭》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优秀教案(精品)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课题古诗两首——《望洞庭》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了解这首诗内容,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投影、录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3、出示洞庭湖画面2、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月明星稀、风清月朗、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板书课题)二、精读会意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潭tán、螺luó、磨mó 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A、词语意思。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潭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 秋月/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B、诗句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A、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放着一只青螺。
B、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探究《望洞庭》的意境与表达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望洞庭》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并感受《望洞庭》的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词语描述。
3. 掌握《望洞庭》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 望洞庭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望洞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洞庭湖?它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2.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洞庭湖的位置,引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兴趣。
Step 2:学习《望洞庭》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 给学生分发《望洞庭》的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关于洞庭湖的描写。
2. 讲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洞庭湖的背景。
3. 简单介绍《望洞庭》的作者杨洪基,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Step 3:理解并感受《望洞庭》的意境1. 请学生朗读整首诗,并观察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思考诗人的感受和意图。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并描述《望洞庭》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Step 4: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1.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2. 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Step 5:小结与延伸1. 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对《望洞庭》的理解和掌握。
2. 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望洞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能够掌握《望洞庭》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自我表达中展示了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态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以《望洞庭》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表达对洞庭湖的情感和感受。
2. 组织学生到洞庭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教学难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洞庭湖的印象。
教师简介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洞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读诗歌,标注出生字词,教师解释字词的意思。
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感受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仿写。
四、课后延伸1.学生收集关于洞庭湖的资料,了解洞庭湖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2.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洞庭湖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美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课后延伸部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洞庭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诗歌原文、生字词、诗句解析等内容。
2.洞庭湖图片: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3.课后延伸资料:关于洞庭湖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料。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默写诗歌的情况,以及仿写诗歌的质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PPT课件苏教版
刘禹锡,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 南)人,祖籍中山 (今河北定县)。 作品集有《刘宾客 集》,又称《刘中 山集》《刘梦得 集》。
学习古诗的步骤和方法
熟读诗文 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 读流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 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作
业
1、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收集一首没学过的刘禹锡 的诗,课后向同学们推荐;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 景色,写成一篇小作文。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 把(潭面 )比作(铜镜 )。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 句意: 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 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白银盘) 把(洞庭湖 )比作( 把( 君山 )比作( 青螺 ) 句意: 远远望去,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 成的盘子,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 在银盘里的一个青螺。 读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朗读背默
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
认真默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哪一句。
望
洞
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句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 水,水映月光,两者 融合在一起,显得非 常和谐。
(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古诗两首 望洞庭课件 苏教版[1]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句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 水,水映月光,两者 融合在一起,显得非 常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 把(潭面 )比作(铜镜 )。
句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 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 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熟读诗文 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朗读背默
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 读流利。
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 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
认真默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哪一句。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78.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 66.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 8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 14.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持久。 73.自己的路自己走,无论是苦是累,甚至是失败,都要去承担,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无怨无悔。 9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5.阻碍我们飞翔的力量,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恐惧。 52.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方海权 29.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1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84.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2.每一个失魂落魄的现在,都有一个吊儿郎当的曾经,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有应得。 96.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1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70.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68.当日子成为照片当照片成为回忆,我们成了背对背行走的路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的一步步远离,再也没有回去的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
强调掌握
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 掌握,鼓励他们背诵和运 用所学知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理解《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羌江水流”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掌握两首诗中的生字词,如“洞庭”、“峨眉”、 “秋月”、“江水”等,了解其读音和含义。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 情感。
通过想象诗中的景象,如“湖光秋月”、“半轮秋月 ”、“平羌江水”,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望洞庭》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望洞庭》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望洞庭》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视频
用于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的赏析等内 容。
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
05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总结词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知识和经验。
详细描述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之前是否学过其他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 奏有何了解,以及是否了解诗人刘禹锡和李白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提问,教师 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已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策略
总结词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详细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 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思 考,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 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 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 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 祖国的锦绣风光。下面我们再次读读这首 诗,领略它的美好景色。
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 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 自古闻名的君山了。这么苍翠, 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水 面上,正好似白银盘里的一只 小青螺呢!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 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 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 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 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 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 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 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 那是不可能的。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 宁静和谐、月明星稀、风清月朗、
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 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 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 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 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 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 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 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 秋水是最平静的。诗人这次来观赏洞庭湖 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水 面无风的时候。可以想象,呈现在他面前 的,会是怎样一片宁静、和谐的湖光月色 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很像是还 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 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 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 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