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安多方言农区话的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摘要】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关键词】安多;民间音乐;勒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9-02一、藏族民间音乐分布简介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就藏语言而言,由于地域或历史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藏语方言,在语言学中称之为三大方言区。

(一)卫藏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二)康巴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藏北那曲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三)安多方言:分布在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地区各县的藏族乡,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分布在张掖、武威、陇南的藏族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

安多藏区由于受习俗、语言、地理环境、交通条件、部落区分及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可分为许多语言版块区域。

大致上分为牧业区方言、农业区方言和半农半牧区方言,“安多”藏语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上的多样化。

二、安多藏族民间音乐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交流方式。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物,是在多年的生活劳动和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受到历史和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安多”藏族民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这种民歌主要流行于甘青川大部分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民歌”有些地方又叫“勒”,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勒”其实是安多藏族民歌的总称,藏语就叫“???”,在“勒”的下面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卡才日”(??????),藏语中又叫“勒卡才日”这种民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常有赞美家乡、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表达出大自然的情怀;感怀亲恩、祝福吉祥等主要表达伦理思想;赞美和歌颂英雄事迹、弘扬传统美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增强和识别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增强和识别
该算法利用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对语音信号 进行建模,通过计算语音和模型之间的概率 值进行识别。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算 法
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对语音信号进行自动编码、特 征提取和分类,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
基于传统信号处理技术的 语音识别算法
该算法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具有较低的计 算复杂度和较好的实时性。
基于传统信号处理技术的语音识别算法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算法
该算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具有较好的频率特征表达能力。
线性预测编码(LPC)算法
该算法利用线性预测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建模,具有较好的语音压缩和去噪能力。
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算法
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具有较好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表达能力。
,提高与外界的沟通效率。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识别在智能语音助手中的应用
智能语音助手
通过藏语安多方言语音识别技术,开发适用于藏区的智能 语音助手,帮助用户更加方便地完成各种任务。
01
语音输入
利用藏语安多方言语音识别技术,实现 藏语的语音输入,提高文字输入效率和 准确性。
02
03
智能客服
在藏区等特定领域,利用藏语安多方 言语音识别技术,开发智能客服系统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通过数据扩充和标准化技术,解决藏语安 多方言语音数据稀缺的问题,为模型训练 提供更充足的数据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增强和识 别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增强技术 •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识别技术 • 藏语安多方言语音增强和识别

安多藏语最常用的话

安多藏语最常用的话

安多藏语最常用的话1. 安多藏语是西藏地区最常用的方言之一。

2. 安多藏语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地区。

3. 安多藏语也被称为阿尼玛阿门巴话或安多巴哈。

4. 安多藏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族的语言。

5. 安多藏语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

6. 安多藏语中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7. 在西藏地区,安多藏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头交流方式之一。

8. 安多藏语在西藏地区也被广泛使用于商业和政治领域。

9. 与其他方言相比,安多藏语有着更为复杂的发音规则和音调变化方式。

10. 在安多地区,许多人都能够说流利的安多藏语,而且这种方言也在不断传承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11. 在安多地区,许多学校都会开设安多藏语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种方言。

12. 除了口头交流外,在写作方面,安多藏文字也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中。

13. 安多藏语在西藏地区的文化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藏传佛教经典都是用安多藏语写成的。

14. 在安多地区,许多节日和庆典活动都会使用安多藏语来进行宣传和庆祝。

15. 安多藏语的发展和保护也成为了西藏地区文化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6. 除了西藏地区,安多藏语在青海、四川等地区也有着广泛的使用群体。

17. 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安多藏语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8. 在与安多人交流时,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多藏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19. 安多藏语作为西藏地区最常用的方言之一,在未来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 学习和掌握安多藏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藏文化,还可以为我们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新中国70年藏语方言语音研究

新中国70年藏语方言语音研究

藏语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其地域分布广阔,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五省区,在国外则主要分布于毗邻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部分地区。

藏语有丰富多彩的方言,境内外藏语方言可分为中部方言(或卫藏方言)、东部方言(或康方言)、北部方言(或安多方言)、西部方言和南部方言。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学者就已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藏语方言进行调查研究。

不过,这一时期从事藏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学者还很少,成果寥寥。

新中国成立以后,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来调查研究藏语方言的论著日益增多。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国内发表的关于藏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的汉文论著进行综述。

1藏语方言声母研究1.1声母的整体研究《藏语的复辅音》详细分析藏语复辅音的性质、特点、与声韵母和声调发展变化的关系及其在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王双成的《藏语鼻冠音声母的特点及其来源》考察鼻冠音在藏语方言分布以及鼻冠音声母在声学、演变上的特点,并分析其来源,认为基本辅音为浊音的鼻冠音声母来自不同前置辅音的“整化”或鼻音,而基本辅音为清音的鼻冠音声母一部分是从其他前置辅音“整化”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前一类鼻冠音声母分化出来的,单纯的鼻音同时也能演变为鼻冠音声母[1]。

1.2各方言区的声母研究在对各方言区声母的研究中,讨论藏语安多方言声母的文章较多,主要有:华侃的《安多藏语声母中的清浊音——兼谈它与古藏语中强弱音字母的关系》[2]《安多方言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的演变情况》[3]《安多藏语声母的几种特殊变化》[4]和《甘南夏河、玛曲藏语中复辅音声母比较》[5]、王荣德的《天峻藏语复辅音的特殊现象》[6]、王双成的《安多藏语轻重唇音的分化趋势》[7]及吕士良和于洪志的《藏语夏河话复辅音特点》[8]等。

其中,王双成的《安多藏语轻重唇音的分化趋势》详细讨论了久治、阿坝、红原等地口语和书面语中轻唇音f的来源,并将这一规律同汉语某些方言(如湘、粤、闽、赣等)进行比较,探究其历史演变模式。

藏族(安多方言)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实验分析

藏族(安多方言)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实验分析
再 其 次 是 读 成 曲 折 调 和 升 调 。 总 体 来 说 , 族 学 生 对 阴 平 调 藏 易发生调域上的错误 , 调型 的把握 也不 是太稳 定 , 不太 对 在
汉语声调时感觉 很 困难 , 对 于有声 调的汉 语来说 , 确把 但 准
握 它 的声 调 又是 非 常重 要 的 。 安 多 方 言是 藏 语 中 一 个 无 声 调 的 方 言 。 它 有 较 多 的 复 辅 音 声 母 , 有 复 元 音 韵 母 , 有 声 调 , 汉 语 的语 音 结 构 有 没 没 与

确定时 , 也易误 读成降调 或其 他调型。
( ) 平调 2阳
阳平调也是藏族学生错误较多的一个 调类 , 阴平调 的 跟
错 误 情 况 实 际 相 差 无 几 。从 最 初 的 听 辨 分 析 整 理
本 文 使 用 了 单 音 节 词 调 查 大 纲 作 为 录 音 的 材 料 。 这 个 调查大纲一共是 9 2个 单 音 节 词 , 含 了 汉 语 的 阴 阳上 去 四 包 个声调 ( 些字没有按声调顺序排 列 ) 而由 l 这 5位 藏族 学 生
[ 作者简 介] 李淑平( 90一)女 , 18 , 河北 省邢 台市人 , 内蒙古 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 , 士 , 硕 研究方 向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39 ・
大多数人都认 为汉语的上声调是 最难掌握的 , 这也确有 其道理。因为上声 是汉语普 通话声调 当 中唯一 的一个 曲折 调, 声音有高有 低 自然应 该 比一种走 势 的调型读 法要 容易
21 0 0年 0 1月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o l a o n e n oi iest o t n l is L n i f I n r Mo g l Un v ri f rNa i ai e r a y o t

四川原生态藏族民歌的音调特征探析

四川原生态藏族民歌的音调特征探析

四川原生态藏族民歌的音调特征探析四川原生态藏族民歌的音调特征探析民歌的旋律音调是自然语音的高低变化与调式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由乐音组成,并在其运动特点上表现出各民族或各地区各自的习惯性用法。

通常构成民歌主题的基本音调具有一定的规模,结构相对完整,长度为一个乐句或乐节,并在划分上并不完全受制于节拍规律,且伸缩的灵活性较大。

四川原生态藏族民歌之所以风格独特和性格鲜明,与其富有特色的音调是分不开的。

虽然,从广义上说,在四川省内的康巴、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旋律中,其旋律的音调彼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特征,但因为各藏区居住的地域不同、所操方言的差异,以及各地自然条件所造就的以牧业为主、或以农业为主,或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差异,又使其不同方言区的民歌音调产生了同族中不同域的自身特点和彼此间的差异化特征。

本文以地处四川省康巴、安多及嘉戎方言地区的原生态藏族民歌的音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音调性质差别的分析与比较研究,阐述这些地区原生态民歌中的音调特点及其差异性。

一、调式骨干性音调调式中主音是最重要的音,它不仅是调式的中心音,具有最稳定调式功能和最强的调式吸引力,而且使调式中的其它音级对其产生倾向性进行。

位于它上方五度的属音和下方五度的下属音对主音形成功能性的倾向关系,对整个调式有强烈的支撑作用,因此调式中的这三个音被称作调式的功能音。

调式骨干音是与调式功能音不同的概念,它在旋律的音调当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在调式中对旋律起支架作用的音级,因而在旋律中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旋律音调中被多次巩固使用。

通常调式骨干音不具有对主音的功能性倾向关系,而调式功能音在旋律音调中被强调的程度则不及调式骨干音。

本文所涉的三个方言区的原生态藏族民歌当中,调式骨干性音调是指旋律的音调主要沿着调式骨干音进行的类型。

在这种旋律音调中骨干音间的进行有时级进有时跳进,且以级进更为多见。

从三个方言区的民歌比较分析来看,此类旋律音调中仅使用一种调式骨干音的情况还是很少见,如宝兴县民歌《收若克》(见谱例1)、若尔盖县民歌《只想“六字经”》等。

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音位系统

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音位系统

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音位系统作者:周加克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第08期摘要: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南部的加茂贡乡、勒秀乡、吉仓乡、完么乡、博拉乡等地区的藏语方言具有与一般安多方言不一样的语音特色,为藏语方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的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语音研究资料。

本文对该区的音系作了系统的描写,并分析了声韵母系统等语音面貌。

关键词:安多藏语半农半牧区话声母韵母一、引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南部的加茂贡乡、勒秀乡、吉仓乡、完么乡、博拉乡等位于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以及卓尼县相连的部分半农半牧区的藏语方言的语音面貌极具特色。

但目前尚未见到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或描写该音系。

该区的方言虽属安多方言的分支,但具有一般安多方言没有的各种语言特点,由于该地处属于康方言区的卓尼县相连,也与属于安多纯牧区方言区的玛曲县和碌曲县等相邻,故既有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双重特点,也有牧区话和农区话双重的语言文化特征,还有本地特有的语言特色。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甘南合作市加茂贡话的语音,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加茂贡人,为了描述更为客观的语言面貌,笔者于2014年寒假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文主要发音合作人:1.旦巴,男,69岁,小学文化,加茂贡乡参木道可河村人;2.龙布扎西,男,23岁,合作师专学生;3.忠格草,女,63岁,小学文化,加茂贡乡参木道村人。

二、声母(一)单辅音声母一共有41个单辅音声母:各举例词如下:p mɤ po 穷人 pak pak 鞭炮 ph phi kha 利息 phər 飞翔b a ba 爸爸 bək shɪ爆炸声 t ta 马 tək 毒th thər nda 缰绳 kha thək 见面 d dək ri 勤奋 dɪ wa 村子k ka khak 困难 la ka 房顶 kh kha 嘴 khar ʦa 昨天g ga lə球 gək 等待ʦʦa 草ʦɤwoŋ 容易ʦh ʦhɪ ri 长寿ʦhu wa 商人ʣʣaŋ ɦaŋ 水缸ʣən ʨa 骗子tʂ tʂək 六 tʂən tʃhɤ恩人 tʂh mak tʂhək 战争 tʂhəʧək 一万dʐ dʐa ja 敌人 dʐər 蛇 tʃ tʃi za 螺丝 tʃaŋ ɦaŋ 厨师tʃ tʃha lək 风俗 tʃhə水 dʒ dʒaŋ kə绿色 dʒəwoŋ 重的ʨʨək 吐ʨa 头发ʨh ʨhɑ 税务ʨhəɣə狗ʥʥɤ wo 国王ʥək跑 m mak kwa 女婿 mɪ tok 花n nɤ pa 病人 nap rək 小鱼ŋ ŋa 我ŋən sho 前面r rə ngo 山顶 nə rək 民族r r a ma 豆子r ap kə薄的l lək 羊 lar ʥa 尊严 s sa ʥə吃的 sɔ大木桶ɬɬa mo 仙女ɬop ʐok 南方ʂʂa 肉ʂɪ面粉ɕɕi tʂək 小鸟ɕɤ ji 儿童χ χe χe 回族χe ʥə剪刀h haŋ ɦaŋ 父母 hak 猪 z zək 豹子 za wa 家人ʐʐər 流淌ʐək ma 后面ɣ nəɣa 两个 thɪɣə绳子ʁʁa 狐狸 thok ʁa 上面ɦ ri ɦaŋ 羊粪waŋ ɦaŋ 锅w wəʦa 男孩儿 we 隐藏 j jak ko 好看 jəɣɪ文字sh sha ʧa(地方)ɬa sha(拉萨)说明:(1)与藏语书面语相比,此方言几乎所有前置辅音已被脱落,只剩下前置鼻音n,所有的单辅音可以单作声母。

安多方言—夏河话SAMPA_AT设计

安多方言—夏河话SAMPA_AT设计

安多方言—夏河话SAMPA_AT设计陈小莹;艾金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藏语夏河话的音系,归纳出对应的音系特征,依据SAMPA的设计原则并参照汉语和藏语的国际音标,最终设计并实现了藏语夏河话机读音标系统.藏语机读音标的设计可以为藏语语音工程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真正地实现文音转换功能.【期刊名称】《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年(卷),期】2016(006)001【总页数】3页(P24-25,30)【关键词】藏语;夏河话;机读音标;SAMPA【作者】陈小莹;艾金勇【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陕西咸阳712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1.1 机读音标系统概述机读音标SAMPA(Speech Assessment Methods Phonetic Alphabet)是1987-1989年间欧洲的ESPRIT(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计划)开发的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音标系统,该系统采用拉丁字母、数字以及其它简单易于输入的键盘符号组合形式来替代目前国际音标中的各种特殊符号。

目前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数据库都使用该符号系统,使得计算机在输入国际音标时更加方便,同时也能便捷地表示出各种复杂的国际音标符号[1]。

但是每一种语言的音标都有各自的语言版本,不同版本之间的SAMPA表并不能完全兼容,因此SAMPA表并不能表示出所有语言的国际音标。

针对SAMPA表的这一缺点,1995年伦敦大学的语言学教授设计并提出了X-SAMPA,能够代表所有国际音标的单一代码表,而且是在SAMPA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从而可以用ASCII字符表示国际音标的所有符号[2]。

由此,SAMPA就成为一个在国际音标基础上能够表示世界上各种语言的机读音标系统。

目前,SAMPA已广泛应用于欧洲的主要语种以及日语等东亚语言。

国内的汉语、粤方言和台湾的“国语”也随之而设计了SAMPA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SAMPA的普及与应用。

藏语安多方言的音联结构及统计分析

藏语安多方言的音联结构及统计分析

要 ] 据藏 语 安 多 方 言 夏 河语 发 音 , 结 夏 河 话 的 音 节 、 音 节、 子 、 音 子 、 音 子 等 音 联 结 构 形 式 , 对 根 总 半 音 双 三 并
他 们 的组 合 类 型 和 频度 进 行 详细 的统 计 分 析 . 其研 究 不仅 为 探 索 协 同 发 音 提 供 了基 本 数 据 , 为 连 续 语 音 库 的 设 计 提 也
都过 于庞大 , 以实 现 . 难
12 半音 节 .
藏语 的单字 同汉 语一 样 由声 母和 韵母 构成 , 同 的是 藏 语有 大 量 的 复辅 音 存在 , 不 没有 复 合 元 音 ( 汉 语 借词除 外 ) 根 据藏文 字性 组 织 法 , 3 . 从 0个 辅 音字 母 的 组 合 规 则来 看 , 文 有 2 3个 声 母和 7 藏 1 7个韵 母( 代表 了古 藏文 的发音 )3 理 论上 能组 合 出 1 0 藏 字 , 【, ] 60 0个 实际 存 在 的 只有 600个 , z 3的 声 韵 0 有 / 母 组合形 式 是不存 在 的, 为潜 在藏文 词 汇 的扩 充预 留了大 量 空位 . 也 从安多 夏河 话发 音来 看 , 文字 形 式 上 的 2 3个声 母合 并为 7 音 节 , 2 1 3个 由 8个单 辅 音 和 4 5个 二合 复 辅 音 组 成, 7个 韵 母 合并 为 3 7 5个 音 节 , 6个单 元音 韵母和 2 由 9个 二合韵 母 组成 , 理论 上 能组 合 成 7 *3 =25 5种音 节 形 式 , 3 5 5 实际 音 节数 为 20 1其声 韵母 出现 频度 如表 1 表 2所 示 ) 这 样产 生 的 音节 间相 关的 半音 节单 元数 量就会 过 多 , 3 ( 、 . 这 种 由声韵母 组合产 生 的连接 , 很 多连接 表 现 出的声 学特 征 相似 , 以可将 发音 相似 的新 单元 聚 成 一类 有 所

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

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

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藏语方言是汉语族藏语支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的藏区。

由于藏语方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藏语方言对于了解藏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包括听力法、语音法、语法法、词汇法以及语用法。

1. 听力法听力法是研究藏语方言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听取不同方言的语音和语调,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听力材料包括录音、视频和音频文件等。

在听取语音的过程中,可以记录发音、重音、节奏、音调等特征,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 语音法语音法是研究藏语方言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方言的发音差异,了解方言的语音特征。

常用的语音法工具包括方言比较软件和语音分析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方言发音进行标准化和分类,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3. 语法法语法法是研究藏语方言的另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方言的语法特征,了解方言的语法结构。

常用的语法法工具包括方言语法分析和比较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方言语法进行标准化和分类,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 词汇法词汇法是研究藏语方言的另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方言的词汇差异,了解方言的词汇特征。

常用的词汇法工具包括方言词汇分析和比较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方言词汇进行标准化和分类,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5. 语用法语用法是研究藏语方言的另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方言的语用特征,了解方言的用言习惯和交际方式。

常用的语用法工具包括方言语料库分析和比较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方言语用进行标准化和分类,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藏语方言需要综合运用听力法、语音法、语法法、词汇法和语用法等多种方法,以便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语音法工具和语法法工具,以便获得最佳的研究结果。

藏语安多牧区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研究

藏语安多牧区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研究

藏语安多牧区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研究彭措扎西;仁青卓么【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年(卷),期】2022()1【摘要】根据“汉藏同源”的科学假设,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在此语支内又分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

方言的形成和变迁与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地理分布、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藏语方言的形成也不例外,方言分歧有大有小,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由于汉藏语系辅音系统因方言差异而呈现出很大不同,藏语安多方言内部也形成了农、牧区话的土语之分,各民族语言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

通过藏语亲属语言或藏语言内部方言的研究,发现其中包含有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元素,可以说藏语方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文章将藏语安多方言牧区话声母系统的语音作为代表进行研究,运用历史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描写方言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安多牧区话声母语音系统进行共时性比较研究,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进行分类、归纳和数量比较,对各声母语音特征做详细标识。

通过调查发现,安多牧区话中有44个单辅音声母,其中有语音变体[ɣ],小舌浊擦音[ʁ],小舌清擦音[χ]和舌面中擦音[CçCçhɟj]等语音特点;还有96个复辅音声母的语音特征能够表明安多牧区话比农区话更接近书面语,更保留古藏语语音特征的面貌。

【总页数】16页(P140-155)【作者】彭措扎西;仁青卓么【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泽库县城关寄宿制完全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相关文献】1.安多藏语尖扎话的音位系统研究2.论藏语安多方言语音特征3.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的音位系统研究4.安多藏语循化话数范畴的类型特征分析5.基于瓶颈特征的藏语拉萨话连续语音识别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音位系统

藏语合作市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音位系统

般 安多方言 没有 的各种语 言特点 , 由于该地 处属于康方 草 ,女 ,6 3 岁 , 小学 文 化 , 加茂 贡乡 参 木 道村 人 。
二 、声 母 ( 一 )单辅 音 声 母

言 区 的 卓 尼 县 相 连 , 也 与属 于 安 多 纯 牧 区 方 言 区 的 玛 曲县
和碌 曲县等相 邻 ,故 既有安多方言 和康方言 的双重特 点,
藏语 合作 市 南部 半农 半 牧 区话 的音 位系 统
口周加 克

要 :甘 肃省甘 南藏族 自治州合作 市南部 的加茂贡 乡、勒 秀 乡、 吉仓 乡、完么 乡、博拉 乡等地 区的藏语方言具有
与一般安多方言不一样 的语音特 色,为藏语方言 学研究提 供 了一份较 为完整 的藏语合作 市南部半农半牧 区话 的语 音研 究资
音 面 貌 极 具 特 色 。但 目前 尚未 见 到 有 系 统 的研 究 成 果 问世 作 人 : 1 . 旦 巴 ,男 ,6 9 岁 , 小 学 文 化 ,加 茂 贡 乡 参 木 道 可
或描 写该音系 。该区 的方言虽属安 多方言 的分支 ,但具 有 河 村 人 ;2 , 龙布扎西 ,男,2 3 岁 ,合作师专 学生;3 . 忠 格
累 胃 鼍 语言 本 体 研 究




l h




矗l I

l f 啦




m n

t. J
1 . J





1 w
I 4 6


藏族方言概论

藏族方言概论

藏族方言概论藏族方言是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方言之一,它是以藏族为母语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藏族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等地。

藏族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是了解和研究藏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藏族方言在语音方面具有丰富的辅音和元音系统。

辅音包括塞音、擦音、鼻音、浊音等,元音则有前后、高低、长短之分。

这些丰富的音素特点使得藏族方言的发音非常独特,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感觉。

在词汇方面,藏族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词汇大多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例如,“香巴拉”一词在藏族方言中意为“人间仙境”,形象地描述了西藏美丽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此外,藏族方言还有许多特殊的称谓词汇,例如称呼长辈时使用的“阿嘎”、“阿妈”,称呼晚辈时使用的“阿姆”、“阿妹”等,这些称谓词汇体现了藏族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尊重。

与汉语等其他主要语言相比,藏族方言在语法结构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藏族方言采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型,但在名词修饰、动词时态、语序等方面与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在藏族方言中,名词修饰一般在被修饰的词之后,动词时态则通过助词来表达。

此外,藏族方言在构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通过词缀、合成等方式来构成新词,丰富了方言的词汇资源。

藏族方言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藏族方言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寓意和智慧的谚语和俗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是藏族方言中的一句谚语,它表达了人性善良的观点。

此外,藏族方言中还有许多关于生活、工作、情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俗语,这些俗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藏族文化,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启示。

总之,藏族方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它是了解和研究藏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通过深入研究藏族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藏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

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29卷第4期 2020年8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V o l .29N o .4 A u g .2020M I N Z U C O L L E G E 语言文学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索郎措(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ʌ摘 要ɔ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坝县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其藏语虽属安多方言,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其语言接触频繁㊂因此,该地区的藏语在具有其他安多方言的基本特征外,语音㊁语法及词汇上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语方言㊂本文主要是以位于该县中间地带的麦昆乡沃朗村的土语为例,通过举例等,扼要介绍了安多藏语阿坝话的音位系统及其历时音变概况㊂ʌ关键词ɔ藏语;阿坝话;音系;历时音变ʌ中图分类号ɔH 214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4-8824(2020)04-0064-05收稿日期:2019-09-04作者简介:索郎措(1991-),女,藏族,四川阿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语言文学㊂ ① 此次调研得以顺利进行,仰赖当地发音合作人陈么(52岁,沃朗村人)和沃戈(36岁,沃朗村人)两位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㊂阿坝县与红原县㊁若尔盖县㊁壤塘县㊁马尔康市和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和甘肃省玛曲县等7县接壤㊂县境内有21个行政乡镇,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农半牧㊂当地人按照阿曲河的流向将阿坝分为了三大片区,分别称上阿坝㊁中阿坝以及下阿坝㊂除了位于下阿坝的个别牧区话以外,三大片区的话在语音上没有多大的差异㊂此次调研收集了位于中阿坝麦昆乡沃朗村的土语作为语料①,通过描写㊁举例等方法归纳了阿坝话的音位系统及其历时音变㊂相关阿坝话研究动态除了1987年,孙宏开和王贤海在‘民族语文“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阿坝话语音中的几个问题“[1]的文章以外,未见其他专门研究阿坝话的学术成果㊂该文章探讨了阿坝州境内的松潘㊁红原㊁阿坝㊁壤塘等地的藏语语音,主要以红原话为代表举例说明了小舌音㊁复辅音㊁辅音韵尾等语音现象㊂另外,王双成在‘安多藏语的小舌音“[2]一文中提到阿坝话中存在小舌音的问题,但该文并没有详细探讨阿坝话的音系㊂因此,本文针对学界对其专门研究的空白进行了田野调查,通过共时语料实例,归纳分析了安多藏语阿坝话的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㊂本文不仅是对一个藏语方言的探索,也是一份田野调查报告式的安多藏语语料文献,相信会有一定的文献价值㊂本文首先通过归纳安多藏语阿坝话的音位系统,举例分析了阿坝话与其他安多话的不同之处和其音位与藏文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各个音位的语音变体解释了其历时音变,揭示了藏语在四川阿坝地区的演变形式㊂一㊁声母(一)辅音音位和声母共有42个单辅音音位(见表1)和62个复辅音,都可以作声母㊂46表1 单辅音音位表(42个)60个二合复辅音:p t ㊁p d ㊁p t s ㊁p t ᶊ㊁p ʨ㊁p k ㊁p s ㊁p z ㊁p ʐ㊁p ɕ㊁p ʑ㊁p l ㊁p r ㊁m p h ㊁m t -s h ㊁m t h ㊁m t ᶊh ㊁m t ɕh ㊁m k h ㊁m b ㊁m d z ㊁m d ㊁m d ʑ㊁m ȵ㊁m ㊁m n ㊁n t h ㊁n t s h ㊁n d z ㊁n d ʐ㊁n d ʑ㊁n t ɕh ㊁n k h ㊁n d ㊁n g ㊁r t ㊁r t s ㊁r t ɕ㊁r k ㊁r d ㊁r d z ㊁r d ʑ㊁r g ㊁r ȵ㊁r m ㊁r n ㊁r ㊁ɣt ㊁ɣt s ㊁ɣʨ㊁ɣz ㊁ɣɕ㊁ɣd ㊁ɣ ㊁ɣm ㊁ɣn ㊁ɣȵ㊁ɣʑ㊁Ɣj ㊁Ɂw ㊂2个三合复辅:p k w ㊁m k h w ㊂(二)声母说明:(下列例子依次为藏文拉丁转写①㊁实际发音及汉语意思)1.单辅音声母(1)与其他安多地区的藏语方言相比舌尖擦音的对立不在清音[s]的送气与不送气,而是[s ]和[z ]清浊对立区别词义,分别与藏文s a 和z a 对应,比如,z a [z æ](吃)和s a [s æ](土)㊂[ɕ]和[ʑ]也是如此,不再是[ɕ]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而是清浊对立区分词义,分别对应藏文s h a 和z h a ,比如,s h o [ɕo ](骰子)和z h o [ʑo ](酸奶)㊂(2)阿坝话里出现了大部分安多藏语方言里没有的唇齿清擦音[f ]和舌面中清擦音[ç],[f ]对应藏文s b ,[ç]对应s h a 比如,s b u [f ə](毛)和s h a [çæ](肉)㊂(3)舌面后浊擦音[ɣ]单独作声母时,多数出现在借词中,如k h e g r i [ɣi t ɕə]剪刀(蒙古语)[t ɕo ɣi]胶鞋(汉语四川话)㊂(4)小舌浊擦音[ʁ]单独做声母时,对应藏文w a 和v a ,如w a [ʁæ](狐狸)㊁v o n g [ʁo](来),这两个藏文在阿坝话里已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没有区别词义的特征,其词义只能根据语境来区别㊂56第29卷第4期 索郎措: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①藏文罗马字体转写根据W y l i e 1959系统㊂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㊃1986年创刊)2020年8月(5)阿坝话里也有舌面中浊擦音[j]的出现,它单独作声母时,大多只出现在第二个音节,与藏文基字g a和k a相对应㊂比如,t s i g u[t səjə](老鼠)㊁t h s u g s k a[t s həɁj a](样子)㊂(6)小舌音[q]和[q h]则在阿坝话里呈现出清浊对立的特点,区别词义㊂比如,g a r [qæ](浓㊁稠)㊁k h a[q hæ](苦味)㊂(7)声门清擦音[h]根据不同的语音条件对应藏文基字p h a和h a,比如,p h a r h a n[hær g e n](父亲)㊁h a m s e m s[hæm s e m](贪心),其对应的具体语音条件是否有规律还有待考究㊂2.复辅音(1)前置辅音[p-]能与清塞音㊁清塞擦音和部分塞音(p s p z pʐpɕpʑp t等)相结合㊂前置辅音[p-]一般与藏文基字的前加字b a相对应,它以浊音清化形式存在在阿坝话里㊂比如, b s u[p sə](迎接)㊁b z o[p z o](缝)㊁b r o s[pᶊu](逃)㊁b s h a d[pɕe d](说)㊁b z h i[pʑə](四)和b t o g[p t o k](采摘)㊂这种与辅音相结合的情况下,[p-]的实际发音,止于成阻不除阻,仅起圆唇的作用㊂(2)前置鼻音[m-]㊁[n-]对立,能与清塞音送气(m p h m t h m k h n t h n k h)和浊塞音不送气(m b n d m d n k)相结合,比如,v p h a g t s h a g[m p hæk](挣扎)㊁m t h o[m t h o](高)㊁m k h o [m k h o](想要)㊁v t h e n[n t h e n](拉)㊁v k h o n[n k h o n](打架)㊁m d o g[m d o k](颜色)㊁v d o g s [n d o k](拴)和v g o g[n k o k](阻止㊁防止)等㊂除此之外还可以和部分塞擦音(m t s h m m d z m dʑm tɕn d z n dʐn dʑ)相结合㊂前置鼻音[m-]㊁[n-]一般与藏文前加字m a和v a相对应㊂(3)前置辅音[r-]与其基本辅音相结合时,实际发音有些发[ʂ]的音,但不区别词义,不形成对立,故归纳为[r-]㊂一般与藏文上加字s a㊁r a㊁l a相对应,比如,s k a r m a[r kær mæ](星星)㊁r k a n g p a[r kæ æ](脚)和l t a[r tæ](看)㊂(4)前置辅音[Ɂ-]与其基本辅音相结合时,实际发音有时发舌面后轻擦音[Ɂ-]和喉塞[h],但不区别词义,不形成对立,故归纳为[Ɂ-]㊂前置辅音[Ɂ-]一般与藏文前加字g a和d a相对应㊂(5)前置辅音[w-]与基本辅音相结合时,实际读音跟[p-]为互补,不形成对立,不区别词义,不完全发音,仅起圆唇的作用㊂(6)三合复辅音只出现在[k]和[k h]作领音的时候㊂阿坝话里不仅有丰富的单辅音声母,也有部分擦音的清浊对立和舌面擦音[ɕ]㊁[j]㊁唇齿擦音[f]等一部分比较特殊音位的存在,这可以说是阿坝话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不同的特点㊂复辅音声母虽不算少,但前置辅音都具安多藏语方言普遍存在的清化㊁弱化的现象㊂作为前置辅音的三个藏文上加字都弱化后合并为[r-],不再具备区别词义的作用,而五个前加字也发生了相对的变化,既有浊音清化,也有弱化现象㊂二、韵母(一)单元音与辅音韵尾(见表2)表2韵母表(31个)66第29卷第4期索郎措: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二)韵母说明一是单元音有七个,其中[i]和[u]不带辅音韵尾㊂二是[a]有语音变体[æ],开音节时成对立㊂三是单元音[æ]与[a]在有辅音韵尾的情况下成互补分布,不区别词义㊂四是单元音[ə]是[i]和[u]的语音变体㊂五是辅音韵尾大部分都与藏文后加字相对应(详见韵母历时音变)㊂相对于藏文而言,阿坝话多了三个元音,而从七个辅音韵尾,可以得知藏文后加字s a和l a㊁v a已在阿坝话里消失㊂虽然在有辅音韵尾的情况下[æ]与[a]成互补,但其在开音节的语音环境下成对立,比如,v J a v[n dʑæ](彩虹),v J a l[n dʑa](赔偿),且在阿坝话里主要元音并不是[a],而是[æ],这也是阿坝话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不同的一个重要的特点㊂三、历时音变藏文的单辅音声母30个,复辅音声母190个㊂现今安多藏语阿坝话里有42个单辅音声母和62个复辅音㊂其中单辅音声母增加了12个,这些单辅音声母是其他单辅音声母或复辅音声母的变体,这些变体有些有一定的语音变体条件,而有些是自由变体㊂复辅音声母减少是因为有些上加字㊁前加字及介音的脱落㊂ 古藏语的韵母系统有5个单元音,50个带单辅音韵母,35个带复辅音韵母,总计约有90个韵母㊂ [3]阿坝话有7个单元音,24个带单辅音韵尾,共31个韵母㊂(一)辅音的历时音变单辅音方面,古清音在阿坝话里仍然读清音,但其中[p]有时候在第一音节时发成同部位的[w]的情况,如p u s m o[wər m o](膝盖),p a d m a[w e t mæ](莲花)㊂古全浊音g d b d z在单独作声母时已清化,读成同部位上的清音,但在复辅音声母中还保留了浊音的特点,比如s g o[r g o](门)㊁r d o[r d o](石头)㊁v b u[m bə](虫)㊁[r d zæ]r d z a (山)㊂浊擦音z和z h仍读浊音,能单独做声母,比如z a[zæ](吃)㊁z h a[ʑæ](帽)㊂古藏文前置辅音有8个,即上加字和前加字:g a d a b a m a v a r a l a s a㊂现阿坝话里没有一个前置辅音完全消失,但这些前置辅音在与其他基本辅音相结合时有一定的变化,如g a,d a弱化后合并成了[Ɂ]或[h-],比如k n y i s[Ɂȵi](二)㊁d g a v[h gæ](喜欢);b a清化成了[p-], b c a d[p tɕe t](截);r a l a s a几乎都合并成了[r-],r t a[r tæ](马)㊁l t a[r tæ](看)㊁s g a [r gæ](鞍);m a稳定未变,能和全浊辅音相结合㊂前置辅音v a在与双唇基本辅音相结合时,因双唇基本辅音发音部位的影响变成了[m-]㊂比如,v b u[m bə](虫)㊁v p h u r[m p hər](飞)㊂另外,古前置辅音b a在三合辅音作声母(前加字又有上加字)时已消失,比如b l t a s[r t i](看过)㊁b s k u r[r kər](寄过)㊂4个古后置辅音,即下加字:y a r a l a w a,分别能与一定的基本辅音相结合㊂其中y a与舌面后音k a k h a g a相结合之后,发音部位前移发舌面前擦音,分别为[-ʨ-],[-ʨh-],[-dʑ-];与双唇音p a p h a w a m a相结合时,发音部位后移发舌面前音,p a p h a w a合并为[-pɕ-]和[-mȵ-],保留了双唇音的痕迹㊂后置辅音r与能相结合的基本辅音结合时,合并成了单辅音,发舌尖后浊擦音,但与双唇音相结合时仍保留了双唇音的痕迹,比如,b r i s[p tᶊək](写过)㊁p h y u g[pɕək](富有)㊂后置辅音l a与一定的基本辅音相结合时,k l g l r l合并成了[-Ɂl -]㊂b l读成[-p l-],保留了b a的痕迹㊂古后置辅音w a在阿坝话里几乎没有出现㊂(二)韵母的历时音变5个古单元音在阿坝话里经历了一系列演变㊂首先,古单元音[a]被[æ]替代,比如, n g a[ æ](我)㊁c a[tɕæ](茶)㊂这可能是因为有些音节在音节合并和辅音韵尾脱落的情况下变成了以[a]结尾的开音节,比如,k a b a[k a](柱子)㊁k h a b a[k h a](雪)㊁m J a l[m dʑa](觐见),所以古单元[a]就变成了[æ]与因辅音韵尾脱落而演变出来的a形成了对立㊂然后,古单元音[i]和[u]在阿坝话里不带辅音韵尾时已经央化成了[ə],比如c h u[tɕhə](水),n y i m a[ȵəmæ](太阳)㊂但是古单元音[u]在辅音韵尾[-s]和[-l]脱落的情况下保留了古音,比如,d u s[t u](时间)㊁v g u l[n g u](动)㊂最后,古单元音e和o在阿坝话里基本没变,76但在辅音韵尾-s 脱落的情况下分别高化为[i ]和[u ],比如,s h e s [ɕi ](知道)㊁c h o s l u gs [t ɕu l u k ](宗教)㊂10个古辅音韵尾在阿坝话中保留了7个,即g a n ga d a n ab a m a r a ,2个已脱落,即s a v a ,还有一部分辅音韵尾l a 已经脱落,一部分并入了辅音韵尾-r ㊂其中浊辅音韵尾呈现清化,此现象可归纳为-d >-t ,-ɡ>-k ,-b >-p ,比如m e d [m e t ](没有)㊁gc i g [Ɂt ɕək ](一)㊁k h a b [k hp ](针)㊂古辅音韵尾l a 在[-o l ],[-e l ]的情况下并入了辅音韵尾[-r ],比如g s h o l [Ɂɕo r ](犁)㊁v p h e l [n p h e r ](增),和其他元音相结合时已经脱落,比如m j a l [m d ʑa ](觐见)㊁d k y i l [Ɂt ɕi ](中间)㊂结 语通过上述举例等可以看出阿坝话是一个具有一定古藏语特色的方言,其语音中的多数音位与藏文有相对应(对应关系相对稳定)的关系㊂但并不是说这些对应关系是绝对与永恒稳定的,有些音位在比较特殊或一定的语音条件或音节结合下,会有不一样的对应关系㊂首先,阿坝话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有共同创新,但也有它自己的发展特点,比如小舌音[q ]及双唇音[f ]和舌面音[]㊁[]等出现了其他安多藏语方言里没有的音位,还有三合复辅音的痕迹㊂同时,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相比,阿坝话里舌尖擦音[s ]和[z ]㊁[]和[]清浊对立区别词义㊂古浊辅音呈现清化,部分后置辅音有弱化和脱落的现象,但没有一个前置辅音完全消失㊂其次,阿坝话的韵母系统在音变过程过中发生了一系列音节合并和辅音韵尾的脱落从而经过了一场类似推链式的演变㊂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带辅音韵尾的韵母里普遍出现了元音[],与[a ]形成对立,这也是阿坝话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最主要的的区别之一㊂这些与其他安多藏语方言的不同之处可能是其独自发展的特点,但也不能排除因时空的不同,在发展特点和速度上出现差异的可能性㊂参考文献[1]孙宏开,王贤海.阿坝话语音中的几个问题[J ].民族语文,1987(2):12-21.[2]王双成.安多藏语的小舌音[J ].语言科学,2011(5):519-527.[3]华侃.藏语久治话的音位系统及其语音的历史演变.中国藏学[J ].2015(2):185.[责任编辑:朱茂青] [责任校对:杨红玉]A S u r v e y o f t h e P h o n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a n d D i a c h r o n i c P h o n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e s of A b a D i a l e c t i n A m d o T i b e t a n S o n a m t s o(M 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B e i j i n g 100081,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A b a C o u n t y i n A b a T i b e t a n a n d Q i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P r e f e c t u r e o f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i s l o c a t e d a t t h e j u n c t i o n o f S i c h u a n ,G a n s u a n d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s .A l t h o u g h i t s T i b e t a n l a n g u a g e b e l o n g s t o A m d o d i a l e c t ,i t h a s f r e q u e n t l a n g u a g e c o n t a c t s d u e t o i t s s p e c i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a pa r t f r o m t h eb a s ic f e a t u r e s o f o t h e r A md o d i a le c t s ,d i a l e c t s w i t h l o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a v e b e e nf o r m e d i n p h o n e t i c s ,g r a mm a r a n d v o c a b u l a r y .Thi s s u r v e y t a k e s t h e l o c a l d i a l e c t o f W o l a n g V i l l a g e ,M a i k u n T o w n s h i p ,a s a n e x a m p l e ,a n d 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p h o n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a n d i t s d i a c h r o n i c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d i a l e c t t h r o u g h e x a m p l e s .ʌK e y w o r d s ɔT i b e t a n ;A b a d i a l e c t ;p h o n e t i c s y s t e m ;d i a c h r o n i c p h o n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86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㊃1986年创刊) 2020年8月。

藏语安多方言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调偏误研究

藏语安多方言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调偏误研究

语调是衡量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参数 , 因此基于中 介语 理论 的语调偏误分析可 以对藏族学习者的
语音面貌进行全面的 、 纵向的、 动态的描述 , 便于 关注普通话语调习得的整个过程。 汉语语调涉及的因素很多 , 学界 目前有狭义 和广义两种不同的认识 。狭义学派认为 , 语调只
普通话语调有一定差异的声音形式。一般依附于
2 0 1 3年 5月
Ma y . 2 01 3
藏语安 多方言 区汉语普通话 中介语语调偏误研 究
吴 用 天 于 J
( 青海师范大学 摘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
要: 在针对藏族地 区的汉语普 通话教 学中, 语调教 学一直是教 学的重点和难 点。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 学理论 ,
性。
奏的变异而产生偏误 , 包括语速 、 停顿 、 节拍群与 普 通话 的差 异 。 由于声 调偏 误 已在 另 文② 中作 了 专 门分析 , 本文主要 针对字词轻重音偏误 、 句调 基本调型偏误和语调节奏的变异 而产生偏误 展 开分析研究 。
二、 语 调偏 误分 析 ( 一) 字词 轻 重音方 面的偏误
曹剑芬先生 曾指 出: “ 广义地说 , 一种语言的 语调 , 在感知上是语音 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
强调;在声学上实现为各种韵律要素包括音高、
音长和音强等协调变化的综合效应 , 主要表现为 语句音高变化的总体模式 ; 在功能上主要表达语
轻重格 的主要韵律特征是音长 , 在一个词语
本文为青海师范大学校级教 学研 究项 目“ 藏族师 范生普通话与 口语表达课程教 学改革和教材 建设 的研 究与实践 ” 的阶段
第2 4 卷第 1 期 V o 1 . 2 4 . 1

藏语安多方言农区话的音系研究

藏语安多方言农区话的音系研究
声母 表 中外则 是藏 文 的拉 丁转 写. )
1 声 母
农 区话 与牧 区话 和 半农半 牧 区话 的最大 区别 在于 声母 的浊音 清 化 和韵 母 复 辅音 的简 化 , 由于 受这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1 1 —0 2 [ 基 金 项 目]本 论 文 受 国家 自然 基 金 项 目 : 拉萨藏 语 多维 嗓音数 字建 模及 实 时评 测 系统研 究 的 资助 ( 项 目编 号
貌和语音特征.
[ 关键词]声母 ; 韵母 ; 元音 ; 辅 音
[ 中图分类号]H2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2 1 0 2 ( 2 0 1 6 ) 0 4 — 0 0 4 7 — 0 7
0 引 言
我 国境 内把 藏语 分为 三大方 言 , 即卫 藏方 言 , 安 多方 言和康 方 言. 而相 对 于卫藏 方 言和康 方 言 , 安 多 方 言是 内部 较 为统一 的 , 在 其几 个次 方言 区 的人 之 间交 流基 本 上是 没 有 任何 障碍 的. 但是 , 藏语 在 不 断 发展 过程 中 由于音节 减缩 、 韵尾 脱落 、 声韵 母 的浊音 清化 等 各 因素 , 在 安 多方 言 内 部语 音 上 还 是有 一 定
声母 和 韵 母 在 读 音 上 完全 脱 落是 很 少 的 , 大 都 只 是 处 于合 并 或 弱 化 的 过 程 中. 但 农 区 话 中脱 落 的 比 重似 乎 比较 大 , 相 比
于牧 区话 , 其 声 母 和 韵母 已大 大 简化 . 这 就 使 农 区话 中 的 复辅 音 声 母 和 韵 母 数 比牧 区 话 少得 多 , 因 而 也 派 生 了一 部 分 其 他 次方 言 区稀 有 的元 音 , 比如 [ 1 ] 、 [ 们、 [ 等. 此 文以安 多方言农 区话为研 究对 象, 使 用 现 代 语 言 学 的理 论 知 识 为 基 础 , 通 过 梳 理 总 结其 元 音 和辅 音 的 音 系特 征 , 并 加 以 比较 其 三 个 次 方 言 区声 母 和韵 母 的 异 同 来 反 映农 区 话 整 体 的 声 韵 母 面

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的音位系统研究

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的音位系统研究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29卷第2期2020年4月JOURNAL OF SICHUANVol.29No.2Apr.2020 MINZU COLLEGE★语言研究★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的音位系统研究仁欠华加(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OOOO)【摘要】本文以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记音,对记录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并整理出贵德话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及音节结构。

基于材料的分析,本研究认为贵德话音系总体上同安多其他农区话大致相同外,在清化鼻音碍、9、殆、9、元音高化和元音舌尖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安多方言;贵德话;音系;元音高化;清化鼻音【中图分类号】H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24(2020)02-0083-05贵德话从藏语分区来说,属藏语安多方言分区,是安多方言的土话类。

贵德县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山。

贵德话根据当地人的听感可分为牧区话、农区话和半农半牧区话。

三者之间有着稍许的差别,如农区话中有前次高圆唇元音0,牧区话中有辅音色、滋等。

但总体上不影响土语区交流。

其中半农半牧区话的地域分布最广,使用的人数最多,故本研究以半农半牧区话为语言代表,以常牧镇®上兰角村为语音采集点,并请其村民为发音合作人®进行语音采集。

目前对安多方言内部土语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对贵德话的语音及音位系统做全面研究尚属空缺。

本文将以此次调査材料为依据,归纳贵德话的声母、韵母系统及音节结构。

试图为安多方言研究补充语音数据。

—、声母贵德话的声母系统可以分为单辅音声母和复辅音声母。

(―)单辅音声母对贵德话的辅音系统进行整理,我们发现贵德话中共有64个声母,其中单辅音声母33个,复辅音声母31个。

1.单辅音声母表根据单辅音声母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其分类见表1:表1贵德话单辅音声母表收稿日期:2019-06-13基金项目: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藏语安多方言贵德话的音位系统研究"(2017—GSP—035)作者简介:仁欠华加(1995—),男,藏族,青海贵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语方言。

安多藏语音系表

安多藏语音系表

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生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藏语安多方言音系表调查整理
学期: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于晓薇
年级: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院系单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指导老师:关辛秋
课程名称:语言学调查
任课教师:关辛秋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评阅表
一.调查目的:通过语音调查构拟藏语安多方言的语音音系概貌和基本特征二.调查组成员:东吉桑治、柴让扎西、郭菲菲、于晓薇
三.调查对象(发音合作人):东吉桑治、柴让扎西
四.调查工具、材料和程序:
首先本记音小组选择采用的是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出版的《安多藏语会话选编》,选取这本教材中的常用生词300个做成词表。

其次,运用计算机中的录音软件praat和colledit对发音人阅读的300个单词进行录音。

最后通过切分和审音、记音最终得出元音和辅音音系表
五.调查结果:
(1)藏语安多方言元音和辅音音系表
(2)附录为所选安多藏语三百词词表
安多藏语元音表
安多藏语辅音表
(2)清塞音、声门轻擦音/h/,可在辅音前,也可在辅音后出现。

(3)和汉语相比,藏语安多方言中有大量擦音和浊塞音。

(4)因所选词汇有限,有些语音里不常出现的声母可能有所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母 表 中外则 是藏 文 的拉 丁转 写. )
1 声 母
农 区话 与牧 区话 和 半农半 牧 区话 的最大 区别 在于 声母 的浊音 清 化 和韵 母 复 辅音 的简 化 , 由于 受这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1 1 —0 2 [ 基 金 项 目]本 论 文 受 国家 自然 基 金 项 目 : 拉萨藏 语 多维 嗓音数 字建 模及 实 时评 测 系统研 究 的 资助 ( 项 目编 号
藏 语 安 多 方 言农 区话 的音 系研 究
夏 吾措
( 西北 民族 大学 中 国民族语 言文 字信 息技 术 重 点实验 室 ,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 摘
要 ] 不 论 是 哪 个语 言 , 简化 的 趋 向是 共 同 的 , 但 简化 的 方 式 和 程 度 略 有 不 同. 在 藏 语 安 多 方 言牧 区话 中 复 辅 音
声母 和 韵 母 在 读 音 上 完全 脱 落是 很 少 的 , 大 都 只 是 处 于合 并 或 弱 化 的 过 程 中. 但 农 区 话 中脱 落 的 比 重似 乎 比较 大 , 相 比
于牧 区话 , 其 声 母 和 韵母 已大 大 简化 . 这 就 使 农 区话 中 的 复辅 音 声 母 和 韵 母 数 比牧 区 话 少得 多 , 因 而 也 派 生 了一 部 分 其 他 次方 言 区稀 有 的元 音 , 比如 [ 1 ] 、 [ 们、 [ 等. 此 文以安 多方言农 区话为研 究对 象, 使 用 现 代 语 言 学 的理 论 知 识 为 基 础 , 通 过 梳 理 总 结其 元 音 和辅 音 的 音 系特 征 , 并 加 以 比较 其 三 个 次 方 言 区声 母 和韵 母 的 异 同 来 反 映农 区 话 整 体 的 声 韵 母 面
第 3 7卷 总 第 1 0 4期
2 0 1 6年 1 2月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 o1. 3 7, No . 4
De c。 2 01 6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i t o n a l i ie t s(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的差别 , 尤 其表 现在农 区话 、 牧 区话 、 半 农 半牧 区话 之间. 从 音韵 的特点来 看 , 这三个 次 方言 的关 系为 : 牧
区话一 半农 半牧 区话 一农 区话 , 其 中牧 区话是 最接 近古藏 文语 音. 因为 它 当中保 留 了大量 的复辅 音声 母 和韵 母. 虽 然其 他两 个次 方言 中也有 着 复辅音 的存 在 , 但 分布 状态 不平衡 : 牧 区话 最多 , 半农 半 牧 区话 次
之, 农 区话 最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农 区话 作 为藏语 安 多方言 的一 部分 , 也是 无声 调语 言. 其 主要 分布 在青 海省 的黄 南藏族 自治州尖 扎
县 大部分 地 区和 同仁 县部 分地 区 ; 海 南 藏族 自治 州 的同德县 、 贵德 县 、 共 和县 的一 部分 地 区 ; 海 东地 区 的
述 三个 点 的音位 系统 做 梳理 归类 , 进 而通 过 实例 来作 分 析.
1 . 1 单 辅 音 声 母
通 常我 们都 会说 在 藏语 中有 3 0个辅 音 和 4个元 音 , 确 切 地 说 应该 是 3 0个 辅 音 字 母 和 4个元 音 符
号, 或3 O个 辅音 字母 和 4个 元音 字母 ① . 从 现 代语 音学 的角 度来 看 , 元 音 和 辅音 是 指 元 音音 位 和 辅 音音
循化 县 、 化 隆县 、 乐都 县等 的大 部分地 区外 , 还 有甘 肃省 的甘南 藏族 自治 州夏 河县 的部 分地 区. 本 文将 选 择青 海省农 区话 的三个点 : 尖 扎县 、 循化 县 、 化 隆县 作为 本 次研 究对 象 并 作对 比分 析来 揭 示 安 多方 言 农
区话 的特 点. ( 文 中所 有 的藏语 例词 都用 藏文 拉丁 转写 , 在 口里 的为 国际音标 标音 , 用 括号 ( ) 的除单 辅音
貌和语音特征.
[ 关键词]声母 ; 韵母 ; 元音 ; 辅 音
[ 中图分类号]H2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2 1 0 2 ( 2 0 1 6 ) 0 4 — 0 0 4 7 — 0 7
0 引 言
我 国境 内把 藏语 分为 三大方 言 , 即卫 藏方 言 , 安 多方 言和康 方 言. 而相 对 于卫藏 方 言和康 方 言 , 安 多 方 言是 内部 较 为统一 的 , 在 其几 个次 方言 区 的人 之 间交 流基 本 上是 没 有 任何 障碍 的. 但是 , 藏语 在 不 断 发展 过程 中 由于音节 减缩 、 韵尾 脱落 、 声韵 母 的浊音 清化 等 各 因素 , 在 安 多方 言 内 部语 音 上 还 是有 一 定
61 5 62 07 6).
[ 作者简介]夏吾措( 1 9 9 0 一) , 女( 藏) , 青海尖扎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 要 从 事 藏 语 语 言 与语 音 学方 面 的 研 究 .
47 — —


种变 化趋 势 的影 响 , 农 区话 中慢 慢增 生 了一 些其 他方 言 和次 方 言少 有或 没有 的舌 尖 元音 , 并 在韵 母 中也 起 着 很重 要 的角 色. 但 即便是 属 于一个 次 方 言 区 , 这 些 变化 在 语 音 上 的差 别 较 为 明 显. 下 面将 对 上 文 所
位, 这 跟我们 在 藏语 中讲 的元音 和辅 音是 不 同的. 藏 语 是 拼音 文 字 , 两 个 及 两个 以上 的辅 音 相 拼 还 可 以 构 成很 多个 复 辅音 . 因此 , 藏语 中每 个方 言 区或 次方 言 区的辅 音 和 元 音数 也 都 不 一 样 . 而 其 各 个 方 言 和 次 方 言 中到底 有多 少个 辅音 和元 音 还需 作 深入 调查 和研 究 来确 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