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的新进展50页PPT
合集下载
2024年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2024年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e8a2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5.png)
2024/2/29
输血相关文件应至少保存10年 ,以备后续查阅和统计分析。
对于涉及医疗纠纷的输血事件 ,相关文件应长期保存,并作 为法律依据进行处理。
18
0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Chapter
2024/2/29
19
输血技术规范概述
2024/2/29
输血的定义和目的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 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免疫力等 。其目的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
信息化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输血全 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和安全性。例如,建立电子病历 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快速准确核 对;应用条形码技术,确保血液 制品正确无误地输入患者体内。
2024/2/29
22
06
临床输血伦理与法律问题
Chapter
2024/2/29
23
临床输血的伦理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 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输血 反应、感染等。
对于急需输血的患者,医生可直接联 系输血科进行紧急配血和输血,但需 在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输血审批
输血申请单需经过上级医生或输血科 医生的审批,确保输血必要性和合理 性。
2024/2/29
8
输血前检查与评估
01
02
03
患者身份核对
在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输 血对象准确无误。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应及 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临床输血 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
输血相关文件应至少保存10年 ,以备后续查阅和统计分析。
对于涉及医疗纠纷的输血事件 ,相关文件应长期保存,并作 为法律依据进行处理。
18
0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Chapter
2024/2/29
19
输血技术规范概述
2024/2/29
输血的定义和目的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 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免疫力等 。其目的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
信息化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输血全 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和安全性。例如,建立电子病历 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快速准确核 对;应用条形码技术,确保血液 制品正确无误地输入患者体内。
2024/2/29
22
06
临床输血伦理与法律问题
Chapter
2024/2/29
23
临床输血的伦理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 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输血 反应、感染等。
对于急需输血的患者,医生可直接联 系输血科进行紧急配血和输血,但需 在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输血审批
输血申请单需经过上级医生或输血科 医生的审批,确保输血必要性和合理 性。
2024/2/29
8
输血前检查与评估
01
02
03
患者身份核对
在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输 血对象准确无误。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应及 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临床输血 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96aa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利用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 、白细胞等血液成分,用 于治疗某些血液疾病。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进展
1 2
人工合成血液
目前人工合成血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成分比例难以控制、长期 保存困难等。
生物技术血液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动物或植物细胞,生产出 类似血液的生物制品,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基因编辑技术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血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输血医学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输血医学的临床应用前景
个体化输血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免疫状态等因素 ,实现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技 术,治疗血液疾病和相关疾病,为临 床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02
输血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输血医学的起源
输血概念的产生
01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输血可能挽救生
命。
早期的输血实践
02
17世纪,出现了一些关于输血的研究和实验,但结果并不理想
。
输血医学的初步形成
03
19世纪末,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输血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输血医学的发展历程
机遇
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 式为输血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03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究
血液替代品的种类
01
02
03
人工合成血液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 血液替代品,具有与真实 血液相似的成分和功能。
生物技术血液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动 物或植物细胞,生产出具 有类似血液功能的生物制 品。
干细胞技术
输血医学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进展
1 2
人工合成血液
目前人工合成血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成分比例难以控制、长期 保存困难等。
生物技术血液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动物或植物细胞,生产出 类似血液的生物制品,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基因编辑技术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血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输血医学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输血医学的临床应用前景
个体化输血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免疫状态等因素 ,实现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技 术,治疗血液疾病和相关疾病,为临 床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02
输血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输血医学的起源
输血概念的产生
01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输血可能挽救生
命。
早期的输血实践
02
17世纪,出现了一些关于输血的研究和实验,但结果并不理想
。
输血医学的初步形成
03
19世纪末,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输血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输血医学的发展历程
机遇
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 式为输血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03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究
血液替代品的种类
01
02
03
人工合成血液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 血液替代品,具有与真实 血液相似的成分和功能。
生物技术血液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动 物或植物细胞,生产出具 有类似血液功能的生物制 品。
干细胞技术
输血医学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输血发展史》课件
![《输血发展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8037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5.png)
详细描述
在早期,由于缺乏有效的血液保存技术,输血通常只能在手术室内进行,而且只能使用新鲜血液。随着科技的发 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延长血液的保存时间。这一发现使得医院和血库可以预先收集和保存血液 ,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患者。
人工心脏和肺的发明
总结词
人工心脏和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输血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在没有自身器 官的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
人工智能在输血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在输血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智能化管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提 高输血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VS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 别,实现对血液库存的智能化管理,确保 血液的及时供应和合理分配。同时,人工 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 的制定,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此外 ,人工智能在血液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也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血型发现的意义
血型的发现对于输血技术的发展至关 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不同血型之间可 能发生的免疫反应,从而指导医生选 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输血技术的规范化
输血技术的标准化
随着对血型系统的深入了解,医 学界开始制定输血技术的规范和 标准,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输血前检查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液 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试验等,以确保供体和受体之间 的相容性。
《输血发展史》ppt课件
目录
• 输血起源 • 现代输血技术的诞生 • 输血技术的重要进步 • 输血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 未来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输血起源
输血概念的产生
输血概念的产生源于 对血液流动和生命的 认识。
早期的输血尝试主要 基于迷信和幻想,缺 乏科学依据。
在早期,由于缺乏有效的血液保存技术,输血通常只能在手术室内进行,而且只能使用新鲜血液。随着科技的发 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延长血液的保存时间。这一发现使得医院和血库可以预先收集和保存血液 ,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患者。
人工心脏和肺的发明
总结词
人工心脏和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输血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在没有自身器 官的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
人工智能在输血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在输血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智能化管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提 高输血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VS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 别,实现对血液库存的智能化管理,确保 血液的及时供应和合理分配。同时,人工 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 的制定,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此外 ,人工智能在血液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也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血型发现的意义
血型的发现对于输血技术的发展至关 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不同血型之间可 能发生的免疫反应,从而指导医生选 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输血技术的规范化
输血技术的标准化
随着对血型系统的深入了解,医 学界开始制定输血技术的规范和 标准,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输血前检查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液 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试验等,以确保供体和受体之间 的相容性。
《输血发展史》ppt课件
目录
• 输血起源 • 现代输血技术的诞生 • 输血技术的重要进步 • 输血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 未来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输血起源
输血概念的产生
输血概念的产生源于 对血液流动和生命的 认识。
早期的输血尝试主要 基于迷信和幻想,缺 乏科学依据。
输血医学研究进展课件
![输血医学研究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127f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3.png)
输血传播疾病是输血医学面临的重要 挑战之一,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艾滋病、梅毒等。
解决方案
加强献血者筛选和血液检测,采用灵 敏度高的检测试剂和方法,建立严格 的血液安全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
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输血相关疾病预防
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是输血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 反应等。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结词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肠道和肝脏的病变。
详细描述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主要是由于输入了具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引起 的。患者通常在输血后1-4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皮肤、肠道和肝脏的病变。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 ,但预后通常较差。
05
输血医学研究面临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血液资源短缺问题
血液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献血人数减少、采血难度增加以 及血液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都 面临着血液资源短缺的问题。
解决方案
推广无偿献血,提高献血率,加强血 液采集和储存技术的研发,优化血液 管理流程,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控制
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02
输血安全与血液管理
输血安全
输血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采用严格的血液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抗原检测, 以降低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保障患者安全。
血液制品的保存和运输
制定严格的血液制品保存和运输规范,确保血液制品在储存和运输 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解决方案
加强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监测,采用个体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 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
解决方案
加强献血者筛选和血液检测,采用灵 敏度高的检测试剂和方法,建立严格 的血液安全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
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输血相关疾病预防
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是输血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 反应等。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结词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肠道和肝脏的病变。
详细描述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主要是由于输入了具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引起 的。患者通常在输血后1-4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皮肤、肠道和肝脏的病变。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 ,但预后通常较差。
05
输血医学研究面临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血液资源短缺问题
血液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献血人数减少、采血难度增加以 及血液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都 面临着血液资源短缺的问题。
解决方案
推广无偿献血,提高献血率,加强血 液采集和储存技术的研发,优化血液 管理流程,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控制
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02
输血安全与血液管理
输血安全
输血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采用严格的血液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抗原检测, 以降低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保障患者安全。
血液制品的保存和运输
制定严格的血液制品保存和运输规范,确保血液制品在储存和运输 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解决方案
加强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监测,采用个体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 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4a3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d.png)
开展多学科协作
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临 床科室、输血科、检验科等,共同制 定和执行临床用血方案。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应接受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意识和能 力。
分享典型案例
通过分享临床合理用血的典型案例和 经验教训,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 和学习,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06 现代科技在输血 医学中应用前景 展望
生物3D打印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
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打印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为输血
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应用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体温升 高超过1℃,是常见的输血并发症之
一。可能原因包括免疫反应、细菌 污染等。
A
B
C
D
细菌污染反应
由于血液保存不当或采血过程中污染,导 致细菌在血液中繁殖并引起严重感染。
溶血反应
输入的红细胞在患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 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寒战、高热、腰背酸痛等。
02 新型血液成分制 品研究与应用
红细胞制品创新及优化
01
02
03
洗涤红细胞
去除大部分血浆和白细胞, 减少输血反应,提高治疗 效果。
冰冻红细胞
采用低温保存技术,延长 红细胞保存期,适用于稀 有血型患者及战时储备。
红细胞添加剂
研发新型红细胞保存液, 提高红细胞储存稳定性及 携氧能力。
血小板制品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在输血医学中辅助作用
输血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历、生理参数等数据,为 医生提供输血决策支持,提高输血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血液库存管理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血液中心实现血液库存的智能化管理, 根据需求和库存情况,自动调整采血和供血计划,提高血 液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临 床科室、输血科、检验科等,共同制 定和执行临床用血方案。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应接受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意识和能 力。
分享典型案例
通过分享临床合理用血的典型案例和 经验教训,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 和学习,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06 现代科技在输血 医学中应用前景 展望
生物3D打印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
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打印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为输血
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应用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体温升 高超过1℃,是常见的输血并发症之
一。可能原因包括免疫反应、细菌 污染等。
A
B
C
D
细菌污染反应
由于血液保存不当或采血过程中污染,导 致细菌在血液中繁殖并引起严重感染。
溶血反应
输入的红细胞在患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 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寒战、高热、腰背酸痛等。
02 新型血液成分制 品研究与应用
红细胞制品创新及优化
01
02
03
洗涤红细胞
去除大部分血浆和白细胞, 减少输血反应,提高治疗 效果。
冰冻红细胞
采用低温保存技术,延长 红细胞保存期,适用于稀 有血型患者及战时储备。
红细胞添加剂
研发新型红细胞保存液, 提高红细胞储存稳定性及 携氧能力。
血小板制品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在输血医学中辅助作用
输血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历、生理参数等数据,为 医生提供输血决策支持,提高输血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血液库存管理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血液中心实现血液库存的智能化管理, 根据需求和库存情况,自动调整采血和供血计划,提高血 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3cdf62c77da26924c5b0dc.png)
整理课件ppt
4
人类发展指数(HDI)
• 统计机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 纳入统计国家和地区 173
• 统计信息构成
健康水平 预期寿命
教育水平 成人识字率、大学入学率
经济水平 GDP
• 统计分值和分类
总分:1
高HDI≥0.8 中HDI 0.5~079. 低
HDI≤0.49
注:中国分值 0.721
1997 26839 835 6023 950 150 23%
1998 27047 4079 8770 1801 144 36%
1999 24760 6110 1005 3252 247 9
整理课件ppt
45%
11
年份 全血 悬红 血浆 血小板 冷沉 成分
(u) (u) (u)
(u)
淀
比例
2000 26443 5756 13994 4340 448 48%
200•1 28921 5670 20704 5604 440 53%
2002 20727 1262 22718 5040 342 66% 2
2003 18636 1557 22555 5856 369 70% 1
2004 16436 2060 25206 6696 498 76% 2
2005 11853 2847 36301 8496 704 86%
整理课件ppt
16
四、血液代用品
✓红细胞代用品 1. 碳氟化合物 2.无基质 Hb液 现已研制第三代,携氧能力强,半 衰期长(40小时),不经肾脏排泄,有内 皮系统清除,解除了毒性问题。(已试用)
✓血小板代用品
整理课件ppt
17
五、治疗性输血
2024年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2
![2024年输血医学的新进展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1beb1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3.png)
迟发性输血反应
对于迟发性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密 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给予抗 感染治疗、进行血液透析等。
输血相关疾病的处理
对于因输血而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积 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05 输血医学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输血医学的重要性
保障医疗安全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医学发展
服务社会健康
输血医学不仅关注患者个体的治疗, 还涉及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多个 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医学 也在不断发展,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去除自身抗体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
针对新生儿和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确 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
急性输血反应
对于急性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等。
输血申请与审批
建立规范的输血申请和审批流程, 确保输血治疗符合临床指南和医院 规定。
输血操作规范
制定详细的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 血前核对、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 录等方面,确保输血过程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特殊患者的输血策略
稀有血型患者
针对稀有血型患者,建立紧急输血预案,通过寻找相同血型的志愿 者或采用其他输血策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02 输血医学基础知识
对于迟发性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密 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给予抗 感染治疗、进行血液透析等。
输血相关疾病的处理
对于因输血而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积 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05 输血医学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输血医学的重要性
保障医疗安全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医学发展
服务社会健康
输血医学不仅关注患者个体的治疗, 还涉及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多个 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医学 也在不断发展,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去除自身抗体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
针对新生儿和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确 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
急性输血反应
对于急性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等。
输血申请与审批
建立规范的输血申请和审批流程, 确保输血治疗符合临床指南和医院 规定。
输血操作规范
制定详细的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 血前核对、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 录等方面,确保输血过程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特殊患者的输血策略
稀有血型患者
针对稀有血型患者,建立紧急输血预案,通过寻找相同血型的志愿 者或采用其他输血策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02 输血医学基础知识
输血医学研究进展幻灯片PPT
![输血医学研究进展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f03c83ddccda38366bafb3.png)
冻干保存血细胞的研究正在进展之中,一旦成功, 将突破性地推动血液保存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输血的免疫学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异体输血是一种免疫过继,一种异体 细胞的移植,其中包含复杂的免疫过程。临床大剂量的 输血、器官移植中的血液输注、输血对肿瘤患者复发的 影响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脐血库和血液银行的建立
病毒灭活
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使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灭 活成为热点领域。
各种光化学法如甲基蓝和甲苯胺蓝光化学法和补骨 脂 素 、 卟 啉 染 料 和 部 花 青 540 光 化 学 法 等 对 血 液 的 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其中,补骨脂素对有包膜和无 包膜的病毒均有效。
血型转换
转变血型使血液能够通用一直是输血届的美好愿望, 目前,它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在输血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
白细胞滤除日益普及
输注前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地防治由于产生HLA抗体而
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响等副作用。
白细胞滤器的使用为临床提高输血质量、防治输血
反响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日本等国家已于1999年开场对所有临床应用的血液
和血液成分进展去白细胞过滤。美国也要求采血后 48小时内应进展白细胞滤过。
geotte计数法优点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简便易行
白细胞过滤的临床意义
预防FNHTRs 预防HLA同种免疫反响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 预防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通过将A、B型红细胞外表糖链上比O型多余的糖分 子切除或切除红细胞外表全部糖链,可使红细胞血 型统一转换为O型。
人们也在尝试用特殊物质将红细胞包裹而防止抗原 接触的方法。
免疫治疗中血液成分的应用
虽然淋巴细胞并非一种新型的血液成分,但淋巴细胞 输注用于血液恶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确是一种新的治 疗方法。一些研究说明,正常免疫活性的供者淋巴细 胞可以有效地治疗或预防异体BMT受者的白血病复 发。
输血的免疫学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异体输血是一种免疫过继,一种异体 细胞的移植,其中包含复杂的免疫过程。临床大剂量的 输血、器官移植中的血液输注、输血对肿瘤患者复发的 影响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脐血库和血液银行的建立
病毒灭活
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使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灭 活成为热点领域。
各种光化学法如甲基蓝和甲苯胺蓝光化学法和补骨 脂 素 、 卟 啉 染 料 和 部 花 青 540 光 化 学 法 等 对 血 液 的 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其中,补骨脂素对有包膜和无 包膜的病毒均有效。
血型转换
转变血型使血液能够通用一直是输血届的美好愿望, 目前,它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在输血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
白细胞滤除日益普及
输注前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地防治由于产生HLA抗体而
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响等副作用。
白细胞滤器的使用为临床提高输血质量、防治输血
反响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日本等国家已于1999年开场对所有临床应用的血液
和血液成分进展去白细胞过滤。美国也要求采血后 48小时内应进展白细胞滤过。
geotte计数法优点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简便易行
白细胞过滤的临床意义
预防FNHTRs 预防HLA同种免疫反响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 预防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通过将A、B型红细胞外表糖链上比O型多余的糖分 子切除或切除红细胞外表全部糖链,可使红细胞血 型统一转换为O型。
人们也在尝试用特殊物质将红细胞包裹而防止抗原 接触的方法。
免疫治疗中血液成分的应用
虽然淋巴细胞并非一种新型的血液成分,但淋巴细胞 输注用于血液恶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确是一种新的治 疗方法。一些研究说明,正常免疫活性的供者淋巴细 胞可以有效地治疗或预防异体BMT受者的白血病复 发。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培训课件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f9ce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d.png)
外的病毒,清除细菌和寄生虫; ②防止或消除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综合征; ③防止输血后GVHD (PTGVHD); ④降低传播克劳伊氏病(CJD)和新型变
异克劳伊氏病(nvCJD)的危险性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26
去白细胞输血(四)
1、去白细胞与非溶血性发热 反应
①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 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 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
2) 2 ,3 - DPG 接近正常
3) 钾的含量不高
新鲜血: ACD
<5 天 (3 天 )
CPD 或 CPDA <10 天 (7 天 )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17
输血新观念(五)
三、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1 、失掉的血的确是全血,补充的“全血”并不全 2 、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和体液转移
1) 血液重新分布 :心、脑、肾 2) 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 ( 自身输液 )
旧 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1993.3.20)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3
法律法规(二)
《献血法》摘要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免交或
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ACD,21天;CPD,28天;ACDA、 CPDA,35天。血液有效保存期:血液输入人体后24hr,RBC存活率 超过70%的保存天数。
3) 血小板需要在 22 ± 2 ℃振荡条件下保存。4℃,12 小时后丧 失大部分活性。
异克劳伊氏病(nvCJD)的危险性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26
去白细胞输血(四)
1、去白细胞与非溶血性发热 反应
①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 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 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
2) 2 ,3 - DPG 接近正常
3) 钾的含量不高
新鲜血: ACD
<5 天 (3 天 )
CPD 或 CPDA <10 天 (7 天 )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17
输血新观念(五)
三、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1 、失掉的血的确是全血,补充的“全血”并不全 2 、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和体液转移
1) 血液重新分布 :心、脑、肾 2) 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 ( 自身输液 )
旧 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1993.3.20)
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3
法律法规(二)
《献血法》摘要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免交或
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ACD,21天;CPD,28天;ACDA、 CPDA,35天。血液有效保存期:血液输入人体后24hr,RBC存活率 超过70%的保存天数。
3) 血小板需要在 22 ± 2 ℃振荡条件下保存。4℃,12 小时后丧 失大部分活性。
输血医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
![输血医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d419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c.png)
➢ 从血小板中制备的血小板β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等。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 提高疗效:成分输血血液成分浓度大,效 价高,输注后可显著提高疗效
➢ 减少反应: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 所致的输血反应
➢ 合理使用:一血多用既节省血源,又减轻 个人与社会的经济负担,还对 献血者和患者的健康有益。
置换输血、常规输血
全血输注
➢ 新鲜全血、保存全血 ➢ 过去常用的输血方式 ➢ 现适应症较窄:既需补充红细胞,又需补充血容量
➢ 体外循环; ➢ 换血,如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 大出血患者
全血并不全
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
血小板
4℃ 12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中性 粒细胞
4℃ 4-8h
➢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
发热、寒战、头痛、荨麻疹、呼吸困难、休克等
➢误型输血反应
输血性血管内溶血,甚至有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
➢输血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丙肝)、艾滋病、疟疾等。
➢其他
部分血浆制品(PCC)可致血栓栓塞,感染等。
输血反应
➢ 定义: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因为 输注血液及其制品甚或所用输注 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 适应症:
➢ 血容量正常的各种慢性贫血,如AA、慢性消化道出血、CO中毒 ➢ 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和手术用血,或择期手术的贫血病人; ➢ 尤其适用于有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 采用不同速度离心法或特制的尼龙、棉花纤维 过滤器,按照不同需要制成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品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静脉滴
溶血反应的处理
➢ 立即终止输血,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症状,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 提高疗效:成分输血血液成分浓度大,效 价高,输注后可显著提高疗效
➢ 减少反应: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 所致的输血反应
➢ 合理使用:一血多用既节省血源,又减轻 个人与社会的经济负担,还对 献血者和患者的健康有益。
置换输血、常规输血
全血输注
➢ 新鲜全血、保存全血 ➢ 过去常用的输血方式 ➢ 现适应症较窄:既需补充红细胞,又需补充血容量
➢ 体外循环; ➢ 换血,如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 大出血患者
全血并不全
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
血小板
4℃ 12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中性 粒细胞
4℃ 4-8h
➢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
发热、寒战、头痛、荨麻疹、呼吸困难、休克等
➢误型输血反应
输血性血管内溶血,甚至有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
➢输血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丙肝)、艾滋病、疟疾等。
➢其他
部分血浆制品(PCC)可致血栓栓塞,感染等。
输血反应
➢ 定义: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因为 输注血液及其制品甚或所用输注 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 适应症:
➢ 血容量正常的各种慢性贫血,如AA、慢性消化道出血、CO中毒 ➢ 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和手术用血,或择期手术的贫血病人; ➢ 尤其适用于有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 采用不同速度离心法或特制的尼龙、棉花纤维 过滤器,按照不同需要制成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品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静脉滴
溶血反应的处理
➢ 立即终止输血,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症状,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