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619中国史综合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上海大学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科目名称 611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612 普通物理(一) 《大学物理学》第 1 册(力学、热学)和第 2 册(电磁学)A 版 (第 3 版)张三慧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无机化学》(第 3 版)天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13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 3 版)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 4 版)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614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第 3 版 ) 朱明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有机化学》 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615 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 分析) 《有机化学实验》(第 2 版)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 育出版社 1994 年 《有机化学题解》聂进 马敬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 2 版)沈文霞编 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616 物理化学(一) 《多媒体 CAI 物理化学》(第 4 版)傅玉谱等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 4 版)印永嘉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指定参考书目、作者 《数学分析》(上、下册)陈纪修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表征》霍尔编 徐亮 陆兴华译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 5 版)斯道雷著 常江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文化理论关键词》卡瓦拉罗 张卫东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薛毅(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漫长的革命》雷蒙德 威廉斯 倪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 618 文化研究 《知识分子论》萨义德著 单德兴译 三联书店 2005 年 《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王晓明(编)上海书店 2012 年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著 李康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著 许静译 新华出版社 2004 年 《媒体文化》凯尔纳著 丁宁译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罗小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年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等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 4 版)李侃等著 中华书局 619 中国史综合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史纲要》 陈勇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620 世界史综合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球化:全球治理》俞可平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苏国勋等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6 年 《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杨雪冬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 年 《全球问题与新兴政治》 蔡拓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 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政治》刘义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621 全球学与全球化理论 《全球主义批评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申小翠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年 《全球学评论》(第一卷)郭长刚 商务印书馆 2012 年 《全球史评论》(第 1-6 卷)刘新成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 2 版) 盛连喜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总体设计》(第 1 版)【美】凯文·林奇 中国建筑工业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语文综合(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大学语文各占50%)考试科目代码:[809]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部分一、考试要求《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学语文课程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测试以下能力: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理解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3.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教学设计能力)4.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阐述与评价性运用(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二、考试内容1.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2)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3)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4)语文课程评价的测试与评价。
2.语文教材论(1)语文教材的价值和类型。
(2)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3)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和体例。
(4)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
3.语文教学论(1)语文教学论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2)语文学习的性质、类型、内容、过程、方式。
(3)语文教学基本原则。
(4)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阅读教学的层次和角度,我国的阅读教学模式,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古诗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
(5)作文教学的理念,作文教学的原则和要求,作文教学过程,各类文体的写作教学。
(6)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内容、策略和设计。
(7)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和目标,内容与特点,实施与评价。
4.语文教师论(1)语文教师的使命与素养。
(2)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备课,说课,上课,评课。
(3)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4)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体例与类型。
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内容90分钟)2.分数:150分(本内容75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5分×3=15分)(2)简答题(15分×2=30分)(3)论述题(30分×1=30分)四、考试内容来源(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大学语文部分一、考试要求大学语文科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
上海大学中国史考研复试真题

上海大学中国史考研复试真题专业课一: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宫词2、辛派词人3、毛诗郑笺4、金圣叹5、今文经学二、分析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1、鲁迅《文学史大纲》说道屈原《楚辞》比《诗经》对后世影响必须浅,恳请从文体风格等内容与形势方面去表明其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阐述韩愈的诗文理论主张对于宋代诗文学革新运动的影响3、从题材、内容等方面阐释明清戏曲创作的新特征,并融合历史与现实谈论其原因付:专业课一无论是哪个方向,只要是考古文学的都一样的,只有专业课2才会根据不同的方向出不同的题目专业课二(先秦魏晋南北朝方向,托福邵炳军先生的博士,11挑选5,共100分后)1、写出古今中外有关十三经某一经的十部研究论著之作者、书名、版本2、从二《雅》贵族政治反讽诗看看先秦文学之直言无惮之传统3、从《楚辞》对《诗经》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4、谈论孔子时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与主要文学成就5、今本、帛本、简本三种版本《老子》有何异同,他们之间在版本方面存在着怎么样的继承关系6举例说明汉代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文学阐述方法特点之异7、班固《汉书艺文志》在整理汉代文献目录过程中对刘歆《七略》有那些创新与继承8你如何认知建安风骨的实质。
建安文学时代风格的构成主要原因存有那些9从庾信入北前后风格的变化说明社会整治生活环境对作家文学创作风格之影响。
10、从《诗※国风》农事诗看看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之发端与演变过程11、、“物象“兴象、”、“意象”有何区别?你认为《诗经》作者的意象经营艺术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经营有何影响专业课二(元明清方向,托福张寅彭和孙小力先生的博士)一、名词解释(4×5=20)1、写下明前后七子的'姓名、字号、里籍、生平,著作、仕履等基本情况2、写出钱谦益身平小传3、同光体的基本情况4桐城创作三元则的基本情况二、分析(三挑选二,每题40分后,共80)1、归有光在唐宋散文“文统”中的作用及地位2、梅村体的来龙去脉及在清代诗史上的地位3神韵。
历史考试大纲2018

历史考试大纲2018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次历史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1. 准确记忆历史事实、人物、事件和时间。
2.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3. 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4.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本次历史考试内容涵盖以下几大板块:1. 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历史-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革-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3. 近现代历史-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 当代历史-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信息技术革命与全球化的影响5.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包括: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2. 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的掌握。
3.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论述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重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成就。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封建制度的建立与解体。
3.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4.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长远影响。
5.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特别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
五、复习建议1. 系统复习教材,确保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的理解。
2. 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 练习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2018-2019-201X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2019-201X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
201X年历史学统考大纲终于出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X年考研历
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
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
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
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
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
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上海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354 汉语基础(国际 交流学院)
《古代汉语基础》(第 1 版)施向东 冉启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实用翻译教程》(第 3 版)冯庆华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2 月
357 英语翻译基础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3 册) 张培基译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11 月
244 德语(二外) 《大学德语》(第 3 版)(第 2,3 册)姜爱红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245 法语(二外) 《新公共法语》(初、中、高级)吴贤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学》波普诺著
919 自动控制理论 (含经典和现代) (专)
《自动控制原理》(第 5 版)胡寿松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徐薇莉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911 运筹学(专) 《运筹学教程》(第 3 版)胡运权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12 模拟电子技术 (专)
考试内容 1-8:《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 2 版)孙肖子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8 年
考试内容 9: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书籍,具体书名不列出。
913 数据结构与操 作系统(专)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机械设计》(第 9 版)濮良贵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916 机械设计(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 2 版)傅燕鸣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年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2018年考纲解读及试题分析

•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 26.宋代,有田产 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 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唯物史观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 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 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 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选择题唯物史观的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考查体现在选项的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设置上。该题选项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设置考查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辩证关系
如何看待“ 回忆录”的 史料价值?
目标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 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史料实证
(2017全国文综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
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 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 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目标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 条件下进行考察。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情况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考点 儒家思想 古代农业 古代政治 古代政治 近代经济结构变化 洋务运动 抗日战争 专题 必修三 必修二 必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二 必修一 通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设问关键词 解释 说明 反映 有助于 表明 依据 反映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619中国史综合
一、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
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
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大概掌握史前时期的文明特征、文化特点。
3、大概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
经济与文化。
4、大概掌握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改革与变法以及思想与文
化。
5、大概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与思想变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民族
关系。
6、大概掌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式与民族关系,南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7、大概理解和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理解隋唐的
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思想、文化和科技。
8、大概理解和掌握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变化趋势,理解此阶段重要理论以及宋元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
9、初步理解和掌握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10、大体掌握列强的对华侵略、清统治的衰落以及近代化的运动。
11、要求掌握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影响,基本认识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晚清民国、社会与
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外的交流,认识到抗战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