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 能力;到处是奴隶起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匠 师公输班。 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铁器、 耕牛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井 田制随之瓦解,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的发展。 从文化方面看: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产生 了对后世有深广影响的儒家、道家.
中国传统的院 落式布局已 经开始形成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 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 • 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墙、东廊、西廊 • 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 侧 为塾。 • 这种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 殿建筑格局,对后世很有影响。
(3)河南登封王城岗 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岗 上,俗称“望城岗”。它的地望与文献记载中的 “禹居阳城”相符。 东西并列两座城堡。 东城因被冲毁,只剩下南 墙西段,残长约30米。西 墙南段残长约65米 西城垣略呈正方形,周长 约400米。 城墙基保存较好。可见出 为卵石夯具夯筑。
• 采用版筑技术
3)湖北黄陂盘龙城
• 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于公元前 15世纪前后, 面积约1.1平方公里 • 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 城垣四面中部各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门 • 城墙基宽21米,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 面约1~3米的夯土残垣 城垣的夯筑是以每层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 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 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 以御敌
1.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
1)神权政治
商王 商王 祖先天帝
2)祖先崇拜 3)祭祀仪式与宗庙陵墓
“巫”与“史”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空间观念--中央与四方
天帝 天体天象
大地
重要建筑遗存
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
三重城宫城北部有池苑,南部为宫殿
• 2)郑州商城
• 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 约 25 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 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 明 •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 • 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 城市遗址。 •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 • 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宽 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
2)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 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3)建筑技术 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 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 地面排水的问题 c.三合土抹面(白灰+ 砂+黄泥) d.斗拱的概念
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夏之前:尧、舜之“禅让”制 大禹传子不传贤,治家与治国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地脱 离了神性(神境削弱)
a神权政治、阶级分化 b祖先崇拜、宗法制度、祭祀仪式
周代礼制: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同一秩序 来建立社会的秩序(建立礼制、分封土地、分领贵族、同 意管理) 父子 君臣 夫妇 君主与姻亲诸侯 兄弟 君主与领属卿大夫 等级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 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历史 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 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 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 “晋”。
2、建筑遗址
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A。合院形式 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已使用了瓦 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 1) 2) 3) 4)
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 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 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 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 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 的暗沟。 瓦发现的意义: 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 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 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 领域

• 城垣外有宽约14米、深约4米的城壕,壕内 侧往往高出外侧1米以上。在城南壕沟底部 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 的。
4)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
位于河南安阳小屯 ( “殷” ) 分为甲乙丙三区 选址与布局 遗址未发现瓦,有 铜锧
三.西周(B.C1046—B.C770)
1。农业文化 2。宗族—等级—礼仪 周代礼制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 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的秩序 父子君臣 夫妇君主与姻亲诸侯兄弟 君主 与领属卿大夫 •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 釉陶;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 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 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 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 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 出现了一系列由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即 “国”。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 《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 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 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 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 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 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 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 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 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 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 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 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 于契丹人,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 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 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 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主要 依据: • 1 . 奴隶数增多; • 2 .已能组织大规模水利活动; • 3 . 城和军队的建立; • 4· 在随葬品中贫富差别明显。
建筑史分期
(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代表建筑 • 城、宫殿、高台建筑 (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 商代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发 展 • 青铜器与甲 骨文 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 • 城郭建设、宫殿、陵墓、囿版筑技术 (3)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 221年)
2建筑特征与成就
(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 木工技术成熟,促进了室内装修和家具的 制作 → 鲁班(公输般) 瓦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出现了多种类型的 瓦 → 瓦匠 砖的使用
由大到小 由精致到粗糙 由雕饰到上釉 由多种规格到少数规格
有各式板瓦、筒瓦,有的带柱状瓦钉,有的 带瓦环 根据瓦的式样可推断当时的屋顶形式: 1) 保温屋面 2) 不保温屋面

殿顶可能是重檐庑殿顶。《考工记》和《韩非子》都记载先商宫殿 是“茅茨土阶”,遗址也未发现瓦件,故殿顶应覆以茅草。 • 殿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七间的大门一座,在东北部 折进的东廊中间又有门址一处,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
(2)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2 号宫殿基址在 一号遗址东北, 殿堂同样建在长 方形基座上 可复原为面阔 三大间、进深一 大间,带有廊的 宫殿建筑。
二、商(B.C1600—B.C1046)
概况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亳音伯,今河南商 丘)。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 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 “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 阳小屯),直至 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 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 为废墟,故称殷墟。
(2)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不仅出 现礼制建筑明堂,更对此后的城市规划、 宫殿、坛庙、陵寝,乃至民居,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考工记》、《周礼》、《礼记》
《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 官书。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 一篇,就以此书补之。至刘歆校订时,又将 《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 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 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 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 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 种)。 其中攻木之工部分匠人一节,反映了 春秋战国许多重要建筑制度。
政治形势
平行发展、相互联系 夏、商 西周
盟主关系
古代中国作为国家形成于此时,三代平行关 系的思想是解决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的 关键。
文化成就
文字记载始于 此时的汉字
(1)文字
汉字的象形——中 国思维的具体感 性的传统 汉语的句法——中 国思维的逻辑特 征:模糊性
(2)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基本礼制的形成)
c、空间观念的形成 从内 外 王服 霸服
野服
蛮服 荒服
一、夏
(公元前 2070年— 前1600年)
建筑遗址 (1)河
南偃师二里 头宫殿遗址
a.80cm夯土台 b.封闭庭院 (廊院) c.我国最早的 规模较大的木 架夯土建筑庭 院
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 在整个庭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 在整个庭院用夯土筑成高0.4~0.8米的平整台面 院用夯土筑成高0.4~0.8米的平整台面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 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 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 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 “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 “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 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 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隋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 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 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 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 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各朝代名称的来历(1)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 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 记· 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 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地或政 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 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 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 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 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 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 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 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 “东周”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