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S3-1 路基路面及排水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说明
一、设计依据
路基、路面设计在综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基础上,依据有关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意见及业主建议进行。
二、设计标准
主要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三、路基
3.1 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考虑了当地的筑路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依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采取了经济可行的路基处理措施,确保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并使路容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
3.2路基断面
根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项目主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40km/h,根据业主要求及建议,路基宽度9m,路面宽度7m,两侧土路肩2×1.0m。
3.3 路拱横坡
路拱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2.0%。
3.4路基边坡及护坡道
路基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坡脚处不设护坡道。
3.5公路用地范围
一般路段公路用地范围为路边沟外缘+1.0m,为避免侵占公路用地范围,确保后期两侧路边沟完好,占地线外由当地政府栽植行道树。
3.6路基压实标准与路基填料强度要求
3.6.1路基压实度标准
本项目为三级公路,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路基压实应使路基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强度、抵抗变形能力及冻融稳定性,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须满足表3.8.1的要求。
路基压实度标准表3.8.1
3.6.2路基填料强度要求
本项目为三级公路,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相关要求,优先选用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强度、抵抗变形能力及冻融稳定性,因沿线地下水及地表水位较高,土质均为亚粘土,为了确保路基填料稳定性及整体经济性,在不增加造价情况下,建议将沿线路基借土填方与水泥石灰土底基层用土综合考虑,路基开挖利用方用作路面石灰土底基层用土,路基填土外借水稳定性及强度、冻融等符合规范要求的路基填料,不得选用水稳性及冻融性较差的风化岩,以及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土等作为路基填料,采用其他路基填料时,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须满足表3.8.2的要求。
路基填料强度及粒径表3.8.2
3.7路基防护设计
3.7.1路基防护:本项目是改建工程,沿线均为土质边坡,在保证路基边坡受力稳定性前提下,从边坡冲刷对环境的污染和边坡冲刷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考虑,路基边坡需要进行必要防护。路基防护在保证防冲刷的前提下,防护的景观设计是防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3.7.2路基防护形式:沿线地质及气候、水文等较适合草本植物生长,本项目的防护设计以植草防护为主。
植草防护:在坡面径流长度、流速不大情况下,植草防护是一种最经济、自然的防护形式,对于填土较低的边坡采用人工植草防护,具有经济、自然、美观优点。下部坡脚部位及高填方段中下部可以种植固土效果较强的紫穗槐防护,坡面可采用狗牙草、茅草及黄花等根系发达、叶子丛生等植物防护。
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4.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由于沿线土地资源珍贵、排灌体系较完整,从确保路基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设计总体原则如下:
1)公路修筑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的正常生产;
2)全线排水通过边沟及桥涵、边沟涵等与沿线排洪沟渠衔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3)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体系,同时避免路面污水直接排入农田。
4)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分工及要求,原则上除横穿过路水渠桥梁、涵洞由交通部门实施外,其余顺路方向及原有水渠迁改由相关部门实施,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为了确保工程进度避免影响群众生产,建议施工单位从工程进度及协调大局出发,可自行在征地线内设临时土渠(断面尺寸及渠底高程参照现状灌渠)。
4.2路基排水
根据沿线地形、地势、地貌,本项目沿线地处平原区且地势平坦,沿线地上渠水网及构筑物较多(主要供沿线群众浇灌),为迅速排出路基路面积水,沿线以路面纵、横坡分散排水与边沟排水管集中排水相结合,利用边沟、矩形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桥涵等构筑物,将路基范围内积水引至天然沟渠及泄洪沟。结合周围道路排水方式及尺寸,沿线一般路段多为填方,利用边坡排水,不在设梯形边沟;村镇过街路段采用浆砌片石矩形盖板边沟,排水沟尺寸根据当地水文调查和往年降雨资料,经过计算确定,边沟盖板采用混凝土预制。路基边沟在通过原有道路、通道口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边沟涵等构筑物,局部路段现有灌渠与设计边沟交叉,需设置倒虹吸(边沟)与混凝土硬化渠(灌渠)立体交叉处理。
5.1取土方案
路线所经地段主要以填方为主,沿线地势平坦且多为高产水稻农田,土源较为贫乏,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尽可能移挖作填,以减少借方数量,在土石方数量计算时已考虑扣除了路面结构厚度。经实地勘察,本项目沿线地下水及地表水位较高,表层30cm土质均为粉质粘土、30cm以下为砂性粉土,结合沿线地形,由当地政府协调从沿线取土坑内集中取土或外调,取土场尽可能选择地势较高位置,取土时应先挖出地表耕植土暂放置一旁后再取土,挖至一定深度后再将耕植土均匀摊铺取土处表面,以利于还耕。
取土坑的纵横坡与周围地面应保持平顺,地面纵坡一般应不小于0.2%,以利于排水;横坡一般应做成向外倾斜2%-3%的单项横坡。当取土坑宽度大于6m时,可做成向中间倾斜的双向横坡。
5.2弃土方案
路基施工加宽填筑刷坡、清理表土等存在大量弃土应合理利用。弃土还应结合本项目沿线各村镇规划,尽量做到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平原地区稀缺的土方资源。弃方应首先选择堆置在沿线原有取土坑,或临时占用沿线未种植土地作为堆置弃方使用,弃土坑的确定应根据工程需要,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协商后,按以下原则划定:
1)能够用于路基填筑的弃方尽量调运至临近工地填筑路基;
2)用作拌和场平整场地用土及修便道用土等;
3)部分可用作场地绿化及改造微地形用;
4)难以利用时,如开挖排水沟的表层耕植土、涵洞开挖的腐殖土、水塘边沟开挖的淤泥等,可用于回填取土坑、洼地及改地造田或加高河堤等。
六、路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