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模板小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 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2. 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线圈、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等)、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提问: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3. 引入楞次定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强调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磁通量的变化。
2.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论。
四、巩固练习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楞次定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楞次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物理楞次定律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2. 利用楞次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铝管、强磁性球、铁球、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可拆变压器、铝环、楞次定律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
2. 引入楞次定律,介绍楞次定律的发现背景和意义。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2. 分析楞次定律的实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与原磁场的变化方向相反,从而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3. 讲解如何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a. 观察原磁场的变化情况,确定原磁通量的变化方向。
b. 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 利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a. 分析以下情况,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减小、不变。
b. 判断以下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楞次定律相符: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减小、不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四、实验演示1. 利用楞次定律演示仪,演示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感应电流方向与楞次定律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强调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实验演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第一章:楞次定律简介1.1 楞次定律的定义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抗原磁场的变化。
解释楞次定律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1.2 楞次定律的发现历程强调楞次定律的重要性: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电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1 楞次定律的数学公式介绍楞次定律的数学公式:Δ∅= -dΦ/dt,其中Δ∅表示感应电动势,dΦ/dt 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
解释楞次定律的数学意义:楞次定律通过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2.2 楞次定律的适用条件介绍楞次定律的适用条件:楞次定律适用于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且磁场和导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
强调楞次定律的局限性:楞次定律只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的系统,对于复杂系统需要进行适当的简化。
第三章:楞次定律的应用3.1 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应用介绍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应用:电动机中,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动机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解释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作用:楞次定律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决定了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3.2 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介绍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发电机中,磁场通过线圈产生电动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变电动势。
解释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作用:楞次定律决定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决定了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第四章: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4.1 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介绍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导线、磁铁、电流表等器材,搭建一个闭合回路,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强调实验安全:实验中要注意电流的大小,避免过大的电流对器材造成损坏。
4.2 楞次定律的实验结果介绍楞次定律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磁铁靠近导体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铁的运动方向有关。
楞次定律应用-上课用-教案
课题:楞次定律的应用学科:物理授课教师:李授课班级:高二1班一、教材分析1、楞次定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第四章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它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总结规律。
2、楞次定律第一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得出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学会了如何去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楞次定律的使用步骤、右手定则都没有讲。
学生知道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应用的时候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探究,实验验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要求一定的理论理解应用水平,选择理论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是有益的尝试。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深化结论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探究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知道了楞次定律的内容,现在要加深理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楞次定律的实例应用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探明“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2)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究,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其他表述内涵和应该方法。
(3)掌握右手定则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体验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理解并掌握右手定则。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实验操作,并确定观察重点,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了解对于单个力平衡这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学习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环节,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用绳子连接两个物体,并向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验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实际运用。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是一个力学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实例,通过图示或者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案例讲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训练在练习和训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教案一、引言楞次定律(Lenz's Law)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由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本教案将介绍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提供相关的实验和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定律。
二、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楞次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4年提出,它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补充和延伸。
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如下:1. 当磁通量φ通过一个闭合电路时,若磁通量发生变化,则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使得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抵抗磁通量的变化。
根据楞次定律,当一个闭合电路内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将会导致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反,从而减小外部磁场的增加。
反之,当闭合电路内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将导致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减小外部磁场的减小。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使得磁通量的变化受到抑制。
三、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材料:- 一根螺线管(线圈)- 一个磁铁- 一个电池- 一根导线实验步骤:1. 将导线两端连接至电池的正负极。
2.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至螺线管的其中一端。
3. 将磁铁插入螺线管中。
4. 观察螺线管两端的感应电流和磁铁的运动方向。
实验结果:当磁铁静止时,螺线管中没有感应电流。
当磁铁运动时,螺线管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其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相反。
实验解释:根据楞次定律,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方向相反。
当磁铁静止时,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所以螺线管中没有感应电流。
当磁铁运动时,磁通量发生变化,导致螺线管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其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相反。
四、例题解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与楞次定律相关的例题:例题一:一个平行于x轴的导线,电流方向指向负x轴方向,受到磁场力向上的作用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推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XX 年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期望大家宠爱!20XX 年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依据目标,进展试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局部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推断简洁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次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推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打算与设计试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争论方法,认识物理试验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试验探究,学会用试验探究的方法争论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楞次对法拉第争论成果的关注到觉察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进展对科学的古怪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把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有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试验器材争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中,引入《楞次定律》对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展开,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概念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力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楞次定律》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和工程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出《楞次定律》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楞次定律》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理论教学: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实验演示:设计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楞次定律》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澄清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答题情况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楞次定律教学教案参考范文
Too little thought may lose the dignity of being a human being, and too much thought may lose the happiness of
being a human be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楞次定律教学教案参考范文
问题: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过程很复杂,能否找到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呢?
(1)、右手定则的内容:伸开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并且都跟手掌在
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向的就是导体中方向
(2)、适用条件:的情况
(3)、说明:
①、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求解的问题也可用楞次定律求解
例:分别用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判断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课本P204(3))
②、右手定则较楞次定律方便,但适用范围较窄,而楞次定律应用于所有情况
③、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不闭合,四指的指向即感应电动势方向(画出等效电源的正负极)
6、巩固练习
例1:为什么闭合回路完全在垂直匀强磁场的面内切割磁感线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例2: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连有电阻R,金属导线框ABCD的`两端用金属棒跨在导轨上,匀强磁场方向指向纸内。
当线框ABCD沿导轨向右运动时,线框ABCD中有无闭合电流?____;电阻R上有无电流通过?____
【学习小结】
1、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3、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楞次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 讲解楞次定律: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小组讨论;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楞次定律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实验过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导体棒等;3. 教学参考书:提供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及拓展内容;4. 网络资源: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第2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第3周: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 第4周: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正确性;5. 第5周: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楞次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楞次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2. 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2.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能量守恒在物理世界中是如此重要。
2.讲解: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形式。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论知识。
4.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明确其在物理世界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进行作业检查和课堂测验,检查能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七、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能量转换的现象,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意义。
八、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视频等。
以上就是本次《能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范本,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本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③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楞次定律的教案
楞次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楞次定律教案目标:1. 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将楞次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铁磁材料、线圈、电源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2. 提问:你们是否知道电磁感应的原理是什么?是否了解楞次定律?知识讲解:1.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简单介绍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分析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楞次定律。
2. 学生使用铁磁材料、线圈和电源等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3. 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楞次定律的关键点。
拓展活动:1.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楞次定律的例子,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学生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创意实验,并进行实施和展示。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应用题目。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注: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教案专家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方明霞一、教材分析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感应电流的方向。
.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方明霞一、教材分析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2.学生实验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原线圈和副线圈,条形磁铁,新干电池组(两节),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各28组。
楞次定律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
2. 学会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条件。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铜圈、导线、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如电动机、发电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现象的应用。
2. 提问:为什么电磁现象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楞次定律的应用条件。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进行分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楞次定律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运用楞次定律进行分析。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进行分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楞次定律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本节分析:本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基础,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律。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讲课必须抓基础,多练习,反复练习,把一些难题果断删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2、理解感应电流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1、体验楞次定律的实验研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4、对阻碍的准确理解。
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落实效果。
以此为主线组织《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如下:课题楞次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具体活动创设情景质疑设问创设情景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2.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螺线管、导线、磁铁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介绍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并引出楞次定律的研究内容。
2.概念解释: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磁感应、磁通量、电动势的概念。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例如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在导线的中间放入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或离开导线时,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形象解释: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楞次定律的形象解释,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道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答,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6.展示和讲解: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7.拓展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通过变换磁铁的运动方式、改变线圈的形状等,观察不同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及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通过小组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本概念,增加练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方明霞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U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
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
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2.学生实验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原线圈和副线圈,条形磁铁,新
干电池组(两节),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各28 组。
五、设计思想
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
为了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的抽象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再利用实验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
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流程
七、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1 )利用多媒体将法拉第的头像及其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之后经10年艰苦探索
发现电磁感应规律过程的简单介绍显示到大屏幕上,教师提问:
第一问: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问: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利用多媒体将楞次的头像及其在知道了法拉第研究“磁生电”取得了成功,很受鼓舞,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电磁实验,经1年的努力探索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规律的简单介绍显示到大屏幕上。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
”
2•猜想与假设
教师提问:“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也要激发磁场,那么感应电流所激发磁场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留2到3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
学生猜想: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
②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③感应电流是由线圈中磁场变化引起的,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变化有关。
教师:“为了检验各自猜想的正确性,请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画出实验原理图。
”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①如何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线圈中原磁场的方向与变化?
②如何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演示说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
关系。
请学生用一节旧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电流分别从a、b 流入电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所用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同时提醒学生不同的电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关系不同)
③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的方向?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利用(灵敏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导线等)
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说明实验操作过程,并设计出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3到4
分钟后,教师开始在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通过磁铁的运动改变线圈磁场;也可能用电磁铁代替磁铁,通过电磁铁的运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或电键的通断控制磁场变化等。
教师根据巡查的情况,挑1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上台介绍说明,并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最后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修订完善一个简单易做的实验方案。
)方案如下:
实验结论
4•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电路图连接与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教师:巡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问: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回答小结:不一定。
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推翻原有的猜想,为建立新认知结构做铺垫)第二问:在什么情况下,B感与B原同向?在什么情况下,B感与B原反向?
回答小结:当①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①原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
(进一步探讨关系)第三问:你认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作用?(提炼关系)
回答小结:当①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它不想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当① 原减小时;B 感与B原相同,它不想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
即B感对磁通量的变化起阻碍作用得出初步结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7.结论验证
教师:上述结论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大家可以利用其他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将实验用的电路图显示在屏幕上。
学生实验操作:同组的两个同学分别将原、副线圈的电路接好并弄清楚导线的绕向,接好后将原线圈放入副线圈中。
分别验证电键闭合、断开瞬间和电阻大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用结论判断的是否一致,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用大屏幕显示)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对“阻碍”的理解:当① 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①原减小时;B 感与B原相同。
8.结论运用(目标检测)
例题.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ed,在细长的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
保持be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从图中的位置I经过位置U到位置川,位置I和川都很靠近U,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
A.沿abed流动
B.沿deba流动
C.由I到U都是abed流动,由U到川是deba流动
D.由I到U都是deba流动,由U到川是abed流动
解题小结:
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判断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的方向
第二步:判断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大或减小)
第三步: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依据楞次定律)
第四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依据右手螺旋定则)
(1)楞次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表述)。
(2)“阻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表述)。
(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四步骤。
八、设计说明
1 .通过物理史实回放引入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法拉第和楞次在电磁感应规律建立过程中的贡献,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在猜想与假设阶段,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
鼓励大胆的猜测,
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此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 “变教为导”,
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是探究过程的关键,难度也是最大的,学生不可能马上达到要求,因此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小组的合作讨论加以操作,尽可能使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巡查,充分肯定每一种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本课的学生设计实验的部分内容在本章第二课时已经做过,学生具有一定心理依托,学生操作比较熟悉。
5.在归纳时,直接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的共同点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教师提问法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易使学生发现各现象间的联系。
6.通过猜想、实验操作得到现象、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对结论进行实验验证体现了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