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整理

重点:三段论、真值表、逻辑方阵、判断(选言)、概念的内涵外延、种类、关系、欧拉图,常见逻辑错误、划分、判断-推理
一、概念
二、定义
三、划分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真值表:
六、复合判断:
(一)假言判断:
(二)选言判断:
(三)联言判断:
(四)负判断:
七、演绎推理:
(一)直言三段论:
(二)关系推理:
(三)假言推理:
(四)选言推理:
(五)联言推理:
八、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
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九、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选择题)
同一律(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偷换论题、答非所问);矛盾律;(自相矛盾)
排中律;(两不可、模棱两可)P253
充足理由律
补充:
概念常犯的逻辑错误:
概念模糊、概念混淆、偷换概念、概念赘余
直言三段论错误:P127。
必备逻辑知识点总结高中

必备逻辑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论证方法1. 归纳论证: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一系列具体事实或观察结果来推断一般规律的方法。
例如:这只鸟飞不起来,那只鸟飞不起来,那只鸟也飞不起来。
可以得出结论:所有这种鸟飞不起来。
2. 演绎论证: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式,通过已知的普遍规律来推断具体情况的方法。
例如:所有人类都是动物,张三是人类,所以张三是动物。
3. 类比论证: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性来推断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是相似的方法。
例如:水果和蔬菜都是植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二、命题逻辑1. 命题与连词:命题是陈述句,可以肯定、否定或具争议。
连词包括合取、析取、蕴涵和等价等关系。
2. 命题的等值变形:通过等值变形,可以将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等效的表达式。
例如:P∨Q等价于¬P→Q。
3. 命题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是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由若干个合取式的合取构成,析取范式是一个命题逻辑表达式由若干个析取式的析取构成。
三、谬误与辨析1. 高中生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悖论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情感谬误等。
2. 辨析:进行推理时要澄清命题的含义,分清各种命题和连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识别并纠正谬误。
四、推理规则1. 假言推理:若p→q为真,且p为真,则q为真。
2. 拒取式推理:若p→q为真,且q为假,则p为假。
3. 假言三段论:若p→q为真,且q→r为真,则p→r为真。
五、集合与命题1. 集合: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有共同特征的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概念。
2. 命题:具有真假性的陈述句,包括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等概念。
六、范畴逻辑1. 范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习惯使用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构造,包括时间、空间、数量、关系、动作、状态等范畴。
2. 范畴逻辑:通过范畴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推理和论证。
以上是高中阶段必备的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规范思维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们应该在平时积极实践逻辑思维,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逻辑学基础知识点导图总结

逻辑学基础知识点导图总结导图一:逻辑学基础知识概述- 逻辑学定义与范畴-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逻辑学的历史渊源- 逻辑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导图二:命题逻辑- 命题及其分类- 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命题联结词的真值表- 命题联结词的逻辑等值演算- 命题的逻辑等值式-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导图三:谓词逻辑- 谓词及其分类- 谓词逻辑的语言- 谓词逻辑中的量词- 谓词逻辑的真值表- 谓词逻辑的语法结构-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导图四:命题与谓词逻辑的关系-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对比-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转换-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应用导图五:逻辑演绎- 演绎推理的基本结构- 演绎推理的形式与内容- 演绎推理的规则与方法- 演绎推理的应用领域导图六:逻辑归纳- 归纳推理的基本结构- 归纳推理的形式与内容- 归纳推理的规则与方法- 归纳推理的应用领域导图七: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的概念与分类- 逻辑谬误的原因与问题- 逻辑谬误的检测与排除- 逻辑谬误的修正与改进导图八:逻辑推理与实践- 逻辑推理的实践意义- 逻辑推理的应用范畴- 逻辑推理的现实影响- 逻辑推理的未来发展逻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推理和认识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逻辑学的发展经历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个阶段,它们分别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谓词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对事物或观点的表述,通过不同的逻辑联结词组合成复合命题,根据不同的真值表来确定其真假,通过逻辑等值式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谓词逻辑是对个体和属性的描述,引入量词和谓词来描述性质和关系,通过真值表和推理规则来进行推理。
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应用中常常相互转化,丰富了逻辑学的研究内容。
逻辑分类是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提高认识水平。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正确地思考、表达和论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一、命题逻辑1、命题命题是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
例如,“今天是晴天”“2 + 3 =5”等。
2、逻辑连接词(1)“且”(用“∧”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其组合命题才为真。
例如:命题 P:今天是晴天;命题 Q:我心情很好。
P∧Q 只有在今天是晴天并且我心情很好时才为真。
(2)“或”(用“∨”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其组合命题为真。
例如:命题 P:我吃苹果;命题 Q:我吃香蕉。
P∨Q 在我吃苹果或者我吃香蕉或者两者都有时为真。
(3)“非”(用“¬”表示):对原命题的否定。
例如:命题 P:今天下雨。
¬P 则表示今天不下雨。
3、命题公式的真值表通过列出命题中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并计算出整个命题公式的真假值,可以得到真值表。
4、等价式(1)双重否定律:¬¬P = P(2)交换律:P∧Q = Q∧P,P∨Q = Q∨P(3)结合律:(P∧Q)∧R = P∧(Q∧R),(P∨Q)∨R = P∨(Q∨R)5、蕴含式如果 P 则 Q,记作P → Q。
只有当 P 为真且 Q 为假时,P → Q 为假。
二、谓词逻辑1、个体、谓词和量词个体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谓词是描述个体性质或关系的词语,量词包括全称量词(“所有”,用“∀”表示)和存在量词(“存在”,用“∃”表示)。
2、公式例如,∀x (P(x) → Q(x))表示对于所有的 x,若 P(x) 成立则 Q(x) 成立。
三、推理规则1、假言推理如果P → Q 为真,且 P 为真,那么可以推出 Q 为真。
2、选言推理(1)否定肯定式:P∨Q,¬P ,则 Q。
(2)肯定否定式:P∨Q,P ,则¬Q (这种情况在不相容选言中成立)3、三段论推理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思考,张三是人,所以张三会思考。
逻辑学重点知识

一、按质和量的结合分类,直言命题(性质命题)可以分为以下六种:二、直言命题可以总结为下列四种基本形式:五、逻辑方阵:下反对关系六、真假关系: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不同假,可同真。
一假另一必真,一真另一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
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必真。
差 等 关 系差 等 关 系差等关系:上真,下必真;上假,下可真可假;下假,上必假;下真,上可真可假。
七、换质法SAP SEP SEP SAP SIP SOP SOP SIP八、换位法SA P→PIS SEP→PES SIP→PIS九、三段论的逻辑形式原形式简记式所有M都是P MAPS是M SAM所以,S是P ∴ SAP十、直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第一,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第二,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叶不得周延第三,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第四,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结论是否定的第五,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第六,两个特称(I、O)前提不能推出结论第七,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么结论必是特称的十一、三段论的格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其形式为:M PS MS P其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肯定(2)、大前提必须全称第二格:中项在两前提中都是谓项,其形式为:P MS MS P其规则为:(1)、前提中必须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第三格: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其形式为:M PM SS P其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2)、结论必须是特称的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时谓项、小前提中是主项,其形式为:P MM SS P其规则是:(1)、如果有一个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必须全称(2)、如果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须全称(3)、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必须特称。
逻辑学学习重点整理

一、简答题1、简述A、E、I、O判断之间的关系(1)A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具有上反对关系;(2)IO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具有下反对关系;(3)AO矛盾、EI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4)全称为真,则特称必真;(5)特称为假,则全称必假。
2、简述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内涵如果P,那么Q前真后真,前假后假:P真则Q真,P假则Q真假不定,Q真则P真假不定,Q假则P假。
3、简述孔子和荀子在“正名”理论上的区别孔子认为名重于实,应根据名分确定责任;荀子认为实重于名,名必须围绕、依据“实”来确定。
4、简述特殊关系判断的特点(1)两个关系项是同一个对象;(2)谓项是能够施加于自身的语词。
5、简述逻辑词义的四个方面(1)逻辑是种客观规律;(2)逻辑是种思维规律;(3)逻辑是某种理论、观点、看法;(4)逻辑是种学科名称。
6、简述概念歧义的主要类型(1)基于语词的发音不同,产生不同概念;(2)语词的组合层次不同;(3)语词属于不同类别;(4)一词多义。
7、简述违背矛盾律的情形(1)在概念中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内涵;(2)在判断中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内容;(3)对两个矛盾的判断同时肯定;(4)自相矛盾8、简述简述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发散性思维不能脱离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2)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3)要充分发挥想象力;(4)容易产生新颖的、创新性的结论。
9、简述概念外延矛盾关系的特点(1)两个概念具有全异关系;(2)两个概念具有共同的属概念;(3)两个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共同属概念的外延。
10、简述划分的规则(1)划分出的子概念之间不能具有相容关系;(2)每一次划分只能使用一个依据;(3)划分出的子概念外延之和等于母概念外延;(4)划分不是分解。
二、选择题1、孔子、荀子、惠施、公孙龙的主要逻辑观点和提出的著名命题孔子:名重于实,根据名分确定责任。
荀子:实重于名,名必须围绕、依据“实”来确定。
惠施:合同异。
合异于同,把异归结到同之中,夸大对事物的差异。
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就是逻辑学答:逻辑就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就是概念答: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就是命题答:命题就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就是推理答:推理就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就是定义答: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就是划分答: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就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就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就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就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就是同一律答: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就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就是排中律答:排中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就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就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就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就是商品,但不就是一般商品。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考试重点一网打尽!

三、 正概念和负概念
一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一)单独概念
仅反映某一特定事物(或对象)的概念。 (其外延只有一个成员) 表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表示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个别事物或事
件的概念
包含了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概念
包含了指示词的词组
(二)普遍概念
反映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可以包含许多的事物(或对象) 普遍名词
二 、学习的方法
1、要勤思多练,不怕抽象
2、要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3、要注意理解,不死记硬背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了解概念的特征、种类及概念之间
的关系;
2 、 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第五节
第六节
关系命题与关系推理
(2)方法—“属加种差”
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概念
找出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 ①步骤 确定被定义概念的种差 联接三者 属概念必须是最邻近的属概念 ②注意点 种差必须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 的本质属性 所有的种差必须全加进去
(3)属加种差定义的分类(形式) ①性质定义 ②关系定义 ③发生定义 ④功用定义
二 、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 1、中国先秦时期—系统完整的逻辑理论 2、印度公元前200年—系统的逻辑体系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 演绎逻辑的详细阐述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阐明
(二)近代
1、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 )
—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
英国哲学家穆勒(1806—1873)
(完整版)逻辑学笔记整理

叉关系。以这样的 S 与 P 构造一个 O 命题,它在 S 包含 P 或 S 与 P 交
叉时是真的,在 S 与 P 同一或 S 包含于 P 时假,即它的真假不确定。
SOP 相对于 S I P 亦如此。因此,SIP 与 SOP,一个真时另一个真假不
定。
当 SIP 假时,S 与 P 具有全异关系,以这样的 S 与 P 构造一个 O 命
必假,反之亦然。就是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一个真时,另一个
必假;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
直言命题推理
一、直言命题推理概述
直言命题推理是其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命题,并且根据直言命题
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例如:
“所有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所以不用于交换的都不是商品”。
“所有鱼类都是用鳃呼吸的;有些水生动物不是用鳃呼吸的;所
以有些水生动物不是鱼类。”
1.以 SAP 为前提的
SAP ⊨ (SEP) (上反对关系:A 真时 E 必假)
SAP ⊨ SIP (差等关系:上位真,下位必真)
SAP ⊨ (SOP) (矛盾关系:A 真,O 必假)
(SAP)⊨ SOP (矛盾关系;A 假,O 必真)
SAP ⊨ SaP
2.以 SEP 为前提的
个命题做出断定。因此判断总是相对于一定理论或观点而言的。所谓
科学判断就是己被科学理论断定为真(假)的命题
简单命题
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关系命题
命题
非模态命题
复合命题
联言命题 选假言言命命题题
负命题 等值命题
模态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 规范模态命题
三、命题的种类和作用
命题的种类和作用 2.命题的作用
并非有些学生是学监狱管理专业的, ——————————————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概念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即概念的含义.(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
具体地说: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注意: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
例:《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
(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词项内涵的不同,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的某一个体所具有.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逻辑知识点总结笔记

逻辑知识点总结笔记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学科,主要研究思维和推理的规律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问题、明确思维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逻辑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总结。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研究和判断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可以是真或假。
在命题逻辑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命题的概念:命题是对事物真实状态的简单肯定或否定陈述。
2.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是用来连接命题的词语,主要有“与”“或”“非”“蕴含”“双条件”等。
3.真值表:真值表是用来表示逻辑联结词的真值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值。
4.逻辑等值式:逻辑等值式是具有相同真值的两个命题或复合命题,可以利用它们的等值关系推导出新的结论。
5.范式化简: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复合命题进行化简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谬误分类谬误是指在思维和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主要包括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两种。
形式谬误是由于逻辑推理的形式错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假言推理错误、陷阱式论证等;实质谬误是由于事实或概念错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伪因果论、演绎错误等。
常见的谬误分类有:1.因果谬误:是因果关系错误的错误推理,例如把相关性误认为因果关系。
2.偷换概念:是用词不当,把命题中本应相同的概念换成了不同的概念。
3.种族歧视:是把一个人或一组人的特征说成是该群体所有人的特征。
4.伪命题:是指一个陈述或者某个命题并非事实。
5.偷天换日:把两个不同名字的东西说成是相同的。
三、推理与论证推理是通过若干已知命题来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推理方式,常见的有: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命题得出特殊命题的推理,包括完全演绎和不完全演绎两种。
2.诉诸例子:是通过举例来支持或反驳一个命题的推理方式。
3.综合推理:是把若干不同的命题或事实联系在一起,得出新结论的推理方式。
逻辑学重点

真值模态判断: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规范模态判断:必须P,必须非P,允许P,允许非P。
这两种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4、联言判断
5、选言判断
着重掌握:这三种判断的真假与其肢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6、假言判断
7、负判断 :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中的“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是结论,其中,“可以喝一点”是大项,“板城烧锅酒”是小项。另外,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好酒可以喝一点”是前提,而且由于它包含着大项,所以可以确定它是大前提。同时可以确定中项是“好酒”。因此,可以肯定:需要补充的是小前提。为此,我们把小项“板城烧锅酒”和中项“好酒”连接起来,得到“板城烧锅酒是好酒”这个判断,这就是被省略了的小前提。
第四步: 由于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三段论的规则有“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所以,中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为此,小前提只能是SOM,而不能是MOS。
第五步: 综上所述,该三段论为:大前提PAM;小前提SOM;结论:SOP。这是一个第二格的AOO式。
④ 运用三段论的知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
8、真值表的应用
(1)判断两个判断是不是等值? 课堂上已经讲过。
(2)判断一个逻辑形式是不是重言式(永真式)
所谓一个逻辑形式是 “重言式(永真式)”,就是指它的各个变项不论是取真值,还是取假值,它都是真的。举例分析:
请用真值表法判断【(p→q)∧p 】→q 是否重言式
解答:列出真值表如下:
举例: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逻辑”的含义一、逻辑的词源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
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二、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
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一、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逻辑知识点梳理

逻辑知识点梳理逻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性思维、辨别谬误、进行准确的推理。
它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深入了解逻辑知识点,对于提高思维力和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逻辑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全面掌握逻辑学的基础内容。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命题与命题的联结词:命题是陈述句,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常见的联结词有“非”、“与”、“或”、“蕴含”、“等价”。
2. 命题的真值表:通过真值表可以确定各个联结词的真假情况。
3. 命题的连接词与真值表关系:连接词决定了命题的真值表达式。
4. 命题的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根据联结词的逻辑关系,由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
二、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对命题逻辑的拓展,引入了关于个体对象的概念。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谓词与量词:谓词是描述个体对象的属性或关系的句子,量词用来描述个体对象的数量。
2. 量词的解释:量词可以用来表示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3. 谓词的真值表:谓词的真值表由个体对象和属性或关系组成,用来确定谓词的真假情况。
4.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根据谓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
三、归纳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情况出发,总结出一般规律。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出发,推导出个别情况。
它们的区别如下:1. 归纳推理:从观察或实验中获得有限个或无穷个个别命题,得出一般命题。
2. 归纳推理的形式与不足: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形式,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无法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3.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命题和前提条件,推导出特殊命题。
4. 演绎推理的形式与应用:演绎推理包括三种形式:假言推理、拖拉式推理和连词推理,它们在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四、谬误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想法、观点和论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 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 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第二个分句犯了“否定式定义”2、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同语反复” ;第二个分句“定义过宽”。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答:不正确。
用了比喻。
4、商品是用货币作交换手段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
“定义过窄”。
5、语素是最小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正确。
符合定义规则。
6、句子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7、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8、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答:不正确。
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例解、题:所谓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而高级神经活动就是理性。
答:这两句话作为对“理性”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五、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是分解,不是划分。
的错误。
13.和負优那価品B庫「「苗站匚押呵的商品2、 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是正确的划分,符合规则。
3、 商品可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同时还犯了 “子项相容”错误。
4、 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同时还犯了 “子项相容”错误。
5、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不正确。
“超级划分”,“棉花” “花生”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并列的应该是“经 济作物”,而不是“棉花” “花生”。
6、 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不正确。
“子项未尽”,缺少子项“小学”。
7、 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和超级市场。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与“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分别用了三个不同根据,而且“农贸市场”的并列子项没有出现,犯了“子 项不全”的错误。
8、 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按划分的不同层次,划 分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答:第一句话是分解不是划分,第二句话是正确的划分。
例解、题:汉语的词有单纯词、多音词、外来词、方言词。
答:这个划分不正确。
犯了 “划分根据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单纯词”是按词的结构划分出来的, “多音词”是按音节划分的,“外来词”、“方言词”是按词的来源划分的。
除“外来词”与“方言词”之间不相容的情况,上述各子项之间都是交叉的。
抵 在F 畀拮号.上适当的丹乩 1. (M) 'A J P )| $ ■ A ' M |SAP3. M I POU -A | S 1六、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 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 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
2、 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 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 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股诒右效織2 pnm S) 0 M J SOP 4 ・ P i A ;■ ': M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年满十八岁,但他没有选举权” ,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后者是“ p 并且非q ”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 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 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 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 “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 “我是中 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 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 “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 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 直说:“我是中国人” ,表面上“答非所问” ,实则隐含了 “我 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例解、 题: 我们应该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个人主义是不可能占有合法地位的。
答: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不是一个概念, 不能混淆。
七、简答题:1、 例解( P208) 题: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细亚对求婚者说: “这里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三句 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 写的是:“肖像在金盒中” ,银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银盒中” ,铅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 金盒中”。
有一个求婚者猜中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猜中的吗?答:肖像在银盒里。
求婚者的推理过程是: 金盒上的话 “肖像在金盒中” 与铅盒上的话 “肖 像不在金盒中” 是矛盾关系的命题。
根据排中律, 二者必有一真。
又已知三句话中只有一句 真话,由此可知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银盒中”是假话,根据排中律,“肖像在银盒中”应是真的。
2、 例解 (P205) 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空军有一条军规规定: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 他就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 但在退出作战以前, 他本人应当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 而假如 他意识到自己有病不能参加战斗,就证明他头脑健全,没有精神病。
答: 这条军规包含着逻辑矛盾: 在飞行员被断定有精神病的情况下, 如果他能提出不参加 战斗的理由,那么证明他头脑健全, 没有精神病, 因而按规定不能退出战斗;如果他不能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那么,按规定也不能退出战斗。
他或者能, 的理由,总之,他都不能退出作战(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的结论与“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的规定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3、 据传,有一年元宵节,司马光夫人想上街逛灯会,跟司马光说:光说:“家中这么多灯, 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又说: “我不但要看灯, 还想看游人。
司马光说: “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请问,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使用了什么样的诡辩方法?( P206)答: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故意混淆“花灯”和“灯”,“游 人”和“人”的概念,同时偷换了“看花灯”和“看灯”、“看游人”和“看 人”两对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或者不能提出不参加战斗 。
这个“不能退出作战” 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