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作业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篇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一、填空题:1.交通运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道运输这些子系统构成的。

2.系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性。

3.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认为系统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4.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不同。

5.根据系统形成的原因为标准,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

6.系统科学体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层次。

7.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认为系统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9.系统工程的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

10.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不同。

11.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的特点是___________,其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12.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有霍尔的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特的__________工程方法论等。

13.系统分析的对象可以分为对___________系统的分析和对___________系统的分14.在进行系统目的的重审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原则15.结构分析法是利用图论中的___________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的。

案例2-运输系统工程

案例2-运输系统工程

铁路货运组织管理
总结词
提高运输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科学的铁路货运组织管理,合理安排货车的运行 线路和班次,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铁路货运组织管理
总结词
降低运营成本
详细描述
有效的铁路货运组织管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铁路 货运的经济效益。
铁路货运组织管理
保障运输安全
总结词
总结词
促进铁路货运发展
ABCD
详细描述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 时实现物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等方面,通过采用可再生资源、减 少不必要的包装、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等手段,降低物流活动的能耗和排放,实 现可持续发展。
无人驾驶车辆与自动化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运输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交通运输领域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 场需求、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物流配送、出租车服务等场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 析,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变化和客户需 求,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经营策略。
详细描述
运输组织与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输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和调度方案,确保 运输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运输过程的监控和安全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
可靠性。
运输信息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词
运输信息系统是现代运输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主要涉及信息的采集、处理、 传输和应用等方面。
VS
详细描述

(完整版)系统工程作业

(完整版)系统工程作业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 : ①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②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 ;③系统的结构 ( 最好用框图表达 ); ④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答:选择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即城市中供公众使用的经济型、方便型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

①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单一事物(元素),也可以使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

系统与其组成要素是一组相对的看法,取决于所研究的详尽对象及其范围。

城市公交系统的功能有 1. 供应城市短途客运服务; 2.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要; 3.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 4. 提高道路利用率; 5. 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要素可分为 4 个子系统: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②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环境是城市发展、规划的大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政策系统等。

输入:资本、交通工具、交通线路、司机等工作人员、能源。

输出:客运服务、公交信息。

③系统的结构:公交地交通运方式出租公共自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地面出入口道公共交通施站台阻施⋯略划公共交通划划施划信息服公共交通运管理度④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与其运作的详尽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系统功能的实现碰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要素 ,各个子系统都有其独立的内在组成方式和运行体系,但各要素的独立机能只能一致和协调于公交系统的整体之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

系统的功能要得以实现,也需要先期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本支持、需要考虑到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友善一致、还需要政策系统的支持。

只有在各种设施、规划、管理到位还有资本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其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2次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2次作业

〔注意:假设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9道小题)1. 组成系统的各电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排列,这种分解的根本标志是〔〕。

(A) 目标(B) 相关关系(C) 环境约束(D) 元素数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2. 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系统元素和功能的〔〕(A) 阶层分布(B) 协调关系(C) 环境优化(D) 功能目标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A) 实现最优化(B) 求得满意解(C) 调查比拟或学习(D) 建立概念模型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4. 系统分析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协调,以供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是一种〔〕(A) 管理工程技术(B) 决策辅助技术(C) 工程应用技术(D) 分析评价技术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5.我国公路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 递阶控制(B) 分布控制(C) 分散控制(D) 集中控制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6.我国内河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 递阶控制(B)分布控制(C) 分散控制(D) 集中控制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7.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投资省、建设周期短、适合集中流向的油气运输的是〔〕.(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正确答案:E解答参考:8.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国的宜宾、重庆属于〔〕(A) 陆路运输枢纽(B) 滨海运输枢纽(C)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D) 湖泊运输枢纽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9. 我国铁路主要干线、沿海和长江属于运输网的〔〕。

〔P48〕(A) 开发线路(B) 骨干线路(C) 给养线路(D) 腹地线路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10. 交通运输规划的核心局部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第一篇: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

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

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

交通运输工程学作业

交通运输工程学作业

1、简述对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认识,并谈谈多式联运的应用和发展。

答:交通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线路、站港和枢纽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关联要素众多,既有基础设施的相互交织,也有运输方式间的协作与竞争,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和组合结构、可进行直达运输或联合运输的综合运输体系。

而目前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包括海陆,陆空,海空等这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有着本质的区别。

发展:1. 班轮公司不断将业务向陆地渗透,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 国际多式联运与企业生产领域整合趋势明显。

3. 国际化网络成为国际多式联运竞争的核心资源。

4. 拼箱货物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拼箱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2、运输枢纽的含义、业务、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含义:交通运输枢纽。

在大量客货流集散地,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汇、并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统一体)。

业务:第一,在地理位置上,交通枢纽地处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衔接地区或客货流重要集散地;第二,在运输网络上,交通枢纽是运输网络上多条干线通过或连接的交汇点,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不同方向上的客货流,对运输网络的畅通起着重要作用;第三,在运输组织上,交通枢纽承担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到发,同种运输方式的客货中转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货联运等运输作业。

功能:一是为区域内部和区域对外的人员及物资交流提供集散和中转服务,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一般地处区域主要中心城市,为所在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客货运输服务,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实现不同方向和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货运输的连续性,完成运输服务的全过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八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八章

(3)模数常数m应是一个较大的数。
(4)初值Xn的选择,尽量不用零。
3. 查随机数表以确定随机数
利用随机数表确定随机数,是从随机数表中的任意 行、任意列开始,一个个地或3个一组、10个一组地 提取所需数量的随机数。
随机模拟
1. 将随机数作为事件出现的随机概率进行模拟
(1)步骤 ① 求出模拟事件出现的频率; ② 计算累计频率;

例8-2 答案
这个问题叫做随机行走问题,可以用二位随机数来模 拟。如果有图8-3 的二维直角坐标系,原点为灯柱所 在地。用随机数的第一位数字代表醉汉向x轴方向的 运动,用随机数的第二位数字代表醉汉向y轴方向的 运动,且以偶数代表醉汉向前走,以奇数代表醉汉向 后退。
假定求醉汉行走5步以后离开灯柱的距离,用5个随 机数来模拟。假设抽出的5个随机数为:76、35、68、 92、15,则模拟结果如表8-5所示。
当利用随机概率对发展型事件进行模拟时,要对其 前期的统计资料加以适当的改造后,再予以利用。 第一步:求出模拟事件的先验分布。根据统计资料 计算模拟事件的先验分布,看其服从于哪种分布或 类似于哪种分布。 第二步:计算分布参数。对完全服从于某种分布、 基本上服从于某种分布或类似于某种分布的事件, 按照分布公式的要求,算出它们的计算参数。
(1)用平方取中法求四位随机数
任取一个四位数,将其平方后,得八位数(不足八位 数在前面补零),取八位数的中间四位数再平方,然 后再在此平方数的中间取四位数,再平方,…如此一 个个求下去,即可得到所需要数量的随机数。
产生退化很快,产生随机数数度慢。
(2)固定乘数法求四位随机数
将任意一个四位数与任意一个常数相乘,从乘积中 截取后面的一半,取其前四位数作为随机数,然后, 将这个随机数与该常数相乘,照样截取后面的一半, 取其前四位数作为随机数,…继续下去。

运输系统工程大作业

运输系统工程大作业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2012-2013-2学期运输系统工程课程大作业论文题目: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班级: 11城轨专1班学生姓名:吴晨昊学号: 111316211292013年6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二章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2)2.2概述 (2)2.3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 (2)第三章应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点与其局限性 (3)3.1 层次分析法有着明显的优点 (3)3.2 其在HP在应用上也有其局限性 (3)第四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4)4.1层次分析法在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4)4.2利用AHP进行线网规划评价的步骤 (4)第五章层次分析法应用举例 (6)5.1应用举例 (6)5.2应用要点 (9)第六章对系统工程的未来展望 (10)6.1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 (10)6.2积极建设全国性交通大通道 (10)6.3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客货运输系统 (10)附-得分情况表 (12)第一章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安全性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建模中的应用,以及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和例举实例论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章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2.1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该法是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过去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有机理分析和统分析两种方法,前者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

后者以随机数学为工具、通过大量观测寻求统计规律。

近年来发展的系统分析是又一种方法,而层次分析法就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利用AHP,不但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化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使决策问题通过简单地两两比较形式导出,而且还使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交通运输工程作业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作业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作业答案作业练习一一、填空题:1、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2、综合运输系统的设备结构基本上有两大子系统,即固定设备子系统和移动设备子系统。

3、根据运输网同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地域组合的关系,将组成全国综合运输网的各种交通线路,按照以下功能结构进行建设:(1)骨干线路(主干线路);(2)开发线路;(3)给养线路;(4)腹地线路;(5)企业线路(或叫专用铁道与专用线)4、交通网络的层次性是根据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分、交通设施等状况人为地确定的。

我国交通网络分三个层次: (1)国家级交通网络;(2)省级交通网络; (3)地县级交通网络。

5、运输枢纽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l)中转枢纽;(2)地方性枢纽;(3)混合枢纽。

6、运输枢纽的功能包括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等,其核心是为旅客(或货物)提供进入或离开某种运输方式,在同一运输方式内或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完成换乘(换装)的途径。

7、在综合运输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类结合部:(l)过程结合部: (2)空间结合部: (3)时间结合部: (4)设备结合部: (5)环境结合部: (6)职能结合部。

二、名词解释题:1、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对单一的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运输枢纽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服务于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叫做单式运输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叫做复式运输枢纽。

三、问答题:1、比较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我国现代化的运输业由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和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首先是送达速度。

技术速度决定运载工具在途运行的时间,而送达速度除在运行时间外,还包括途中的停留时间和始发、终到两端的作业时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杨洋 08030112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杨洋 08030112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层次分析法(AHP)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明德楼B幢管理学院机房学院管理学院年级08工程管理专业班1班学生姓名杨洋学号08030112开课时间2009 至2010 学年第二学期上机内容:层次分析法(AHP)(上机资料)例:一城市打算在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提出了三个建设方案:桥梁P1;隧道P2;渡船P3。

对方案的评价有11个指标,请用层次分析法对三个方案作评价。

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描述:桥梁P1:投资较大,维护费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较好,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小,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小;居民的搬迁较多。

隧道P2:投资大,维护费较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好,对河流航运的无影响,对河流中的生态无影响;居民的搬迁多。

渡船P3:投资低,维护费高;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差,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大,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较大;居民的搬迁少。

AHP方法的基本工具——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实验:层次分析法求解求解一、实验目的:掌握层次分析法这种简单的、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深刻体会AHP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验实步骤:1、安装Microsoft Excel软件;2、用结构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评价基准或判断标度,从最上层要素开始,依次以最上层要素为依据,对下一层要素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个要素的优先级向量。

3、解释解报告的每一部分结果。

四、写出实验报告跨河流公路运输交通建设B1 B2 B3 B4B5B6B7B8B9 B10 B11投资额 1 3 3 3 8 3 3 3 3 2 2 使用中的维护费1/31 3 3 3 3 3 3 3 3 6可靠性1/3 1/31 4 3 3 3 3 1 1 1安全性1/3 1/3 1/41 3 3 3 3 3 5 5可满足交通流量1/8 1/3 1/3 1/3 1 1 1 11/5 1/3 1/3对河流水质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河中生态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河流航运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环境景观的影响1/3 1/3 11/31 1 1 1 11/3 1/3居民的搬迁1/2 1/3 11/53 3 3 3 3 11/3方便性1/2 1/6 11/53 3 3 3 3 3 1连乘开根号优先级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P/O69984.00000 2.757112155 0.209793486 2.566762973 12.23471 13122.00000 2.367901537 0.18017777 2.366650334 13.13509 36.00000 1.385102922 0.105394904 1.420677034 13.47956 168.75000 1.593957389 0.121287006 1.785201269 14.71882 0.00010 0.433995159 0.033023451 0.389067829 11.781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412 0.606913367 0.0461811 0.539982954 11.69273 2.70000 1.094497787 0.083282251 1.023457488 12.2890212.15000 1.254867419 0.095485057 1.223649067 12.8150813.14202936 λ= 12.35139CI= 0.135139CR= 0.088326< 0.1投资额B1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5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 渡船P3 1/5 1/7 1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使用中的维护费B2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1/9 0.0370 0.333333 0.0657937 0.202664 3.0803 隧道P2 3 1 1/7 0.4286 0.753947 0.1488151 0.458395 3.0803 渡船P3 9 7 1 63.0000 3.979057 0.7853912 2.41924 3.08035.066338 λ= 3.0803CI= 0.04015CR= 0.069224可靠性B3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安全性B4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5 3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5 1 7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可满足交通流量B5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4 3 0.7500 0.90856 0.2109198 0.639586 3.032367 隧道P2 4 1 7 28.0000 3.036589 0.704936 2.137624 3.032367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41441 0.255156 3.0323674.307609 λ= 3.032367CI= 0.016183CR= 0.027902对河流水质的影响B6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3 1/5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1/3 1 1/7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 渡船P3 5 7 1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对河中生态的影响B7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3 1/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1/3 1 1/7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 渡船P3 3 7 1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对河流航运的影响B8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5 1/3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1/5 1 1/7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 渡船P3 3 7 1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对环境景观的影响B9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5 3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5 1 7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居民的搬迁B10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5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渡船P3 1/5 1/7 1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方便性B11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总体优先级向量的计算结果跨河流公路运输交通建设B1 B2 B3 B4 B50.2097935 0.180178 0.105395 0.121287 0.033023桥梁P1 0.2789546 0.065794 0.242637 0.188394 0.21092隧道P2 0.649118 0.148815 0.669417 0.730645 0.704936渡船P3 0.0719274 0.785391 0.087946 0.080961 0.084144B6 B7 B8 B9 B10 B11 总体优先级0.0417917 0.0417920.0417920.0461810.0832820.09548510.1883941 0.2426370.2789550.1883940.2789550.24263690.2105370590.0809612 0.0879460.0719270.7306450.6491180.66941690.5072303270.7306447 0.6694170.6491180.0809610.0719270.08794620.282232615B1 0.2097935 B2 0.1801778 B3 0.1053949 B4 0.121287 B5 0.0330235 B6 0.0417917 B7 0.0417917 B8 0.0417917 B9 0.0461811 B10 0.0832823 B11 0.0954851五、小结AHP法分析西路清晰,可将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分析时所需求的数据量并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明确,能广泛的用于经济发展比较,科学技术和成果评价、资源规划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等。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大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大作业

问题:
• 对于常规公交而言,首先,公交线路规划的重复系数高,其次,公交停车站 的可达性不够,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方便程度不够,不能形成“无缝衔接” 的换乘模式。最后,公交的服务水平不高,到站准点率,工作人员的服务态 度都存在一定问题。 对于轨道交通,才开始建设,未形成网络,其优势还未体现出来。 出租车,还是有“打车难”的问题。 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首先在政策、资金、规划、建设等各个方面实施公交 优先的发展;其次在交通设计上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例如武汉首条BRT公 交线将设置在武昌雄楚大道上,预计最快8月开建,到时候公交优先将会体 现的更加明显。 对于常规公交而言,合理的规划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 对于轨道交通而言,武汉市正在大力的发展轨道交通,2010年,武汉市在公 共交通方面共投资112亿元,持续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93%,其中轨道交 通投资102.15亿元,占公共交通投资的91.2%,到了2017年轨道交通建设总 规模达到215.3公里,届时轨道交通网就基本形成,其大运量的优势能够得 到充分的发挥,能够有效的解决交通问题。
2. 公共客运交通:
2010年,武汉市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约20.7亿人次,较上年有较大幅度 的降低,减少了10.3%,减少主要来源于常规公交和出租车。其中常规公交 汽(电)车年客运量15.4亿人次,轨道交通年客运量3300万人次,小公共汽 车年客运量1.36亿人次,出租车年客运量3.52亿人次,轮渡年客运量953万 人次。常规公共交通仍然是武汉市公共交通的主体。 公交线路由2009年的307条减少到285条。2010年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 程全线完工,投入全程试运营。二期通车后,武汉轻轨一号线全长达28.5公 里。2010年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3300万人次,日均客流9.04万人次,较上年 增加151%,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在公共交通领域内的比重为1.6%,首次体 现了轨道交通的规模化效益。随着轨道线网的逐渐建成,可以预见今后轨道 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将有更大增长,在公共交通领域内所占的比重也会大幅提 高。2010年,武汉市出租车自2000年以来第一次增加,出租车拥有量达到 13997辆,千人拥有量为2.90辆,符合国家标准中大城市出租车不小于2辆/ 千人的指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练习题3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练习题3

4. 考虑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问题,假设考虑如表36所列相关要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2)建立该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3)分析影响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说明为什么; (4)提出发展区域公路交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7. 什么是系统环境?系统与环境之间都有哪几种关 系?
8. 如何理解运输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练习题
1. 已知系统S={s1,s2,s3,s4}的直接关系矩阵为:
试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系统的结构,并建立该系统的 层次结构模型。
2. 已知系统S={s1,s2,s3,s4,s5}的直接关系矩阵为: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系统分析?
2.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
3.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 原则?
4.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 原则?
5.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
6. 什么是系统结构?怎样理解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 之间的关系?
试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系统的结构,并建立该系统 的层次结构模型。并回答该系统是否存在子系统? 是否存在孤立要素?
3. 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优化问题,假设考虑如表 3-5所列相关要素:
(1)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2)建立该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3)分析影响运输系统结构的主要因素,并说明为 什么; (4)提出实现运输系统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物流系统工程大作业-武汉交通系统

物流系统工程大作业-武汉交通系统
构建评价体系目的: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
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 建设和管理方向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
1.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2.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 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3.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 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4.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 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5.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 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 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采用目标层次分类法,层层展开 。迅速性通过出行时耗、公
交运营速度指标反映。出行时耗 为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的总和, 车内时间主要和公交运营速度有 关,从这一指标也反映出道路条 件和交通环境对公交的影响;车 外时间包括到离公交站台时间、 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几方面, 主要和网络布设有关。高水平的 公交服务,应在缩短出行总时耗、 提高运营速度上下功夫,只有在 同等出行距离条件下,相较其他 交通方式,公交能提供较为迅速 的出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出 行者,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综合效益水平 试图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一并致谢!

信出可随对随业通 息行以着于着调过 ,前通信信生度乘 有、过息息活手客 助出乘技的节段信 于行客术要奏先息 更中信的求的进获 好的息普越加程得 地公系及来快度程 选交统应越,来度 择服获用高人反、 。决务得,,们映企 。 策 , 也 将 提 高 公 交 吸 引 力

交通运输工程大作业参考答案.doc

交通运输工程大作业参考答案.doc

V ■■■1III n公水件JI X公15联idn1n i1n1u路运水路输管偷1. 简述对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认识,井谈谈多式联运的应用和发展。

根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经济合理地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并使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就是指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至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旦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也就是说,综合运输体系是在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并旦通过运输过程木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

1)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

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应根据资源条件和需求引导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进行规划布局和优化组合,在有效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和节约。

2)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与使用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

各种运输方式在布局和能力衔接上要协调发展,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行使用系统与交通网络供给系统要形成有机匹配,实现系统整体高效用和高效率。

3)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输。

交通基础网络在物理上要形成一体化连接,运行使用系统在运输服务、市场开放、经营合作、技术标准、运营规则、运输价格、清算机制、信息以及票据等方面要形成一体化的逻辑连接,运输全过程实现一体化的运输服务°4)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智能化。

以先进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管理及服务水平,实现能力供给增加、安全保障性提高以及经济、环保等。

综合运输体系图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夏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卜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练习题6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练习题6

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并做出选 择。
5. 某道路建设集团拟定了两个修建道路的方案,其 现金流量如表6-26所示,若贴现率为8%,试用收 益—成本分析法进行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6. 设某交通工程有两个实施方案可供选择,方案A 和方案B,拟对这两个方案作出评价选择,评价指 标为费用效益、区域发展、社会安定、环境保护4个 方面。经抽样调查,得出两个方案的模糊评判矩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某项工程,折算至投产年的总投资额为 6000 万元,若按年利率5%计算,要求投产后5年收回全 部投资,平均每年应回收的资金应为多少万元?
3. 某工程预计6年建成,计划投资额为每年3000万元, 若折现率为6%,试求全部工程投资现值为多少万元?
4. 某项军事运输系统有A、B、C共3个方案可供选 择,方案效用与成本的预测结果如表6-25所示,试 用效用—成本分析法进行系统方案的选择,并作图 说明之。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系统评价?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
2. 运输系统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3. 系统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4. 系统评价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优化之间 的关系?
5.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什么?
6.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特点是什么?
7. 评分比较法的特点是什么?
二、练习题 1. 某运输集团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向银行贷款5000万 元购置一批运输车辆,贷款条件为:年利率10%, 从贷款后的第一年开始,平均分6年还清,问运输集 团每年需还款若干万元?

运输系统工程作业参考答案

运输系统工程作业参考答案

《运输系统工程》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2.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3.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4.系统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5.自然人造6.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哲学二、选择题:1.C2.A3.A4.B5.C6.C7.A8.A9.D 10.A三、名词解释:1.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工程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力法。

2.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

主要内容是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模糊理论和大系统理论。

3.三维结构中的知识维:表明为完成时间维中各工作阶段、逻辑维各步骤所需要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

4.运输系统工程: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5.时间维:表明系统工程的工作,从系统规划阶段到系统更新阶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七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系统通过整体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2)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特性和功能;(3)系统与要素的概念是相对的。

2.答案要点: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耗散结构得以维持和存在的基础。

(2)非平衡态是系统有序之源。

(3)系统的涨落导致系统走向有序。

所谓涨落,是指系统的某个变量或某种行为对平均质的偏离。

协同学(Synergetics)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协同导致有序。

所谓协同,就是协同作用。

(2)自组织理论。

所谓自组织,哈肯特别强调指的是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它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

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核心。

3.答案要点:(1)根据物流、客流的发展态势和产、供、销各运输环节协调匹配的原则,综合运输网向着总体优化方向发展;(2)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性和客货运最择优分配原则,运输结构得以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3)根据布局合理、能力平衡、换装方便、组织和经营机构健全的要求,货物联合运输,特别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迅速;(4)根据迅速、方便、舒适、安全等交通行为的新要求,旅客捷运系统已从一国向全世界范围发展;(5)为适应国际联运发展的需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导航系统在全球得到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西南交14秋《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

西南交14秋《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西南交《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A. 多目标评价B. 多目标分析C. 目标体系建构D. 目标体系评价?正确答案:B2. 利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A. 趋势外推法B. 系数法C. 因果法D. 经验判定法?正确答案:C3.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国的上海、大连属于()A. 陆路运输枢纽B. 滨海运输枢纽C.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D. 湖泊运输枢纽?正确答案:B4. 系统的功能、费用、可靠性、时间、维护的方便性,称为系统分析的()A. 范围B. 评价方法C. 评价标准D. 特征?正确答案:C5.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A. 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 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 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 不确定?正确答案:D6.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 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B. 人口数量、地域位置和大小C. 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和习惯D. 思想观念、自然条件和收入?正确答案:A7. 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关系?()A. 对立目标、独立目标、互补目标B. 独立目标、矛盾目标、相关目标C. 矛盾目标、相关目标、互补目标D. 互补目标、独立目标、相关目标?正确答案:A8.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A. 动态系统B. 静态系统C. 封闭系统D. 概念?正确答案:A9.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A. 工农业生产布局B. 人口分布C. 消费水平D.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10.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的是()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水路运输E. 管道运输?正确答案:B11.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信息构成和程序构成()A. 系统要素集分析C. 系统阶层性分析D. 系统整体性分析?正确答案:A12. 系统思想的丰富实践内容来自()A. 系统科学B. 运筹学C. 系统工程D. 经济学?正确答案:C13. 水路运输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A. 大气污染B. 放射性辐照C. 交通噪声D. 交通振动E. 交通水体污染?正确答案:E14. 组成系统的各电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排列,这种分解的基本标志是(A. 目标B. 相关关系C. 环境约束D. 元素数目?正确答案:A15. 按主要交通运输于戏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郑州、徐州属于()A. 终端式枢纽B. 伸长式枢纽C. 辐射形枢纽D. 辐射环形枢纽?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 最优化原理是指最优决策与系统“过去的历史”无关(这称为系统的无记忆性或马尔科夫性),它仅取决于()A. 系统的要素集合C. 将采取的策略D. 系统的发展趋势?正确答案:BC2. 运输系统的特征是指表征运输系统内涵性能的量,包括()等A. 旅行时间B. 运输能力C. 运行区间D. 运营费用E. 运输效率?正确答案:ABCE3. 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主要是指(A. “点”能力协调B. “线”能力协调C. “点”“线”能力协调D. 运输设备能力协调E. 运输方式能力协调?正确答案:ABC4. 系统工程中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基本观点包括()等A. 整体观点B. 综合观点C. 层次观点D. 价值观点E. 发展观点?正确答案:ABCDE5. 系统工程的方法指的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常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包括()等A. 系统分析方法B. 系统评价方法C. 系统仿真方法D. 系统预测方法E. 系统决策方法?正确答案:ABCDE6. 生产布局又称()A. 生产分布B. 资源配置C. 生产配置D. 生产结构E. 结构配置?正确答案:AC7. 运输系统的均衡包括()A. 运输市场均衡B. 用户均衡C. 运输经营者均衡D. 运输设备能力均衡E. 供需均衡?正确答案:ABCE8. 交通运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A. 交通运输综合规划B.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C. 交通运输布局规划D. 交通运输系统项目规划E.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规划?正确答案:BCE9. 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等子系统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水路运输E. 管道运输?正确答案:ABCDE10. 从设备结构分类,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等子系统A. 控制设备B. 移动设备C. 固定设备D. 维护设备E. 运营设备?正确答案:BC。

货运交通系统 作业1

货运交通系统 作业1

1、选择一个省份,查阅统计年鉴,分析其公路货运发展特征。

我分析的是福建省的公路货运发展特征,查阅的是福建省2012年统计年鉴,主要以图表形式进行分析。

图1是福建省年货运量从1952—2011年的增长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福建省的年货运量除了在1991年左右有一个低谷外,基本呈现一个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呈指数上涨。

图2是福建省的年公路货运量增长趋势图,可以发现福建省的年公路货运量与年货运量的趋势基本一致。

图3则是2000年之后到2011年的四种运输方式年货运量的发展趋势对比图,可以看到铁路和航空基本持平,而公路货运量增长迅速,水运也处于增长状态。

图4是年公路货运量在年货运量中的比例趋势图,总体来看从1980年后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在40~45%之间,但2004年之后有所降低,保持在40%附近。

可见与之前对年货运量和年公路货运量趋势图的分析相一致,二者的增长趋势几乎一致,使得公路货运量的比例保持稳定。

图5是福建省1952—2011年货物周转量的发展趋势图,对照年货运量的发展趋势图,可以看到货物周转量的发展相对滞后,但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猛。

图6是公路的货物周转量发展趋势图,与年公路货运量的趋势图对比,可以看出二者走势比较接近,但在2007年至2008年里有一个大的提升,可能是数据有出入,因为结合年公路货运量趋势图和下面的平均运距图来看,应该是不会有这么一个大的跳跃的。

图7则是四种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趋势图,可以看到铁路和航空依然保持一个持平的态势,然而水路方面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公路虽有增长,但速度较为缓慢。

图8是公路货物周转量的比例趋势图,总体来看处于一个起伏不定的状态,但自1988年左右达到顶点约28%之后一直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在2004年至2007年进入谷底并保持相对稳定,2008年之后又上升至18%左右并保持稳定。

图9是四种运输方式的平均运距趋势图,总体来看,公路和铁路保持平缓趋势,但铁路近年呈下降趋势,而公路则呈增长势头;航空在1979年跨越式增长之后,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水运则呈现一种犬牙差互的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

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

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

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 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方法经历了数统计分析法、微分方程模型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法、计算智能建模方法、复杂网络建模法基于A ge nt 的建模方法。

(2)建模的对象从交通道路实体,到混合交通流建模;从个体交通行为决策, 到交通系统预测与规划;从人、道路、车辆的交通行为特性研究到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与研究;从现代智能交通系统建模, 延伸到“不以逼近现实为唯一目的”的人工交通系统建模研究。

(3)建模的领域涵盖了交通系统拓扑结构分析、交通系统组织调度和交通系统集成化研究三个领域。

交通系统研究起源于交通信号控制,最初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控制信号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交通系统研究分为传统法和现代法。

经理半个多少世纪的系统化研究产生了很多成熟的交通仿真模型和交通仿真软件。

交通系统由于设施众多,各组分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非线性、动态性、随机性,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研究交通拓扑系统结构,将道路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边,将交叉口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研究复杂交通网路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效应”来分析佳通网路的拓扑特性,推演交通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研究了交通网络设计与拓扑优化、交通级联失效控制、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 从宏观层面探究了网络结构特性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

李英等叫计算了以停靠站点为节点的上海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复杂性指标, 证明了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证实该网络对随机失效具有很强的抗击能力, 对选择性攻击的抗击能力很弱。

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了鲁棒性指标,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鲁棒交通网络设计方法, 并在不同测试网络和预算水平下系统评估了模型的性能, 证实了交通网鲁棒设计的重要性和模型的可用性。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系统模型, 能够较好的刻画交通系统的宏观性能, 但是对系统内部细节及作用机理的描述能力有待提升。

交通系统演化行为是在人、车和道路等交通系统组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为了探究交通系统拓扑结构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 黄佩蓓等从城市交通网络演化的角度对城市演化的分形本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分形理论在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可应用性, 讨论了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曾明华「川在对区域交通网络层级性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分析了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交通网络性能的演化关系, 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模型, 实现了交通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交通网络层次规划基本框架, 为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从交通系统的本体结构去探寻交通演化的规律, 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的思想, 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交通量调查、交通流特性分析、交通流组织、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内容。

徐勋倩创等提出一种改进的单路口交通信号多相位实时配时模型, 基于时变加权系数将交叉口控制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函数优化问题, 并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 验证了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关研究实现了交通系统局部性能的优化, 却无法保证整体性能的最优, 日益复杂的交通系统急需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

徐建闽等以区域整体输出总流量最大化和各交叉口进口道总延误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子区划分的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B P 模型), 通过分析交叉口滞留排队车辆、进口道交通量以及相位相序对区域协调控制的影响, 采用基于遗传一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优化策略对模型进行求解, 提高全局最优解的可靠性和计算效率, 为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出行需求预测是进行交通管控的基础, 经典的“四阶段”法(出行发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 源自上世纪5 0 年代的美国, 它遵从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思想, 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土地使用预测作为预测的基础, 采取单向的以交通预测为核心的建模技术。

由于在生成模型时, 以出行交通成本为阻抗的分析模型过于简单,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了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

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预测主要研究人们的出行行为特征和选择特征, 它认为出行需求源于活动需求, 同时受到时空、家庭和生活周期等条件约束。

O D 矩阵反映了某区域的基本交通需求, 其获取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方法。

静态方法包括: 人工调查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大嫡模型法、误差平方和最小法、双层规划模型法等。

动态方法包括路段流量反推动态O D 矩阵法, 利用在道路设置的交通检测器可以获得实时的路段交通流量, 由此计算得到动态的O D 矩阵。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 完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体系, 是提升出行体验和吸引乘客的有效手段。

日本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 T C S ), 期望通过掌握运行情况以及积累乘客数据实现精确平稳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

通过实际应用, 使得东京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降低, 在改进公共汽车服务的同时也再次赢得了乘客。

联合交通运输研究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张明智等提出了基于A g en t的联合交通运输模型,分析了主要A g en t的属性、行为和交互, 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目前的交通控制技术仅能满足小范围控制需求, 对于城市级大范围的区域协调控制, 还缺乏高效控制策略; 控制方法的适应性较差, 往往只能满足特定环境约束下指定类型的对象控制; 控制系统实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应急措施准备不足; 需要综合物联网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理论方法, 探索基于多源异构信息的多目标系统协同控制模型。

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和结构层次性出发分析交通系统拓扑结构特性, 但复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系统演化规律的关联性模型有待深入研究; 面对具有类似于“小世界”、“无标度”特性的交通网络模型, 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交通行为模式? 能否找到描述交通行为演化的基本规则? 进而实现复杂交通系统的解藕控制,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当前的交通系统研究期望通过精确的模型来再现真实系统中的涌现现象,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上述努力往往事与愿违, 需要深入探索搭建完善的交通系统应急管理决策模型, 应对复杂交通系统级联效应带来的潜在威胁。

Moussaid等州基于认知科学理论提出了行动启发式方法模型, 在只利用行人出行速度和方向这两个简单认知行为的前提下, 模型预测结果却与大量的实测数据趋于一致, 为集体社会出行行为建模扫除了障碍, 通过简单个体行为演化出复杂系统宏观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当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面向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情境的独立模型, 模型的标准不一致,致使其适应性和拓展性不强, 这必将限制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为保障出行快捷与安全, 需将现有的交通系统控制方法协调组织起来, 借鉴并支持其他研究领域新思想、新方法的融入, 探索实现调度、服务、评估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模型。

人工交通系统的提出为交通系统的研究另辟蹊径, 但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特性, 需要综合系统学、社会学、心理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 构建具有与真实社会平行执行的人工交通系统模型, 分析交通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特别的, D u g u n dj i等侧从数据采集、定量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大规模系统仿真和政策应用等归纳了交通系统与社会交互的关系, 提出需要通过增加现有交通出行模型与社会接触、社会资本和社会环境的关联性, 来提高交通行为的丰富性和交通政策灵敏度, 使交通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市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