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做曹雨茜,就是北社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演说的题目就是《背诵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文粹》。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因为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提供了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拓宽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大好机会—国学经典读书活动。
中华诵国学经典背诵意在“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杰出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计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读书活动使我们老朋友来到国学经典,使中华传统杰出文化的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减广贤文》等存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带入我们的生命,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提高生命品质,特别就是使更多的同学能少时念千年经典,长大搞国家栋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如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此刻,我们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我们走向更加丰盈有涯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比如说,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念至一颗爱心,构筑和-谐;在孟子那里念至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念至一腔热血,救助苦痛;在韩非那里念至一双自傲,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念至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念至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念至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读至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读至人生智慧。
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期中前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5.《中华成语千字文》——传承文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
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
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
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8.《其实,我是……》金波其实,我是一条鱼。
当我跃入水里,自由地畅游时,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只鸟。
当我攀上山顶,有云从耳边拂过,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棵树。
当我走进大森林,享受着自由的呼吸,我想这样告诉你。
期中后9.《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0.《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第一部分古诗1、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lè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北部和南部一带。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2、回乡偶书-------贺知章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èn kècóng héchù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3、咏柳--------贺知章bìyùzhuāng chéng yīshù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4下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第3周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第4周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第5周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第6周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第7周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第8周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
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三伏天喝凉茶——浑身痛快
第11周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12周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
9
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第
5
周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
10
周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第6周
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
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姓名:2017年9月3日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现在开始!请翻到第页。
一、古诗朗诵四、古诗之最五、古文背诵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14、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目录菊花 (1)终南山 (1)商山早行 (2)如梦令 (4)入若耶溪 (4)客中初夏 (5)蝶恋花 (6)卜算子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雪梅 (9)山坡羊.潼关怀古 (9)离思五首(其四) (10)海棠 (11)月夜忆舍弟 (12)赠别 (13)题菊花 (14)咸阳城西楼晚眺 (14)送春 (15)送别 (16)城东早春 (16)《论语》节选1 (17)《论语》节选2 (17)《论语》节选3 (18)《论语》节选4 (18)《论语》节选5 (18)《论语》节选6 (19)《论语》节选7 (19)《论语》节选8 (19)《论语》节选9 (20)《论语》节选10 (20)《论语》节选11 (20)《论语》节选12 (21)《论语》节选13 (21)《论语》节选14 (21)《论语》节选15 (22)《论语》节选16 (22)《论语》节选17 (23)《论语》节选18 (23)《论语》节选19 (23)《论语》节选20 (2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我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海隅:海角人处:人家、村子。
【名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意】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经典古诗词四年级(下)1.《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文】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2.《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文】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
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
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啊!4.《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释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5.《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释文】一道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路伸向远方,树枝头的花瓣纷纷飘落,刚长出的新叶还没有形成树阴。
可爱的儿童快速奔跑追扑着黄色美丽的蝴蝶,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分不清、找不到了。
6.《夏日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释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7.《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诵读
第八册国学经典诵读一我爱阅读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读书篇)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5.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二生活启示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桓台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
四年级下册《诗经》节选1 关ɡu ān 雎j ū关ɡu ān 关ɡ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ã之zh ī洲zh ōu。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ǎo 逑qi ú。
参c ā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îu 流li ú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寤w ù寐m âi 求qi ú之zh ī。
求qi ú之zh ī不b ú得d ã,寤w ù寐m âi 思s ī服f ú。
悠y ōu 哉z āi 悠y ōu 哉z āi ,辗zh ǎn 转zhu ǎn 反f ǎn 侧c â。
参c ā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îu 采c ǎi 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琴q ín 瑟s â友y ǒu 之zh ī。
参c ā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îu 芼m ào 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钟zh ōn ɡ鼓ɡǔ乐yu â之zh ī。
2 桃t áo 夭y āo桃t áo 之zh ī夭y āo 夭y āo ,灼zhu ï灼zhu ï其q í华hu á。
之zh ī子z ǐ于y ú归ɡu ī,宜y í其q í室sh ì家ji ā。
桃t áo 之zh ī夭y āo 夭y āo ,有y ǒu 蕡f âi 其q í实sh í。
四年级《经典诵读》人教版76到100首
四年级《经典诵读》人教版76到100首四年级《经典诵读》100篇经典诵读: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古滕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湖口望庐山瀑布》(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6.《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1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6.《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中华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1.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4.《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一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5.《子夜四时歌·春歌》乐府诗集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8.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9.《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二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0.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1.《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2.长信怨(其三)【唐】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3.《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四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14.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5.《增广贤文》节选之二十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一单元:我爱阅读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
”(《三国志•魏书》)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孟涂文集·问说》)二单元:生活启示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论语》)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3、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左传》)三单元:父母之爱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论语》)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3、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考级必背内容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炼,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
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国学经典诵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研究、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研究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第一单元春日主备人。
课时:1一.诵读内容:《春日》三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
###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诵读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学习到他们的智慧与才情。
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的学习之路。
#### 一、《春晓》:春天的早晨《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诗中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简洁明快,通过对春天早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惜。
它教会了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二、《悯农》:农民的艰辛《悯农》是李绅的诗,诗中深刻反映了农民的劳动与艰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心和同情劳动者的艰苦生活。
#### 三、《静夜思》:月夜思乡《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它教会了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和源。
#### 四、《登鹳雀楼》:登高望远《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的壮阔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激励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断攀登生活的高峰,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 结语这些经典的古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们是我们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值得我们反复诵读和深思。
通过学习和诵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年级国学朗诵内容
四年级国学朗诵内容(下学期)《荀子》《墨子》节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îng)绳,輮(rï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xī),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mî)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jiē)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p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與(jiǎ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qíjì)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îu)。
螾(yǐn)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āi)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蟺(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míng)之志者,无昭昭(zhāo)之明;无惛惛(hūn)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qú)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tãng)蛇无足而飞,鼫(tãng)鼠五技而穷。
5、《诗》曰:“尸鸠(jiū)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四下经典诵读内容
四下经典诵读内容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2017-3-311、《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2、《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3、《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5、《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0、《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一、国学诵读论语名句欣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电子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电子版青岛版
一、古诗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17.《静夜思》李白18.《古朗月行》李白19.《望庐山瀑布》李白20.《赠汪伦》李白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22.《早发白帝城》李白23.《望天门山》李白24.《别董大》高适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6.《春夜喜雨》杜甫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枫桥夜泊》张继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游子吟》孟郊3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望洞庭》刘禹锡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38.《池上》白居易39.《忆江南》白居易40.《小儿垂钓》胡令能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完整稿
我的收获:☆ ☆ ☆ ☆ ☆
我的诵读:☆ ☆ ☆ ☆ ☆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以诗游于士大夫间。(附:永嘉四灵图)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céng
ān
yì
曾
谙
忆
【余力学文】(6)
xīnyǒuyísuízhājì
心有疑,随札记。
jiùrénwènqiúquèyì
就人问,求确义。
不懂就要问,不要不懂装懂。不懂的问题要学会及时记下来,以备万一遗忘。时间越久,累积的问题越多,想要解决已是难上加难,想要向前迈步,更是不可能。问谁最好呢?当然是你认为最有把握让你弄懂其中解题诀窍的人,而不是只能丢给你一个准确答案、却无法让你知其然、更不可能让你知其所以然的人。书山有路,得掌握登山方法自己攀登上去,要有不耻下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要精益求精,要做到“心里彻底有数”。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目录1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余力学文一2秋夕杜牧唐余力学文二3中秋月苏轼宋余力学文三4归园田居五首之三陶渊明东晋余力学文四5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余力学文五6忆江南白居易唐余力学文六7乡村四月翁卷宋余力学文七8渔歌子张志和唐余力学文八9赠少年温庭筠唐余力学文九10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宋余力学文十11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北宋余力学文十一12田园乐王维唐余力学文十二附美文诵读做一片美的叶子金波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王宗仁纸船寄母亲冰心春朱自清雨窗外马德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目录菊花 (1)终南山 (1)商山早行 (2)如梦令 (4)入若耶溪 (4)客中初夏 (5)蝶恋花 (6)卜算子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雪梅 (9)山坡羊.潼关怀古 (9)离思五首(其四) (10)海棠 (11)月夜忆舍弟 (12)赠别 (13)题菊花 (14)咸阳城西楼晚眺 (14)送春 (15)送别 (16)城东早春 (16)《论语》节选1 (17)《论语》节选2 (17)《论语》节选3 (18)《论语》节选4 (18)《论语》节选5 (18)《论语》节选6 (19)《论语》节选7 (19)《论语》节选8 (19)《论语》节选9 (20)《论语》节选10 (20)《论语》节选11 (20)《论语》节选12 (21)《论语》节选13 (21)《论语》节选14 (21)《论语》节选15 (22)《论语》节选16 (22)《论语》节选17 (23)《论语》节选18 (23)《论语》节选19 (23)《论语》节选20 (2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我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海隅:海角人处:人家、村子。
【名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意】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溪亭:临水的亭台。
争:同“怎”。
兴尽:尽了兴致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意】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
艅艎:舟名。
泛泛:船行无阻之貌。
阳景:日影。
逾:同“愈”,更加。
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意】艅艎船多么畅通无阻啊,空旷的青水同它一起流。
傍晚的霞出现在远山中,太阳的影子追逐着水流。
蝉的噪音显得林子更静,鸟的叫声显得山中更幽。
在这地产生了归去念头,长年悲哀这疲倦的游走。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
【名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诗意】四月天,雨后乍晴,,清明而和暖;雨中,对着门的南山,蒙蒙中只见一轮廓,此刻,雨过天晴,历历分明。
春尽夏来,已不见那因风起舞的柳絮,惟有那向日葵对着太阳开放着。
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柳棉,柳絮。
悄:消失。
多情,指墙外行人。
无情,指墙里佳人。
【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诗意】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是会到来的)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已:完结,停止。
休:停止【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诗意】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诗意】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降(xiáng):服输。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踟)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6-25)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宫阙:宫殿。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意】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
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取次:随便,草率地。
此谓漫不经心,了无心绪的样子。
【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意】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①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此诗戏之。
②东风:春风③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④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⑤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⑥恐:担心⑦月转廊:明月转过了回廊,找不到海棠花。
【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意】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1.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意】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