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性质
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在包含内部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实度: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空隙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亲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
润湿角:水滴表面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
亲水性材料:当润湿角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材料:当润湿边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3.吸水率、含水率
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吸水率: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4.耐水性、软化系数
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5.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6.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7.强度等级、比强度
强度等级:指按材料强度值的大小划分的若干等级。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8.弹性、塑性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9.脆性、韧性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过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10.热容量、导热性
热容量:指材料受热时蓄存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其大小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
导热性:反映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其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
11. 耐燃性、耐火性
耐燃性:指材料能够经受火焰和高温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能。
根据耐燃性不同,可分为易燃材料、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三类。
耐火性:指材料长期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其结构和工作性能基本稳定而不破坏的性质,用耐火度表示。
根据耐火度不同,可分为易熔材料、难熔材料和耐火材料三类。
12..耐久性: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素的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建筑钢材
1、沸腾钢:脱氧不完全,浇筑后有大量CO气体逸出,引起钢夜激烈沸腾的钢。
2、镇静钢:脱氧充分,铸锭时钢夜平静凝固的钢。
3、偏析:指某些化学成分在钢中分布不均匀,富集于某些区域的现象,对钢的质量影响很大。
4、屈服点:钢材试样在受拉过程中,应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应变显著增加时的应力,也称屈服强度,用σs表示。
5、抗拉强度:钢材受拉破坏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常用σb表示。
6、屈强比:钢材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
7、伸长率:钢筋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值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率。
8、冲击韧性: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9、冷脆性及脆性临界温度:钢材的冲击韧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其规律是开始下降缓和,当达到一定温度范围时,突然下降很多而呈脆性,这种性质称为钢材的冷脆性,此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
10、时效与时效敏感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钢材呈现出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
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因时效作用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程度的大小称为时效敏感性。
11、疲劳破坏:在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钢材往往在工作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断裂的现象。
12、冷弯性能: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13、冷加工强化: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屈服强度,但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的现象。
14、时效处理:将经过冷加工强化后的钢材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至100~200°C并保持一定时间,其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塑性和韧性进一步降低,这一过程称为时效处理。
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
无机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一般只适用于地上或干燥环境,不宜用于潮湿环境,更不可用于水中。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其强度的凝胶材料。
不仅可用于地上工程而且适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
安定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时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查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水泥浆硬化后因体积膨胀而产生不均匀变形的性质。
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硬化后才进行熟化,这是一个体积膨胀的化学反应,会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使水泥石开裂。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它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体积约增大1.5倍,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检验方法:分别为沸煮法、压蒸法、长期浸水法
活性混合材料:是指磨成细粉后,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和在一起,并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胶凝性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混和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是指在水泥中主要起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矿物质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
1、凡是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接成整体的材料。
2、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且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期强度的胶凝材料。
3、不仅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的在水中硬化。
并保持、发展期强度的胶凝材料
4、将二水石膏在非密闭的窑炉中加热脱水,得到的β型半水石膏,称为建筑石膏。
5、若将二水石膏在0.13MPa,124°C的过饱和蒸汽条件下蒸炼脱水,得到的α型半水石膏,晶粒较粗,加水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强度,将之称为高强石膏。
6、生石灰中,一些石灰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矿石品质的不均匀及温度的不均匀,生成的生石灰中有可能含有欠火石灰和过水石灰。
对于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利用率,而对于过火石灰,由于其表面常被粘土类杂质融化形成的玻璃釉状物包裹,熟化很慢,就有可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石灰已经硬化,而过火石灰才开始熟化,熟石灰体积比生石灰体积大1~2.5倍,引起隆起和开裂。
7、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将石灰浆在储灰坑中存放2周以上的过程即为“陈伏”。
8、生石灰加水与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
9、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能溶解于水的硅酸盐材料。
水泥
1、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2、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的矿物质材料。
3、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混合材料。
火山灰性是指一种材料磨成细粉,单独不具有水硬性,但在常温下与石灰混合后能形成具有水硬性化合物的性能。
4、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初凝是指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是指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时间。
5、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水泥石膨胀开裂,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此即体积安定性不良。
6、将水泥与水拌成标准稠度状态下的加水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7、水泥中的氧化钠和氧化钾等碱性氧化物的含量。
8、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放出的热量。
9、又叫二次反应。
活性混合材料中均含有活性SiO2和活性Al2O3成分,他们能和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作用,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
这一反应即“火山灰反应”。
环箍效应: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也可以按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尺寸而选用不同试件的尺寸。
但是试件尺寸不同、形状不同,会影响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结果。
因为混凝土试件在压力机上受压时,在沿加荷方向发生纵向变形的同时,也按泊松比效应产生横向膨胀。
而钢制压板的横向膨胀较混凝土小,因而在压板与混凝土试件受压面形成磨擦力,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称为"环箍效应"
混凝土
1、普通混凝土:体积密度为2000~2500kg/ m3,用普通的天然砂石为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2、细骨料:粒径为0.15~4.75mm的骨料。
3、粗骨料: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
4、骨料的颗粒级配:指粒径大小不同的骨料颗粒相互组合或搭配情况。
5、砂的粗细程度:指不同的粒径的细骨料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6、骨料的坚固性:砂、石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7、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8、饱和面干状态::骨料颗粒表面干燥,而内部的空隙含水饱和的状态。
9、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
10、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
11、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它等于按规定的方法在压力机上进行试验时,被压碎的石子的质量与试样的质量的百分比。
12、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
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13、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14、引气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15、早强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
16、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不显著降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外加剂。
17、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外加剂。
18、防冻剂:能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并有促凝和早强作用的外加剂。
19、掺合料: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入的矿物粉状材料。
20、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21、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能下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22、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出现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23、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
24、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2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28d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用符号cuf表示。
26、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也就是指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值的总体分布中,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以,cukf表示。
27、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若干等级。
28、水胶比:混凝土拌合物中水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称为水胶比。
29、标准养护:混凝土处于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进行养护。
30、自然养护:将混凝土放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养护。
31、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的养护。
32、蒸压养护:将混凝土放在压力不低于0.8MPa,相应温度为174.5℃以上的蒸压釜中进行的养护。
33、化学收缩: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小于反应物的总体积,从而使混凝土产生的收缩。
34、徐变: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的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这种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称为徐变。
35、混凝土的碳化:又叫混凝土的中性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36、碱-骨料反应: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复杂的碱-硅酸凝胶,凝胶吸水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而破坏。
37、环箍效应:抗压试件受压面与试验机承压板(钢板)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当试件受压时,承压板的横向应变小于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应变,因而承压板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着约束作用,通常称为“环箍效应”。
38、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成的体积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
39、多孔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大量细小气孔而无骨料的轻质混凝土。
40、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应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新型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的技术特征是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应变率和高弹性模量)、适当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达到自密实)
砌体材料
木材
建筑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