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职业化思维的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有关职业话思维的小故事
我曾经为一家客户提供过数月的咨询服务。老板是一对夫妻,丈夫是董事长,妻子是总经理。刚开始合作的时候,有一次他们为一个管理问题在我的办公室吵了起来。
事情缘起于对一名员工的处理。两年多以前,他们招聘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员工,家庭贫困,为人善良、勤劳、朴实,同时勤奋好学、敏捷聪慧。两位老板都认为这是个可造之材,就用心培养,从知识到技巧,从销售到管理,无不倾囊相授。这名员工也果然不负重望,一年多时间里,将这十八般武艺样样学到了手。老板看时机已到,便让他出任一家直营店的店长。
新店长一到任,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将店里的业绩抓了上来,顾客的满意度提高了,投诉减少了,员工的凝聚力也增强了。小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半年后的一天,店长突然接到家里的一封电报,得知父亲得了急症,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甚至开出了病危通知书,要马上动手术。家里人要他马上寄几千元钱回去。
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年轻的店长还不可能存下这笔钱,而他的社会关系也不够他在短时间内筹到这么多钱。他可以向老板借,但又认为老板对他已是恩重如山,实在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说来也巧,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出马为公司收回了一笔欠款。这笔五千块的欠款在外面一拖就是三年,别人去收款连人都见不到,而他一出面就收回来了。拿着这笔钱,正为钱发愁、被逼无奈的他想:公司上下还没人知道这件事,我先把这钱寄回去解了燃眉之急,下面几个月再拼命赚钱、省钱,凑够五千块来填补这个洞,就说是那时才收回的吧!怀着侥幸心理,他真的这样做了。令他没料到的是,老板夫妇第二天就知道了这件事。做丈夫的大发雷霆,当场就要开除这名员工,而妻子则坚决反对,两口子为这件事吵了起来。此后,他们在公司内吵,在家里边吵,在车内吵,最后一直吵到了我的办公桌前,要我为他们作一个裁决。
我让他们各抒己见,下面就是他们的各自陈述的看法和理由。
妻子(总经理):该员工是企业的一员大将,人才难得,培养不易;该员工有功于企业;挪用公司的钱是出于孝顺而不是坏心;有还款的主观意愿;做出这种事是由于年幼无知而不是心怀不轨;公司制度本身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对他的关心也不够;应该允许员工犯错,也应该给他们改正的机会;留用他会使他感恩戴德,从此愿为公司赴汤蹈火;而开除他可能激发矛盾,使他心怀怨恨,给企业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丈夫(董事长):企业必须按制度办事,赏罚分明;姑息足以养奸,后患无穷;这次是五千,下次可能就是五万,而且这次不严惩,以后别的员工犯错又怎么办?这种行为说明他对企业不忠诚,缺乏职业道德,金额之大已构成犯罪,不送交公安机关已是宽容了。
听完这两方面的陈述,我深有感触:这样的问题曾困扰多少企业、多少企业的老板,使他们举棋不定,无所适从!
看起来这只是企业里的一件小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今天中国企业带有极大普遍性的深重问题,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分歧在管理思想上造成的冲突。
具体说来,指导妻子思维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化思维,指导丈夫言行的则是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化思维,其冲突在于:
东方人重感情,西方人重理性;
东方人重人品,西方人重法制;
东方人重动机,西方人重实质;
东方人重功利,西方人重科学、重原则;
东方人与人为善、得饶人处且饶人,西方人该怎样就怎样;
东方人认为可以将功补过、戴罪立功,西方人认为功归功,过归过、功过不两抵;
东方人认为虽然说罪无可赦,但情有可原,西方人则认为即使情有可原,也罪无可赦。
这就是分歧所在!
听了我的分析,两位老板急切地问:姚老师,那您认为哪种思维是正确的呢?
两种文化都是几千年间千百万智者、前辈智慧的结晶,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有什么资格去指点和评判?
当然,这并不以为着他们的问题没有解答。虽说两种文化难分优劣,但放到具体的环境和话题——企业运作中,指导意义便迅速显现出来了。我问他们:“请你们抛开原有的偏见和成见,放下面子,完全以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分析一下,然后告诉我:你认为这两种思维方式,哪种更有利于现代经济的运作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呢?”
到这时,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西方化思维。思想转过弯的妻子对我说了下面的话:“我想通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为什么搞不上去,就是因为管理混乱、标准不统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变成老牛拉破车;而西方的企业一切按规章办事,不会拖泥带水,没有那么多顾忌,所以才能轻装上阵,一日千里。”
我肯定了她的观点,补充道:“是啊!比如说,有一个员工犯错了,如果是在西方企业里,他们会把制度拿出来一看,犯了哪条就按哪条处理,处理完了就完了,各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在东方的企业里,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从小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我们,很可能会出于本能地想为对方开脱,会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放对方一马,这样的理由要找是非常容易的:他是企业的元老、功臣,当他为企业开天辟地立下汗马功劳的时候,我还在穿开裆裤呢,现在他不小心犯规了,我来处罚他,这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吗?
他是我的恩人,我能进这家企业,他帮忙说了很多好话,进来后他又手把手地教我,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如果我真的处罚他,那不是恩将仇报吗?
他家里非常困难,一家数口的生计,全靠他一个人在我们企业的不到一千块的工资养活,要是我这一处理,扣掉他们家的生活费,这不是断他的生路吗?
他跟我有过节,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这样处理,会不会有人认为我公报私仇?如果我放过他,对于树立我宽宏大度的形象不是大有益处吗?
我们都在企业打工,都不容易,何不互相体谅一下呢?再说,今天他栽在我手里,说不准下次我也会栽到他手里,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
很可能,我们就这样高台贵手、息事宁人了。问题是,这样的事做过一次以
后,就为日后的企业运作留下了无穷的后患。这次你放过了他,下次他再犯怎么办?别人也犯了怎么办?如果你处理,那么就明显不公平;而如果你不处理,企业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会泛滥成灾,企业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无论如何,你都将陷入两难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相信绝大部分老板、企管人员都碰到过吧?这比工作本身更容易让我们焦头烂额!
有一个旅行者曾说过:磨破我双脚的,不是远方漫长的山路,而是我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同样,在一个企业里,最让我们精疲力竭的,不是那些繁重的工作,而是这些人际的困扰和混乱的思绪!
要避开这一困境,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处理同类事务时,不能看感情深浅、动机好坏、品质优劣、功劳大小,唯一遵循的就是职业化思维,即一切从职业的角度,用职业的眼光看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各种困惑,拨开云雾见青天。
当然,这样做有时会很痛苦,有时会要付出巨大乃至惨烈的代价,可这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创业家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不得不忍受的一种阵痛。不经过这种阵痛的洗礼,你经营的永远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作坊(顶多是个大一点的作坊),而不是一个让你自豪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