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试导游词天坛(1)

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的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历史沿革

3:天坛布局的特点

4:丹陛桥

5:祈谷坛建筑群

6:七星石

7:结束语

(共2433字)

开场白(略)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的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分为内、外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共654次。

天坛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坛建筑群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园林景观。占地面积有273公顷,植被覆盖率达89%。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就达3600余株之多。著名的有九龙柏、莲花柏、柏抱槐等。

现如今的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祈年殿还被评为北京旅游象征标志。天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明朝天坛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天地合祀时期,一个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时期。

最初天坛在设计建造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初建时是天地合祀,名叫天地坛。天地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又叫天地墙。明永乐十八年竣工,是与紫禁城同时期建成的明初重要建筑群。在明前期的百余年间有9位皇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前期)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大典。天地合祀举行大典的坛庙叫大祀殿。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热衷于礼制,按照古制,于嘉靖九年下诏,天地要分开祭祀。在原有的大祀殿的南面建圜丘,专门祭天。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了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嘉靖十七年时,把原来的大祀殿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层圆形攒尖顶,更名为大享殿。三层圆顶又分别铺盖成了绿色、黄色、蓝色,三色琉璃瓦,在这里举行大享礼。

清代定都北京后,清沿明制,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都例行在圜丘祭天,并在大享殿祈谷。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又再一次对天坛的礼制、建筑进行完善和相应的改变。乾隆朝主要干了六件事:

第一,改建斋宫。第二,改天坛的内外坛墙为“夯土砖包墙”。第三,扩建圜丘。第四,把祈谷坛大享殿改称祈年殿,三色琉璃瓦统一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蓝色。第五,在天坛南侧增设圜丘坛门,两坛两门,规制更加严谨。第六,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改称单檐。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坛祈年殿是光绪年间重建的。

清逊帝溥仪退位后,袁世凯也曾经在天坛举行过一次祭天的闹剧,直到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对外开放。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天坛驻扎;解放前期,天坛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弹药库。园内杂草丛生,昔日皇帝祭天的神坛已经面目全非。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我们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部分建筑进行了修缮。使得天坛焕然一新。形成了以“一、三、五、七、九”为特点的建筑布局。

一,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三,三道坛墙。内坛墙;外坛墙;圜丘、祈谷之间的隔墙。

五,五组建筑。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七,七星石。

九,九座坛门。外坛墙两座,一座通往圜丘坛,一座通往祈谷坛。圜丘坛周围四座,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三座。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成贞门。抬头向北望去,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路,它连接的皇穹宇与祈谷坛建筑群。这条路,叫海墁大道,又叫丹陛桥。全长108丈,中间是神道,东侧是御道,西侧是王道。之所以称为桥,说法有两个: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它南低北高,有步步高升的意思,与天相连,所以叫桥。第二种说法是因为这条路的下面靠北建有走牲口用的通道。这些牲畜是祭天的贡品。所有叫桥。

走牲畜的这个通道还有个别称,叫鬼门关。牲畜一旦经过这个通道,就再也无法生还,所以得名。在丹陛桥的北侧偏东,有一个平台,这里叫具服台。是皇帝举行祈谷大典时,临时在这里休息,换衣服的地方。祈谷坛就位于丹陛桥的最北面了。

进入祈年门,我们就看到了,著名的祈年殿。上殿下坛。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有鎏金宝顶。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殿内有蟠龙藻井。

祈年殿是用28根巨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圈。内圈4根,柱间以东南西北的顺序,象征春夏秋冬。中圈12根,隔出的12个柱间代表一年12个月。外圈12根,隔出的12个柱间,代表一天12个时辰。祁年殿内中间北部,放有一个方形高石台,上面摆放的是皇天上帝牌位。东西两侧的方形石,摆放的是清代列祖列宗的神牌。

出了祈年殿,在祈谷坛的北侧,还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叫皇乾殿。永乐年间建成,在天

地坛时期它被称作叫“天库”,是专门存放祭祀天地神牌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天地分开祭祀后,皇乾殿专门放大享殿所需要用到的神牌。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黄色琉璃瓦的顶,改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天蓝色琉璃瓦。

祈谷坛南侧东西两边还有两个配殿,面阔九间。里面原来放的是日月星辰、风雨云雷、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山川太岁等的神牌。明嘉靖改制后这些牌位都移到了先农坛。现在是供游人参观的展室。

祈谷坛东门外有一条通脊连檐的长廊,共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长廊把祈年殿和神厨、神库连接在一起,是古代举行祭祀典礼时运送祭祀物品的通道。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了。

长廊的东南侧,有八块大青石,石头是人工雕刻成“山形”,叫七星石。这里是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石呢?那是因为最初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把7块石头放在这里是象征北斗七星,寓意皇权永固,皇帝长命百岁的。可到了清朝,清朝皇帝认为,这七块石头代表东岳泰山得七座山峰。可是泰山的发源地却在东北长白山,那应该在东北方向再加一块小石头。这个理论是康熙皇帝考证,石头是乾隆皇帝增设的,目的呢?我个人认为是出于统治目的。

今天,苍穹下屹立的祈年殿,依然矗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林间,还是那样的高贵、神圣,曾经只有帝王才能御临的祭坛,现在平民百姓都能光顾。当神走下神坛,神圣就变成了娱乐。这里不再有庄严肃穆的礼仪,人们也不再怀着极大的虔诚渴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快乐的人们,以瞻仰的名义游戏,在长廊里荡起歌声。

那天坛的祈谷坛建筑群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结束语(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