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方剂学总论介绍

合集下载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4.宋元时期(宋):
《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 ,
《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
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
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编制的第一部中成药药典。
4.宋元时期(金元): 《伤寒明理论》(金· 成无己) ,
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善用寒凉,著《宣明论方》
张从正主张攻下,著《濡门事亲》
李东垣专补脾胃,著《脾胃论》
朱震亨力倡滋阴,著《丹溪心法》
5.明清时期:
《普济方》(明· 朱橚) (载方61739) , 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汤头歌诀》 (清· 汪昂) , 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
6. 近现代时期:
《中医方剂大辞典》(载方近10万),
辨证:湿滞脾胃证 立法: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各9g 甘草4g (水煎服 每日1剂)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产物,是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 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 与学术思想的载体。
方剂学
——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及临床应用的学科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配伍方法 方剂的适应证候 方剂的变化运用
教材:《方剂学》 主讲与制作:樊德春
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和方剂学的 发展
方剂学简介
概念
方剂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方剂学学习方法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具有特定剂型的中药处方
辨证 立法
组成原则
选药、定量、配伍
剂型、用法
方剂
患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 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

1方剂学总论+解表剂

1方剂学总论+解表剂

01 总论-方剂的用法
5)煎煮时间:一般水溶性差的或滋补类的药,煎煮至水开后维持半小时, 或者更多一些时间,解表药和其他的芳香、化湿、理气药,水开了以后,维 持15-20分钟,久了有效成分会挥发。 6)及时过滤:中药成分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7)煎煮次数:一般来说,煎到2-3次。
01 总论-方剂的用法
01 总论-方剂与治法
1.治法的概念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01 总论-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论治病之方”又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
02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
组成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去节,三两(9g)
去皮,二两(6g)
去皮尖,七十个(6g)
炙,一两(3g)
用法
功用与主治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 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 煎服,温覆取微汗)。
特殊煎法: 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以及一些有毒药物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耐高温。 包煎:容易混汤的药;质地轻的药;有毛状物的药以及易于粘锅的药。 另煎:贵重药,如人参等。 烊化:胶质药、粘性大而易溶的药。(阿胶) 冲服:液体类、入水即化的药物等。
01 总论-方剂的用法
服药方法
一般药宜食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食后服
✓ 方剂的服法
方剂的服法是指方剂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剂的服法应根据剂型、药性、病情等因素进 行选择,如汤剂应煎煮后服用、丸剂应用温水送服等。方剂的服法还应注意药物的剂量、时间 、频率等因素,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方剂学总论第一章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是研究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市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一.先秦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的方书二.两汉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学科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基时期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方剂学的基本理论《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奠定了方剂学基本内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点:注重实用代表著作:《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刘涓子鬼遗方》外科专科方书四.隋唐时期时代特点:历史第一次方剂数量的积累代表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外台秘要》唐王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五.宋元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全面发展时期代表著作:(一)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典(二)临床著作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宣明论方》张从正(攻下派)《儒门事案》李东垣(补土派)《脾胃论》朱丹溪(滋阴派)《局方发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专科方书(三)方剂理论《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第一个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开方论之先河六.明清时期时代特点:明代历史上第二次方剂数量上的积累和整理清代重视普及教育代表著作:《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普济方》明官修方书我国史上最大一部方书(6万余张)《医方考》明吴昆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注《医方集解》清汪昂创综合分类法《温病条例》清吴鞠通创众多有名温病方剂《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及方剂贡献较大七.现代时期时代特点:集成整理,现代化研究第二章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法则。

治法的最高层次;:治则其次:治疗大法(八法)再次:具体治法(方剂治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方剂体现完成治法,方剂验证治法以法统方:1.以法组方2.以法遣方3.以法类方4.以法释方汗法:定义: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是在表的外感六淫致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方法适应症:外感表证分类:辛温发汗(治疗风寒表证)辛凉发汗(治疗风热表征)使用注意:1.辩证(风寒,风热)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不宜久煎(解表药通则)吐法: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是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第1章方剂总论

第1章方剂总论
• 功效: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 七味都气丸:醋五味子、山茱萸(制)、茯 苓、牡丹皮、熟地、山药、泽泻
• 功效: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虚不能纳 气之喘促,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思邈
• 5《外台秘要》:唐代王焘 • 6《圣惠方》: • 7《圣剂总录》:}宋代
• 8《和剂局方》: • 9《伤寒明理论》: 宋代 • 10《普济方》:明代清初 • 11《中医方剂大词典》:近代时期
小结
• 1、掌握何谓方剂?何谓方剂学?方剂学在 中医学中起何作用?
• 2、理解学习方剂的方法。
变通,施其法而不离其方) • 4、及时小结、比较。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 起源:《针灸甲乙经》伊尹以亚圣之才, 撰写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 三个阶段: •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 发展时期——两汉到清末阶段 • 较成熟时期——解放后十几年
方书
• 1《五十二病方》:先秦时期 • 2《黄帝内经》:战国时期 • 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 4《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唐代孙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 组方的能力。
• 要求:掌握和理解其组成、运用及变化规 律;懂得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学习。
三、学方法
• 1、重点记忆 • 2、抓关系方、基础方 • 关系方: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 • 基础方: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七味
都气丸 • 3、抓核心—理解方义(学方之义,贵在
• 3、重点掌握历代方书的简介。
关系方
• 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 枚(切)、甘草9克
•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方剂学—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一、方剂的概念:*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二、方剂学的概念:*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方剂的起源与发展〃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能够辨认的有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编著;载方13首。

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

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也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

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方中,单味药方达110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味,显示了方剂的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

方中药物以酒、醋、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载方13首,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自然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而且重点论述了人体结构、藏象气血、经络腧穴、体质差异、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五运六气等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总结了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等各科的病证和治疗经验。

一、方剂学总论

一、方剂学总论

6唐、王涛《外台秘要》 7宋代《太平圣惠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成药药典 8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善用寒凉,着《宣明论方》 张从正 擅长攻下,着《儒门事亲》 李 杲 专于补土,着《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 朱丹溪 主张滋阴,着《丹溪心法》 9朱 橚 载方61739首,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普济方》 10金、成无己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着, 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伤寒明理论》
补: 1定义: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2立根: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峻补、缓补、温 补、清补“虚则补其母” 4适应范围:各种虚证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 脏腑分类 组成分类 治法(功能)分类 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说:“制方之用, 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最早的方剂分 类法 以治法分烦,亦称功能分类,始于北齐徐之才的“十剂”。 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第一节 煎药法 1.煎药用具(陶瓷或不锈钢)、2.煎药用水 (洁净水、长流水、雨水、井水、劳水)、 3.煎药用火(文、武)4.煎药方法:先将药 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煎煮。后下含挥发油者, 只煎5分钟左右即可,一般煎10~15分钟即可。 第二节 服药法 1.服药时间2.服用方法3.药后调护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方从法出2.法随证之3.方即是法4.方以药成辨证、治法、 方剂三者必须紧密相合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林龄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 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提出八法: 八法的意义: 汗: 1定义: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2立根:其有邪者,渍形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3分类:辛温、辛凉 4适应范围: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 嗽、疟疾而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

方剂学总论1

方剂学总论1

【分类】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寒、热)不同分 三类。 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渗湿─风寒、风湿表证 证(水肿、痢疾初起亦多用)--麻黄汤、桂枝汤 2.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透疹──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桑菊饮、银翘散 3.扶正解表——散表补虚扶正──正虚外感── 败毒散
【使用注意】①不宜久煎 ②温覆保暖、取微汗 ③ 辨清表里 先后缓急 ④禁忌:虚证水肿、麻疹已 透、疮疡己溃、阳证痢疾,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 。
床运用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 带胎产四大证。
二、组方原则 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 由君、臣、佐、使组成,始见于《内经》。
君药:
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①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 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性能最强 的、药力最大的药物。②一般选1~2味, 用量应大于臣、佐、使药。③应为全方 作用的中心。
按功效(主治)分类方剂的 典范 载方约700 上自秦汉,下迄1966年刊 行的所有有方名的方剂进行 了系统整理。堪称当今方剂 之大成。载方10万余首。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 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 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
(3)剂型的变化:组方的药物不变,只是剂型攻 变,一般主要用于病势的缓急。
3.组方的步骤:①辨证 ②立法 ③按组方原则选 药 ④确定用量 ⑤选择剂型 ⑥制定用法──按以上 步骤组成的方剂才为标准的方剂。
第四章、剂型和用法(自学)
一、剂型:重点掌握:汤、散、丸、膏、丹、注 射剂、胶囊、冲剂、的特点。 二、用法:煎煮火候、时间、服药时间。

方剂学--总论课件

方剂学--总论课件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组成 方剂,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 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在这个 意义上说,方剂的功用与该病的治法是 同一的。
第三章 中医处方风格
从形式上看,方剂只是一些药名、药量的直 接记录,或者说只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一种处 方形式,但方剂的内涵却非常丰富。
使:
Guide
有两个含义
①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
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甘草;
②引经药,即引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
组成变化
1. 药味加减的变化 2. 药物配伍的变化 3. 药量加减的变化 4. 剂型更换的变化
⒈药味加减的变化
是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 病情的变化,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 应的药物,或减去与病情不适应的 药物,亦叫“随证加减”。
病机、病性、病位、病情。
就是依据辨证所得的综合判

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 具体的治疗方法。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 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亦可理解为在治纯寒证时,于热剂中少加寒品,以免热性 上升,不肯下降,如加胆汁童便于热药中,引入肝肾之类; 治纯热证时,于寒剂中少加热药,以行散之,以免凝闭郁 遏之患,如左金丸之用吴茱萸。又如为避免病势格拒,寒 药热服,热药寒服,亦反佐之意也。

方剂学课件1总论 26页

方剂学课件1总论 26页

05.11.2019
课件
8
8 《和剂局方》: 9 《伤寒明理论》: 10 《普济方》: 11 《中医方剂大词典》:
05.11.2019
课件
9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以法组方、选方、类方,、释法
05.11.2019
课件
10
三、治疗大法
二、现代剂型: 冲剂: 片剂: 糖浆剂: 口服液: 注射剂:
05.11.2019
课件
21
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1、数量规格:
2、服法:
3、有毒方服法:
4、小儿服法:
5、昏迷患者服法:
6、服药时间:
7、宜忌:
05.11.2019
课件
22
度量衡 a秦代、汉代、汉唐和现代差很大 b原方比例3:1 c隋唐以后差别不大 d不带括号的是原方用量 e带括号的是参考用量
3名词:①经方②时方③成方④禁方
05.11.2019
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6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起源:《针灸甲乙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 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三个阶段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时期------两汉到清末阶段 较成熟时期----解放后几十年
05.11.2019
课件
7
方书
1《五十二病方》: 2 《皇帝内经》: 3《伤寒杂病论》: 4《备急千金药方》 《千金翼方》: 5 《外台秘要》: 6《圣惠方》: 7 《圣济总论》:
八法:
1、来源:论病之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字统 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含义:

[医药卫生]方剂学总论第1章

[医药卫生]方剂学总论第1章

《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在高者,引而越之”
h
27
“八法”
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泻 出肠中积滞、积水、 衃血,使停留于肠胃 的宿食、燥屎、瘀血, 痰结、停水等从下窍 而出,以祛邪除病的 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h
28
和法
“八法”
是通过和 解或调和 的作用, 以祛除病 邪为目的 的一种治 法。
h
3
从理论上看,中医药作为一门研究人体 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具有独特的生 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从整体联 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把 握生命规律和疾病演变。
在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 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 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h
4
中医学发展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大、小、缓、急、奇、偶、重
(3)最早记载了十三首较为完整的方剂
h
9
五、方剂学发展概况
《伤寒杂病论》
《伤》113方,《金》262方(相同的61首)
是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方书 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方之制,乃“博采众方”,堪称经方之祖,组方严谨,疗 效卓著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基于道法自然而产生;重在实践积累而 提升;依靠经典经验而传承;依托中华文化 而传播;每逢重大需求而跨越;必自积极继 承而创新。
中医学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 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和发展空间广阔。
h
5
一、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 用的一门学科
h
17

方剂学总论【27页】

方剂学总论【27页】

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其将方 剂“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
因”。
4.以主方归纳分类方剂:始见于明代施沛之《祖 剂》。
5.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 之《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以治法(功 效)为主的分类法,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 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 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消 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和急救良方 共22剂。
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
* 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
·疗效迅速;
·运用灵活;
·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
整理课件
23
b.散剂: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
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 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
·不易变质;
·节省药材;
·携带方便;
·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
整理课件
6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编 著,载方788首(通行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由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太平圣惠方》 :宋代王怀隐奉诏编撰,载 方16834首。
*《圣济总录》 :宋赵佶撰,载方约近2万。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 著。旨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 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著作,开创了 “方论”研究的方法。“方之有解,始于成 无已”(汪昂语)。
整理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伤寒杂病论》:乃东汉末期张仲景所著;载方314 首。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创融理、法、方、
药于一体,被誉为“方书之祖”。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著,载方验、便、廉。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 *《外台秘要》:唐代王焘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 是作辑迭工作的常用底本。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总论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总论

复习思考题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 法、七方、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 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结构及各自的
涵义。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
义。
*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
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有关辨证立 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 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著; 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 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誉 称为“方书之祖”。
*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 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应于 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温法: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 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脏腑的陈 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 气衰微等。
*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 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痰、湿、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 一种治法。
二、常用剂型简介
a、汤剂: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 热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 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
* 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 ·疗效迅速; ·运用灵活;·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
b、散剂: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 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 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 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 ·不易变质;·节省药材 ·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 ·携带方便。
* 说明: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创立类方研究方法,便于寻宗究祖,溯流追源, 但有时始末欠清。
3.按功用(治法)分类:
❖ “十剂”说:
宣——瓜蒂散(涌吐、宣郁之剂,升而上也) 通——八正散、芍药汤等(通淋、行滞之剂,流通之意) 补——四君子汤、四物汤等(补益之剂) 泄——大承气汤(泻下之剂) 轻——桑菊饮(解表之剂,轻可去实,轻而扬之)
❖ 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消法与下法虽同是治疗内蓄有形实邪的 方法,但在适应病证上有所不同。下法所治 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症俱实,邪在肠胃, 必须速除,而且是可以从下窍而出者。消法 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 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属渐积形成,且多虚 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 痰核瘰疬等,不可能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 散。
❖ 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吐法
❖ 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 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 法。
❖ 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 邪。
❖ 1、定义:
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万物》— 迄今通过考古获得的最早的复 方文献资料。
《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是战国晚期的作 品,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五十二病方》
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 皮肤科为主) 283首方,用药242种 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 蒸、熨等外用剂型。
重——珍珠母丸、磁朱丸(重镇安神之剂) 滑——麻子仁丸(润肠通便之剂) 涩——牡蛎散(固涩之剂) 燥——平胃散、黄连解毒汤(燥湿、苦燥之剂) 湿——增液汤(润燥生津之剂)

方剂学1总论精品PPT课件

方剂学1总论精品PPT课件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
病邪;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5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学课件
13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4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方剂学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 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 形成了方剂。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6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
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
方剂学
Formula-ology
主讲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
第一章 概 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 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 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常用治法(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

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方剂学-1 总论

方剂学-1 总论
麻黄汤 君 臣 佐 使 桂枝 杏仁 甘草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 实证 宣肺散寒 止咳平喘 风寒犯肺咳 喘证 发汗解表 散寒袪湿 三拗汤 麻黄 杏仁 桂枝、白术 麻黄加术汤

功 效
适应 症
痹证初起
变化的内容
• 2.药量增减变化 • 组成不变,但药量增减。药量是药力的标识,用量不同,其药力
大小、配伍关系也发生改变,引起整个方剂的效力、主治和治疗范围 等三个方面的改变。 • (1)效力的改变 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的鉴别
次要部分来划分他们之间的关系。 4.君臣佐使是否一应俱全 未必
第二节 组成变化
• 理由
病情的轻重缓急
组成变化 季节气候的不同
生活习惯的嗜好
变化的内容
• •
1.药味增减变化: (1)佐使药的加减: 是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对某些药进行加减以适应 一些次要兼证的需要。也 叫随症加减。 (2)臣药的加减:这 种加减改变了方剂的配伍 关系,会使方剂的功效发 生根本变化。
小方
有两种含义。 • (1)是指药味少或药味多而药量小,以治病 邪较轻,须轻剂治疗者。 • (2)或治上焦疾患,或量重而须分次频服的 方剂。如葱鼓汤、桑菊饮。正合“君一臣 二,制之小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 也”、”小则数多 。
缓方

是指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 需长期服用,使之渐趋痊愈的方剂。如四 君子汤。正合“治有缓急”、“补上治上, 制以缓”、“缓则气味薄”。
主治
治法
回答此方之 所以适用于 这些病证的 作用机理
由证及理,于理联法,以法统方, 一环紧扣一环,理法方药紧密联系在 一起。 既不能有方无法,亦不能有法无 方;方是法的体现,法是方的依据。 或者说,方从法中来,法从方中现。 方以药成,辨证、治法、方剂三 者必须紧密相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 再想一想! 你真棒!
2. 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方书是 :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千金方》 D. 《普济方》
E.《伤寒杂病论》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3.《千金方》的作者是 :
A.葛洪 B.孙思邈 C.王焘
D.朱棣 E. 张仲景
上一题
下一题
9.《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成无已 D.张元素 E. 张子和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下一题
上一题
10.首开本草附列医方先例的是 :
A.《药性本草》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衍义》 E. 《本草纲目》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1.“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治法 归纳出自 :
A.《医学心悟》 B.《景岳全书》 C.《圣济经》 D.《伤寒明理论》 E. 《医家全书》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再想一想! 你真棒!
22.下列称为和法的内容哪项不属于治法讨论范围 :
A.和解少阳 B.调和肝脾 C.分消上下 D.调和肠胃
B.和
C.涩 D.湿
E. 升
ACD
上一题
下一题
8. 下列哪些方书的分类方法属于综合分类法 :
A.《五十二病方》
B.《医方集解》
C.《成方便读》 D.《景岳全书· 新方八略》
E. 《成方切用》
BCE
上一题
下一题
9. 下列哪些配伍具有控制药物毒副作用的意义 :
A.十枣汤中配伍大枣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3.《景岳全书》的作者是 :
A.张元素 B.张从正 C.张介宾
D.张仲景
E. 张秉成
回答错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4.《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吴仪洛 C.张秉成 D.喻昌 E. 吴谦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9. 下列哪项提法属于“十剂”的内容 :
A.热方之剂,为除寒也
B.热者寒之
C.轻可去实 D.实则泻之
E. 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30. 下列哪项属于臣药的涵义 :
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用以消除或减弱方中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 D.能引领方中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E.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B.《伤寒明理论》
C.《五十二病方》 D.《千金方》
E.
《圣济经》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5. 下列哪本方书的分类方法不属于“病证分类法” :
A.《伤寒杂病论》 B.《医方集解》 C.《太平圣惠方》 D.《普济方》 E. 《五十二病方》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E.
峻剂小量分服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3.下列哪项治法不属于卫气营血治法体系的范畴 :
A.清营凉血 B.透热转气 C.清气分热 D.泻下阳明热结 E. 在卫汗之可也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4.“七方”说出自 :
A.《黄帝内经》
1.以简、便、廉、效为显著特点的方书是: 2.开方论之先河的方书是 :
B E 下一题
上一题
A.《普济方》 C.《刘娟子鬼遗方》
E.《医方考》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 《五十二病方》
3. 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是 : 4. 我国历史上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A C
A.《医学心悟》 C.《景岳全书》
A.七方分类法 C.祖方分类法
E.综合分类法
B.病证分类法 D. : 10.《伤寒杂病论》的分类方法属于 :
E B 上一题 下一题
A.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E.辅助君药加强治疗兼证的药物
B E
(三)X型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1. 下列哪项治法理论出自《黄帝内经》 :
A.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B.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C.固方之制,固而泄之。
D.上之下之,摩之浴之,开之发之。 E. 甚者从之。
ABDE 上一题
下一题
2. 下列哪些方书由汪昂所著 :
A.《成方切用》 B.《成方便读》 C.《医方集解》
B.《古今名医方论》 C.《医方考 》
D.《三因极---病证方论 》 E. 《宣明论方》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8.下列哪项提法不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
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B.其高者,因而越之
C.其下者,引而竭之 D.中满者,泻之于内
E.
在卫汗之可也
D.《少小婴孺方》
E. 《小儿则》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8.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是 :
A.《外科正宗》 B.《外科心法要诀》 C.《外科全生集》
D.《外科发挥》 E. 《刘娟子鬼遗方》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D.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11. 佐制药的涵义是 : 12. 佐助药的涵义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A B
A.汤剂
C.煎散剂
B.口服散剂 D. 蜜丸剂
E.水丸剂
13. 五苓散在原书所用剂型是 : 14. 败毒散在原书所用剂型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B C
A.宜在睡前服用
C.不拘时间服用
B.宜在饭前服用
上一题
下一题
26. 下列哪部方书的分类方法属于“治法分类法” :
A.《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略》
B.《张氏医通》
C.《祖剂》 D.《兰台轨范》 E. 《伤寒杂病论》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7. 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 组方结构原理的医著是 :
A.《伤寒明理论》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5.《汤头歌诀》的作者是 :
A.张秉成 B.陈修园
C.吴仪洛
D.汪昂 E. 柯运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6. 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 :
A.《中国药典》 B.《中医方剂大辞典》 C.《医方发挥》 D.《中医类方辞典》 E. 《中医药高级丛书· 方剂学》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在线测试题集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请单击选项,可提示正确答案)
1.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方书是 :
A.《五十二病方》 B.《普济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 《圣济总录》
E.《千金方》
上一题
上一题
5.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伤寒论》 :
A. 桂枝汤
B.麻黄附子细辛汤
C.半夏泻心汤 D.肾气丸 E. 小建中汤
ABCE
上一题
下一题
6.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丹溪心法》 :
A. 大补阴丸
B.越鞠丸 C.一贯煎 D.二妙散 E. 虎潜丸
ABDE
上一题
下一题
7. 下列哪些治法是十剂的内容 :
A. 轻
上一题
下一题
19. 下列何法不属“八法”的内容 :
A.汗法
B.和法 C.消法 D.固法 E. 下法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0. 下列何法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
A.宣可去壅
B.通可去滞 C.滑可去著
D.重可去怯
E. 攻可去实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E.《医方集解》
B.《黄帝内经》 D. 《圣济经》
5. 首先提出君臣佐使理论的是:
6.《医门八法》出自 :
上一题 下一题 B A
A.《黄帝内经》 C.《景岳全书》
E.《外感温热篇》
B.《医学心悟》 D. 《本草拾遗》
7.“涩可去脱”的治法理论出自 :
8.“燥可濡之”的治法理论出自 :
A D 上一题 下一题
D.《医方考》
E. 《汤头歌诀》
CE
上一题
下一题
3.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金匮要略》 :
A.大黄附子汤
B.温经汤 C.当归四逆汤 D.桂枝茯苓丸 E. 大黄牡丹汤
ABDE
上一题
下一题
4.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温病条辨》 :
A.青蒿鳖甲汤 B.甘露消毒丹 C.普济消毒饮 D.银翘散
E. 杏苏散
ADE 下一题
A.药味增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药量均有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