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的系统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护理对象, 男性, 60岁, 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2 小时于2017年6月17日10:00急诊入院。现病史:患者在120 分钟前在搬重物途中感到胸骨部位出现疼痛感, 并伴随着 严重的呼吸困难, 在经过短时间的休息以及服食硝酸甘油 后, 其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并且出现虚汗、恶心等症状。 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烟龄较长, 达 到30年。体格检查:T:36.8℃, P:105次/分, R:21次/分, BP:90/60 mm Hg, 急性痛苦病容, 平卧位, 无皮疹和紫绀, 浅 表淋巴结未触及, 巩膜不黄, 颈软, 颈静脉无怒张, 心界不大, 心率105次/分, 有期前收缩5~6次/分, 心尖部有S4, 肺听诊无 啰音, 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下肢不肿。续检查: (1) 保持对患 者心电图变化趋势的观察。 (2) 化验心肌酶谱。 (3) 凝血功 能检查, 以备溶栓抗凝治疗。 (4) 化验大生化。 (5) 恢复期 作运动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 找出高危因素, 做 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性治疗。初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01
防线[3], 具有动态变化性, 能在短期内急速变化。
正常防线:个体在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持续互动过
02
程中逐步建立的对内、外界压力源的正常、稳定的 反应范围, 即日常的康强/稳定状态[3]。
03 抵抗线:由支持基本结构和正常防线的一系列已知
和未知因素组成, 它的具体内容与功能因人而异
一级预防: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
1.过程复杂, 耗费了人力、增 加了工作量
2.未明确护理人员职责 3.护士与患者的关系阐述不明
4.未从患者扩大到未发病人群 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
5.未考虑患者教育程度与文化背景 的因素 6.未明确三级预防与应激源或应激 反应的关系
临床应用与发展
1.教育模式 2.Fawcett于2005年 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的指南 3.Mc Clure “隐喻教学法”应激源比作恶龙, 5种保 护变量比作正义的骑士, 核心结构比作城堡中心的神圣 金子, 而弹性防御线比作吊桥、正常防御线比作外墙, 抵抗线比作内墙 4. Melton 评估工具 5.美国俄亥俄州马龙学院护理系 临床信息采集工具 6.Lowry和Jopp Lowry-Jopp Neuman评估工具
谢谢欣赏
thank you
Hale Waihona Puke 纽曼的系统模式目 录
纽曼个人简介 01
纽曼系统模式 系统模式的发展 02 系统模式的临床应用 运用模式分析案例 03 模式的局限性
192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47年完成初级护理教育 1957年完成护理学士学位 1966年获精神卫生硕士学位 1985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弹性防线:对正常防线起缓冲、保护和滤过作用的机体
三级护理
(1) 1周内静脉维持输液,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严格按 照医嘱给药, 病情平稳后, 静脉给药改为口服。 (2) 根据情况对护理对象制定了严格的活动范围日程 表。活动要以患者无自感乏力、头晕、心悸为宜。 (3) 在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 防止发生褥疮;指导 其活动手 (脚) 指 (趾) , 被动活动上下肢, 逐渐恢复 自主运动, 每日温水洗脚, 以促进血液循环。 (4) 在 服用食物时, 尽量让患者服用低脂肪、高维生素、 较清淡的半流食。并且每餐限制重量, 不宜过多。 在排便时, 保证患者排便通畅, 如难以实现时可使用 药物, 并且在排便过程中, 要让患者在床上排便, 且 不宜用力, 避免病情出现复发甚至恶化的情况。应 用抗凝剂治疗者应注意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大 小便颜色。 (5) 采取放松技术 (如深呼吸、全身肌 肉放松, 也可听轻音乐) 。 (6)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 理疏导, 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在最大限度上保证 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同 时, 告知家人给予其更多的关爱, 以消除紧张和恐惧, 保证足够的睡眠。
01 生时, 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 防止压力源入侵和压
力反应产生而采取的措施。
02 二级预防:压力反应发生以后所采取的强化抵抗线,
减轻和消除压力反应, 恢复机体稳定性的措施。
三级预防:机体恢复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 为了进
03 一步维持和提高个体的稳定性, 使其最大限度地恢 复健康所采取的措施[3]。
二级预防
(1) 绝对卧床休息3~5天。 (2) 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 患者并未出现凝 血障碍以及溶栓禁忌证, 可以采取常规治疗手段, 利用尿激酶、t-PA等 进行溶栓治疗。 (3) 吸氧:由于患者在发病时表现出强烈的呼吸困难 的症状, 需要利用吸氧来缓解心肌缺氧。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 3~5 d, 流量为3~5 L/min, 以后间歇吸氧, 流量为1~2 L/min。同时, 这也 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一步。由于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通 常都会出现心绞痛并伴有强烈的窒息感, 通过吸氧能有效缓解症状, 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控制病情, 避免出现恶化的情况。因此, 当出现心 肌梗死症状时, 应及时进行吸氧处理。 (4) 解除疼痛:心肌梗死患者出 现强烈的胸痛感是十分常见的, 并且由此伴随着窒息感、烦躁感等症 状。剧烈的疼痛会导致心肌耗氧增加从而使得病情加剧。在入院后 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胸痛变化,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缓解患者痛 苦。 (5) 持续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 每半小时测血 压、脉搏、呼吸、心率1次, 监测4 h后改每小时1次。并对监测结果 加以记录和整理。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 尤以24 h内最多 见,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护士应能识别异常心电图, 及时通知医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 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二级预防措施有效, 挽救了护理对象的生命, 为 其康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