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一、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

1、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柳州”。

2、散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唐宋八大家”之一。

3、所作山水游记,刻画入微,深于寄托,尤为后世所称颂。其中以《永州八记》最著名,本文为《永州八记》之首。

4、《柳河东集》。

二、课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罪人,住在此州(永州),常常感到惊恐不安。在空闲的时候,就慢慢地走走,随便地转转。每天和朋友们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溪流尽头。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和奇异的山石,再远也要去;到了以后就用手拨开草坐下,倒尽壶里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睡觉,一睡着就做梦,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自以为凡是此州中所有奇姿异态的山水,都被我欣赏过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面的亭子里,望

见西山,才指点着称道它的奇异。于是就让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掉荒芜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一直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我攀援着登上西山,两脚伸开象簸箕一样坐在地上眺望四周。眼前几个州的土地,全在自己的坐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势,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小洞穴。看上去近在尺寸的距离,实际却有千里之遥,各种景物聚拢收缩在一起,层层叠叠,都无法躲开我的视线而隐藏;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四面望去浑然一体。我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跟小土丘不属于同一类。我神思悠悠地与浩然之气融为一体,而找不到它的边际;我心旷神怡地与大自然同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倒满酒,身心松驰地醉倒了。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昏暗的暮色,从远处而来,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还不想回去,心神凝定虚静,形体仿佛已消散,与万物暗暗化合在一起。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从前没有过真正的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因此写了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次游览。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追述作者谪居永州后、发现西山前,游览永州山水的情景,并表达自己郁闷不得解脱的心情。[作者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心为朝廷却反而获罪被贬,

因此他想借“游山玩水”来寻找答案,来摆脱心理压力,但是,永州郊外的山水并没有让他卸下精神枷锁。]

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特点:

1、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极为强烈地传达了作者对所游之处的失望、厌倦的感觉;

2、运用了短促的句式、重复使用字眼,表达出作者急于摆脱失望、厌倦的感觉的急切愿望。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记述游西山的经过及感悟。

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西山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就是西山,因为在作者的笔下,赋予了西山以生命与灵魂。是西山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让作者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西山的“特立”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天地之间也应该如此挺拔峭立;西山“不与培娄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正是西山让作者找回了自我、认识了自我。

四、课文阅读分析

(一)简答题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要加“始得”二字?

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意义上“始得”二字表达了作者是第一次游西山,并且因西山景物特异而精神感悟——是西山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让作者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西山的“特立”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天地之间也应该如此挺拔峭立;西山“不与培娄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正是西山让作者找回了自我、认识了自我;二是在结构上“始得”二字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它在文中或明或暗、时正时反地点题,使全文行文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2.文章写西山的高峻,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灵感受?

答: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即以西山与众山的高下对比,来烘托西山的非凡气势。

作者以三个小层次来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写在西山之颠,看周围的几个州县,一览无余,视野极为广阔;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写四周山川景物的大小、远近,历历在目;

C、“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写水天之际,山水与高天浑融一体的色彩、形态,一目了然。

这三个层次的描写都从侧面烘托了西山高峻挺拔的雄伟气势,也表达了作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灵感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面对着齐鲁一带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边际。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高高的山峰仿佛分割了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远眺,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3.文章开篇不切入正题,却先写游西山之前游众山的情景,这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这采用的是铺垫手法。它对发现和宴游西山起到对比衬

托作用。

4.文章写西山的高大特立有何象征意义?

答:象征着作者在革新失败、贬官永州后仍“不与培塿为类”——绝不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的卓立独行的品格。

5.作者为什么把西山之游视为自己真正游览的开始?答:因为作者想借“游山玩水”来摆脱心理压力,但是,西山之前所有永州郊外的山水都没有让他卸下精神枷锁;只有到了西山之游,不仅使作者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异之处,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感悟,从而对自己革新失败贬官永州的苦闷真正有所解脱。因此他把西山之游视为自己真正游览的开始。

6.领会作者得出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

的过程。

作者在表达对永州山水感到索然无味之后,重点突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欣喜和感悟(欣喜源于人山合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山即为柳宗元,柳宗元就是西山。因为在作者的笔下,他赋予了西山以生命和魂魄。(总说:特点和作用)西山横空出世,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使作者第一次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分说:对作者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