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10周考试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第十次周考

高二生物第十次周考

高二生物第十次周考1.下列有关突触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必须贮存于突触前膜的囊泡内B.不同的神经元的突触囊泡所含递质可以不同C.突触前神经元接受刺激即可引起大量囊泡释放大量递质D.人工将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同样的生理效应2.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3. 神经纤维膜外的Na+ 浓度明显高于膜内。

当神经纤维因受外来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刺激引起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开始增加,Na+ 顺着浓度梯度开始从纤维的膜外扩散入膜内。

少量的Na+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如果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Na+的透入显著加快,以致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并且造成膜内电位为正。

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时期,“钠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

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A.将神经纤维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刺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复出现B. 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C. 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主动运输D.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K+的参与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C 处,A 、D 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D 处,肌肉和F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兴奋从E 到F ,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

钟祥一中高二(上)生物周练10

钟祥一中高二(上)生物周练10

高二生物周练231.下列实验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时哪一种PH值相对最稳定()A.自来水B.生理盐水C.蛋清液D.纯净水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B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 .胰岛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4.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种类多,含量极微B.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健康人体内某种激素的含量是固定的5. 调节和免疫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在30℃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5℃环境中的散热量,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人被生锈的铁钉砸扎脚后,应尽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C.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是因为该抗体发生了变异D.效应T细胞可以攻击被甲型H1N1入侵的细胞,使其裂解6.下图曲线I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是c7.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8.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9.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23)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23)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23)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成分C. 硝化细菌与蓝藻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D. 分解者一定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微生物3.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4. 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5. 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 光合细菌、酵母菌B. 蓝藻、硝化细菌C. 乳酸菌、铁细菌D. 硝化细菌、乳酸菌6.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7. 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 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8. 在我国的云南地区,有一种稻田养鱼的传统农耕文化。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 生物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 生物答案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 CDCDD 6-10 BBCAC 11-15 AABBB 16-20 DCABB
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40分,每空均2分)
21.(10分)(1)神经-体液-免疫
(2)渗透压 770
(3)缺氧
(4)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22.(12分)(1)促进生长(神经系统)发育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的衍生物
(2)AB
23.(12分)(1)Na+、K+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和有无髓鞘
(2)形成动作电位的区域少,维持神经纤维内外离子浓度差所需的能量少
(3)突触间隙①双向性②快(“迅速”等同义词均可)
24.(14分)(1)由负变正化学信号—电信号
(2)增强 H+
(3)促进抑制
(4)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或“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25.(12分)(1)①非条件气味甲
②相等 B>A>C
(2)④③①④
(3)动物的Tm过短,CS与US之间不易建立关联,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降低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1。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9)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9)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9)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2.下列过程不依赖于受体的是()A.寒冷刺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饮水不足导致尿量减少C.延长照明时间使母鸡产蛋率增加D.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血糖平衡是下列哪项调节的结果A.只有激素调节B.只有神经调节C.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D.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不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5.某一健康男于冬泳时,其机体发生的相关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B.皮肤产生冷觉,皮肤血管收縮C.皮肤起“鸡皮疙瘩”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6.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7.一个16个月大的女孩生长速度比正常人慢得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她的甲状腺明显肿大,面部表情冷淡.与大多数正常同龄小孩相比(不考虑个体差异)()A.她的呼吸频率较低B.她的血浆pH明显偏低C.她能和正常同龄小孩一样行走D.她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8.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两者为拮抗作用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受下丘脑的相关激素的调控C.排卵时促性腺激素促进孕激素的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D.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9.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10.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16)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16)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16)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是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离营养级C. 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 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3. 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4. 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进増,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A. 递增B.递减C.不变D.稍有增加5.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 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6.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的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 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C.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 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7.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元素循环如下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 B.秋季,e+f<pC.春季,g=b+e+f D.冬季,d>c+f8.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定能固定CO2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定是植物9. 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 消费者和分解者B. 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10. 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11. 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接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以上都不是12. (多选〉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 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D.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1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14.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将会变暗,为使物象清晰,此时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叶肉细胞,可察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装片时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很可能在目镜上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保持细胞形态,应首先在载玻片上滴1~2滴生理盐水2.很多生物学实验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取黑藻幼嫩小叶→染色→制片→观察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制片→观察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观察→滴入0.3g/mL蔗糖溶液→观察3.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 x H y O p N q 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B.q+1C.p-1D.p+14.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④⑥5.脱氧核糖、RNA、性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 )A.C、H、0B.C、H、0、NC.C、H、O、N、PD.C、H、O、N、S6.果蝇的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生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A.2、1B.8、8C.4、1D.16、167.高等动物的某器官中,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含有2个四分体B.乙图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C.丙图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丁图细胞中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无同源染色体存在8.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 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RrBb B. Rrbb C. rrBb D.RRbb9.已知鸡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16)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16)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0.16)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2.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D.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加迅速3.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量增加B.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C.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4.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此为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B.若此为红细胞膜,其上D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它们,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C.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K+、Na+D.若此为肝细胞膜,当血糖下降时,肝细胞可释放激素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5.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6.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模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提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7.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B.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升高C.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不需化学物质传递信息8.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更准确 B.作用的范围更广泛C.调节更迅速 D.作用持续的时间更短9.下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其中①~③表示激素,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图中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11.xx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第10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第10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 .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 .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h)1234胰岛素含量(μU/mL)14.212.08.97.56.2胰高血糖素(pg/mL)65100153220420A . 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B . 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4. 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 .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 .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 .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5.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 .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B .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C .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 .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6.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 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 . 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7. 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①年龄组成②种间关系③种群密度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⑨性别比例⑩出生率和死亡率A . ①②④⑤⑥⑧B . ②③④⑤⑦⑧C . ②④⑤⑥⑦⑧D . ④⑤⑥⑦⑧⑨8.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 .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 .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 .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 .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9. 下面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 .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 .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C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D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二、非选择题11. 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调节机体稳态的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信息分子,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会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此时用电流表去测量电位情况,结果应是图2________(填A或B)所示.且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方向为单方向是由于________结构所致.(2)信息分子B为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3)信息分子C为________,①具体的生理变化是减少尿量,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4)据图可知,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2. 图甲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进入突触间隙,从而引起________兴奋.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将占据________的位点,阻止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神经冲动传导受阻.(2)图乙中,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③④⑤中,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________ .(3)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第一条是细胞①________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酶将毒素分解;第二条是细胞⑤浆细胞分泌的________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13. 金银花开花颜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________(>、<、=)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________(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________(快、慢).(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________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①取________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②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________,其他条件适宜;③24h后________ .结果分析:④________,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⑤________,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14.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生物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1)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试举一例说明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 .(2)若海葵增重a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浮游植物________kg.(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成为了优势种,原因是________,当除去全部海星后,它就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4)由于搞海滩旅游开发,使岩石海岸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这种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填初生或次生).该生态系统也并未因此崩溃,这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稳定性.。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郫都区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人体的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物质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Na+、血浆蛋白、抗体、CO2B.唾液淀粉酶、呼吸酶、O2、胰岛素C.麦芽糖、葡萄糖、Cl-、尿素D.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2.房水是眼球中的一种透明液体。

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中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

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组织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

但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房水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K+浓度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3.理解并应用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中有关概念的理解,你认为合理的是()A.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B.自主神经是脊神经的一部分,活动不受意识支配C.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会导致条件反射的消退,这个过程不需要大脑参与D.缩手反射进行时,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也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4.当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端时,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024年北京市生物学高二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生物学高二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生物学高二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基因、DNA和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就是DNA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D.生物的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DNA分子上答案:B解析: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DNA本身。

DNA分子上有很多片段,但只有那些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被称为基因。

因此,A选项错误。

B. 一个DNA分子上通常包含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在DNA分子上呈线性排列。

因此,B选项正确。

C. 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但并非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但这些基因并不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C选项错误。

D. 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但并非全部。

例如,RNA病毒(如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RNA分子上,而不是DNA分子上。

因此,D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DNA分子中B.遗传信息的表达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D.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并逐个读取密码子答案:C解析:A. 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中,但并非全部。

例如,RNA病毒(如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RNA分子上。

因此,A选项错误。

B. 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但这两个过程并非在所有生物中都存在。

例如,在RNA病毒中,遗传信息的表达只包括转录过程,因为病毒没有翻译所需的细胞器(如核糖体)。

因此,B选项错误。

C.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即启动子),并在该位置开始转录过程。

因此,C选项正确。

D. 翻译时,核糖体并不沿着mRNA移动。

相反,核糖体在mRNA上相对静止,而mRNA则通过移动来逐个暴露密码子给核糖体进行翻译。

高二上学期生物周测十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周测十 Word版含答案

生物周测十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 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C.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D.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2.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 )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⑤样方法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 —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动物应该用标志重捕法B.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D. 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4.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 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C.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5.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

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B. 利用标志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C. 季节变化不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D. 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6.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生物试题(10.24) 缺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生物试题(10.24) 缺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生物试题(10.24)缺答案1.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2.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

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效应B细胞(浆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3.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A. 75对碱基B. 78对碱基C. 90对碱基D. 93对碱基4.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5.右图代表的是某种转运RNA,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转运RNA含有五种化学元素、有四种含氮碱基B.图中碱基发生突变,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异C.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GD.该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6.人体细胞中的密码指中共有64种,这些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多少种?A.64B.61C.20D.37.根据下表内容分析下列哪项是色氨酸的密码子?8.当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后,人们又通过科学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包括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蛋白质的复制④转录⑤逆转录⑥翻译A.①③ B.④⑥ C.②⑤ D.②③9.右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解旋酶B.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D.图中的②合成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10.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B.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11.右下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的过程。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十周周测试题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十周周测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十周周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75分)1.(本题3分)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B.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C.四分体是含染色单体的任意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2.(本题3分)基因型为Ee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EE、ee、Ee的分开,依次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 C.②②②D.②③④3.(本题3分)一对果蝇亲本,若繁殖出1000只子代果蝇,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A.1000和1000 B.1000和250C.100和4000 D.250和2504.(本题3分)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没有细胞质的均分5.(本题3分)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 B Y的果蝇,处于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Ⅰ~Ⅳ)核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Ⅱ→Ⅰ可表示体细胞增殖过程,Ⅰ→Ⅱ→Ⅲ→Ⅰ→Ⅳ可表示精细胞形成过程B.Ⅰ所处阶段含4对同源染色体,Ⅱ所处阶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Ⅲ所处阶段含有2套遗传信息,基因型可能是AAX B X B D.若Ⅳ所处阶段的细胞发育成个体,则成为单倍体6.(本题3分)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 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分别是()A.ax b、AY、Y B.X b、AaY、YC.ax b、aY、AY D.Aax b、Y、Y7.(本题3分)某夫妇表现型正常,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的色盲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D.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8.(本题3分)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2出现了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9.(本题3分)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10.(本题3分)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是ATP、质粒、RNA共有的化学元素B.蓝藻、酵母菌、水绵、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脱氧核糖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核糖体中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tRNA 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11.(本题3分)某生物细胞的全部核酸中碱基组成为: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8%,嘧啶碱基占总数的42%,则该生物不可能是A.烟草花叶病毒B.T4噬菌体C.酵母菌D.家兔12.(本题3分)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A.60个B.120个C.180个D.240个13.(本题3分)DNA分子经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北师大版生物学高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高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上不含有基因B、基因和染色体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大分子C、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一个基因可以位于一条染色体上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B、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阶段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以热能和ATP的形式释放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哪个阶段是染色体复制的关键时期?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4、以下哪个不是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 光能B. 叶绿素C. 水分D. 空气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B、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二氧化碳C、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能量D、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6、以下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由扩散是一种无需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B、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C、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胞吐作用排出细胞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流动性。

B. 生物膜是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C. 生物膜主要由糖类和核酸组成,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D. 生物膜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具有双层结构。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B.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产生氧气和有机物。

C. 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葡萄糖和氧气。

D.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9、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A、细胞膜保持完整B、染色质凝集C、细胞破裂导致内容物释放D、凋亡小体形成11、题目:以下哪种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需要叶绿素?A. 藻类B. 蕨类C. 酿酒酵母D. 草原植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表现为:A. 全透性B. 选择透过性C. 不透性D. 半透性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B. DNA复制需要RNA引物C. DNA聚合酶只能在3’端添加核苷酸D. DNA复制仅在细胞分裂期进行3、以下哪些属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排出废物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E、能生长和繁殖F、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2021年高二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第十次周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2.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含量会增加.③含量减少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3.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①水平衡的调节②调控促激素分泌③渗透压平衡的凋节④血糖平衡的调节⑤体温平衡的调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4.关子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5.如图所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液体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细胞①和③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仅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B.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图中①可表示抗体、淋巴因子等,②可表示各种激素,③可表示神经递质D.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7.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C.氨基酸、纤维素、CO2、Na+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8.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9.如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1)①②③Na+142 147 10K+ 5.0 4.0 140Ca2+ 2.5 1.25 2.5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0.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顶都是()A.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B.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1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髄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2.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10周考试生物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2. 如表为研究某腺体的实验方法及相应的实验结果:实验方法观察结果用腺体分泌物制剂饲喂蝌蚪①发育加快,体型较小将成年狗的该腺体摘除②食欲不振,身体臃肿③行动呆笨,精神萎靡摘除幼年小狗的该腺体④除②外,小狗还停止发育将该腺体的分泌物注射到健康小白鼠体内⑤身体消瘦,食欲旺盛⑥躁动不安,情绪紧张⑦心跳、呼吸加快A. 由①、④结果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B. 由②、⑤结果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能促进新陈代谢C. 由③、⑥、⑦结果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 饮食中缺碘可引起该腺体功能减退症3.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 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被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激素C. 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 分析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4. 下列关于人类生命活动表现与其对应的调节机制,正确的是()A. 甲亢患者-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B. 马拉松选手比赛-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以升高血糖C. 正常人饮水不足-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 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胰岛素减少5. 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或释放的是A. 促甲状腺激素B. 促胰液素C. 生长激素D. 抗利尿激素6.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7.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 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升高D. 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8. 已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个体发育,而药物X能迅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某研究小组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和药物X的作用,利用发育程度、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同种蝌蚪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若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产热和个体发育B. 饲喂乙组蝌蚪的饲料中含有适量甲状腺激素C. 饲喂丙组蝌蚪的饲料中含有适量混合有药物X的甲状腺激素D. 若垂体受到损伤可能会影响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9. 某研究小组利用同性别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直接进行反馈调节,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选材选择生理状况一致,健康的成年狗若干只B对照组处理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注射等量的蒸馏水C实验组处理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D检测指标检测实验前后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A. D10. 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巴浦洛夫发现每次食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B. 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C. 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D. 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11. 激素是由细胞产生的物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种类很多,下列关于不同激素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切除幼年狗的垂体,其生长发育停滞与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B. 在性发育期,女性卵巢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雌性激素增多,激发雌性周期C. 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肾脏细胞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D. 狗摄食后,小肠黏膜释放的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运输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12.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13. 某小组为探究雄性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性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

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A. 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B. 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C. 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D. 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长大后出现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14. 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 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15. 研究人员用含不同浓度壳聚糖的饲料饲养草鱼,2个月后测定试验鱼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以及白细胞吞噬活性。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目的之一是研究壳聚糖对草鱼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影响B. 应设置使用不含壳聚糖的饲料饲养的草鱼作为空白对照组C. 仅以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就能判断草鱼体液免疫功能的强弱D. 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草鱼的免疫功能16. 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切除胰腺和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17. 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引起降低血糖的作用B.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18.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C.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D.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9.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 成年人若缺乏甲状腺激素,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升高D. 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20. 甲状旁腺细胞可感受血液中钙、磷浓度的变化。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会影响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调节血钙、血磷的含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出现高血钙、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TH分泌后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的B. 血钙浓度的变化是甲状旁腺细胞分泌PTH的唯一信号C. 若探究PTH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则可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的动物为实验组D. 人体内血钙浓度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21. 下列关于激素及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动物症状验证胰岛素有降血糖功能:用饱足的正常小鼠注射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再注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B. 斯他林等成功发现了促胰液素,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比沃泰默的实验多了“刮下小肠粘膜细胞+稀盐酸+砂子研磨,并提取研磨液”的步骤C. 用血液激素测定法验证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先测定正常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再切除甲状腺。

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D. 1928年温特通过燕麦胚芽鞘实验,理论上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

但真正从植物提取生长素是在几年以后22. 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蛋白质类有机物,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改变B.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和释放,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起作用,使胰腺分泌胰液C. 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D.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随血液循环只运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起调节作用23.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24. 下列与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饭后4 h,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B. 激素不为细胞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是一种信息分子C. 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一反应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 沃泰默以狗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25.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 胰岛素的合成需要核糖核酸和核糖体的参与C. 促胰液素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D.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26.(10分)哺乳动物血钙含量过低会发生肌肉抽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