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疑三探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彭艳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三疑三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语文组彭艳梅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实施具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其落脚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资料多”,机械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而在这些额外的重压之下,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逐步压抑了自己的天性,舍弃了自己的爱好,成天捧着课本,成为了填

鸭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小学语文教育

的要求,也难以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教师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

文。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内涵所在。

课堂是减负的的主阵地。教学就是交往,就是对话;减负就是增效,就是提

升;而有效就是提升,就是发展;归根结底,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

教师的责任不是将教科书和教参的用语言复制给学生,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

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准确地创设良好

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得以充分展现。简而言之,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不要去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

才能真的获得学习的快乐,提升自己的兴趣,我们的教学才会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阻碍语文高效教学的瓶颈,是具体教学内容的缺失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模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自己

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观念,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只有以这样的观念为先,我们才会达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教材是蓝本、是载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不仅

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教促学、以讲传法、

以篇达类。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真谛。

作为年轻教师,初执教鞭,经验匮乏,观念滞后,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上,

话语权会掌控会被自己大量掌控,导致整堂课缺乏高质量的师生、生生对话,更多的时候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学困生被边缘化的现象。为此,我开始认真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希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能更聪明地教,学生更智慧地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宰话语权的学习场所,从真正意义上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做到少教多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阶段的三个主要环

节,即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

学自探,尝试解答问题;解疑合探是对教学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相关疑问,

当堂解决本节主要的疑难问题;质疑再探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

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同时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应用这

一教学模式以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

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①创设问题情景。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

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

如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搜集了许多关于白鹅的知识、资料,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将他们自己搜集的有关鹅的古诗以及介绍进行交流,当交流的内容有和我重合时,予以鼓励,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肯定,有没说到的地方时,我便埋下伏笔,让学生自己去文本中探索关于白鹅的特点,此时他们对于“白鹅”的好奇心被激起,心里想着“它的性格特点究竟是什么呢”。于是便会自然而然的以一个“探索者”的姿态去了解鹅的特点。②设置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

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通过感受当时迫在眉睫的

气氛,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从搭石中可以感受到那里都有哪些品质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通过分析每段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

通过分析文本中有关人们的行为深刻感受那里的人的质朴善良。③学生自探。就是学生针对自探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这里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

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例如在教学《花的勇气》一课时,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

经验,以及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孩子们通过质疑“面对千万朵在冷

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明确了自己的自学内容,通过阅读文本、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谈了自己的自学体会,老师在针对学生

的回答进行进行引导,孩子们便在自学中领悟了该如何去学习一篇课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