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旋转,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发现,学生们对旋转的概念接受度很高,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和三要素。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解释抽象的几何概念,这样做的效果似乎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旋转实验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亲自动手,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旋转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尤其是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转动,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可以是任意度数。图形旋转是几何变换的一种,它在艺术、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三角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以及这个过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工程量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旋转的情况?”比如,门的开合、风车的转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
(3)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2.教学难点
(1)旋转中心的确定:帮助学生理解旋转中心对图形旋转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准确找出旋转中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图的绘制、机械设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不易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旋转的计算方法,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讲解和练习。

3.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计算器,便于进行旋转的计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旋转的实例,如地球的自转、钟表的指针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23.1 图形的旋转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直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教师、走向家长、走向社会……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利用多媒体中图形与动画和联系生活中旋转的应用,增强了教学乐趣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以图片动画导入,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旋转是一种运动方式,同时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很直观。

不断变换的教学信息促使学生主动质疑,不断思考与发现,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通过观察、测量、探究、交流和归纳这些课堂活动,让学生不断深入参加到学习中,加强了学生学习参与度。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和动手,快乐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让学生参与积极,交流、探索兴趣。

三、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

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针对探究旋转性质的问题,然后利用“观察、说、做、变、悟”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和归纳出旋转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整堂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例题的讲评,还是习题的演练,都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和当堂训练中的题目,都由学生先讲解,纠错,再由教师补充点拨,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绝不代劳。

通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技术:通过观察具体实例熟悉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二、数学思考:在发现、探讨的进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转变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熟悉到理论熟悉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归纳的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转变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熟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讨、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按照这些特征作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窗们都见过电扇吧,电扇在接通电源后就不断地转动.像这样,能够转动的物体有很多,下面就请同窗们欣赏老师带来的一组图片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一路特点?教师演示课件[我欣赏、我发现]钟表的指针、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叶片(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一路特点是物体绕定点转动)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一)旋转的概念[师]同窗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把这样的转动叫做旋转,这节课咱们一路来探讨——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师]在数学中,如何概念旋转呢?哪位同窗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叶片转动的进程描述出来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以螺旋桨为例加以解释,并通过几个练习(P63)巩固概念(详见课件)(二)旋转的大体性质[师]通过适才的欣赏,咱们发现了旋转的一路特点.那通过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让咱们一路动手实践来探索这个问题吧!教师演示课件[我实践,我探讨]问题:见P63探讨(学生分小组进行数学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可否找到其余线段,角的相等关系)[生]……[师]适才很多同窗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无论结果如何,我和同窗们都超级感激你们,因为我以为:当你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给大家的时候,无论是对的仍是错的,你对班级的贡献是一样的.[师]适才咱们通过实践探讨得出的三个结论,就是旋转的大体性质,请同窗们阅读P 63的归纳.三、自主探讨,合作交流 1.请你判断下列一组图形变换属于旋转变换的是(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评,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请你思考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 次旋转取得的. 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的度数是 . [发散、拓展思维]上图还可以看做是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取得的,旋转角的度数是还可以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取得的,旋转角的度数是A 升国旗过程 (课件演示)BCDO还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取得的,旋转角的度数是也可以由图形通过次旋转取得的,旋转角的度数是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一)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例:如图,在方格纸上作出“小旗子”绕0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案,并简述理由.(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指出关键是肯定O、A、B、C四个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师]这面旗子是结构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大家能画出它绕定点旋转后的图形,那么在没有方格纸的情况下,可否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呢?请同窗们完成下面这道题:P64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在画出图形后,可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大体性质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②学生中作图的不同方式.)(二)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师]通过适才的学习,咱们对旋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让咱们一道去寻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吧!教师演示课件[生活中的旋转]水车、辘轳、压水井、电扇、汽车的方向盘、风力发电机.[师]通过咱们的寻觅,旋转在咱们身旁无处不在.无论在农村,仍是城市;无论是在古代,仍是现今社会,旋转为咱们的生活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庞大的作用!五、课堂小结,深化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在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拔: ①知道了旋转的概念. ②明白了旋转的大体性质.③学会了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④肯定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反思习惯,在此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六、布置作业,温习巩固. 一、必做题P 66第1和4题. 二、思考题一天,小明在做剪纸拼图游戏时,无心中,他把如图所示的两个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纸片叠在一路,且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他把正方形EFGH 绕着点E 转动,……小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正方形EFGH 绕点E 转动时,两张纸片的重叠部份面积是不是必然会维持不变呢?你能帮忙小明解答这一问题吗?若以为维持不变,求出它的值;不然,请简要说明理由.BGHGH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已具有必然的熟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熟悉会更完整.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在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中,尽可能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讨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熟悉旋转,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大体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性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关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是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心理和熟悉规律进程设计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问题的选取都很切近生活,使学生们都有亲切感,都能踊跃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反思习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均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忙学生熟悉自我,成立信心.。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思考,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尝试选做题和探究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需注明成员姓名,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4.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解答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知识拓展,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设计、图案设计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旋转图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会运用旋转进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难点
1.旋转变换中,学生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理解和运用。
2.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难以将旋转知识与其他几何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旋转后的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把握不准确。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旋转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使用旋转进行图形变换,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点、线、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3.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等。
4.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进行图形的简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讲解旋转变换的规律,如旋转角度与旋转效果的关系,旋转中心与旋转图形的位置关系等。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旋转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难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如车轮转动、风扇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旋转现象,总结旋转变换的定义。

(2)讲解旋转变换的性质和规律,如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旋转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旋转变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面积、位置等。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旋转变换的定义、性质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有关旋转变换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些旋转变换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反思:1. 强调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旋转变换的形象。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旋转变换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1图形的旋转
2.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巩固学生对旋转性质的掌握;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讨论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旋转变换解决,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讨论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教师对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应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学生归纳: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旋转变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为例,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等变换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

但图形旋转与平移、翻转存在一定的区别,学生可能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模型,供学生操作和观察。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实际操作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形旋转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7)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8)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教学关键1.利用几何直观,经历观察,产生概念;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3.1 图形的旋转 3课时23.2 中心对称 4课时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1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23.1 图形的旋转(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教学目标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探索新知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老师点评)(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三、巩固练习教材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4,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分析:设任转一角度,如图中的虚线部分,•要说明旋转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只要说明S△OEE`=S△ODD`,那么只要说明△OEF′≌△ODD′.解:面积不变.理由:设任转一角度,如图所示.在Rt△ODD′和Rt△OEE′中∠ODD′=∠OEE′=90°∠DOD′=∠EOE′=90°-∠BOE OD=OD∴△ODD′≌△OEE′∴S△ODD`=S△OEE`∴S四边形OE`BD`=S正方形OEBD=1 4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复习巩固1、2、3.2.《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A.6个 B.7个 C.8个 D.9个2.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A.20° B.26° C.30° D.36°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B′C的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于D,则旋转角等于().A.70° B.80° C.60° D.50°(1) (2) (3)二、填空题.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2.如图2,△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ED都是直角,•点E•在AB上,如果△ABC经旋转后能与△ADE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的度数是__________.3.如图3,△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C•内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P的位置,则,(1)旋转中心是________;(2)•旋转角度是________;•(•3)•△ADP•是________三角形.三、综合提高题.1.阅读下面材料:如图4,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如图5,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4) (5) (6) (7)如图6,以A点为中心,把△ABC旋转9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回答下列问题如图7,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12 AB.(1)在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移到△ADF的位置?(2)指出如图7所示中的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2.一块等边三角形木块,边长为1,如图,•现将木块沿水平线翻滚五个三角形,那么B 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是多少?答案:一、1.B 2.C 3.B二、1.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A 45° 3.点A 60°等边三、1.(1)通过旋转,即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E逆时针旋转90°.(2)BE=•DF,BE⊥DF2.翻滚一次滚120°翻滚五个三角形,正好翻滚一个圆,所以所走路径是2.23.1 图形的旋转(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教学目标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重难点、关键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二、探索新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分析:只要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OA,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解:(1)连结OA(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的菊花吗?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种花了.三、巩固练习教材P65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如何作出该图案绕O点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分析:该备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是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因此,要先画出图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是图案里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然后再根据旋转的特征,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按原图案作出旋转后的图案.解:(1)连结OA,过O点沿OA逆时针作∠AOA′=90°,在射线OA′上截取OA′=OA;(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B、C、D、E、F、G、H的对应点B′、C′、D′、E′、F′、G′、H′;(3)作出对应线段A′B′、B′C′、C′D′、D′E′、E′F′、F′A′、A•′G′、G′D′、D′H′、H′A′;(4)所作出的图案就是所求的图案.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六、布置作业1.教材综合运用7、8、9.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如图,摆放有五杂梅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以中心梅花为初始位置)( •)A.左上角的梅花只需沿对角线平移即可B.右上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45°C.右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180D.左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90°2.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吧,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镜片围成的,如图23-•33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三角形均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AEFG可以看成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的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的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 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的3.下面的图形23-34,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与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是()A.(1),(4) B.(1),(3) C.(1),(2) D.(3),(4)二、填空题1.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_______、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3.如图,过圆心O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OA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请你利用线段、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圆作为“基本图案”绘制一幅以“校运动会”为主题的徽标.2.如图,是某设计师设计的方桌布图案的一部分,请你运用旋转的方法,•将该图案绕原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并画出图形,•你来试一试吧!但是涂阴影时,要注意利用旋转变换的特点,不要涂错了位置,否则你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还要扣分的噢!3.如图,△ABC的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答案:一、1.D 2.D 3.C二、1.4 72° 2.旋转 3.相等三、1.答案不唯一,学生设计的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都应给予鼓励. 2.略3.∵△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AP′=AP,∠CAP′=∠BAP,∴∠PAP′=∠PAC+∠CAP′=∠PAC+∠BAP=∠BAC=90°,△P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P′为斜边,∴PP′22。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图形的旋转》教案1[课时]:1节课[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欢乐的小鸡》图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活动二: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用语言和数学符号描述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旋转概念的形成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旋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对旋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摩天轮、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7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

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0点,90度┈┈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初中数学中的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2.通过对图形的旋转及其性质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3.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体验具体、灵活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3. 课前延伸教师精心收集生活中有关旋转的图片,并用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硬纸板、彩笔,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用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旋转,平移,轴对称的例子。

(1) 由平面图形平移而产生的奇妙图案;(2) 京剧脸谱;(3) 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4)行驶的火车;(5) 蝴蝶标本;(6)转动的齿轮;(7)剪纸;(8)扳手(9)传送带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提出问题:这些情景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辨别。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2.知识传授,突破重点
(1)采用直观演示、动态模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旋转与其他几何变换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分类比较能力。
3.实践操作,解决难点
(1)组织学生进行旋转操作练习,如绘制旋转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旋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以下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计算以下旋转角度: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90°、180°、270°后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旋转的基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
2.学会使用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能够准确地描述和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3.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图案的设计、物体运动的模拟等。
4.掌握旋转与轴对称、平移等几何变换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旋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变换方法,如平移、轴对称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由于旋转涉及到空间想象和动态过程的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中可能存在以下困难:对旋转中心、旋转角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绘制旋转后的图形时,空间定位和角度把握不够准确;将旋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旋转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旋转的性质。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旋转的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旋转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将一个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让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旋转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将一个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位置。

通过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如:一个木块从平面上的一个点出发,绕某一点旋转,求木块旋转到一定位置时的坐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设计 旋转《旋转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设计 旋转《旋转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旋转《旋转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的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以及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自主探索旋转的性质。

同时,结合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几何画板或者白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的指针运动,引出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PPT课件或者几何画板,展示一些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参数对图形有什么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者白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旋转参数,观察图形的变换。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如几何题、生活应用题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复习。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旋转的性质和关键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旋转方式和旋转中心;2.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旋转计算和绘制;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几何思维和绘图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方法;2.理解旋转对称的性质和应用;3.掌握图形旋转的运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板书、PPT、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学习资料、笔和尺子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意义。

鼓励学生谈一下自己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看法。

2. 讲授基础知识首先,教师介绍旋转的定义和标志,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对称的性质和应用,比如对称图形的旋转等价于原图形的旋转等。

为了使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师还应该详细介绍以下概念:•旋转中心:旋转变换的中心点,可以是固定点也可以是动点,通常表示为O。

•旋转角度:旋转变换的角度度数,表示为θ。

•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3. 练习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图形旋转的实例和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然后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和绘图。

例如,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1,1),B(4,2),C(3,5),以点C为旋转中心,旋转45度,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对称性、长度和角度等方面入手,找出有关旋转的规律,建立直观的概念。

4. 综合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合型的综合实践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为A(-2,2),将正方形绕该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再将图形中心移到距原点3个单位处,求新图形的顶点坐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计算和绘图,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与性质。

•掌握图形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方法与规律。

•认识旋转成像及其特点。

2. 教学准备•课件、PPT或黑板。

•图形卡片或手绘图形。

•透明纸、透镜等教具。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旋转图片或引入一个旋转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一只青蛙在往哪个方向跳跃?3.2 概念讲解(20分钟)引入向量的旋转概念,解释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概念。

然后,简要介绍一形的旋转,如旋转角度、旋转方向和旋转中心等概念。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旋转相应的规律和方法。

3.3 讲解重点/难点(30分钟)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3.3.1 旋转方法•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将旋转方向作为参照系,右侧的方向为顺时针,左侧的方向为逆时针。

•旋转角度:旋转所转过角度,角度单位为度。

•旋转中心:旋转点会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是任意一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将会产生不同的旋转结果。

•旋转轴:旋转围绕的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平面上的任意一条轴线。

3.3.2 旋转规律•相邻两个旋转是可嵌套的,旋转结果将会叠加。

•旋转角度为360度时,图形仍处于原来的位置不变。

•同一条旋转轴旋转不同的角度,结果一定是相似的。

3.4 案例演示与练习(30分钟)引导学生用透明纸实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自由选择旋转中心、旋转轴和旋转角度,从而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规律,或者通过分组为学生分发手绘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达到学习旋转成像的目的。

3.5 总结与归纳(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分配的习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旋转,着重从旋转概念、方法、规律以及旋转成像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先通过引入开篇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相应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
2、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
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
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
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
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
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作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见过电风扇吧,电风扇在接通电源后就不停地转动.像这样,能够转动的物体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一组图片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演示课件[我欣赏、我发现]
钟表的指针、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叶片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共同特点是物体绕定点转动)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旋转的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做旋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师]在数学中,如何定义旋转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叶片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概念)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以螺旋桨为例加以解释,并通过几个练习(P63)巩固概念(详见课件)
(二)旋转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发现了旋转的共同特点.那经过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来探索这个问题吧!
教师演示课件[我实践,我探究]
问题:见P63探究
(学生分小组进行数学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能否找到其余线段,角的相等关系)
[生]……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不管结果怎样,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感谢你们,因为我认为:当你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给大家的时候,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对班级的贡献是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的三个结论,就是旋转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阅读P 63的归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请你判断
下列一组图形变换属于旋转变换的是( )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评,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请你思考 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 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的度数是
.
[发散、拓展思维]
上图还可以看做是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得到的,旋
转角的度数是
还可以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
还可以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
也可以由图形 通过 次旋转得到的,旋转角的度数是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一)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旋转变换后的图形.
A 升国旗过程
(课件演示) B C D
O
例:如图,在方格纸上作出“小旗子”绕0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案,并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指出关键是确定O、A、B、C四个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师]这面旗子是结构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大家能画出它绕定点旋转后的图形,那么在没有方格纸的情况下,能否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道题:P64例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在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②学生中作图的不同方法.)
(二)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旋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道去寻找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吧!
教师演示课件[生活中的旋转]
水车、辘轳、压水井、电风扇、汽车的方向盘、风力发电机.
[师]通过我们的寻找,旋转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旋转为我们的生活以及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深化目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
在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拔:
①知道了旋转的概念.
②明白了旋转的基本性质.
③学会了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④肯定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反思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
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必做题P 66第1和4题.
2、思考题
一天,小明在做剪纸拼图游戏时,无意中,他把如图所示的两个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纸片叠在一起,且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他把正方形EFGH 绕着点E 转动,……
小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正方形EFGH 绕点E 转动时,两张纸片的重叠部分面积是否一定会保持不变呢?你能帮助小明解答这一问题吗?若认为保持不变,求出它的值;否则,请简要说明理由.
B G
H
G
H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在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中,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认识旋转,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性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过程设计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问题的选取都很贴近生活,使学生们都有亲切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反思习惯.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均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