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看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汉语词汇与文化的韵味

姓名:童树祥

学号:V11114030

文典学院文科班胡适曾说:“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诗经》中所说的过国政、迷情、风俗、思想、都有史料的价值。”确实如此,《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是个总集,不仅是我国文学的起点,它所收录的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珍贵的历史材料。《诗经》的魅力真的是无穷无尽。《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更是蕴含着数不清的对字的使用韵味。

首先,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由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组故意来的治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人类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人类的智慧才得以充分发挥;人类社会才越来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其次,东方文化圈实际上就是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个文化圈的形成,丝毫不带强迫成分。汉字创造了动荡遥遥领先的古代文化,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相对其他落后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通过学用汉字使自己开会进步,进而创造自己的文化,这样很快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另外,如今汉字走红全球。从伦敦到纽约,从东京到悉尼,华语在世界树渐走强,成为热闹的语言。何以如此?理智的理解,并不是因为汉字有那么多有点,而是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国运盛汉字兴。最后总结,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最早的汉字起源我们现在姑且不谈,在《诗经》有许多对汉字的运用都是先人们智慧的体现。

我第一次读《诗经》,其实是因为看了孔子的一句话:“不读诗,无以言”,但是当我买了第一本《诗经》并仔细品读时才发现,读诗不仅可以言,而且还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我们都知道《诗经》氛围《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是以抒情为主,它们从很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展示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生活。《诗经》中的很多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应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真实而细腻地描写了从桃树发芽、桃花盛开到桃子成长的生机勃发,而更重要的是姑娘要出嫁的喜庆。姑娘出嫁后在夫家贤惠持家为夫家带来好运,过着就像桃花一样绚烂的生活。我很喜欢这种可以给人以无限想象的描写方式,用一种奇特的想象来表达了一种奔放的情感,能给在现在社会中的我们一种独特的享受。“灼灼”这两个字是重叠使用的,现在我们已经很少使用这样的字眼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两个字中体会到许多更深层次的韵味。汉字的文化寄托在这几句诗里。

《诗经》中有桃花、有婚嫁,有美丽的想象、有绚烂的生活,当然也会有凄爱情。诗经中许多诗篇都是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的讲述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几句表现了一个女子情窦初开守候心爱的男子的情景,质朴而细腻,总是能给我很多的感触。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我看来便是对心爱女子最高的评价了,试问在当今语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又有谁能找到更好、更美的辞藻来描述自己的爱人呢?“柔荑”、“凝脂”这样的字眼其实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美丽女子的评价方式,最美的女子才能配得上这样的汉字。爱情有美好的、甜蜜的,当然也有凄美的、令人终生难忘的,比如《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所描写的便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战鼓声声,男子手持武器奔赴战场,留下了等候自己的爱人和一个无法兑现的诺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也是大家对爱情最高的期待了吧。“我心中对你的情比天高、比海深,我愿与你一起白头到老,但是战事紧张,我们被分割两地,相距甚远,我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在我们哀伤这段爱情的悲惨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背景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这个故事和这首诗便是后来被传为“黍离之悲”的《诗经·王风·黍离》。亡国之悲,莫比之痛!当然,

若是为君者不能勤勉治国,爱惜百姓万物,反而铺张浪费,甚至穷奢极欲,那么国力日损,民心尽散,家国早晚是别人之物。但若是守财如命,不懂得使得物尽其力,财尽其用,亦难得大治。如《国风·唐风·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大家第一眼看上去,这首诗仿佛是在劝诫大家及时行乐,我第一眼看上去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后来通过查找资料和仔细品读后发现原来“此中有真意”。这首诗是在反讽统治者只知道聚敛财物却不知用其来发展治国的守财奴行为。确实是这样,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在于国库之中有多少余额,而是在于国之财富是否能尽得其用,能否使百姓安居乐业。盲目的节俭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统治者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心理。

当然,《诗经》的韵味不仅在于这些,《诗经》丰富的内容还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为人之道。“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之在世,须有形躯以使心灵有所载体,更须有以品格以现之形躯,其便为人之仪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就更是意义深长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简单单一的道路做到某件事情,这个时候便是“他山之石”能起到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灵活的对待自己的人生与际遇。“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也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孔子所言:“不读诗,无以言”,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诗经》中如“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的韵律可以使得人的表达能力加强,也不仅仅是因为《诗经》中运用的大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可以使人加强自己的表现能力,更是因为《诗经》中的故事与道理,能让一个人真正成为人。汉语词汇在《诗经》中的运用使得每一首都蕴藏着无尽的韵味。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领略西周至春秋年代的岁月风尘。“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久远的诗句回荡在我的心灵。在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交融的诗篇里,我感受到的是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奇特的想象,一段段美妙的故事,和一次次深深地感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便是《诗经》汉语词汇与文化的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