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原材料检验细则

合集下载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中华『茶禅一味』茗品推荐评定细则绿茶的评审方法一,评审内容(一)评审因子茶业评审因子分五因子和八因子两种。

五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汤色、香色、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名优茶和毛茶的审评。

八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成品茶贸易过程的审评。

(二)评审内容1.外形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

外形主要审评茶叶的造型、大小、粗细、宽窄和长短等,以及茶叶造型的特色性、一致性和优美性。

形状由制茶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决定的。

嫩度指茶叶原料的生长程度,通常是原料越嫩,绿茶品质越好,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财三天不如草。

”嫩的原料不仅易于造型,制成的干茶形状优美,而且内含品质成分丰富‘协调。

干茶的色泽主要审评色泽类型、深度和光泽度。

色泽反映出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及其保管情况,通常是嫩绿者优、绿者中、深绿者次;同一色泽类型的绿茶以鲜活、有光泽者优,枯、暗者劣。

匀整度主要看茶叶的匀齐度和完整度。

匀齐、完整者优,断碎、大小不匀者次。

净度主要看有无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洁净者优。

2.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茶汤色泽主要反映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有无变质。

绿茶汤色类型的优劣依次为嫩绿、绿、深绿、暗绿,即茶汤色泽由浅到深;清澈明亮者优,暗、浑浊者劣;茶碗内无沉淀物者优。

3.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度。

绿茶的香气主要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茶树营养状况以及加工技术等有关。

香气类型以嫩香、清香、栗香者优,纯正者次、粗老气、烟、焦、异味者劣;清爽者优,沉闷者劣;新鲜高长者优,陈、霉者劣。

4.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鲜嫩爽口,清鲜回甘者优;浓、淡者次;苦、涩者再次;异味者劣。

5.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1鲜叶检验1.1检验项目鲜叶检验项目包括:鲜叶新鲜度、鲜叶均匀度、鲜叶质量等级、鲜叶净杂度。

1.2检验方法在每批进厂鲜叶中抽取有代表性、适当数量的鲜叶,用感官检验方法对照鲜叶质量标准要求检验。

2过程检验2.1检验项目过程检验项目包括:杀青叶质量、揉捻叶质量、理条叶质量、整形叶质量、复火叶质量。

2.2检验方法在每道工序结束后,抽取有代表性、适当数量的茶样,用感官检验方法对照各工序质量标准要求检验。

3成品检验3.1检验项目成品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水分。

3.2检验方法3.2.1抽样根据每批茶叶数量多少,按一定比例,在每件上、中、下各抽取有代表性茶样一把,并以对角取样法抽取500g左右作为审评样,再从500g茶样中抽取200g左右放入审评样盘,混合均匀后,准确称取3—5g茶样放入审评杯,作为审评茶叶内质用。

3.2.2感官审评程序取样—摇盘—干评外形—取样开汤—沥茶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3.2.3感官审评项目感官审评项目包括:干看外形和湿看内质两大项。

3.2.3.1干看外形对照天台山云雾茶标准对干茶外形品质的要求,着重审评干茶外形的形状、色泽、整碎、净杂四个项目。

3.2.3.2湿看内质对照标准对内质品质的要求,着重审评汤色、香气(高低、持久、香型)、滋味(浓淡、厚薄、爽涩、纯异)、叶底(老嫩、匀度、色泽、完整)。

3.2.4定级按照外形定级,内质升降的原则,对照天台山云雾茶质量等级标准确定该批茶叶的质量等级。

4记录按照记录表,做好各个项目的检验结果记录,并签发检验报告。

茶叶原料验收规范

茶叶原料验收规范

麋溥饮品控股有限公司茶叶原料验收规范璨篩嫌饮品控股有限公司名称茶叶原料验收规范文件编号:W-5010-0521.目的:规范各顶津及其OEM工厂茶叶验收标准,确保每批茶叶的品质一致性。

2.范围:本集团所使用的各种茶叶原料均适用。

3.名词解释:标准样:由供应商提供,经研发确认,有品保中心统一下发的茶叶原料作为验收对照样,每3个月更新一次。

标准样应在密闭、冷藏条件下储存。

4.职责:理化指标检验由各厂IQC检验组负责;感官指标由各厂品保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各厂无法检测的项目(部分理化指标、重金属、农残等)定期委外检验。

5.作业内容5.1进厂取样5.1.1基本要求应用本取样方法规定,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足以代表整批茶叶品质的样品。

5.1.2名词解释5.1.2.1批批是指由同一供应商生产的一定数量同茶类、同花色、同等级、同茶号、同包装、相同单位重量和同进厂时间茶叶所构成的加工或检验单位。

一次到货的茶原料,每个取样批最多数量不得超过30t。

5.1.2.2原始样品和混合原始样品从一批产品的单个容器内所取出的样品为原始样品。

集合全部原始样品为混合原始样品。

5.1.2.3平均样品混合原始样品经逐次均匀缩分至规定数量后的样品为平均样品。

5.124 试验样品按各个检验项目的规定,从平均样品中分取的供直接检验试验的样品,简称试样。

5.1.3取样条件取样工作应在清洁、干燥、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防止外来杂质混入。

5.1.4取样工具和容器茶叶取样须置备下列专用工具和容器,各种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干燥、无锈、无气味, 容器应具良好密闭性。

开箱器、取样铲、有盖的专用茶箱、软萝或塑料布、分样小铲、取样袋。

麋瘪饮品控股有限公司名称茶叶原料验收规范文件编号:W-5010-C感官评审得分60-80分:与标准样相比有缺陷,但仍可接受,扣款允收。

D感官评审得分低于60分,不符合标准要求,有严重缺陷,需退货处理。

E感官评审因子中,滋味得分低于30分、香气得分低于12分、其它各项有一项得分为零者,不符合标准要求,需退货处理。

茶叶出厂检验

茶叶出厂检验

茶叶出厂检验感官品质检验感官品质检验主要是确定茶叶产品的质量等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787-2004)和茶叶感官审评术语(1、绿茶GB/ 2、红茶NY/T780-2004 3、乌龙茶GB/)一、茶叶水分检验水分:在常压条件下,茶叶经规定的温度加热至恒重时的质量损失,称为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茶叶贮藏保鲜。

红茶NY/T780-2004 ≤绿茶GB/ ≤(晒青≤)乌龙茶GB/ ≤1、水分检验方法检验茶叶中水分含量的检验方法通常为103±2℃恒重法(GB ,茶水分测定)。

2、原理试样于103±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称重。

3、仪器和用具铝制烘皿:具盖。

内径75~58mm。

鼓风点热恒温干燥箱,自动控制温度±2℃。

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

分析天平:感量。

4、操作方法取样按GB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的规定。

制备试样。

铝制烘皿的准备将洁净的烘皿连同皿盖至于103±2℃的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

5、测定103±2℃恒重法(仲裁法)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5g(精确至)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至于103±2℃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加热4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置于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量。

重复加热1h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即为恒量,以最小称量为准。

120℃烘干法(快速法)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5g(精确至)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置于120℃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加热1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

6、结果计算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水分以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水分(%)=(M1-M2/Mo)x100式中:M1:试样和铝制烘皿烘前的质量,g;M2:试样和铝制烘皿烘后的质量,g;Mo:试样的质量,g。

茶叶生产检验细则

茶叶生产检验细则

生产检验细则
一:检验项目
原材料由原料质检员按原材料检验细则实施检验。

机台机械运行情况技术参数设置
在制品各阶段含水率各阶段理化指标
产成品出茶率(单耗)净度分级分装重量标签标注
二:执行标准
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后附)
XX茶叶质量标准(后附)
XX茶叶工艺操作规程(后附)
蒸青绿茶公司标准(后附)
三:检测方法
原材料原材料质检员对当天鲜叶按照原材料检验细则进行检验。

机台在制品生产质检员应于开始生产前三十分钟对摊青鲜叶进行含水率测定,摊青后鲜叶的含水率应在70%左右,接下来,生产质检员对生产的各环节严格把关,随时注意各个机械的运转情况以及本身参数是否在正常设定范围之内,在对生产环节的检验中要注意及时抽查检验生过程中在制品的含水率。

杀青后含水率应在54%左右,理条后20%左右,复烘后6%左右。

质检员还要注意,杀青后捻捻,揉
捻后理条,以及理条后复烘,不同级别,不同品种的在制品一定要区分开来,严禁混级的现象出现。

产成品每天生产结束后,质检员要结合当天的加工鲜叶数量和成品茶数量,算出当天单耗,并且对成品茶叶的净度,含水率进行检测。

在确定成品茶叶分级分装后,对其级别,重量进行检测,并且用标签标注。

茶叶粗纤维检验

茶叶粗纤维检验

茶叶粗纤维检验
茶叶检验之一。

茶叶经稀酸、稀碱处理后对其有机残留物含量进行检测的技术措施。

粗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也含少量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组织、矿物质等,一般茶叶中约含8~20%。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3720-1977红茶一规格”中,已将粗纤维最高含量定为16.5%,作为红茶的标准之一。

粗纤维测定方法是:取茶样5g,于烧杯中,加入1.25%的硫酸溶液200ml,煮沸30分钟(保持200ml容积),使酸的浓度基本不变,然后吸滤至干,加水清洗吸干,并重复直至洗出液呈中性为止。

再将滤渣用同样浓度、数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按上法进行碱处理,直至洗下液无色为止。

将残渣全部移置已知重量的无灰滤纸上过滤,再用乙醇冲洗至无色,换用乙醚冲洗若干次滤干,移至烘箱内烘至恒重,即可算出粗纤维的百分率。

为了快速检测茶叶的老嫩程度,根据d-纤维素在茶叶纤维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特点,用17.5%氢氧化钠溶液,将茶叶煮沸20分钟后过滤,并用水清洗。

直至滤液无色为止,取出烘干至恒重,即可算出d-纤维素百分率。

- 1 -。

凉茶原料验收标准

凉茶原料验收标准

凉茶原料验收标准和其正凉茶草本植物原料验收标准1 2 3目的适用范围职责3.1采购部负责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原料的采购; 3.2仓库负责原料进厂请检及储存;3.3品管部负责检验并对批次做出判定。

4术语4.1不完善片4.1.1指重蛀、发霉、腐烂的夏枯草、仙草、鸡蛋花、布渣叶,金银花、菊花、甘草; 4.1.2指仙草受到雨淋、夜露而发黑和抽花等原因引起的空心仙草;4.1.3指仙草、菊花、鸡蛋花等水侵出物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原料; 4.1.4指经硫磺熏、蒸过度后特有漂白亮色的菊花、金银花、甘草; 4.1.5指甘草以上的枝条、片、段、碎屑。

4.2杂质4.2.1一般杂质:制原料中混有的杂草、泥土、沙子、纸屑、编织袋丝等同类性质的外来杂质。

4.2.2恶性杂质:指原料中混有的玻璃、金属、头发、苍蝇、蚊虫等有害身体健康或恶心的外来杂质。

4.4水侵出物:是指仙草、抗白菊、鸡蛋花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85-95℃水萃取一定时间所得的萃取夜经洪干后的干燥物。

4.5纯种率:是指当前原料批次所属品种占品种原料的百分含量。

5程序5.1草本植物验收操作流程:见附件 5.2标准要求 5.2.1感官指标5.2.1.1当年仙草、陈年仙草:干燥、洁净、呈紫褐色、黑褐色、气清香、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2夏枯草:干燥、洁净、花长约3-5cm、体轻穗嫩、微有清香气、味淡有光泽,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3甘草:干燥、洁净,表皮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切片,截面呈金黄色、口感清凉、甘甜,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4鸡蛋花:干燥、洁净,呈黄褐色、深褐色等色泽,完整成型的鸡蛋花干制品,花香浓,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5菊花:干燥、洁净,花朵鲜艳,芯黄瓣白、气清香、味微苦,无硫磺味、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6布渣叶:干燥、洁净,叶子黄绿色、叶片新鲜柔嫩为佳,无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5.2.1.7金银花:干燥、洁净,气芳香、味微苦、花未开放、色黄绿、肥大,无硫磺味、霉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茶叶食品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检测方法

茶叶食品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检测方法
GB/T5009.103
GB/T23376
9
联苯菊酯
GB2763
SNfr1969
SN/T1117
GB/T23204
10
草甘瞬
GB2763
SNfT1923
GB/T23750
NY/T1096
11
灭多威
GB2763
NY/T761
GB/T23205
12
氟氯翅菊酯
GB2763
SNZT1117
GB/T23204
C.视产品具体色泽而定。
d.砖茶不作检测。
e.仅限砖茶。
GB/T5009.146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
检测方法
13
氟戊菊酯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SNZT1117
GB/T23204
GB/T23376
14
三氯杀蜻醇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GB/T5009.176
GB/T23204
15
铅b
GB2762-2005
GB2762-2012
GB5009.12
16
合成着色剂
总碑d
/
GB/T5009.11
23
铜d
/
GB/T5009.13
24
稀土
/
GB5009.94
25
/
GB19965
GB/T21728
注:a.序号1-17为抽检项目,18-23为地方监测项目,18-25为本级监测项目。
b.生产日期在2013年6月1日之前的产品按GB2762-2005判定;生产日期在2013年6月1日(含)之后的产品按GB2762-2012判定。
(柠檬黄、日落黄、范菜红、胭脂红、亮蓝)cd

茶叶及含茶制品代用茶验收细则

茶叶及含茶制品代用茶验收细则

茶叶验收细则绿茶原料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绿茶感官要求:色绿、汤清、香高、味醇。

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绿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茶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DB33/T 733-2009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原料茉莉花茶入厂检验标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茉莉花茶感官要求: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茉莉花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GB/T22292-2008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乌龙茶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乌龙茶感官要求:2.2.1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2.2.2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乌龙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标准Q/HMS0003S-2010对水分的要求。

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红茶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4.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1

4.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1
103℃土2℃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加热4h,加盖取出, 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置干燥箱中加热 1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量(准确至0.001g)。重复 加热1h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 恒重,以最小称量为准。
第二法——120℃烘干法(快速法) 称取 5g(准确至0.001g)试样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
(三)步骤及方法
1、称量皿的准备
将称量皿及盖置于103±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
2、样品制备
取样按GB8302-2013,按GB8303-2013磨碎。
3、测定 第一法——103℃恒重法(仲裁法) 称取5g(准确至0.001g)试样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置于
作业讨论
根据以下标准,完成实验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课程回顾
GBT 8302-2013 茶 取样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
通则
主要学习内容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相关概念
置 120℃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以 2min内回 升到 120℃时计算,加热 1h,加盖取出,于干燥 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1g)。
(四)结果计算 1、计算方法和公式
式中:M0——试样原始质量,g。
M1——干燥后试样质量,g。
2、重复性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 不得超过0.2g。
茶叶水分——在常压条件下,试样经规定的温度加热至恒 重时的质量损失。

茶叶检验规范 (恢复)

茶叶检验规范 (恢复)

验实施和管理。。
4、检验项目
茶叶的出厂检验项目如下表,共 18 项,根据检验项目的易难
程度和质量管理的需要,特将检验项目分为两类,以“√”和“*”为
区别。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
1
净含量 √
10
粗纤维
*
2
感官品质 √
11
稀土总量
*
3
水分

12 氟氰戊菊酯
*
4
总灰分
*
13 氯氰菊酯
*
5 碎茶和粉末 √
4.2.2 厚度要求及验收方法 按计算单只内袋重量,验收内袋厚度: 大号内袋:≥ 100 g/只; 小号内袋:≥ 900 g/只。
采用经检定合格的电子秤测量。 4.2.3 强度要求及验收方法
以双手拉内袋粘合处,不得开裂。 4.2.4 外观要求
内袋表面应平整,砂眼缺陷应:≤10 处/只。 采用目测法,拉平内袋朝向光亮处,检查透光处数。 5 抽样方法及判定 采用二次抽样方案, 按每 1000 只纸箱或内袋,抽取样本 5 只, 按上述要求检验后,若 5 只中出现 2 只不合格,则再抽取 5 只,当 不合格数大于 2 只时,则判该批纸箱或内袋为不合格。 对有特殊要求的包装材料,验收时按采购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为准
c) 大三号箱: 长 470mm、 宽 315mm、 高 360mm,误差 范围±5mm;
d) 小一号箱: 长 335mm、 宽 220mm、 高 350mm,误差 范围±5mm;
e) 小二号箱: 长 330mm、 宽 175mm、 高 245mm,误差 范围±5mm;
f) 大包装盒: 长 330mm、 宽 70mm、 高 240mm,误差 范围±3mm;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一、原料要求1.有机茶叶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

2.有机茶叶的原料不得含有任何化学农药、化肥、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二、感官要求1.有机茶叶应具有该品种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形状等特征,无异味、无异臭。

2.有机茶叶的净度应符合规定,不得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杂质。

3.有机茶叶的汤色应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三、净含量1.有机茶叶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注真实、准确。

2.不同规格的有机茶叶应具有相应的净含量。

四、理化指标1.有机茶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水分、灰分、茶多酚、咖啡碱等指标。

2.有机茶叶的农药残留量应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五、卫生指标1.有机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指标。

2.有机茶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六、食品添加剂1.有机茶叶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2.如需添加天然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

七、营养强化剂1.有机茶叶可以添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应在产品标签中标注。

八、标签1.有机茶叶的产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标注真实、准确。

2.产品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等信息。

3.产品标签上应注明"有机茶叶"字样和相应的认证标志。

九、生产销售记录有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销售记录,以便进行跟踪和管理。

记录应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产品检验、仓储运输等信息,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备查。

同时,销售记录应真实、准确,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十、其他在有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机茶叶的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健康的设备或材料。

2.有机茶叶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健康的工艺或方法。

茶叶专业合作社原材料进货检验验证规范

茶叶专业合作社原材料进货检验验证规范

茶叶专业合作社原材料进货检验/验证规范
1、目的
对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制订进货检验/验证规范,并具体实施,确保合格的原材料交付生产。

2、范围
适用于本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茶叶产品的原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

3、职责
3.1综合部负责制订本规范。

3.2综合部检验员依据本规范实施进货检验/验证,并保持记录。

4、控制要求
4.1采购进厂的原材料,由仓库在待检区临时存放,并通过综合部进行检验。

4.2综合部检验员依据本规范实施检验/验证,符合规定的原材料通知仓库办理入库;如果发生不合格,则通知综合部向供方进行退货/换货。

检验员应保持有关记录。

4.3原材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检验方案详见附表。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含茶制品、代用茶。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产品种类2.1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2.2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叶类产品有苦丁茶、绞股兰、银杏茶、桑叶茶、薄荷茶、罗布麻茶、枸杞叶茶等;花类产品有菊花、茉莉花、桂花、玫瑰花、金银花、玳玳花等;果(实)类(含根茎)产品有大麦茶、枸杞、苦瓜片、胖大海、罗汉果等;混合类是指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而成的产品。

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含茶制品和代用茶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企业含茶制品和代用茶产品年销售额作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表1含茶制品和代用茶企业规模划分4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氟菊酯、鼠戊菊酯和溟鼠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45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5009.176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蛾醇残留量的测定GB/T14553粮食、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9648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0769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3204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3376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NY/T761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SN/T1117进出口食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1. 引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自古以来便备受人们喜爱。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茶叶的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相关标准成为评价茶叶品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着重探讨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茶叶的品质和检验标准。

2. 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香气成分等。

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赋予茶叶独特的色泽和口感,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而咖啡碱则是茶叶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具有兴奋神经系统、增强心脏功能等作用。

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是对茶叶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报告。

检验报告包括对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多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

通过检验报告,可以清晰了解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评价茶叶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4.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是对茶叶有效成分含量的规定和要求。

目前,我国对茶叶有效成分的检验标准已经建立并得到广泛应用。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主要包括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多个指标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

5. 个人观点和理解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标准的规范,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升消费者对茶叶的信任度,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体系,是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6. 总结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是评价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茶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和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质检管理规定细则(3篇)

茶叶质检管理规定细则(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茶叶质量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茶叶产品。

第三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茶叶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叶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质量责任,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第七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二)具备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四)具备相应的资质认定评审机构评审合格。

第八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开展检验检测工作,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第九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档案,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章茶叶质量检验检测项目第十一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感官品质: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二)理化指标: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三)卫生指标:致病菌、污染物等;(四)其他指标:茶叶种类、产地、等级等。

第十二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第十三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对检验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检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茶叶质量检验检测程序第十四条茶叶质量检验检测程序分为以下步骤:(一)抽样: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从茶叶产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二)样品制备:对抽取的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符合检验检测要求;(三)检验检测:按照检验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检测;(四)数据处理: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五)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将检验检测结果和结论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委托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检验细则
一:检验项目
嫩度
匀度
净度
鲜爽度
鲜叶摊放的各项理化指标
二:执行标准
XX茶叶质量标准
信阳毛尖茶地方标准
三:检验方法
嫩度、匀度、净度、鲜爽度原材料质检员应和摊青工艺生产人员一同上班,对每一批收到的鲜叶都要详细查看。

包括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和鲜爽度。

同时还要记录鲜叶的重量和摊青组对鲜叶的定级情况。

理化指标原材料质检员运用水分快速测定仪、红外线测温仪等仪器对鲜叶摊放的湿度、温度、叶温等一系列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做出详细的记录,需要时为杀青工艺的开始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