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7bd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f.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科学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应用策略一、引言科学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科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科学实践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科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 现状近年来,我国科学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科学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3)学生实践兴趣不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科学实践教学缺乏兴趣,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2. 存在问题(1)科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部分学校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5f11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0.png)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科学素养;实施策略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
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特征(1)实践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2)探究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科整合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论文(5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a635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b.png)
科学实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老师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如何让同学既完成有关试验教学内容,又参加到老师的课题中,值得讨论与探究。
我校试验动物学教研室担当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试验技术专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门课程中均有不同的动物试验内容。
因此,我们削减了基础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试验动物学等课程的试验教学课时,特地开设了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期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同学系统地学习动物试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切实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技能,使同学对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但仅凭有限的课时,无法全部把握纷繁简单的动物试验技术。
因此,在同学把握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学问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把握常规动物试验方法,学会观看和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的有关科研工作,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几个小的开放性试验模块,依据同学的学问储备和科研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科研内容,并以此组成几个科研爱好小组,让参加的同学在这类试验中得到切实的熬炼,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1.综合性开放性试验模式的内容。
以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课题为例,该模型的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试验操作众多,能够较完全、系统的培育同学的科研力量,使本科生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学问。
依据试验内容的需要以及本科生课内学时有限性的特点,将该课题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课题小组,例如:细胞培育课题小组;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小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评价组等,然后每个同学依据所学学问以及爱好爱好,选择自己的试验内容并组建“课外科研爱好小组”。
确定试验内容后,同学自己查询文献并写出具体的试验方案,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
确定试验方案之后,在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试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c424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b.png)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
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
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
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
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
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
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
初中科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初中科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0de7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1.png)
初中科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论文一: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这篇论文讨论了科学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过程,论文指出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论文探讨了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论文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科学教学模式研究
这篇论文研究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科学教学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效果。
论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问题导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实施该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论文三:探索性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探索性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探索性实验对学生科学观念形成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影响。
论文通过对学生实验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指出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实验设计。
论文还提出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合理使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三篇优秀的初中科学教学论文,涵盖了科学教学在培养
学生创造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及探索性实验的应用等方
面的研究。
这些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改进和优化初中科学教学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358b0f3169a4517723a38a.png)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一、巧激趣,促高效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更为精彩。
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短缺,饮水问题成了现在人们讨论的热点:今后我们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类才能饮用……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亿立方公里,其中%是海水(亿立方公里)。
淡水只占%,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
论文科学实验报告(3篇)
![论文科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e1814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f.png)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XX大学植物园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黄瓜苗(品种:XX)2. 生长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0.1mg/L、0.5mg/L、1.0mg/L、2.0mg/L)3. 实验工具:培养皿、喷雾器、尺子、剪刀、天平等实验方法:1. 将黄瓜苗分为五组,每组20株,分别编号为A、B、C、D、E。
2. A组为对照组,不施加任何生长素。
3. B组至E组分别施加0.1mg/L、0.5mg/L、1.0mg/L、2.0mg/L的生长素溶液。
4. 将生长素溶液均匀喷洒在植物叶片上,每天喷洒一次,持续30天。
5. 每隔5天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记录数据。
6. 实验结束后,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黄瓜苗分成五组。
2. 对黄瓜苗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
3. 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喷洒在植物叶片上。
4.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数据。
5. 每隔5天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记录数据。
6. 实验结束后,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施加生长素的植物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2. 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0.5mg/L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3.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浓度达到2.0mg/L时,促进作用明显下降。
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表现为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
结论: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浓度适中时效果显著。
2.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0.5mg/L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3. 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科学实验对小学教育影响论文[五篇范文]
![科学实验对小学教育影响论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f6d3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7.png)
科学实验对小学教育影响论文[五篇范文]1. 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 科学实验对小学生的影响科学实验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实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使研究更加深入和有趣。
其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主动研究科学的动力。
3. 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案例一:种子发芽实验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兴趣。
案例二:物体浮沉实验通过物体浮沉实验,学生可以探究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总结出浮力和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并提高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案例三:化学反应实验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变化。
他们可以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并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同时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案例四:电路搭建实验通过电路搭建实验,学生可以研究和掌握基本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流的流动和灯泡的亮灭情况。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5dfe6769dc5022abea007b.png)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篇一:科学教学小论文】一、巧激趣,促高效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更为精彩。
【篇二:初中科学小论文】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短缺,饮水问题成了现在人们讨论的热点:今后我们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类才能饮用?……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ec25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9.png)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中来。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XXX单位:XXX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注重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bf7a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a.png)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1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
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不知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
实验开始了,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
只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杯里一片黑色。
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点地散开,然后这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
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我再一次做了实验。
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把水染黑了。
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
在热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
所以,把墨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吃下肚的种子可以发芽吗?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
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
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
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
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
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
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的粪便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就不会发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书。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351a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6.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观察与实验: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
重要性观察与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方法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变化的过程;- 使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探索生活周围的各种变化现象,例如:- 温度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植物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生长规律;- 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可以了解速度、方向和力等概念。
结论观察与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对生活周围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研究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从小事做起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教导学生将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用水: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种树造林:组织学生参与种植树木的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结论环境保护教育应当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通过从小事做起,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环保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260d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c.png)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5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学校:龙车小学作者:刘雪莲时间: 2 0 1 3.1 1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明确实验目的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明确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
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明确观察任务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可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4ccf7b0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6.png)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可选)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儿童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长大后去探究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奥妙的品质。
同时,它也能为学生初、高中学习生物、物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实验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熟练,牢记于心。
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课时,我把所需的实验器材(灯泡、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后摆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而且实验教学显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
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一起,并告诉学生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学生开始设计实验,并按设计选取材料开始实验。
这样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创新。
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常常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总是教师领着学生做,然后说出实验结果“灌输式”模式。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则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初级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五篇范文]
![初级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b871b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9.png)
初级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五篇范文]范文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本文探讨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其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实验材料不足、安全隐患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实验室管理,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同时注重实验安全教育。
范文二:《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应用》本文介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文还探讨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如使用虚拟实验软件、生物模型等。
这些创新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范文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物理实验教学常常受到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时间有限等问题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或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实验前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把握重点。
范文四:《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介绍了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地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本文还探讨了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如利用地图、仪器等进行实验。
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范文五:《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管理》本文重点讨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
本文介绍了化学实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其应对方法。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实验中的安全风险。
以上是五篇初级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的范文,涵盖了化学、生物、物理和地理等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
这些范文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f02a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9.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通过设置小型植物培养实验,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到植物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到成型的过程,从而增强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介绍:- 引言: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方法,培养其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 方法:设置小型植物培养实验,通过给予适当的浇水、光照和空气等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到成型的全过程。
- 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了解了植物的需水量、光合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结论: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学生加深了对植物生命的认识,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第二篇:探索风的存在和运动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探索风的存在和运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通过利用风筝的运动及其对细小物体的影响,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到风的存在和运动情况,从而加深对风的认识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介绍:- 引言: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了解和探索风的存在和运动对其环境认知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 目的:通过探索风的存在和运动,帮助学生理解风的产生原因,认识风对细小物体的作用,并培养其观察和实验的科学能力。
- 方法:利用风筝的运动和影响细小物体的经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风的存在和运动情况,同时通过实验和图表的形式整理并展示观察结果。
- 结果: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到风的存在和运动,并了解了风的产生原因和作用,加深了对风的认识和理解。
- 结论:通过探索风的存在和运动,学生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加深了对风的认识,提高了科学素养。
第三篇:水的三态变化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研究水的三态变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19篇)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824ff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19篇)今天我们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实在是太奇妙了,怎么奇妙了?别急,接着往下读吧!我们七彩阳光假日小队为大家带来的是“酱油盐水二重奏”。
在一杯自来水中加几滴酱油就成了酱油水,再将一些盐加入自来水就成了浓盐水,还要准备一张纸片,我们的实验工具就准备完毕了。
实验开始了。
先把纸片盖在酱油水杯上,然后把酱油水杯倒扣在浓盐水杯上,接着把两个水杯之间的`纸片抽出来,你会发现酱油水猛地往下一渗,就定在原位不动了,两个水杯之间酱油水和浓盐水黑白分明。
酱油水竟然没有和浓盐水混合,怎么样,很神奇吧?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原理吧:原来,浓盐水的密度较大,酱油水的密度较小,所以酱油水就会浮在浓盐水上。
但是,如果把浓盐水放在上面,那么两杯水就会互相混合,变成了浅色混合水了。
还有其他的小队分别带来了“浮鸡蛋”、“刺不破的水袋”、“与众不同的气球”等,个个都让人感到十分神奇,精彩非凡!这场奇妙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在我们的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科学是奇妙的,有很多的奥秘等我们去探索,我们要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一些人认为人文要重于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侧重人文。
在他们看来,国家要强大,发展科学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是不能放弃的,发展科技的问题不能让利益泯灭了良知。
在小悦悦事件以及跌倒老人不敢扶事件发生后,比残酷的死亡更加抨击人们心灵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反省,究竟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良知存在?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科教兴国真的是对的吗?是否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遗落人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科学要重于人文,俗话说_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_,由此可见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道德高尚的基础,小偷出现是由于物质的缺乏,他如果是个亿万富翁还会去偷别人的钱吗?只有国家富了,人民富了,才会令道德素质更上一层,而这一切自然是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暂时放放。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4617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9.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范文范文一:色彩变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加入酸、碱和中性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对其颜色的影响。
实验材料- 红、蓝、黄三种颜色的食用色素- 酸性溶液(例如柠檬汁)- 碱性溶液(例如苏打水)- 中性溶液(例如白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红、蓝、黄三种颜色的食用色素。
2. 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3. 向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几滴碱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4. 向第三个试管中加入几滴中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红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橙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紫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 蓝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红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绿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 黄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橙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绿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颜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会发生变化。
红色食用色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酸性颜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碱性颜色。
蓝色和黄色食用色素也有类似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酸碱性质会影响其颜色表现。
范文二:浮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一个大水盆- 水- 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 在大水盆中注满水,使水的深度足够让物体漂浮。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力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情况。
实验结果- 小球:小球在水中会漂浮起来,表现出浮力。
- 长方体:长方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没有浮力。
- 圆柱体:圆柱体在水中会部分浸没,表现出一定的浮力。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的形状对浮力有影响。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837e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7.png)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1. 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索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改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在团队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实验教学的视觉效果。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的图像和视频,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科学实验案例和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模拟和虚拟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并快速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利用虚拟实验室或实验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和风险。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efb3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论文一: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及教学方法摘要:本论文通过设计一个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探讨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本论文通过设计一个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探讨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植物生长,实验,教学方法:植物生长,实验,教学方法引言植物生长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然而,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论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实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学生种植豌豆种子,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学生准备土壤和种子,并在适当的条件下种植种子。
2. 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分析并总结观察结果,探究植物生长的原理。
教学方法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向学生引入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在实验过程中允许他们进行自我发现和探索。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帮助他们从实验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效果评估为评估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班实验。
结果显示,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展现了更强的研究兴趣。
结论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促进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使用。
论文二:探究水的三态及相变的教学方法摘要:本论文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及相变的实验,研究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及相变的原理。
:本论文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及相变的实验,研究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及相变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教学,而高等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创新。
但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被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从实验教学的理念、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主体、实验项目性质、教学方法等角度分析阐明了两类实验的区别,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想素质、工程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传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来实现。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异同,以提高对创新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实验教学改革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在大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偏重于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总结,以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强调“统一性”。
传统实验教学让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时数、实验装置。
一个教学计划、一张课表、一个班的学生按部就班齐步走;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的“验证性”。
实验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三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一般都编印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指导书的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如同一个机械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独立思维受到压抑。
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这样的实验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次重结果轻过程。
实验课上只要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就达到实验课的目的了。
其实得出正确结果固然重要,但实验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否得到培养,实验研究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则往往被忽视。
二、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
创新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创新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将实验项目设置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使教学要求更有针对性,能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条件;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涉及多章节或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使教学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出现了空前主动的学习局面;三是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创新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由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创新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实验教学的定位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与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实验教学的理念中,实验教学受到高度地重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一般具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验证功能。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获得更加牢固的知识;二是技能训练功能。
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三是探索研究功能。
学生通过独立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归纳分析等,探索新的发现,以获得研究成果,同时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创新实验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法转轨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渗透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设计以及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两种实验教学的区别1。
两种实验教学体现的教育理念不同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即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的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这种实验教学理念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验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实验教学被看作是对理论的验证和附属品。
在实验教学目标上,着眼于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它只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只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而已。
而现今的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培养”上。
一个是“有利于”,一个是“培养”,“培养”更具有目标性,主攻性。
而“有利于”像一个“擦边球”,只要有一点儿作用就行,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目的不同,轻重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主要以示范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
在实验中,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不需要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实验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的是全面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动手实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两种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不同传统实验教学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实际操作中,老师的认识不够,很多应该让学生做的实验转变为教师讲解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更打折扣了。
而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全面,不但注重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改进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直至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
这样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科学实验过程无疑锻炼与培养了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
两种实验教学的主体不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性的主体地位,他们决定着实验中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实验教学是以“教”为主的,教学内容围绕“教”而展开,“学”限定在教师“教”的范围,“学”是被动的。
而现今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拐杖而是指南针,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去独立观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必须的工程技能。
学生则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并且充分与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及伙伴的协作学习。
4。
两种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性质不同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较为固定的项目。
这类实验项目主要是为辅助理论教学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
实验时,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讲的或实验指导书上写的实验步骤去“照方抓药”地做出实验结果。
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
而创新实验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出发,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
目前,各高校主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四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基本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项目的设置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本层面的实验项目重在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为进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性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基本步骤、思路和特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的许多章节的知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研究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问题,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
两种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往往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走流程式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而创新实验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抱着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目前,各高校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处层次的不同,实验项目性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实行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
例如,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现场授课与指导的方法;对掌握了初步实验方法的学生,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进行只指导不讲授或开放式自主实践方法;在综合实验中采用互动讨论的方法;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外指导方法;不同实验室的同一实验、课外学习采用网络实时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法、则可充满各类实验项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