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血液与肿瘤疾病-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及应用定量检查⏹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形态学检查⏹溶血相关检查及应用⏹止血与血栓检查及应用⏹造血原料检查及应用⏹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应用⏹骨髓活检及应用物学检测及应用⏹白血病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特征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随血液流动遍及全身,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血细胞检查包括定量检查(通常称为血常规或外周血细胞分析)和对血细胞形态的检查。
⏹血细胞检查的标本通常为静脉血,特殊情况下可采集末梢血。
⏹定量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形态检查:染色+显微镜检。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网织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RB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介⏹红细胞的来源与分化:造血干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携氧输送至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120天⏹正常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功能:携O2和CO2,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结构:亚铁血红素+珠蛋白肽链RBC和Hb检验的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单个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RBC和Hb检验相关参数的参考值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新生儿RBC 4.0 ~ 5.5 3.5 ~ 5.0 6.0 ~ 7.0(×1012/L)Hb (g/L)120 ~ 160110 ~ 150170 ~220 Hct 0.40 ~ 0.500.37 ~ 0.450.49 ~ 0.60RBC及Hb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RBC容量相地增加。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课件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苏北人民医院血 液病实验室
常见血液系统症状
1 1、血细胞减少: 一.贫血:营养性贫
血、MDS、白
血病、再障等
2 2、血细胞增多 一.红细胞增多:反
应性红细胞增多、
PV
二.白细胞减少:病 毒感染、MDS、 白血病、风湿病、 肿瘤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
STEP1
STEP2
细胞形态学:以异 常的颗粒增多的早 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细胞形态较较一致, 胞质中有大小不均 的颗粒,常见呈柴 捆状的Auer小体。
细胞化学:APL的 细胞化学巨幼典型 特征,表现为POX 强阳性。
APL骨髓象
01
02
细胞遗传学
包括常规染色体和 FISH检测。二种技 术可检测约90%的t (15;17)。
免疫分型
典型的APL表达 CD13、CD33、 CD117和MPO。
03
分子生物学
PML-RARα融合基 因:RQ-PCR可检测 出99%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90%以上的患者在受
累的细胞系中有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一.血常规检查:
01
WBC增高,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嗜酸细胞、
嗜碱性细胞增多,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见中晚幼粒细胞。
实
验
室
检
查
二.骨髓象
02
增生极度活跃,以粒
系增生为主,嗜酸细
胞、嗜碱细胞增多;
幼红细胞比例减低。
CML骨髓象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系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环节。
由于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检查方法日趋增多,但临床医师首先必须重视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做出判断分析,再选择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位好的临床医师应该是能运用最恰当的检验作出诊断,而不是检查越多越好。
其次必须正确对待高、精仪器和简单检验方法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国力仍有限,不可能在多数医院都配备高级的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而正确诊断也并非缺此不可。
第三,必须正确对待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际情况的关系,紧密结合临床。
第四,要认识到某些重要学科,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某些检查不仅是诊断手段,而且是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例如血友病A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与Ⅷ因子基因的不同缺陷类型有关,通过借鉴边缘学科的检测手段,使我们对临床现象有更科学的认识,借助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临床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一般血液检查外周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常可反映骨髓造血病理变化。
高质量的血常规检查,不但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有时甚至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外周血的一般检查被视为血液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已基本取代传统的人工显微镜计数法进行血常规检测,这类仪器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 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上述仪器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病理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改变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减少;相反,红细胞增多性疾病时则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值增高。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常见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的形态学诊断思路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适应症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白血病、MM、再障、巨幼贫,IDA等。
2、 诊断某些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疟疾、黒热病原虫等。
3、 协助诊断:淋巴瘤骨髓转移等。
常见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
一、常见贫血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骨髓检查的适应症血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1、贫血的定义 2、贫血的发病机制 3、常见贫血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1、贫血的定义:
外周血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 比容低于正常值,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水平下降 或内因子抗体阳性。
巨幼细胞贫血血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
巨幼贫诊断及鉴别诊断
• 一、诊断:
• 初筛:大细胞性贫血伴有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 确诊:骨髓巨幼红细胞>10%+叶酸和(或)维B12缺乏(必检) • 二、鉴别诊断:
(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巨幼红细胞增多可能的疾病) • 1,再障 • 2,溶血性贫血 • 3,MDS • 4, 急性白血病治疗后 • 5,肝病 • (易混淆疾病1:混合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3.MDS)
溶血性贫血
(常见贫血4)
溶血性贫血概念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的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的作用,使红细胞 破坏增加,寿命缩短,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 损耗而发生的贫血。
代偿性溶血性贫血: 正常人的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强烈刺
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强到正常的6~8倍,以 至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到15~20天,仍可以不表现 出贫血,即称为代偿性溶血性贫血。
IDA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贫血1)
检验科血液室检验项目
检验科血液室检验项目
血液室是临床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负责进行各种血液
检验项目,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治疗进展和评估患者的健康
状况。
血液检验项目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成分、血
液细胞、凝血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
些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
1. 血液成分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
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数量以及血小板数量,从而评估患者
的贫血、感染和出血风险。
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骨髓涂片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等,通过观察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评估患者的
造血功能和疾病状态,如贫血、白血病等。
3. 凝血功能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用于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患者的出血和凝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血液生化指标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A1c、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代谢、铁代谢和贫血类型。
总的来说,血液室的检验项目涵盖了血液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检验项目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液室在医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数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02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
发热机制febrile mechanism 人体体温调节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水平(hypothalamic level)的视前前下丘脑(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体温调节次级中枢在延髓、脊髓、大脑皮层 “调停点(set point)”学说
肿瘤热:白血病、淋巴瘤
*
感染的原因—粒细胞缺乏症
疾病本身和放化疗后可导致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500/μl感染机会增加, <100/μl可发生严重感染。 感染部位:皮肤、牙周组织、口咽部、结肠、肛周是常见感染部位。 微生物学:G-菌致病力强,特别是绿脓杆菌,致死率高。G+和真菌感染几率增加。
*
感染的原因—细胞免疫缺陷
*
全身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明显,疼痛,不化脓。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引起全身各处淋巴结皆肿大,但活动、不粘连、光滑、不硬、不痛、也不化脓溃破。淋巴瘤所致淋巴结肿大发展迅速,连成巨块,淋巴结坚实而有弹性,无移动性,无疼痛及压痛,多见于颈部。系统性红斑狼疮、链霉素过敏反应等也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
致热原pyrogen
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来自于宿主(host)外部 细菌、病毒、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endotoxin , lipopolysaccharide)、抗原抗体复合物、致敏淋巴细胞等
*
致热原
*
致热原
干扰素-α(interferon- α)
出血性疾病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检查。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血液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血液疾病的重要学科,其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常见的血液学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等。
一、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是一项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血液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对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计数和分类,以及测定血红蛋白、细胞比容等指标,从而评估患者的血液情况。
血常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与数量的方法。
该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在血涂片检查中,医生会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白细胞的分类和形态,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感染等病变。
三、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穿刺骨髓腔,采集骨髓标本进行检查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有关血液疾病的信息,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穿刺通常在专科医院或血液病中心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骨髓穿刺检查结果通常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血液疾病诊断。
四、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一项评估患者血液凝固能力的方法。
凝血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相关疾病。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五、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相关物质,如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测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298-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298-常见血液病的实
验室检查及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血液科贫血管理
1、ASCO关于EPO使用剂量的推荐,小单位剂量以多久进行一个疗效评估()
A、1年
B、半年
C、3个月
D、4周[正确答案]
2、2016年NCCN指南指出,当患者Hb小于()或较基线下降2g/dl时考虑慢性炎症性贫血或骨髓抑制性化疗导致的贫血
A、12g/dl
B、11g/dl[正确答案]
C、10g/dl
D、9g/dl
3、ASCO指南推荐化疗相关性贫血在Hb小于()开始使用EPO治疗,以减少输血
A、12g/dl
B、11g/dl
C、10g/dl[正确答案]
D、9g/dl
4、下列关于输血的缺点,错误的是()
A、并发症风险
B、免疫抑制
C、血荒
D、生存率升高[正确答案]
5、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病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总结词
骨髓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培养,了解骨髓造血情况及细胞形态。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活跃程度、细胞增生程度和细胞形态等;骨髓活检可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造血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等;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各种血细胞形态、比例和成熟程度等。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类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同时,流式细胞术还可以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基因测序是一种高通量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血液病诊断中,基因测序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结词
血液生化检查是了解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代谢情况的手段,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和脏器功能,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词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了解免疫系统状态及与血液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
及时进行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日常维护与保养
通过控制样本的质控品,监测实验室内检测过程的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
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室间质量控制
结果解读的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或检验师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血液病MDS
其他单药化疗:3小剂量阿糖胞苷:有效40%明显有效至CR为20%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年治疗相关死亡率10-25%10-20mg/m2·d分2次Q12h皮下或静滴疗程1-3周一般20天 小剂量阿糖胞苷的CAG方案:Ara-C 10mg/ m2·次 皮下 Q12hd1-14;阿柔比星5-7mg/m2·d 静滴 d1-8;G-CSF 200ug/m2· d皮下d1-14
MDS分型
WHO分型2008年:
类型
外周血
骨髓
RCUD
1系或2系减少 原始细胞<1%
1系发育异常 发育异常的细胞≥10% 原始细胞<5% RS<15%
RA
RN
RT
MDS分型
WHO分型2008年:
RARS
贫血 无原始细胞
仅红系发育异常 原始细胞<5% RS≥15%
诊断标准
MDS最低诊断标准: 1.必备条件: 1红细胞Hb<110g/l、中性粒细胞<1.5x10*9/l、巨核系plt<300x10*9/l中至少一系持续减少≥6个月; 2排除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发育异常的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
2.确定条件: 1骨髓涂片中红系、中性粒细胞系或巨核系至少一系≥10%有发育异常或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5%; 2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占5%-19%; 3典型染色体核型异常+8-7/7q--5/5q-20q--Y 两个必备条件+至少一个确定条件可诊断MDS;有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可<6月; 3.其他支持条件:流式细胞学、基因突变分析有单克隆造血证据
MDS疗效标准
骨髓CR:原始细胞≤5%且较治疗前减少≥50%但外周血细胞减少未恢复或可达血液学进步 稳定SD:未达到PR标准但无进展PD证据 失败:治疗中死亡或疾病进展 CR或PR后复发relapse有下列一项者: 骨髓原始细胞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外周血N计数或Plt较缓解/有效时的最高值减少≥50%; Hb减少≥15g/l或依赖输血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血液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日常治疗问题,它是由血液中某种细胞出现增加或活性变化引起的疾病。
其表现形式有各种多样性,但围绕着血液中的细胞改变及其对机体功能影响作为诊断依据,血液病的确定是按照基本的诊断标准来实现的。
定义血液病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和临床情况,以及血液病的影响程度等。
从高级别上来看,血液病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疾病定义分类体系,如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10)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血液病诊断标准中涉及到症状的描述,一般包括:低血细胞计数、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增加等。
另外,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液病诊断的基础,一般包括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在病情分析时也被广泛使用,一般包括CT扫描、核素标记检查、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等,它们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情,也便于进一步的诊断。
此外,临床情况对血液病诊断标准也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病情发展过程、肝脏、肾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特征等。
把所有这些信息准确结合起来,就能够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血液病,从而指导治疗。
血液病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其核心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血液病患者和个体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应性的药物治疗。
此外,为了评价疗效,常见的疗效检查项目有:血细胞计数及细胞类型以及血液小板和凝血指标、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液病病变的情况。
此外,临床评价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和临床情况,以及血液病的影响程度等。
此外,它也涉及到适应有效的药物治疗、根据病变情况进行疗效检查,以及综合评价患者病情变化等,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让患者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一、引言科学的诊断方法对于血液病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是血液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检测,可以获得血液病的相关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准确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血液病进行实验诊断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急性白血病的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其特点是血液中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严重影响正常造血过程。
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急性白血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风险分层。
2.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利用特异性的抗体标记和检测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表面标志物,从而确定患者的白细胞类型和分布。
对于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白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分布,进而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预后。
3.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异常,进一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亚型和预后。
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遗传学检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是否患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2. 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进一步确定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常见的遗传学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基因突变检测。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尤其是对于血液中常见的病原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的检测方法细菌是导致人们多种疾病的常见病原体,血液中的细菌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培养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来培养细菌,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生长。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出感染性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从而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
2.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合成DNA的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细菌DNA的特定区域,进而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细菌DNA,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细菌。
这些方法准确度较高,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菌感染。
二、病毒的检测方法病毒是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对于血液中常见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1. 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主要通过扩增病毒核酸的标记区域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
2. 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中和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毒抗体,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三、寄生虫的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传播性疾病,对于寄生虫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寄生虫的常见检测方法:1. 血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寄生虫卵或幼虫的存在。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科检测的三大常规之一,通过检验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血液系统是否正常,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再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进一步诊断。
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在血液检查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液检查的数值与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测的疾病主要有哪些?(1)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引起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病。
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
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
(2)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都可以引起疾病,使血液成份检测值发生异常,如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等。
临床上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和寄生虫性感染等类型。
(3)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能大致反映机体的身体状况,当血常规这些测定值过高或过低时,则提示机体的造血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医治。
常见的严重血液病比如白血病、再障等。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是什么?(1)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通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比容(hct)测定可以诊断贫血,明确贫血程度,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依据,对区分正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意义重大。
(1.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份,它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它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随血液被带到各组织,使全身组织能及时充分地得到代谢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红细胞数量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5~5.5x10^12/L),成年女性(3.5~5.0x10^12/L),如果红细胞低于参考值低限,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低于1.5x10^12/L应考虑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PPT9 显示的是早幼红细胞。
3 、中幼红细胞直径8-15 μm ,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体积的1/2 。
核染色质凝集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
核仁消失。
由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PPT10 显示的是中幼红细胞。
4 、晚幼红细胞直径7-10 μm ,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体积的1/2 以下。
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
胞浆量多,染成浅灰或成熟红细胞色。
PPT11 显示的是晚幼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粒细胞〈myeiobiast 〉直径10-18u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染色质呈均匀细薄沙状,核仁2-5 个,胞浆量少呈水彩蓝色,胞浆中无颗粒。
PPT12 显示的是原始粒细胞,可以看到以上特点。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直径12-20μm ,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大,圆形或类椭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粗糙。
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浆量增多,呈蓝色。
胞浆内开始出现大小,形态和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分布不均。
过氧化物酶阳性。
PPT13 显示的是早幼粒细胞。
3 、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此阶段胞浆中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嗜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颗粒)嗜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 ),直径10-18μm ,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占细胞体积2/3-1/2 。
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浆量增多,染成淡红色,并带淡蓝色。
胞浆中含有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红色嗜中性颗粒。
PPT14 显示的是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4 、嗜中性晚幼粒(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6μm ,圆形。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核的凹陷程度不超过核假定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胞浆量多,染成浅红色,胞浆中充满嗜中性颗粒。
PPT15 显示的是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直径10-13um ,圆形,胞核呈带形,S 形等,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中有散在分布的粉红色颗粒。
PPT16 显示的是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et )直径15-20μm 。
胞核与嗜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密集,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7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etafyelocyte )直径10-16μm 。
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
胞浆充满嗜酸性颗粒,但有时也可看到深褐色或紫棕色颗粒。
PPT17 显示的是嗜酸性中幼粒细(上)和嗜酸性晚幼粒细(下)。
8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c myelocyte )直径15-20μm 。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浆含有数量不多,排列凌乱,大小不等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常常分布在细胞核上,以至细胞核模糊不清。
9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4μm 。
胞核固缩成肾形,轮廓模糊。
胞浆及核上分布少量,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
PPT18 显示的是嗜碱性杆状核细胞(上)和嗜碱性中幼粒细胞(下),箭头指的是嗜碱性的颗粒,粗大的紫黑色覆盖在细胞核上。
(三)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淋巴细胞(lymphoblast )直径10-18um 圆形,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粗且核膜较厚。
核仁1-2 个,胞浆量少,蓝色透明并可见环核淡染带,胞浆中无颗粒。
PPT19 显示的是原始淋巴细胞。
2 、幼稚淋巴细胞(prolymphocyte )直径10-16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偶有小凹陷,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
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浆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
PPT20 显示的是幼稚淋巴细胞。
3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圆形,胞质可多(大淋巴细胞)、可少(小淋巴细胞),为天蓝色,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细胞核大,染色质致密、浓缩。
PPT21 显示的是成熟淋巴细胞。
PPT21 显示的是原淋、幼淋和成熟淋巴细胞的鉴别特点。
将原始粒,幼稚粒跟成熟粒做比较,强调在成熟淋巴细胞里面可能出现假核仁,这时候需要和幼稚淋巴细胞及原始淋巴细胞鉴别。
(四)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 )直径15-20um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核仁1-3 个,胞浆呈蓝色或灰色,胞浆量少无颗粒。
PPT23 显示的是原始单核细胞。
2 、幼稚单核细胞(promonocyte )直径15-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现象。
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
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浆较少,淡蓝色或灰色,胞浆中偶有少许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PPT24 显示的是幼稚单核细胞。
3 、单核细胞(monocyte )胞体不规则,胞质为灰蓝色、胞核不规则,呈“山”字形,笔架形,有明显折叠。
PPT25 显示的是成熟单核细胞。
(五)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浆细胞(plasmablast )直径14-18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占细胞体积的2/3 以上,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
核仁2-5 个。
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附近较淡,无颗粒。
PPT26 显示的是原始浆细胞。
2 、幼稚浆细胞(proplasmacyte )直径12-16μm ,多呈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体积1/2 ,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
核仁不清或消失。
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周围有淡染区。
胞浆内有空泡和少数天青胺蓝颗粒。
PPT27 显示的是幼稚浆细胞的特点。
3 、浆细胞(plasmacyte )直径8-15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明显缩小,较圆,占细胞体积1/3 以下,偏于细胞一侧。
核染色质浓缩成块,常排列成车轮状,无核仁。
胞浆丰富,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有泡沫感。
核的外侧有明显的淡染区,胞浆内有空泡,偶见天青胺蓝颗粒。
PPT28 显示的是浆细胞的特点。
(六)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 )直径15-30μm ,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大,圆形,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深紫褐色或浓紫红色,粗大网状,排列紧密。
核仁2-3 个,呈淡蓝色,常不清晰。
胞浆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
PPT29 显示的是原始巨核细胞的特点。
2 、幼稚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 )直径30-50μm ,不规则形。
胞核较大,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呈肾形或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或小块状,排列紧密。
核仁可有可无。
胞浆量增多,常有伪足,染蓝色或淡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淡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
PPT30 显示的是幼稚巨核细胞的特征,可以看到大而不规则。
3 、颗粒型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直径40-70μm ,有时可达100μm ,不规则形。
胞核较大,不规则,常有层层叠叠,多叶扭曲或分叶状等。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
胞浆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胞浆内含有大量细小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
但无血小板生成。
PPT31 显示的是颗粒型巨核细胞。
4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直径40-70μm ,有时可达100μm ,不规则形。
高度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胞浆呈均匀粉红色,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呈伪足状,其内外侧有大量血小板堆集。
PPT32 显示的是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5 、裸核型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胞核。
PPT33 显示的是裸核型巨核细胞。
(七)其它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等。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内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不同,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化,可利用它们的变化识别不同的病态细胞。
因此,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是临床血液病诊断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1 、应用目的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血病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