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实验室检查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在初期,风湿病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但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
及早确诊风湿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风湿病确诊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确诊标准:一、临床表现1.关节疼痛和肿胀:风湿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出现问题。
2.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出现僵硬的现象。
3.晨僵:早晨起床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关节僵硬,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4.皮肤变化:风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红斑、硬皮病等皮肤变化。
5.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发热、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多数风湿病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
2.抗环瓜拉原(ACPA):抗环瓜拉原是一种特异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标志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 C-反应蛋白(CRP)和沉淀素:这两个指标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风湿病患者血清中常常升高。
4.关节穿刺液检查:对于关节炎症患者,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或痛风等其他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可以显示骨关节的变化,如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关节变形等。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如骨赘、滑膜增生等。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如骨折、软组织肿瘤等。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确诊风湿病后,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
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风湿病的确诊金标准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做出的。
风湿病学实验室检查
10 1
风 湿病 学
国 际内科 双语 杂志 2 0 Vo. 。 o 4 0 7。 17 N .
风 湿 病 学 实 验 室 检 查
R0 i de ① b n Bu r
Vit rN s a c0 Ca s r—Pu l i 0 li n ② c
自身 抗体 ( 1 表 )
资格 ,并在 伦敦查林克罗斯 医院和威斯 敏斯特 医院接受 风湿病学方 面
的 训 练 。 他 的研 究 方 向包 括 复 杂 的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脉 管 炎 和 皮 质 类
固醇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 。利益冲突 :无 。 @) c r asr ul ioMR SF C MR Vio N C sa —P lcn t i C R RD D是英 国 O w s y罗 s et r
尿 酸 在 血 液 和 组 织 液 中 的溶 解 度 有 限 ,因 此 血 清 尿 酸 水平 越 高 ,关 节 内 及 周 围 晶 体 沉 淀 和 因此 产 生 痛 风 的危 险越 大 。 随 着 普 通 人 口中 肥 胖 和 酒 精 消 耗 的增 多 ,平 均 血 清 尿 酸 盐 升 高 , 因此 有 痛 风 的 发 病 增 多 。记住 诊 断 痛 风 的 “ 标 准 ” 是 滑 液 或 其 他 金 组 织 液 中明确 有 尿 酸 盐 晶 体 很 重 要 。 因 为 高 尿 酸 血
症 ( 性 >0 4 mm lL 男 . 2 o ,女性 >0 3 m lL 比痛 / . 6 mo ) /
系统性 红 斑狼疮 (L S E) 是个 例外 ,如 果没 有 合 并 感 染 ,C P往 往 正 常 或仅 有 轻 微 升 高 。发 病 时 E R 或 R S
C P高是类 风湿 性关 节炎 预后 不 良的 因素 。 R
风湿病诊断标准
风湿病诊断标准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以下是风湿病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症状。
1.关节疼痛,慢性进行性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双侧对称的关节,常在清晨或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2.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且有压痛。
3.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
4.全身症状,疲乏、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沉,血沉率常常升高,但非特异性。
2.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3.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
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
5.关节液检查,关节滑液炎症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关节X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畸形等表现。
2.超声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滑囊积液等表现。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可做出风湿病的诊断。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实验室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或抗CCP抗体阳性;3.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破坏、畸形等特征;4.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五、诊断注意事项。
1.风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不能片面依赖某一项指标。
2.在进行诊断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六、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如理疗、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七、预防措施。
1.避免受凉,避免寒冷、潮湿环境,避免受凉。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关节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总结,风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诊断风湿病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同时进行综合治疗和预防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类风湿诊断标准,全称“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87年联合制定的一套诊断标准,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标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持续时间超过6周。
同时还有晨僵现象、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
此外,还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关节、皮肤、眼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
关节方面需要检查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度受限等情况。
皮肤方面需要注意是否有紫红色皮疹、皮下结节等表现。
眼部方面需要注意是否有结膜炎、巩膜炎等情况。
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需要注意有无受累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其中,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志之一。
同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核抗体也是重要的检查项目。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MRI、超声等。
其中,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组织的变化;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关节滑膜、软骨下骨质变化等。
总之,类风湿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参考依据。
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缓解疼痛、减轻关节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类风湿因子检查:这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风湿病。
2. 抗核抗体检查: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试验,常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病种的筛查,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全身性硬皮病、狼疮性肝炎等。
若出现升高,考虑存在风湿病。
3. X线检查:这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骨骼和关节的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风湿病。
4. 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病程至少6个星期。
5. 关节肿胀:有三个或更多,而且病程持续至少六周。
6. 腕部、掌指、关节肿胀:六周以上可见到。
7. 皮下结节的出现。
8. 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的改变。
以上七项中满足四项者,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非绝对,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常见风湿病实验检查知识讲稿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风湿病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通过X线平片可以观 察关节骨质、关节间隙和软组织
的变化。
X线检查对于骨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 义,可以发现关节骨质侵蚀、关 节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等病变。
X线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 射等优点,但有时对于早期病变 的敏感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
炎症指标检测
C反应蛋白(CRP)检测
总结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其检测结果有助于判断炎症反应的 程度。
详细描述
C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当机体受到感 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水平会迅速升高 。CRP检测通常用于评估风湿性疾病 的活动性和疗效观察。, 可作为判断炎症和病情活动的参考指 标。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抗核抗体(ANA)
类风湿因子(RF)
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干燥综合征等。
阳性提示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性,但 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阳性结果。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抗角蛋白抗体(AKA)
阳性提示血管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
免疫球蛋白检测
有助于评估体液免疫状态, 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
补体检测
补体系统参与免疫应答和 炎症反应,检测有助于了 解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 情变化。
肾功能检查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风湿病常累及的器官,肾 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肾脏损害。
THANKS
感谢观看
阳性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
炎症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C反应蛋白(CRP)
升高提示炎症或感染,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 湿病活动期。
sle的诊断标准
sle的诊断标准SLE的诊断标准。
SLE,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
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和血管等。
SLE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SLE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确认患者是否患有SLE。
1. 临床表现。
SL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红斑、光敏感、关节痛、发热、疲劳、脱发等。
这些表现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部位,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进行初步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查。
SLE的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尿液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尿蛋白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帮助医生确认SLE的诊断。
3. 其他器官的受累。
除了常见的皮肤、关节症状外,SLE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如肾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等。
因此,对于有疑似SLE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器官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以便全面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4.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的共识,SLE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其中,临床表现包括面部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蛋白尿等;实验室检查包括ANA阳性、双链DNA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等。
符合这些标准的患者可以被诊断为SLE。
5. 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SLE的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同时,需要注意到SLE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能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是单一指标。
总之,SLE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临床医生在诊断SLE时需要谨慎细致,以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SLE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备组血沽Clq 的浓喪(X+S) mg/L
通过对比松辆徂弓对閱殂血淸Clq 水平.证实了 LN 忠A 与IIIZ 的$口5您者血 消eg 浓度均显苦低丁lE 常人、ft 他风湿性疾林也石・及其他疗脏疚病患乩 尤 以S4慰齐血清Clq 浓度的降低明显• 患拧血淸Clq 浓度的水平显甘低于卄
JZ 的患齐-山此町以押:测,血沽 Gq 水平》jSLE ・尤比足SUS 您拧的疗 脏损•幷Z 何存在杵明确的相关件•
r r 氏气*/F : 2%«常心醫碍;带幷?R 启昴閑1帖屛假缸hnY 周貂 :•品4兌
堆« I «车恋・»怡1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诊断为LN 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lq 抗体的滴度冇助 于早期发现病惜活动。
总之抗Clq 抗体可用于:
1.狼疮及LN 的诊断。
2 •狼疮患者随访中的监测。
3. 早期识别LN 复发。
HI *1
M Hl
Jfc 伦 IW 低* o
ti. w 人 m -lU
i
♦ :M*
er
SUiZrU
1 Z Ml
4(1
■ :■P” 3T. r» ih 1 z m Ml
-><i
1 r sttT r^
・
N “ ♦A. 1A ft 更 Ml
it
K tv n Hi
til
IO S*
a <r n Itk *< W »K lAi 1(
30 NM 土SA a ar
i t : . * J tiUC Ml 1匕令S
ua
•< LZ eii t 匕 M l y 113。
风湿免疫系统临床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
1.1.2 SLE常见血常规变化
贫血:包括慢性病贫血、缺铁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脾亢 引起的贫血和肾性贫血等。
白细胞变化: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 二者均减少。原因:骨髓抑制、脾亢、药物作用。
血小板减少:尤其易见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 血栓形成:约半数出现于抗狼疮凝集物阳性患者。
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些阶段都会出 现抗dsDNA抗体;
在具有抗dsDNA抗体的人中,有85%会在约5年内发展成 SLE;
抗体效价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干燥综合征、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其他 CTD患者也可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但阳性率一般 低于10%,抗体效价也低;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中也可出现抗dsDNA抗体,常出现于ANA阳性的I型 AIH患者中,对疾病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GBM
GBM抗体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 出现于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
肾小球肾炎患者,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肺出血。 抗肾小管基底膜自身抗体也可见于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肾炎,但它
在发病中的作用不明。GBM抗体阳性的患者约50%病变局限于肾 脏,另50%有肾脏和肺部病变。仅有肺部病变的抗GBM抗体阳性 者非常少见。 检测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诊断和治疗均非 常重要。约15%左右患者有GBM抗体,但绝大多数有ANCA。 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GBM抗体阳性者预后最差,其次是 PR3相关性韦格纳肉芽肿和MPO相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p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MPO(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c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 PR3(蛋白酶3,proteinase 3)。
类风湿诊断标准7条
类风湿诊断标准7条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着世界上超过十五亿人口。
类风湿是一类涉及免疫系统的复杂疾病,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因而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
为了准确的诊断类风湿,临床上采用了根据类风湿发病机制多样化的类风湿诊断标准7条: 1. 临床既往史:回顾患者的临床症状,无论是改变的还是持续的,以及临床病变部位,所有的发病特点都被考虑在内。
2.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以及体液免疫学检查。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类风湿病变的部位、范围、病理变化和活动度,诊断类风湿的重要参考。
4. 临床诊断:此项检查包括对患者典型症状和体征的认真检查,例如,贴近皮肤时会出现热感或者刺痛等类风湿特征性症状。
5.节穿刺:通过对患者软骨炎性关节病变部位进行穿刺,从液体中直接取样,从而能发现类风湿特征性炎性渗出液和上皮细胞,作为类风湿的诊断依据。
6.疫组织化学检查:有一些类风湿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发现,例如,它可以发现骨骼肌组织内的炎性渗出物,以及腱部呈乳头状的肿大改变。
7.清抗类风湿抗体测定:一般的抗类风湿抗体能够反映出患者的炎症活动水平,以及临床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类风湿疾病的重要检查和诊断手段。
以上便是类风湿诊断标准7条,这些标准是以多学科协作的形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运用上述诊断手段,综合判断患者类风湿病变程度,判断患者可能是否患有类风湿疾病,从而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最终达到控制疾病发病的目的。
此外,除了上述诊断标准外,根据类风湿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各项诊断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及治疗方案。
类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发病的疾病,治疗过程复杂多变,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发病机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方案,全面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总之,类风湿诊断标准7条是依据类风湿发病机制多样性的综合考虑,应用多学科协作的方法,综合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类风湿疾病,以便精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控制疾病发病的目的。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风湿病分类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关节炎( A),Still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风湿病检查方法有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平片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等,实验室常用以下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风湿病患者病情活动时,ESR增高,但ESR增高不等于患有风湿病。
ESR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可以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ESR不是病情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ESR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是一种抗变形IgG的自身抗体,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
随处可见关于“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科普文——类风湿因子虽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命名,但它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慢性乙肝感染、血液病等。
5%的健康人群也可检测到RF。
虽说RF阳性,未必是类风湿关节炎。
但是高滴度的RF(≥正常值上限3倍),还是要结合患者病史及查体,认真排查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大意义,阳性率达60%~80%。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RF阳性。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RF也可阳性。
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炎症时,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类蛋白。
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活动期可检测到CRP升高,同时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降至正常。
风湿化验项目
风湿化验项目风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韧带、肌肉和其他结缔组织,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风湿性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湿化验项目作为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湿化验项目主要包括血液学、免疫学和生化学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学指标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ESR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来反映血液中炎症反应的程度。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的升高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
这两项指标的升高可以提示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学指标中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是常用的自身抗体。
RF是指针对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较高。
ANA是指针对细胞核内的抗原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率在风湿性疾病中也较高。
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并且对于某些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生化学指标中的尿酸、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其水平的增高与痛风相关。
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异常可以提示风湿性疾病的并发症或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风湿化验项目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分析。
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在化验结果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虽然风湿化验项目在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某些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导致诊断的漏诊或误诊。
其次,某些指标的升高可能不仅仅与风湿性疾病相关,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或非疾病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风湿化验项目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避免片面地依赖化验结果。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发生栓塞的机理
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磷脂结合 ,使前列腺素合 成减少,血管收缩 与血小板膜磷脂作用,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释 放而促进血栓形成 中和β2GP1的抗凝作用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一组异质性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 物质起反应的抗体。
靶抗原
磷脂: 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胺醇 磷脂酰甘油 …….
磷脂同辅因子结合蛋白
同辅因子: 2糖蛋白1 凝血酶原 蛋白C 蛋白S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
抗磷脂抗体(APL)
7.同一疾病患者的预后可有较大差别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特征
症状:雷诺现象、晨僵、发热等 体征:关节肿胀、皮疹、肌无力等
2.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ANA、dsDNA、RF、AnuA) 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常规化验等 影像学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自身抗体测定的价值
1.在典型风湿病 — 肯定诊断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嘉兴一院风湿免疫科 张斌
概述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特点
1.不少慢性风湿性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病程多呈慢性,常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
3.同一疾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4.不少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
5.常有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风湿热主要诊断标准
风湿热主要诊断标准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于湿热环境下。
风湿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下是风湿热的主要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发热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持续性高热,可伴有出汗、乏力
等症状。
2. 关节痛,多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呈移行性特点,且常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3. 心脏损害,风湿热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出现心脏杂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4. 皮肤表现,可出现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皮肤损害。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沉,风湿热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血沉增快。
2.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风湿热的常见实验室指标。
3. 类风湿因子,部分风湿热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之一,并持续2周以上。
2. 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升高。
3.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综上所述,风湿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风湿热的诊断有所帮助。
风湿诊断标准
风湿诊断标准
风湿诊断标准是指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
患者是否患有风湿病进行判断和诊断的依据。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风湿病诊断标准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诊
断标准、硬皮病诊断标准等,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在
临床表现方面,包括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关节活动受限、皮肤损害、全身症状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指标的检测;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包括X线、超声、CT、MRI等检查的结果。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ACR制定的诊断标准包括关节炎的持续时间、关
节的受累程度、血清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急性期反应物的升高程度等指标。
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包括皮肤损害、关节炎、肾脏损害、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等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排除其他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总之,风湿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指导
医生进行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风湿诊断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plotype祖单倍体 8.1。TNF--308A
SSC
HLA-DR1,DRQI;P1A2/FN等位基因与肺纤
维化,Scl-70的阳性呈正相关。
SS
HLA-DR3. DRBI0602,03(与肾小管酸中毒及
SSB密切相关,DQAI0504,DQBI0202。
RF
HLA-DR4.
OA
HLA-A1,B8.
3
2
11
雌激素和催乳素PRL
大家都知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失 调,会影响的发生和发展。
PRL(prolatin)已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对细胞和体液免疫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免疫细胞 也能产生PRL样物质,发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SLE中PRL与可的松CS比值增高 反与病情进展相关。男性患者PRL水平升高而雄 激素功能低下,认为PRL可抑制睾酮的生成,在 病因中起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通过其抑制雄 激素而起作用。另外用bromocriptine BRC溴隐停 使PRL降低可使SLE病情改善。在RA已证明PRL 是AA(adjuvant arthritis)形成的必要条件。国外 报道在RA中PRL水平上升发生率为10.8%。
白细胞 粘着游走
2
血小板 凝集亢进
血小板 释放反应
TG PF4
9
CRP与炎症
CRP是重要的炎性因子,其致炎作用包括:激活补体、 刺激细胞因子分泌、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与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 摄取及单核细胞化学趋化性、上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等.
3
2
7
炎性实验室指标
主要针对疾病活动性 ESR: CRP:2周内>80%, 大于4周<25% OTHER:1.白细胞及中性粒 细胞. 2.糖蛋白及粘蛋白等.
3
2
8
CRP
感染 外伤 免疫异常 恶性增生物
3
IL-1 IL-6 TNFa
CRP
ICAM-1 VCAM-1 E-SELECTIN 凝血纤溶
系统亢进
常见风湿病实验检查
风湿病病因学检查.
RA
HLA-DRB10405 0409风
险高达58.2%.
SLE
HLA-DQB1(nRNP),
DQa(SSA/SSB),
DQW6(Sm)
DQB1(TCR).
AS
HLA-B27.
3
2
1
BS
HLA-B51.
PM\DM
HLA-B8,DR3,DR1. HLA-DRB1 ,ancestral
基因芯片或微阵列技术 (gene chip or DNA microarray):
3
2
3
该技术其原理类似于反向斑点杂交。它是指大规模 集成电路控制的机器人在尼龙膜或硅片等固相支持物 的表面有规律地合成代表不同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 或液相合成探针后,通过点样仪点样于固相支持物的 表面。这些探针与放射性标记物或荧光素标记的样品 的DNA或 cDNA互补核酸序列相结合,通过放射自显 影或荧光检测,对杂交结果进行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 获得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模式图,反映样品中基因 表达的情况。
3
2
5
AS的相关遗传因素
1 : HLA 是 一 必 需 的 致 病 基 因 , 但 其 遗 传 风 险 为 16~50%。其亚型有23个之多,从B2701~2723。 与AS相关的是2705﹑2704﹑2701等等。
2:CYP2D6﹑LMP7和TNF308等TNF-的等位基 因 ; bosak 报 道 HLA-2﹑Bw4﹑Cw1/2﹑DR1 基 因 频率均高于健康人群。这提示HLA-A﹑B﹑C﹑DR 和DQ区 域有与 AS发病 的 易感基 因存在 ; HLAB60增加了AS依赖HLA-B27发病的易感性。
3
2
6
链球菌感染的检测
1 咽拭子培养
20~25%
SZ(链球菌酶)检
2ASO>500
50%
3DNA酶-B>210
85%
4ASK(抗链球菌激酶)>8
5AH(抗透明质酸酶)>128
6ANDS(抗核苷酸)<275
抗EBV抗体
RA
PHS-2(福氏志贺菌) Reiter's
肺炎克雷伯菌
AS
沙门菌,螺杆菌
ReA
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可检测DNA 片段中不同位置的点突变,
而不必象PCR- RFLP 那样,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制酶,
使其识别的位点正好位于等位基因的特异性核苷酸序
列处。
3
2
4
PCR- SSP(SEQUENCE SPECIFIC PRIMES)是 近年唯一针对急诊和尸体器官移植而设计的。其 原理是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SSP ,特异的扩增目 的DNA 片段,再通过凝胶电泳等手段,判断被扩 增序列的存在。 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SNP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已有MHCSNP分型试剂盒面市。 分子的超型及抗原结合肽超基序的发现,表明可 从功能上对类分子进行分类使得该技术更为合理, 简明和实用,对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和异体移植 有重大意义。
3
2
2
HLA研究进展
HLA抗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了其所表达的HLA抗 原分子的多态性, 也决定了HLA系统免疫应答的多样 性与复杂性。近年来HLA 基因分型迅猛发展,使得 HLA 基因分型更加准确,简便和实用。 HLA 基因分型 目前大致分为: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 SSOP 是以 核酸杂交为基础的分型技术。 PCR扩增特定的基因片 段,与(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序 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进行分析鉴定。
CRP与肥胖关系密切,而且脂肪细胞也可分泌CRP.
CRP水平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女性较高,吸烟、感 染和某些药物可使其增高;而饮酒和某些药物可使 其降低.
3
2
10
生化检查
1.Ca, P,Fe等电解质. 2.UA,磷酸钙双水化合物CPP等. 3.肝, 肾,血常规等功能检查. 4.CPK,LDH同功酶,肌球蛋白,肌凝蛋白重链,肌钙 蛋白I(TnI),等肌酶谱检查. 5.蛋白及蛋白电泳检查. 6.雌激素,泌乳素等激素检查. 7.维生素,骨钙素,TRAP,Pyd,Dpy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