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大学学院课程标准制订与执行管理办法

大学学院课程标准制订与执行管理办法

XXXXXX学院课程标准制订与执行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为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特制订《XXXXXX学院课程标准制订与执行管理办法》。

第二条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教学活动、教材、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第三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系、部)以及相关部门依据学校相关文件完成,每门课程标准制定的责任部门为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的开课部门。

第四条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含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都必须制定课程标准,无课程标准的课程不能开课。

第五条制定后的课程标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附件,并与人才培养方案一并提交论证,经审定后用于指导教师的相关教学活动。

第六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由各二级学院(系、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到教研室或课程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制定与修订。

教研室或课程团队必须明确课程标准的负责人,负责人原则上应该是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课程标准制定与修订的负责人协同企业技术人员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第七条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根据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工作实际内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根据生源实际来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并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

第八条按照“集体讨论、编写初稿、审议修订”的程序,各二级学院(系、部)以及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教研室主任、课程标准编写负责人等对课程标准的初稿进行集体审议,研究解决课程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践性、课程与课程之间是否存在重复与交叉等问题,提出初审意见后,由负责人对初稿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经部门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它既是一门课程或某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选用教材、制订授课计划、实施教学和教学检查的依据。

制定和编写规范、科学的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措施。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第一条课程标准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为指导、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构筑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第二条课程标准要准确地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相同课程的课程标准在不同专业应根据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课程标准编写要体现改革的精神,不能服从某种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第三条课程标准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规定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与有关课程(如后续课程)的衔接。

第四条课程标准要从职业需要出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强调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第五条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第六条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第七条课程标准要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第二章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第八条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教学单位负责。

在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教[2008]21号(修订)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

公共课、基础课主要开展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改革,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部分内容模块可纳入到一体化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为规范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内涵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属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二、课程标准编制依据(一)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应该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门类和具体课程。

(二)在分析职业主要岗位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

三、课程标准编制格式与要求(一)课程标准要素与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包含课程的管理信息,对课程的要求、规范等。

1.课程名称本课程确定的标准名称。

对于职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与该项典型工作任务相同。

2.课程代码按照学校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课程进行编码。

3.适用专业指明该课程适用于何专业。

4.参考学时规定本课程的参考学时(含复习、考核评价学时)5.参考学分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纯实践课程按照每周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

6.课程性质与作用描述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的哪类课程,以及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何种支持。

7.课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该要素只针对职业核心课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辽宁某某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课程标准管理制度

课程标准管理制度

课程标准管理制度一、总述为了规范学校内各类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评价流程,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定了《课程标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评价,旨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管理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学校办学目标。

二、管理目标1. 规范课程设计。

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内容完整,教学目标明确。

2. 保障教学质量。

监督课程实施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加强课程评价。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提升师资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课程标准管理流程1. 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

每门课程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

(2)编写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编写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3)审核课程大纲。

经过教研部门、教务部门、专家评审等程序,确认课程大纲符合学校教学要求。

2. 课程开设(1)课程审批。

新课程开设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批,明确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教师等。

(2)招生安排。

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教师资源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和人数。

(3)教材选择。

选用符合课程要求和教学需要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全面、准确。

3. 课程实施(1)教学进度控制。

按照课程计划控制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课堂秩序。

(3)学生评价。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4. 课程评价(1)自评及督导评价。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学校领导及专家也应对教学进行督导评价。

(2)学生评教。

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为后续改进提供建议。

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制订与管理

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制订与管理

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制订与管理1目的规范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的编制、评审、审批、发布、修改等工作过程,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则》的要求。

2适用范围航海教育与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编制与修订过程。

3职责3.1教务处提出关于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

3.2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编制。

3.3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评审。

1.1.14海事学院分管副院长负责各专业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审核。

3.5海事学院院长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审批。

3.6质管办负责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发布。

4工作流程4.1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编制1.1.2L1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全部课程都必须制订课程标准(含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没有课程标准的课程不得开课。

1.1.3课程标准一般每三届全面修订一次;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1.1.4每一次编制与修订前,教务处提出关于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

1.1.5海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根据课程教学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制订课程标准编制的工作计划,并下达给专业负责人。

1.1.6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牵头组成编制小组(由讲师及以上的职称或有管理级船员职务的人员组成),由编制小组完成各门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初稿编制,并撰写编制说明(依据船员教育与培训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履约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船员教育与培训主管部门的其他要求、以往教学和培训计划执行的效果、船员市场需求、以往毕业生的质量分析、适用对象、教育手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因素、委托方要求(如有)等)。

1.1.7L6课程标准的内容、规格要求,应符合学校有关制订课程标准的规定。

1.1.8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负责收集本专业各门课程标准(培训大纲),交分管副院长统稿后,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2人及以上)进行课程标准的初审,填写《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审稿单》,并组织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要求编制与评审活动应由不同人员构成),对课程标准(培训大纲)进行评审,提出修改建议,并形成《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专家论证评审表》。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是组织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作用。

,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制定本办法1、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理念的更新2,课程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制定的一般依据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有必要防止片面强调课程主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偏离培养目标。

公共和基础课程旨在应用和“必要和充分”。

首先,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3,示范专业应选择3-5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排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实施以实际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其余199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化,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人员”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与管理规定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与管理规定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与管理规定闽交院教〔2008〕90号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最基本教学文件,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管理、考试命题和教材选用与编写的主要依据。

为促进和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与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教学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1、课程教学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培养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学习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对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要经教研室会议审议和论证。

3、课程教学标准制订要符合时代要求,要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要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一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线,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的角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教学功能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的多元评价方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鉴于规范性要求,课程教学标准的格式及内容应与本规定中所要求的格式统一,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

二、课程教学标准的管理1、课程教学标准是组织课程课堂教学的依据,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教学标准一经批准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试行)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不但应该指导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的“学”。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应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二)课程标准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三)课程标准应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四)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性质和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考核、课程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系部、课程内容、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后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标准研发团队等内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课程设计及课程任务等。

(三)课程的目标目标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

1.课程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某高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某高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修订版)2010-12-30课程标准是指导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文件,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把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门课程,明确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实践环节的任务、地位、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的检查等。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不但应该指导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的“学”。

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分解成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各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和其它活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努力把握时代特征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标准的编制要突出高职特色,要与课程对应的职业发展相适应,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技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的技术标准及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标准,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体现出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课程,都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更应以培养职业行为能力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原理,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所必须和够用,应侧重技术理论的应用形态,指明应用领域,训练应用方法。

专业技术课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适当的先进性,针对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行为导向教学目标。

3.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

专业技术课的设置要面向应用,实现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适用专业:中药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114编写执笔人:聂晓博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20XX-2-16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门课程要求在学习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并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开发生产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中药化学》不仅是衔接中药基础学科和化学基础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药学科和西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是以现代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

它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等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学好中药化学又能独立从事中药有效成分、中药质量标准等研究与应用。

因此,培养学生在中药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中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与中药学专业的特色。

2.《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对于从事制药和科研工作的部分学生来说.它的学习结果可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科总课时较多,其中实验课学时占大部分,实验课目的不仅仅是加强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理论教学服务,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适应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岗位。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办法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办法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办法一、制定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办法对于培养学生成才、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定背景、标准的确定和制定过程、教师参与、关注学生需求、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负荷和压力、评价与监督、跨学科合作、国内外借鉴等十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标准的确定和制定过程制定学校课程标准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然后通过咨询专家、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式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透明公正,注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三、教师参与教师是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

四、关注学生需求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应该将学生的需求置于核心位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应该成为制定标准的重要依据。

因此,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新能力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标准往往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在制定学校课程标准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合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程负荷和压力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因此,在制定学校课程标准时,应该合理控制课程负荷,减轻学生的压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评价与监督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关注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注意评价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八、跨学科合作在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现象日益增多。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可以设置为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也可改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针对性专业学习过程。

部分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或项目课程,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3.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徽商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讨论稿)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采用纲要形式具体地反映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顺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选用)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规范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结合三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见附件1、2)四、制订课程标准的工作程序1、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各系部按照“讨论、编写初稿、讨论修订”的程序负责课程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初审工作。

对各门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任务,各系部必须落实至教研室,各教研室必须明确编写标准的负责人和执笔人。

为体现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编写负责人必须是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的指导思想。

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示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要充分考虑我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课程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校外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基础课程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程序1、课程标准由各专业教学部组织相关教研组制订,由教研组长主持,制定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职业教育理念,对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沟通研讨,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容,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2、教研组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

专业学科组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专业科负责人初审签字报送教务科。

3、教导处组织专家组按本办法对课程标准进行审查、汇总后,由分管副校长审批执行。

教导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训课之间,各学科组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容及格式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主要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容与要求、课程实施、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和其他说明等七个部分。

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1、课程标准是学校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

各教研组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容和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

各教研组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教学部主任和教务科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各专业学科组和教导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

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各教研组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专业学科组提出修订申请。

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五、建立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

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扬。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

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附件一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审定日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说明制定本课程标准的依据,包括国家、省教育厅、学校有关教学文件、职业教育的理念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阐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支撑等,可以图表的形式来体现。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见表3六、课程的容与要求按照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容。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页脚七、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校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八、其它说明附件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审定日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说明制定本课程标准的依据,包括国家、省教育厅、学校有关教学文件、职业教育的理念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