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中病人的感染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重要的多种伴随疾病。 未控或进展的肿瘤。 有肺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状态不稳定。 为骨髓移植的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 预计会出现严重、持续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 胞《100持续7天) 发热时为住院患者。
对感染患者危险性的评价 (NCCN)
具有以下所有因素的为低危患者。
临床症状稳定。 PS状态良好。 肝、肾功能正常。 非移植的实体瘤患者。 门诊患者。
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时不主张常规应用GCSF。 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应用G-CSF: 包括肺炎、低血压、严重的蜂窝组织炎和 鼻窦炎、真菌性败血症和败血症后继发的 多脏器功能衰竭。 预期有延期性骨髓功能恢复。 持续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或抗感染治疗效果 不佳。
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时粒细胞的 输注
• 不主张常规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 • 但当抗感染治疗和G-CSF支持均无效时, 可考虑予中性粒细胞输注。
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皮肤粘膜型:鹅口疮、擦烂。 内脏型: 消化道念珠菌:念珠菌肠炎, 念珠菌食管炎: 呼吸道念珠菌病: 泌尿道念珠菌病: 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念珠菌综合症: 发热:尤其是 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 病原体未 能证实的持续发热、 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 常累及多个脏器,以肾、心、脑及眼最常见,并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产BushI型和ESBLs的主要细菌
产BushI型B-内酰胺酶细菌
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沙雷氏菌属 铜绿假单胞属
产ESBLs细菌
大肠杆菌 克雷伯杆菌 肠杆菌属 伤寒沙门菌属 铜绿假单胞属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的常见原因
原因不明 (FUO) (40-60%) 肿瘤性发热 肿瘤崩解综合症 (4%-8%)
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类及评估
实验室危险因素 血培养阳性(〈48小时) 血中发现病原菌 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4次培养 血培养:1-2次以上阳性/4次培养 WBC》10,000/mm3 血培养多次阳性(》2天) 尿培养阳性 被污染的血培养阳性 痰中发现真菌寄殖 计分 5分 5分 5分 3分 3分 3分 1分 1分 1分
临床上证实或 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 (25%-40%)
其它 输血反应 药物热
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的定义
体温:单次口腔温度大于38.3OC,无其他 可解释的原因,或体温大于38.0OC持续1 小时。 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ANC)小于 500/mm3,或小于1000/mm3,但预计可降 至500/mm3。
曲菌病: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 原发于皮肤 (插管部位; 伤口):坏死的皮肤结节 或溃疡 鼻窦炎 气管支气管炎 曲霉瘤; 侵入性感染 侵袭性肺部曲菌病:胸膜痛、肺出血、痰血。胸 片或胸CT提示结节样浸润和/或空腔形成。 播散性曲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的诊断:
定殖:真菌寄生于人体浅表部位:如鹅口疮、 食道炎、阴道炎、会厌炎等。 侵袭性感染:在血及无菌部位培养(+)或在 体液中发现菌体 。 念珠菌血症:至少在一次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 菌。 播散性念珠菌:在多个非邻近器官均发现念珠 菌感染,意味病原菌通过血液播散。
• •


ESBLs的治疗
首选碳青霉烯类加/不加氨基糖甙类抗菌 素。 B-内酰胺抗菌素与酶的复合剂(派拉西 林-他唑巴坦)部分有效。 头霉素类(如头孢西丁)部分有效。 4代头孢菌素部分有效。 第三代喹喏类、氨基糖甙类等若药敏试 验敏感,可能有效。
BushI型B-内酰胺酶
又称AmpC酶。由染色体上AmpC基因 编码,该基因通常被AmpD基因抑制,当 AmpD基因发生去抑制突变时,抑制作用 被解除,产生高产AmpC酶。 目前对BushI型酶尚无简单实用的临床检 测方法。 可降解所有的三代头孢,并不被酶抑制 剂如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抑制。 四代头孢、碳青酶烯类有效。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接合菌属 毛霉菌属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四代头孢 万古霉素 ESBL, AmpC, 金属酶 200多种
新兴致病菌
三代头孢菌素
广谱- 内酰胺酶
革兰氏阴性杆菌
1,2代头孢 耐酶青霉素
青霉素酶
葡萄球菌
青霉素G
经验性选择抗菌素的依据
最常见的重要病原菌感染类型。 重要的感染部位。 患者所在医院分离的病原菌敏感实验的现状。 患者存在的既往脏器功能不全情况。 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对患者感染危险性的评价。 患者既往抗菌素应用的情况。
经验性用药的具体方案
单药治疗
a:碳氢酶烯类(泰能、美平)
b:头孢他啶、马斯平、特治星等
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1997的Guideline
发热≥ 38.30 C伴ANC≤ 500/mm3 评价 是否用万古霉素
有指征
•严重粘膜炎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插管有关的感染 •用喹喏酮预防 万古霉素+头孢他啶 3天后评价
无指征 单药
头孢他啶或泰能 或美平
两药联合
氨基糖甙+头孢他啶
治疗3天内热退
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死亡率 高,治疗费用昂贵。
高危患者的识别。
早期经验性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类及评估
临床危险因素 使用广谱抗菌素超过4天 中央导管 胃肠道手术 入住ICU超过4天 抗菌素治疗4天后,体温仍超过38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低血压 糖尿病 留置导尿管 应用人工呼吸机超过2天 全胃肠外营养 粒细胞减少症(WBC《1000/mm3) 多次入住ICU 实体肿瘤 创伤 计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链球菌
90年代抗菌谱的变化及
抗菌素的耐药特点
革兰阴性杆菌:
• •
革兰阳性菌: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产 BUSh I 型酶-内酰胺 酶
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艰难梭菌

耐喹诺酮:
淋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ESBLs的 数量种类在上升
细菌性感染 (85-90%%)
真菌和病毒感染 (10-15%)
粒细胞缺乏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细菌
G+球菌和杆菌 葡萄球菌属 凝固酶阳性(金葡菌) 凝固酶阴性(表葡菌)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粪肠球菌 棒状杆菌属 G-球菌和杆菌 大肠杆菌 克雷伯氏菌 绿脓杆菌 铜绿假单胞
真菌
播散性真菌感染:诊断上的困 惑
约有50%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患者,其血 培养阴性,常通过尸解才诊断出来。 培养阳性甚至是多个部位(痰、粪便、 尿液)也不能反映受累的范围或表示有 播散性念珠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确诊: 1)经活体组织检查或尸解证实有真菌侵入性 感染的组织学改变。 2)除尿液或痰液中,在两个单独、正常无菌 的封闭体腔内或器官中发现有感染的微生物证 据。 可疑感染 1)静脉穿刺血培养(+)。 2)在任何单一封闭,正常无菌体腔内或器官 中真菌培养(+)。 3)留臵的导管尖部培养的真菌菌落>15个。 4)深部外科感染的坏死部位真菌培养(+)
原因不明 低危 高危
原因明确
改用口服抗菌素 继用同一抗菌素 改用口服 出院
改用最合适的抗菌素
治疗3天仍持续发热 原因不明确
原因明确
有变态反 应表现
有病毒感 染证据
细菌感染
不典型感染
针对性 治疗
停药 24-48 小时
抗病 毒治疗
继用 原抗 菌素
更换 抗菌 素
加用 二性 霉素 B
SMZco 红霉素
抗菌素治疗的疗程
粒细胞缺乏患者,不主张常规经验性使 用抗病毒药物。 但当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征象,即使不是 发热的原因,也需要应用抗病毒的药物。 常用的抗病毒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 洛韦、泛昔洛韦等。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已成 为感染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抑制:恶性肿瘤、长期应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侵犯骨髓、化疗、 放疗。 长期、大量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 体内留臵导管:外周及中心静脉导管、 支架放臵等。 恶液质状态等。
3天后热退 持续发热
至第7天ANC ≥500/mm3
至第7天ANC <500/mm3
ANC ≥500/mm3
ANC <500/mm3

低危。 一般情况可 高危
ANC≥ 500/mm3后 4-5天停药
继用2周
7天后停药
再评价
再评价
热退5-7天 后停药
继用抗菌素
若未发现病灶,可 停药
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时G-CSF的应用
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应用抗菌素
有研究显示TMP-SMZ、喹咯酮类药物对粒 细胞缺乏患者有降低感染发生的作用, 但由于没有降低感染的死亡率,以及防 止抗药菌株的出现,故不主张常规使用。 但当患者出现持续、严重的粒细胞缺乏 时,可考虑适当使用。 不主张常规使用氟康唑及其他抗真菌药 物预防。
粒细胞缺乏患者抗病毒治疗
粒细胞缺乏感染抗菌素的应用具 体可分为
经验性治疗:由于目前诊断手段的及时 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足以及时作出 病原学诊断,为防止患者在最初三天内 死于不能控制的败血症,经验性治疗至 关重要。 针对性治疗:依细菌学敏感试验来决定 抗菌素的选择。
粒细胞缺乏感染抗菌素的应用原则
广谱 高效杀菌剂 剂量足够 静脉给药
பைடு நூலகம்
真菌的分类:多种方法
浅部真菌:主要侵犯皮肤表层角质层、毛发和指 甲。 深部真菌:侵犯皮肤角质以下、粘膜、深部组织 和内脏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全身播散感染。
致病性真菌:通常条件下可致病。 条件致病性真菌:正常不致病,诱发因素下可引 起感染。
真菌的分类:
按生长形态:
霉菌属:可产生分枝的丝状菌丝。如曲菌、毛 霉菌。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新 生隐球菌。 类酵母菌:出芽生殖,产生孢子及分隔小假菌 丝。形态与葡萄球菌相似,但大2~5倍。如念 珠菌属。 双相样菌: 细菌样菌:如放线菌。
两药联合
氨基糖甙类+抗假单孢的B酰胺酶
单药或两药联合万古霉素
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的指证
严重的、临床上明显证实与插管相关的感染。 严重的粘膜损伤和有较大可能性出现耐青霉素 的肠道链球菌。 初步的血培养结果显示为G+菌的感染。 血培养已经分离出耐内酰胺的肺炎球菌或耐假 氧西林的金葡菌。 用喹咯酮预防。 经过广谱的针对G-菌的抗感染治疗。 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或感染性休克,但病原 菌未明。
粘膜和体表皮肤破损
使用人工装臵
梗阻所致的引流不畅
及器官损伤 脾功能低下或无脾 长期大量应用抗菌素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特点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常无明确的感染病灶。 感染易扩散,不易形成局部化脓灶。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 抗菌治疗效果差。 严重感染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
VRE日益增多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CDAD)发生率和死亡率日益增加
ESBLs:
分子量大,为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可紧密包 裹抗菌素于酶体内,破坏B-内酰胺环。 ESBLs常见于克雷白杆菌属、大肠杆菌、肠杆菌 属、伤寒沙门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等。 ESBLs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长期住院或住ICU病房 粒细胞减少 长期治疗或预防性抗菌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 近期手术或进行性有创伤操作者。
肿瘤化疗中病人的感染问题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
概述
感染是肿瘤化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 主要的死亡原因。 造血系统肿瘤,死于感染的病人约占75%。 实体肿瘤患者,死于感染的病人目前约 占50%。
肿瘤病人的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 粒细胞减少症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举例 肿瘤强烈化疗放疗后 多发性骨髓瘤 HD、NHL、使用皮质激 素、化疗后淋巴细胞减 少 化疗药物所致的粘膜炎 中心静脉插管、导尿管 肺癌所致的支气管梗阻、 直肠癌所致的肠梗阻 脾切除 化疗及骨髓移植过程
院内常见的真菌感染种类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真菌,约占80%。
白色念珠菌 46% 光滑念珠菌 19% 对大扶康耐药,需用两性霉素B 热带念珠菌 13% 对大扶康部分耐药 近平滑念珠菌 11% 对大扶康部分耐药 其他:克柔念珠菌 对大扶康耐药 葡萄牙念珠菌 对两性霉素B耐药 隐球菌:引发脑膜炎、脑膜脑炎。 曲霉菌 :初期多感染在肺,以后播散至全身,对大扶康 耐药。 毛霉菌 :侵犯血管造成损害,有组织坏死倾向,对大扶 康耐药。
粒细胞缺乏发热应做的评价
了解发热距离本次化疗开始的时间。 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常见发生感染的部位。 迅速进行标本培养
对所有患者都应进行至少连续两次以上血培养(包括 细菌和真菌)。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应进行相应部位分泌物或排泄物 的培养。
血常规 血生化 胸片 有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
出现任何以下一项,被认为是高危患者。 需要住院接受足够剂量的抗生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