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9.9万人,增长0.7%;户籍总人口613.2万人,年人口增长率6.6‰。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53‰,上升 0.8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1.35‰,下降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82‰,下降1.26个千分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2.65‰,提高0.66 个千分点。

城市化率达到66%,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39.3:55.3。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0亿元,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元,增长13.9%。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 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3] 30.6%,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9%,下降1.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3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比上年末降低0.6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2013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7.0万亩,粮食总产量266.6万吨。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积极采取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结构和机制性矛盾加剧,在此情况下,全省及时采取措施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初步见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超过GDP增幅5.3个百分点。

下半年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超过GDP增幅3.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1998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456.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475.3亿元,增长11.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8.2%、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3和0.5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有序的步伐。

1998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项改革经过精心安排,陆续出台,稳步推进,我省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等方面取得进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等措施进入实施和落实阶段。

新的粮食亏损挂帐被遏制,一些品种的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回升。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比上年增长13.5%
12.0%。

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731元,增长12.5%;人均经营净收入1704元,增长23.5%;人均财产性收入490元,增长18.8%;人均转移性收入3812元,增长7.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8元,增长9.2%,其中,食品支出4206元,增长6.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2.1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图8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增长18.5%;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457元,增长10.5%;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38元,增长21.5%;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37元,增长13.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07元,增长8.8%,其中,食品支出1804元,增长11.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4.7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图9 200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1、广东省(12656.8万人)2、山东省(10162.79万人)3、河南省(9872万人)4、江苏省(8515万人)5、四川省(8374万人)6、河北省(7420万人)7、湖南省(6604万人)8、浙江省(6577万人)9、安徽省(6127万人)10、湖北省(5844万人)注: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十大省份排行榜编辑通过检索各省市的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得出,榜单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城乡人口从城乡构成看,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的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及各项数据1、广东省(12656.8万人)据《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5.40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79%,比上年末提高 0.16 个百分点。

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省域之首。

2、山东省(10162.79万人)据《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是中国除广东省外常住人口唯一一个超过1亿的省份,也是华东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1-03-02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各条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方针和部署,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开拓,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2000年,全省继续采取综合性的宏观调控手段,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重视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重视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出口需求;在增加有效需求的同时,注重调整优化供给结构。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正向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增长持续加快,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26.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47.3亿元,增长10.3%。

分季度看,国民经济增长呈现持续加快的趋势。

宏观经济景气状况较上年明显上升。

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26.8,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税后利润情况的景气指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完成。

紧紧围绕资本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等三个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明显进展。

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1.8%,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有100户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中小企业中有80%以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涉及产权关系变革的占50.6%。

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09年2月11日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10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2.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2.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7.2亿元,增长14.0%。

三次产业比例为9.6:57.0:33.4。

人均生产总值33083元,增长11.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749美元,增长21.6%。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顺利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9万人,连续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9万人,再就业率达76.0%;组织创业培训6.2万人;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6.8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前高后低走势。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1%。

食品价格上涨13.0%,回落0.6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个百分点,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

201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涨幅得到有效调控,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45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037.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7418.0亿元,增长11.3%。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54.2:36.6调整为8.8:52.9:38.3。

人均生产总值47260元,增长9.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317美元。

图1 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物价总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指数呈现“倒V型”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5.6%。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2个百分点,仍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涨5.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2%。

图2 2011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成效明显。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林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全省共完成成片造林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02%。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畜牧部门统计,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6.0%;奶类产量增长7.6%;禽蛋产量增长7.7%。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比上年增长4.0%,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分别增长3.3%、9.2%。
物价涨幅在上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仅比上年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均为近十三年来的最低涨幅。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工农业生产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47.9%、34.1%,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规模经济开始起步。数量仅占独立核算企业11%的2487家大中型企业,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占到全省的60.0%、56.6%和66.9%,对全省工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骨干作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平销、滞销产品生产低速增长或下降。
二、农业
1997年,全省各级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大灾之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各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农作物生产虽遭受了特大干旱和11号台风等自然灾害,但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4060万吨,比上年下降6.3%。其中夏粮创历史最高水平,达2243万吨,增长9.2%。棉花总产35.4万吨,油料总产240.9万吨,水果总产786.6万吨,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蔬菜及瓜类总产比上年增长13.6%。

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99.7 万公顷, 增长 0.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252.6 万公顷,增长 5.5%。开 工建设平原水库 8 座,建成 3 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62.0 平方公里,整治河道 3829.0 公里。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 177 处,新增 30 处。
39 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实现增长,占 95.1%。其中,化学原料和
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17.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 11.6%,纺织
业增长 14.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
延加工业增长 21.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2.7%,橡胶和塑料
制品业增长 13.4%,金属制品业增长 15.0%。
表 3 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总计 #轻工业 重工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比上年增长(%) 11.4 11.2 11.5 6.1 10.5 10.7 12.3 7.8 14.3
多数工业行业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 41 个大类行业中有
表 4 2012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原煤 天然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平板玻璃 粗钢 钢材 纱 布 机制纸及纸板 塑料制品 合成氨 啤酒 橡胶轮胎外胎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成形机床 动车组 汽车 摩托车整车 手机 彩色电视机 家用电冰箱 家用洗衣机 化学药品原药 微型计算机设备
#笔记本计算机
2.6 2.6 1017.0 132.0 68.8 4111.5 1504.6 575.0 624.0 58.2 254.0 233.6
1.3 0.3 1.4 1.3 -0.7 2.0 8.9 16.7 20.0 7.0 18.4 7.7 6.1 21.5 4.0 18.2 -12.6 10.6 -13.1 -5.5 22.0 -20.0 0.3 20.5 -37.2 -21.3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下面将简要分析山东省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持续向好。

201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位,人均GDP达到了11.6万元。

全省财政收入达到了1.6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2万亿美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经济总体水平处于全国的前列。

二、产业结构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以农业和服务业为辅。

在工业方面,山东省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现代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化工制药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山东省的地位较为突出。

在农业方面,山东省仍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农业大省,以粮食生产为主。

服务业方面,山东省的金融、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三、对外开放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行者之一。

山东省位于黄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对外贸易和外资吸引能力较强。

目前,山东省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多个国际友好城市或地区合作交往。

外商投资企业在山东省的发展状况也较好,不断吸引着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引进。

四、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不断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

山东省推动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升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山东省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五、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力度。

通过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基础设施改善等手段,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山东省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合作力度,加快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2年聊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聊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争先进位年”活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4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8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87.98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699.87亿元,增长11.7%。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7:56.6:30.7调整为12.0:55.4:32.6,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7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六升两降”特点。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1%。

表1 2012年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全市开展招商引资春、秋两季“百日会战”活动,共签约项目1035个,计划总投资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3.6亿元,增长24.3%。

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391个,到位资金260.7亿元,增长41.9%。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

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11.87万户,从业人员25.08万人,注册资金33.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4.2%和27.6%;私营企业2.07万户,从业人员25.70万人,注册资金803.20亿元,分别增长17.2%、27.6%和43.5%。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常住人口9470.3万人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综合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亿元,增长13.7% ;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比例为9.6:56.3:34.1人均生产总值35796 元,增长11.3% ,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240美元图1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 万人,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比上年增长20.0% ,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 万人,增长0.9% 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价格运行先抑后扬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比上年涨幅回落 5.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下降0.1% ,农村上涨0.1%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 ,消费品价格下降0.3% 食品价格上涨1.3% ,回落11.7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7%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图22009年各月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区域经济实现重点突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起步良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8% 和14.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2273.6亿元,增长12.9%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 亿元的县(市、区)54 个,比上年增加7 个20 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海洋渔业实现产出1827.5 亿元,增长12.1% ;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出1311.9 亿元、427.1亿元,分别增长20.0% 、25.0%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洋石油、原盐产量分别增长7.5% 、13.7% ,分别提高4.8个和8.5个百分点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新建11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初步形成覆盖沿海所有县(市、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外需紧缩的局面及影响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林业增加值71.3 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 ;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 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表22009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新育苗3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1.8亿株防控美国白蛾成效显著,压缩发生面积110万亩,重点防控区有虫株率下降到0.5% 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内28 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渔业生产稳步推进水产品总产量76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38.2 万吨,增长4.7% ;淡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增长5.3% 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分别达到 6.3万吨、12.8万吨,分别增长3.3% 和9.4%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7万公顷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 以上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1 个,认定产地81 个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640.0 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农机总动力达到 1.1亿千瓦,增长6.5%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46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45.5万亩,增长0.6%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16万亩,增长3.3% 村镇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投资1050亿元,增长57% ;村镇道路硬化率达65% ,提高5 个百分点通自来水率为88.7% ,新增沼气用户55万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企稳上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3557家,比上年增加5369 家,增长14.1% 按生产法与收入法加权计算,实现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 ,提高 1.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2.1% ,回落 1.1 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6.2% ,提高 2.1 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13608.4亿元,增长18.4% ,提高1.3个百分点图32008-2009年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表3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4390.4亿元、7253.4 亿元,分别增长14.4%和12.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6.6,提高26.4点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8.5% ,提高0.2个百分点扭亏成效显著,企业亏损面为6.2% ,比上年收窄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57.5%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6836.8 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86.3% 提高到89.3% ;实现利润3787.0亿元,增长26.3% ,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77.9% 提高到86.3%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402.8亿元,增长18.2%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6.1% 提高到28.7%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5% ,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23558.7 亿元,增长18.2%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9% ,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00种,占83.3% ,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拉动了部分相关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其中,汽车产量达到100.0 万辆,比上年增长42.5% ;彩色电视机增长26.9% ;家用电冰箱增长15.1% ;家用洗衣机增长23.3%表4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建筑业生产效益增长加快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7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提高 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63.6亿元,增长19.5%,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4.6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75.0亿元,增长22.2% ;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73.7亿元,增长17.3% ;实现利税288.6亿元,增长18.8%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 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城镇投资1543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投资到位资金20423.6亿元,增长27.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1% ,占到位资金的71.9% 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增长17.2% ,提高9.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 3.7:53.0:43.3调整为 3.2:51.1:45.7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完成投资8699.5 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分别比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19.8和9.6个百分点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 以上的快速增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012.7 亿元,增长57.6% ,占全社会投资的21.1% ,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十大调整振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2695.1亿元,增长27.8% ;信息产业投资398.9亿元,增长34.5%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3% ,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0.3%,占13.5% 商品房竣工面积4950.5万平方米,增长9.2% ,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2.1 万平方米,增长9.1% ,提高14.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931.7万平方米,由上年的下降1.0% 转为增长25.9%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 ,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8.4亿元,增长19.6% ,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4 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3.6亿元,增长19.5% ,拉动零售总额增长 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934家,比上年增加5219家,增长53.7% ;实现零售额5003.4亿元,增长31.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324.5亿元,增长18.4%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城乡零售额增幅差距由上年的 3.3个百分点缩减至1.1个百分点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7.2%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 ,日用品类增长30.6% ;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金银珠宝类增长38.1% ,家具类增长33.7%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 ,汽车类增长45.4%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下滑局势初步遏制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逐步缩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8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出口795.6亿美元,下降14.6%;进口590.4亿美元,下降9.1%美国超过欧盟成为山东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8.6%,欧盟占17.8%图4 2009年季度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0% 、17.2% 、12.3% 和17.9% ,分别提高1.8、2.5、1.6和 1.2个百分点部分资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煤、铜矿砂及其精矿分别增长9.4 倍和29.9% ,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利用外资降势明显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额80.1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 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新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3个,增长 1.8倍;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46个,增长10.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利用外资实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 2.4倍、12.6倍对外经济合作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9家,比上年增加52家;协议投资总额13.6 亿美元,增长62.9% ,其中,中方协议投资11.3亿美元,增长67.6%;核准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33个,中方投资4.3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局面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5亿美元,分别增长28.4% 和55.9%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9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9亿美元,分别增长23.6% 和41.9%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旅客运量2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8% ;完成货运量28.1 亿吨,增长16.4%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增长11.1% 航空客运量1888.9万人次,增长20.2% ;货邮量24.2万吨,增长8.5%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09.7万辆,增长18.8% ,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私人轿车239.8 万辆,增长41.0% ,占轿车拥有量的85.2%表52009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86.8亿元,增长11.3% ;邮政业务总量65.2亿元,增长9.8% 光缆线路总长度39.3万公里,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56.3万户,减少8.0%;移动电话用户5341.8万户,增长15.8%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7部,增加4.3部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 ;国内旅游收入2331.7 亿元,增长22.2% 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 ,人均消费569.4 美元,增加21.0 美元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财政收支状况趋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税收收入1720.2亿元,增长12.2%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2% 地方财政支出3266.8亿元,增长20.8%,扣除成品油税费改革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2.9% 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7% 、28.8%、27.0%和24.6%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70.7 亿元,比年初增加7884.6 亿元,比上年多增301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3.7亿元,增加2715.9 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0313.2 亿元,增加3253.1 亿元信贷结构优化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385.9亿元,增加6463.5 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 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1亿元,多增2734.4亿元;服务业贷款增加2746.7 亿元,增长45.4%中小企业贷款增加2264.6亿元,增长33.2%,高于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63.8亿元,多增657.6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795.2亿元,多增573.8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盈利548.9亿元,增长13.6%资本市场较快发展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99家,境外上市公司6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 家和6家16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境内融资187.2 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8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倍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全年总交易额4.1万亿元,增长1.2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 3.6万亿元,增长1.5倍期货市场发展良好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7964.1万手,交易金额 4.8万亿元,分别增长56.5% 和73.5%保险业平稳发展实现保费收入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2亿元,增长26.3% ;人身险保费收入577.7亿元,增长14.7% 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增保险公司5家,总量达到56家;新增专业中介法人机构8家,总量增至200家保险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2.7万亿元,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8.4 亿元,分别增长8.5% 和15.1%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承保农作物3989.3万亩,牲畜1021.5 万头,为农户提供了1070.8万户次的182.4亿元风险保障九、科学技术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评选出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498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64项,其中,农业领域306项,工业领域849项,医疗、卫生领域737项,其他领域472项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专利申请量 6.7万件,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1.4 万件,增长2.0% 专利授权量3.5 万件,增长29.3%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件,增长55.3%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7人,其中新增1人,引进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4 人,新增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76 人,新增106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山东省首席技师97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 3.2万人信息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2239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实现利润、利税273亿元和416亿元,分别增长24% 和21% 软件业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484.2亿元,增长24.9% ,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6.1% 和48.0% 软件业务出口2.9 亿美元,增长1.1% ,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长14.4% 累计认证软件企业792家,登记软件产品3402个,软件著作权2280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企业5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4个,软件产业园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15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在省内落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新增3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实效,被认定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6家,被认定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1个质量兴省战略效果明显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4个,比上年增加5个;山东名牌产品1557个,增加7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63 个,增加60个创建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4个、龙头骨干企业40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1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全国驰名商标135个,增加40个新制定省地方标准346项,其中节能标准33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364项食品药品监管有序进行第二批2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现场质量体系考核150家次气象地震领域服务能力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加强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1个,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22套新增石油平台气象站4个、船舶自动气象站4个、雷电监测站5个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显著地面人工增雨防雹面积 1.8万平方公里,飞机作业影响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十一运会等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功实施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新建并投入运行的强震台13个、测震台8 个,各类地震观测台站达到190个,省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数字信号接入测震台站达到78个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8%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20%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完成“十一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14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补助金额分别达到9.0亿元、1.4亿元、7.2亿元和 6.1亿元表62009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文化事业协调推进全省拥有博物馆96个,公共图书馆14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6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9个,艺术表演场馆90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48处,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出版各类图书11241种、报纸85种、杂志262种成功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现场销售额达1290多万元,创历届全国书博会之最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0% ,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9% 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达65家,票房收入1.6亿元,增长48.6% ,创造了30多年来电影票房增长的新纪录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影视剧作品获奖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 1.5万所(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029所,妇幼保健机构1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2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6.9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0 处,新增317 处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2万所,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广泛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启动免费白内障复明、唇腭裂修复等十大惠民计划,惠及群众529万人次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十一运会上,获得金牌63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总分3220分,打破4项亚洲纪录、5项全国纪录,创2项全国青年纪录,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十一运会的举办,带动全省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共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场馆129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220万平方米、观众坐席53万个17个市都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城镇群众体育设施增长50%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40% 以上的行政村十一、城乡建设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3%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成了17个设区城市和91 个县(市)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竣工461.8 万平方米,交付 5.6 万套,廉租住房建设竣工42.4 万平方米,交付8429套所有县(市、区)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增廉租住房保障 2.6万户,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8.1万户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开始实施启动农房建设104万户,其中,整村改造村庄3400多个,改造危房18.9万户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新建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58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800吨,无害化处理率70%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供热面积4878万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改善济南大明湖新景区、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70万平方米、4 万套(户),新增道路面积347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606 公顷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新增国家级园林城市5个、国家级园林县城3个、国家级园林城镇1个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省内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储量金199.1 吨、煤5433.8 万吨、铁矿石 5.2亿吨省外合作开发成果显著,在山东地域外累计取得探矿权209个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共淘汰钢铁产能212万吨,水泥熟料1510万吨,焦炭47 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93.3万千瓦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470.8 万吨标准煤;千户重点企业的49 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9.7 万千瓦,增长1.4 倍;风力发电12.0亿千瓦时,增长 1.2倍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62 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平方米列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个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4% 新型墙材生产量330亿块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80%;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型墙材应用量占墙材应用总量的96%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34 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253个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3.16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17 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 和 6.01% 全省104个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8.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29.7% 新增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命名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44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658起、死亡人数503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8% 和9.9%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6.7% 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0.04人,下降52.2%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0.87人,下降5.4%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78人,下降13.4%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根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出生人口110.4万人,出生率11.70‰;死亡人口57.4 万人,死亡率6.08‰;自然增长率5.62‰其中,0-14岁人口148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7% ;15-64 岁人口6996.6万人,占73.9% ;65岁及以上人口987.7万人,占10.4%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78元,比上年增长1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增长9.2% 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413 元,增长19.0% ;人均转移性收入3559元,增长16.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13元,增长9.1% ,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54元,增长6.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 ,降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表7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9 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96 元,增长19.6% ;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97 元,增长18.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7 元,增长8.3% ,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619元,增长4.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 ,降低 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表8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61.0 万人、2540.2 万人、899.5 万人、1064.6万人和703.0。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11-02-28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8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

图1 2005-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4万人,连续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2.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2.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比上年末降低0.04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比上年涨幅扩大2.9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食品价格上涨8.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8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7%,其中新建房上涨7.1%。

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解析——兼与粤、苏、浙三省地方财政收入比较分析

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解析——兼与粤、苏、浙三省地方财政收入比较分析

2 o 2 0 2o 20 2o 2o 2 o 0 1 O2 0 3 0 4 0 5 0 6 O 7
5 32 60 2 72 8 2 . 03 115 . 64. 7 . 1. 1 . 88 4 l7 . 35317 5
增长 率( ) %
以上数据来 自 19 94年一2o 年 的《山东省 国 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 08 统计公报》1。 『 ]
1 4 以来 , 9 年 9 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增加值见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 目《 山东地方财政收入解析》 批号 :6 B l) ( 0J 07 阶段性研究成果。 D
分税 制改 革 以前 , 中央 政 府 和地 方政 府 问 的财 政 收
入 划 分 是 以税 收 共享 为基 础 , 中 央与 地 方 不 断博 是
财 政 收入/ D 3 5 3 6 4 1 47 5 O 5 4 5 6 GP . . . . . . . 年 份 财 政 收入
13 3 7 . 2 17 0 . 324 4 45 4 37 3 . 19 0 4 . 344 5 . 0 . 6 .
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山东的财政收入为山东省 的经 济社会 发展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财 力 保证 。但 是 我 们 也
要 清 醒地认 识 到 , 与其 它发 达省 份 相 比, 山东 省 地 方 财政 收入还 存 在一些 差 距 。正视 和客 观分 析 这 些 差 距 , 于进 一 步 提 高 山东 省 地 方 财政 收 入 有 重 要 意 对
方财政收入取得 了巨大成就。无论在绝对值方 面, 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 财政 收入 都 是 历 史 上 发展 最
快 的时期 , 也是 山东 人 民群众 得 到 实 惠最 多 , 活水 生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00【实施日期】200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0年)199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1999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综合配套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居民收入、引导和鼓励消费的措施,投资与消费的双重拉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达到了年初确定的宏观预期目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5.4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9亿元,增长9.2%。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

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通过实行优质优价政策措施,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第二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着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全省逐步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规模经济开始形成。

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较快,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4%和35.7%,分别提高0.1和1个百分点。

2021烟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烟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烟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6%(比上年,下同)。

人均GDP达到49012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7171美元),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5.55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90.9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7.67亿元,增长16.5%。

三次产业结构为8.02:60.89:31.0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4.2%,涨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上涨5.2%。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0.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衣着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2%、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6%、居住类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4.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3万人。

大力开展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为重点的就业援助工作,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8020人,其中全市537户城乡“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3.1%,控制在年度计划指标以内。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性矛盾在新形势下表现更加突出,抗击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面临较大困难;节能减排与就业的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81亿元,增长3.1%。

其中:农业产值232.46亿元,林业产值11.94亿元,牧业产值90.39亿元,渔业产值149.8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17亿元。

200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2.02.27•【字号】•【施行日期】2002.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2年2月27日)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省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2001年,全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计算,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4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654.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9.6:35.5变化为14.4:49.3:36.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10465元,比上年增加91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32.4,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反映全省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0.2和108.0,比上年提高5.1和7.8个百分点。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3.02.27•【字号】•【施行日期】2003.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3年2月27日)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按照“四大战略”和“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这标志着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到新的台阶。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0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9.5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2.52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4:49.3:36.3变化为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0和0.2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4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40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32.6,比上年提高0.2点;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2.6和114.5,比上年提高2.4和6.5点。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已规范改制的101户,占91%,企业正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13年2月28日2012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以富民强省为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0013.2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1.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5735.7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9995.8亿元,增长9.8%。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8:52.9:38.3调整为8.6:51.4:40.0。

人均生产总值51768元,增长9.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8201美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55.6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2.0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2.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部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1 102.1 102.0 食品103.5 103.6 103.1 #粮食102.5 102.4 102.9 油脂107.5 108.2 106.6肉禽及其制品101.6 103.0 99.3蛋95.9 96.1 95.7鲜菜112.9 112.2 114.6 烟酒102.8 102.9 102.6 衣着103.3 103.0 104.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2 101.3 101.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1 102.3 101.6 交通和通信100.2 99.8 10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3 100.2 100.8 居住101.8 102.0 101.1区域县域经济发展良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36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7274.0亿元,增长11.8%。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4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过30亿元、40亿元、5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达到31个、19个和10个。

市场主体平稳较快发展。

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67.9万户,比上年增长8.1%;注册资本(金)41379.1亿元,增长16.3%;户均注册资本(金)112.5万元。

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81.3万户,增长8.3%;注册资本(金)39168.2亿元,增长15.5%;户均注册资本(金)481.7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外需紧缩的局面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稳定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压力不容忽视,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

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

农业增加值23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林业增加值75.5亿元,增长4.1%;牧业增加值946.7亿元,增长7.7%;渔业增加值771.2亿元,增长4.9%。

主要农产品质优量增。

粮食总产量4511.4万吨,比上年增长1.9%,连续10年增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果、菜、茶标准化基地总面积219.3万公顷;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21.5万公顷,增长10.0%;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监测面积62.5万公顷,增长8.0%。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740个,新认证登记1615个。

表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4511.4 1.9 夏粮万吨2179.9 3.6 秋粮万吨2331.5 0.4 棉花万吨69.8 -11.0 油料万吨351.0 2.9 蔬菜万吨9386.0 2.2 园林水果万吨1523.8 2.4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

木材产量551.6万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积19.8万公顷。

森林和湿地保护力度加大。

国家级森林公园39处,新建1处;省级森林公园72处,新建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4处;省级湿地公园61处,新建24处。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

猪牛羊禽肉产量752.5万吨,比上年增长7.5%;禽蛋产量402.0万吨,增长0.2%;牛奶产量283.9万吨,增长5.6%。

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水产品总产量841.9万吨,比上年增长3.4%。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86.1万吨,增长3.2%;淡水产品产量155.8万吨,增长4.5%。

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力度加大。

投放苗种58.1亿单位,建设人工鱼礁区15处,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处。

新改造开发老旧鱼塘0.4万公顷。

远洋渔业发展较快。

从事远洋作业的渔船达654艘,总功率28.1万千瓦。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9.7万公顷,增长0.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2.6万公顷,增长5.5%。

开工建设平原水库8座,建成3座。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2.0平方公里,整治河道3829.0公里。

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177处,新增30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农机总值748.0亿元,农机总动力1.2亿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

生活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0%,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3万户。

三、工业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58家,比上年增加1296家。

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401家,增加213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23家,增加21家。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全部工业增加值22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1.2%,重工业增长11.5%;非公有企业增长14.1%,私营企业增长16.7%。

表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计11.4 #轻工业11.2 重工业11.5 #国有企业 6.1 集体企业10.5 股份合作企业10.7 股份制企业12.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8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4.3 多数工业行业实现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实现增长,占95.1%。

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6%,纺织业增长14.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3.4%,金属制品业增长15.0%。

工业企业效益保持稳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实现利润7443.3亿元,增长10.9%;实现利税12090.7亿元,增长12.1%;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328.8亿元。

重点工业产品产销良好。

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92种,占76.7%。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

出口交货值78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

表4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原煤万吨17667.6 1.3 天然原油万吨2774.7 0.3 发电量亿千瓦时3195.2 1.4 水泥万吨15386.0 1.3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9199.4 -0.7 粗钢万吨5957.0 2.0 钢材万吨7817.9 8.9 纱万吨832.5 16.7 布亿米143.4 20.0机制纸及纸板万吨2025.0 7.0 塑料制品万吨453.1 18.4 合成氨万吨764.4 7.7 啤酒万千升665.1 6.1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38123.6 21.5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2.6 4.0 金属成形机床万台 2.6 18.2 动车组辆1017.0 -12.6 汽车万辆132.0 10.6 摩托车整车万辆68.8 -13.1 手机万台4111.5 -5.5 彩色电视机万台1504.6 22.0 家用电冰箱万台575.0 -20.0 家用洗衣机万台624.0 0.3 化学药品原药万吨58.2 20.5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254.0 -37.2 #笔记本计算机万台233.6 -21.3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万台(套) 6.2 15.7 工业锅炉蒸发量吨39884.9 11.0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319.8亿元,增长20.5%。

新开工项目28612个,增长29.3%;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230个,增长71.9%。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1:47.9:50.0调整为2.2:47.6:50.2。

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

服务业投资15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7721.9亿元,增长23.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617.0亿元;文化及文化创意相关产业投资2782.0亿元。

民间投资完成投资24285.6亿元,增长23.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0.1%。

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

房地产开发投资47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473.2亿元,增长8.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3.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76.3亿元,增长20.8%,占12.2%。

房屋施工面积42958.9万平方米,增长18.2%;房屋竣工面积7325.0万平方米,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面积8632.8万平方米,下降9.9%。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实施。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4.3万套,开工任务完成率为116.1%。

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0.5万套,竣工任务完成率为173.9%。

建筑业平稳发展。

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5809家,比上年增加6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03.7亿元,增长11.1%;实现利税553.1亿元,增长11.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2.0亿元,增长7.2%,实现利税110.0亿元,增长12.1%;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01.7亿元,增长12.5%,实现利税443.1亿元,增长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