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7月 Vol. 2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5

────────── 收稿日期:2005-01-19

作者简介:张宝忠(1979-),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 92 -

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张宝忠1,陈 洁1,韩占东2

(1.河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心理状态,分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好双语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心理分析;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4-0092-02

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从汉语到英语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完善,所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心理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曾对河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心理状况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开展双语教学的成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中喜欢上双语课的人数(包括很喜欢和较喜欢的)从学期初的82%到期末的89.5%,上升了7.5个百分点;用英语思维的人数(包括半英半汉、大部分用英语、全用英语的)从学期初的48.7%到期末的69.3%,上升了20.6个百分点。

一、大学生心理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健康心理状态,可以对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摆在学生面前的三大难关是哑巴英语、听力关、专业词及句式,他们必须采取逐关攻克和渗透的方法去适应。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展开分析,并使他们由被动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去学知识,由一种惧怕的心理转化为自信。学生初期会觉得这种转变比较难,因为他们要一关一关地过,一个句式一个句式地背,可是到了后期,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就是我们在学期初和期末调查中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古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当学生克服了双语学习的三大难关时,他们便会逐渐取得自信。双语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培养信心的过程,双语课程是学生所学的课程中最难的课程之一,学习双语课的成功有助于他们培养学好各门课的信心,有了信心他们就可以克服学习上的任何困难,使各门学科互补融洽,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式之一,目前已得到多数在校大学生心理上的认可和接受。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同学对双语教学抱有不喜欢的

态度,给双语教学的推动带来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挤压和剥蚀本族语的价值空间的观念,他们认为中国话还说不好,没必要去学外语;(2)缺乏对双语教学的兴趣,这无疑会给那些起点低、基础差的学生造成更大心理压力,对双语教学的态度继续低迷下去;(3)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运用英语对一些自然、社会学科科目的教授,让学生得到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机会,完善自己的思维,使其能用英语和母语两种语言及思维方式与教师交流。由于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解放到和教师在课上积极交流的程度,也就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二、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首先,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改善心理彷徨的状态,增强学习动力。学习目的是人在学习上追求的目标和通过学习所要获取的结果。学习目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每个大学生在学习中不可回避的现实思想问题。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如果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不可能获得强劲的学习动力,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自我目标的选择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有的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往往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设计”,他们认为强调适应社会需要就会约束自我,自我价值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心理上产生了彷徨。对此要使学生认识到双语教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听说英语的真实环境,培养他们用英语去获取和阐述科技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实现个体潜力的增长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实现个人价值。双语课程还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语科技人才,大批双语科技人才的涌现必然会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该课程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这是其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宝忠,陈 洁,韩占东: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 93 -

其次,引导学生摸索适当的心理方略,增强对双语教学的兴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人在责任感的驱使下虽然也可以学习和掌握许多知识,取得许多成就,但终究只是一种负载,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责任感和热爱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出自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可以使人对某种专业由不热爱到热爱,并取得显著成绩。李四光由造船机械到地质研究、鲁迅的弃医从文就是极好的例证。我们希望那些对双语教学抱有不喜欢态度的学生不要怨天尤人、消极应付,而应冷静分析,找出不喜爱的真正原因,培养自己新的兴趣。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可以转移的。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双语学习后,可以加深对其的了解,而且在对双语知识的了解、学习、运用过程中还可以逐渐培养出兴趣来,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明。

再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是人成才的短程线,也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学校里迅速地掌握和积累知识,而且将终身受益。法国的生物学家贝纳尔说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良好的心态和学习方法与成才始终成正比关系,前者对于后者至关重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勤于笔记,把脑中瞬间即逝的新想法记录下来是必要的。积累多了,遇到问题就会形成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克服固有的心理定势,应该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的要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放弃原母语定势,用双语的思维方式分析研究问题,探索其渊源,以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J Platt J and Webber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gman,1985.

[2]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M]. The Macmilian Press LTD, 1982. [3] 黄希庭,徐凤珠.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 邱伟光.大学生思想修养[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ZHANG Bao-zhong 1, CHEN Jie 1, HAN Zhan-dong 2

(1.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Being aimed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for study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nalyzing important roles with exact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for studying bilingual education, providing methods of training wonderful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for studying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上接第69页)

On the Origi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uguese Corporatist State

LUO Y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ichuan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64, China)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rightist anti-liberalist tide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Portuguese corporatist state had differences from other contemporary rightist regimes, differing from purely traditional rightism and from fascism and thus obviously appearing “the Portuguese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hen devoted to the background in which the Portuguese corporatism was formed and its features which made it distinctive from other right wings especially fascism.

Key words: corporatism; Portugal; Salazar

责任编辑、校对:马桂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