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小学老师公开课课件准备教案设计PPT模板课件
课文讲解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 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川川 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课文讲解
“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 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 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学习目标
词组学习
册(册子) 刨(刨地) 质(质量) 岩(岩石) 埋(埋藏) 厚(厚度) 宝(宝贝) 陆(陆地) 底(地底) 印(印刷) 铁(钢铁) 趴(趴着)
朗读感悟
LANGDUGANWU
朗读感悟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 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 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 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
朗读感悟
LANG DU GAN WU
朗读感悟 你更喜欢谁画出的风?
宋涛: 敢想 善于提出问题 陈丹: 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赵小艺: 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朗读感悟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 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动脑筋:
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和气味,如果由你来画,你会怎样画?
整本书阅读 《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方对比、整体把握的方法来赏读男性人物代表孙少安、孙少平。
2.通过整体把握《平凡的世界》人物个性特征,探究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一、展示人物说印象上节课,同学们跟韩老师鉴赏了《平凡的世界》中璀璨夺目的女性形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作品中光辉灿烂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有自己的喜乐哀愁,有自己的人生路径,有自己的生活哲学。
(依次跳出男性人物剧照)田福军-孙玉厚-田福堂、孙玉亭-王满银-李向前-孙少安、孙少平这是谁?(学生齐答)在众多的男性人物中,你们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点4名同学回答)你们最喜欢哪些男性人物?预设(学齐答:少安、少平)看来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少安、少平,那我们今天就重点走近孙家两兄弟,走近他们的平凡的世界。
二、锁定人物谈情节1.先来看看大哥少安,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安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想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家一起翻到……,第6页第20章——倒数第三段2.再来看看弟弟少平,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平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很喜欢一个语段,大家一起翻到……自读第3页第43章。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毕竟还只是其中的一两个片段,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梳理一下少安、少平的学业事业轨迹。
先来梳理少安的:我们发现,少安的事业中,出现了两次低谷期,扩地被批判,扩建导致破产,最终当上了厂长和村委会主任,事业风生水起。
少平自从离开双水村,世界逐渐向他敞开了怀抱,得到好人相助获得郊区农民户口,最终成为一名煤矿正式工人,还当上了班长,获得了“青年突击手"的荣誉。
三、兄弟对比辨不同1.这两兄弟都这么年轻优秀,你更喜欢两兄弟中的哪一个?他的哪些方面最吸引你?是性格追求、爱情婚姻、待人接物还是在或其他方面?我们先请男同学说说。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仅、麻" 等11 个字,规范书写“读、昆”等12 个字,熟练掌握“昆虫、蚂蚁" 等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提升识字写字和词汇运用能力。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朗读技巧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提高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传达的对大自然的情感,学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升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通过分析描写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语句,如“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等,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营造出的生动画面。
(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之情。
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无穷魅力,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视频资料,如山川、河流、森林、花海、飞鸟、蚂蚁、竹林、棕榈树等;制作生字词卡片、问题卡片,卡片设计新颖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名言警句、故事等素材,整理成学习资料包;绘制课文结构思维导图,用于课堂展示。
准备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实物道具,如树叶、花朵、石头等,用于课堂互动环节。
设计一份课堂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参与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大自然的音乐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大自然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等,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大自然的气息。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大自然的画面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积极发言,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大自然画面,如美丽的森林、清澈的溪流、飞翔的鸟儿等。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之《水浒传》的导读课课标要求«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次教学《水浒传》导读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阅读章回体小说的读书方法,以更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阅读目标1.阅读原著的回目理解导读内容中胡适对《水浒》的评价,理清整本书的结构,学会整本书阅读。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内容,利用文中金圣叹对《水浒》的评价语分析人物形象。
3.综合运用七年级、八年级必读名著中关于整本书的方法,比如精读与跳读相结合,选择性阅读等方法研读重点回目,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1.为减轻学生负担,备课组内每位老师重点研读《水浒传》中一位人物,并为学生设计导读单Q(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杨志、李逵、三员女将等)4.课前准备《水浒传》原著,阅读教材138页名著导读词。
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一:浏览回目,知结构。
要求:阅读《水浒传》的回目,批注勾画你的发现,理解导读词里关于胡适对本书的点评语。
重兴水浒,再造梁山,画出十来个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造出一部用不会磨灭的奇书。
____________ __胡适总结:1一一2回讲的是故事的背景,由史进引出了鲁达,3-7回讲得是鲁智深的故事,8-12回讲得是(林冲)的故事。
像这样,在鲁智深的故事中林冲被牵引出来,叙述重心由鲁智深过渡到林冲,开始林冲传,林冲想要落草梁山,与杨志交手,引出杨志的故事……人物一个接一个被牵引出来,在40回之前就是这样,采用了单线式人物结构,重点在于人物刻画。
第四十回梁山泊众好汉劫法场、救宋江开始,百川汇海,由多个回目讲述一个人物,变成了一个故事涉及多位人物。
部编版九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公开课《水浒传 》推进课教学设计(最新)
——《水浒传》读中推进课执教:谢老师一、名著分析《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统编版把这本名著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重点训练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九年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容易把它当作纯粹的故事会来阅读。
三、课时定位本课时是导读课与交流课之间的过渡课,目的是通过推进课,继续激发阅读兴趣,继续通过读,通过一些专题研究来总结阅读方法,引导孩子将阅读持续引向深入。
四、教学目标继续激发阅读兴趣,探讨专题研究方法,将文本阅读持续引向深入。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继续激发兴趣,探讨阅读方法。
难点:将文本阅读持续引向深入。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朗读法、竞猜法、点拨法等八、教学过程:〈一〉你读我诵,激趣导入1.诵读下列名言,搜集信息一组:中国小说,汗牛充栋,而其尤甚,莫如《水浒传》、《红楼梦》——文艺批评家卧虎浪士一二组:在50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非四书五经,也不是性理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胡适全班:《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
——《苏联大百科全书》2.汇报搜集的信息,揭示课题。
明确:这是一本影响深远,价值非凡的巨著:《水浒传》(设计意图:美读书评,继续让学生认识这部作品的重要价值,继续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兴趣,让学生想继续往下读)〈二〉知识竞猜,检查阅读1.选择题①《水浒传》的作者是()A.吴承恩B.施耐庵C.宋江D.曹雪芹②《水浒传》中共有多少位好汉()A.208将B.108将C. 36将D.72将③晁盖被毒箭射中后身亡,宋江被推为山寨之主,改聚义厅为()A.忠义厅B.忠孝堂C.忠孝厅D.忠义堂2.填空题①《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日月山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月山川》是统编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
课文采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课文呈现的8个与自然有关的象形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以象示意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造字的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该课是学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触象形字,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插图和古文字,引导学生发现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掌握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体会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意愿。
鉴于一年级新生仍处于入学适应阶段,在课中安排韵律操、识字游戏,让孩子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快乐识字。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山、川"4个生字。
2. 会写“日”字,关注关键笔画短横的书写。
3.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了解汉字起源1.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汉字。
在海边,住着一对兄妹,有一天,哥哥很早起床,外出干活,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灵机一动,就在地上画了一幅图(出示渔网简笔图)。
妹妹醒来,一看就知道哥哥干什么去了。
2.你们猜哥哥干什么去了呀?学生发言,交流原因。
顺势小结:你发现了这是一张网。
是呀,哥哥拿着网去海边——捕鱼啦。
3.后来古人就创造了这个“网"字(出示“网”的古文字)。
跟图片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吗?4.是的,跟图片可像啦!你看,古人可真聪明,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了汉字。
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象形字"。
今天呀,我们就要走进“象形字”,一起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设计意图】兴趣是低段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通过有声有色的的故事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以问题激趣,在图文对照中初步感知象形字,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解与示范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 解最大书的概念和特点。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最大书的 特点和价值。
案例分析
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总结 最大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实物展示
展示最大书的实物或模型,让学 生直观感受其特点。
图片和视频
展示最大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 帮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用途。
课文精读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生字、生词,并回答课文后的问 题。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最大的书指的 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本最大的书也是一本最重的书?”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文总结与延伸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重点内容以及写作特点等,帮助他们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练习
句子仿写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段落概括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段落大意,培养总结归纳 能力。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布置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文的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思考题
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需要改进之处
时间安排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需 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参与度
虽然有小组讨论环节,但部分学生仍较为被动, 需要进一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
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或实验,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最大书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夕拾"朝花”,手留余香——《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散文诗集《野草》。
(二)文体特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散文集是多篇散文集成的书。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朝花夕拾》收录了1926年鲁迅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10篇散文,加上1927年创作的《小引》与《后记》,共12篇散文,1928年由北平(今北京)未名社结集出版。
(三)作品价值《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追忆了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等的不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境遇的思考。
此作品的学习价值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心路历程、审视当下。
1.心路历程童年时的鲁迅曾因得到一本《山海经》而欢欣雀跃(《阿长与《山海经》》),因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玩耍而获得无限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时,在经历前往异地求学。
青年了父亲延医不治、家境衰落的境遇后(《父亲的病》),他离开家乡时,经历了仙台“观影事件"后,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弃医从文之路《藤野先生》)批判旧教育制度,批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换汤不换药的民国社会《范多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农》)……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印迹承载了他的温馨回忆,蜕变。
2.审视当下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正遭受“正人君子”们的攻击和守旧势力的排挤,其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正是1926—1927年的社会缩影。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18 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舐犊情深"主题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围绕“舐犊情深”主题共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通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节的具体描述,写出了伟大的父母之爱。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舐犊情深”,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教学中采用了“想画面、品细节、悟情深"引领学生了解场景、走进场景、感受场景。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字词、段落深刻理解“慈母情深”。
2.抓住“我鼻子一酸"这一线索,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析文章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与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重点:抓住“我鼻子一酸"这一线索,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品析文章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唐代诗人孟郊用一针一线道出了母爱,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伟大的母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课题:慈母情深。
2、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我们一起来回忆课文内容。
二、回忆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瘦弱与辛苦龟裂失魂落魄忙碌攥着一元五角“我"一直想买一本价值的《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发现母亲极其___当知道“我"来是要钱买书时,母亲用___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___。
“我"鼻子一酸,钱跑出去,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最大的书的教案
最大的书的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最大的书》的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
•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课堂教学PPT•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最大的书》的纸质或电子版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最大的书》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该小说的兴趣。
•学生可以提前阅读一段摘自小说的文本,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小说的情感氛围,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教师通过阅读小说,讲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
•教师可以用课堂PPT、情景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探究•小组探究: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整理学习材料后,回答小组内其他人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加强学习的重点。
•课堂讨论: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探究,如小说的主题意义、情节设计的合理性等。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做思维导图,进行思想的整理和梳理。
第四部分:巩固•进行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如阅读理解、填空、问答等。
•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和澄清。
•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写出一篇感想或读后感,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方法•差异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统筹兼顾:注重阅读、讲解、探究、巩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以致用:将小说中的思想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写作成果等方式进行学生评价。
•学生可通过评测问卷等方式对该课堂教学进行反馈。
结束语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最大的书》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思想觉悟。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22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目标】1.认读“仅麻旋佩笋寸副爽"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和本课词语。
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自己从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了什么?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2.找出描写大自然中能体现“好玩的东西"的句子,体会语言的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体会生动的语言。
3.写下自己从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大意。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1.师出示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
(鱼)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
(蜜蜂)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青蛙) 2.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文,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二、探究新知(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5.指导学生写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细读慢品,以篇带本-------《复活》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理念《复活》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提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本单元紧扣任务群要求围绕“多样的文化"选编了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名家小说。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剧变之后的一部力作。
他花费十年心血,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许多监狱,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几易其稿,最终完成。
其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和揭示的深刻主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学习。
同时本单元研习任务要求选择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研读课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课标中“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和本单元的研习任务,结合高二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1.了解《复活》整本书主要内容,梳理本课节选内容。
2..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3.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教学过程一、了解本书创作历程及全书情节。
《复活》源自托尔斯泰法官朋友柯尼告诉他的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情引发了他的深入思考,成就了世界名著。
利用他的这种创作经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小说元素”,为创作小小说积累素材。
课文节选部分虽然有着相对独立性,但与整本书的关系密不可分。
先让学生对全书情节有大体了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课文节选部分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所体现的深刻主题。
二、梳理本课的故事情节。
课文节选部分描写的是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到监狱去看玛丝洛娃,向她忏悔当年的罪恶、请求她的宽恕的场景。
小学语文《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现场阅读感受《十万个为什么》内容有趣,语言生动,对阅读这本书有兴趣。
2.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了解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提问、思考、阅读、实验)。
(重难点)3.拓展阅读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对探索自然奥秘产生兴趣。
学习过程:活动一:演示实验,屋内旅行创设情境,实验导入1.演示实验,交流反馈(1)上课之前老师先问问同学们:蜡烛燃烧后消失去了哪里?(2)观看科学小实验的视频。
(3)交流反馈,蜡烛燃烧后的去向2.蜡烛引入,开启旅行蜡烛是我们家家户户遇到停电时少不了的物品,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的家中最为熟悉,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一起来一场“屋内旅行"。
你有什么疑问?预设1:冰箱为什么能制冷?预设2:电灯是如何工作的?预设3:人类可以没有水吗?师: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机会,如果你愿意思考,愿意探究,愿意学习,你就会获得很多很多的知识。
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看看。
他叫米·伊林,他不仅进行了旅行,提出了问题,还把问题的答案写成了一本书,老师把书名藏在了一句话里。
活动二:初识封面,了解作者1.揭晓谜题,介绍书名这句话来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他是这样说的:(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师: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本科普书籍的书名就取自这句诗,大家一定猜出了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2.走近作者,知晓影响出示作者简介:米·伊林,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
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
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他的科普作品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外,还有《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擅长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板书课题)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我感知1、指名读文,考虑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答复下列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
(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四、总结进步,拓展延伸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五、板书设计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自然万物细心观察〖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教案第【3】篇〗如果说《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给团队带来的成长是文本的解读,是对学生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的话,那么《读不完的大书》就给选手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
执教这节课的刘贵霞老师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年轻老师。
虽然工作的时间短,但是对教材有自己的看法,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的经验。
她本来的语调是激昂而高亢的,通过这次的磨炼,变得浑厚且低沉。
这还仅仅是她其中之一的改变。
反正,磨课到最后都是磨人。
琢磨的过程,本身挺好玩儿的。
语文公开课《山村》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语文公开课《山村》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
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书、本、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片)(投影片同书上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
远处的山美。
山上的小亭子很美。
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
(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
(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
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
请一个同学背。
)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按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二六七八九十花(学生抢着读)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
《岩石书》PPT课件(最大的“书”)公开课课件-88页PPT资料
•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 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泪水流过的痕迹叫( 泪痕); 受伤了,皮肤上留下了( 伤痕) 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 疤)痕 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 车痕)
“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有。你来看,这 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 叫波 痕 ;还有这些闪光 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 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
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川川趴在一块岩石面前,正
仔细地研究着。他发现这块岩石
上有恐龙的脚印,有虾,有水草。
他明白了:在很久很久以前
(
)。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 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 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 到更多的宝藏!
印痕 迹
“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 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 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 都是字呀!”
“有。你来看,这 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 叫波痕;
这是抓伤留下的痕迹,叫 (抓)痕;这是牙齿咬后的 齿(印),这是长过青苔的 痕迹,叫(苔)痕。
dǐ
刨根问底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刨根问底
跑炮 袍
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课例《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本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提示读者只要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晰。
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寻找的好玩儿的东西,引出全文。
第二到五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各种好玩儿的东西,如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乐趣。
结尾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的无尽乐趣。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值得体会和积累。
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乐趣。
如第二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给人留下的印象。
第五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展翅滑翔,井然有序等,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让语言具有节奏感,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观察字形、分析字体结构,会写“读、册”等10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3.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的内容。
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公开课教案
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大的“书”》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最大的“书”》主要讲述了一本古老的大书,即大自然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文章通过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如山、河流、化石等,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伟大。
2.2 重点词语和句型重点词语:古老、化石、岩层、变迁、演化等。
重点句型:介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的句型,如“是的,它,我们可以看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一本最大的‘书’,它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和生命的演化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最大的“书”》。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标记。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和重点。
3.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书”
一、课前准备
观看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岩石。
二、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一本——(板书:书)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爱读书,能说说读书的好处吗(2-3个人回答)
3.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在书中能学知识,长才干。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读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4.老师想问问,你第一次看到这课题的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吗
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要引号
这书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书什么样的
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那么就让我们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
三、初读课文,讲读生字词
(一)1. 打开课本28页,带着刚才的疑问朗读课文,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读书的要求。
要求明白了吗那开始读吧!
2、检查效果
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3.分段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
(1)请4位同学读1-4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位同学读得都不错。
我们来看这张插图,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那地质勘探员叔叔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
他们能读懂岩石这本大书。
他们为了研究而跋山涉水,不辞辛劳。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么一群人吧。
)齐读“地质勘探队员”再来读读他研究的宝贝们,2遍
(2)5-8小节谁想来读
注意“哩”是轻声。
这几个小节中有一个字老师要特别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痕”,前鼻音,跟读(3)剩下来的5小节9-13节,谁想来读一读
注意这里面有个多音字是藏zang宝藏藏族藏cang埋藏捉迷藏
(二)咱们的读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那再来看看刚刚我们提的问题有能够解决的了吗
哇,小朋友们太厉害了,通过读课文已经能把大部分问题搞明白了,剩下来的几个问题,相信随着我们深入学习问题也能够解决掉。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问题四、学习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第4小节中地质勘探员叔叔告诉我们岩石就是书,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岩石哪儿像书呢(小组合作)
1、生找到第四自然段,朗读,出示。
你找得又快又准。
岩石到底哪里像书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关键词(板书:一层层、厚厚的)
Ppt我们来看这一层一层的岩石真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呢!
2、请你学着叔叔的样子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2-3个
3、听了你的回答,川川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老师当川川,你们来告诉我。
引读“哪里有书啊”
(二)除了一层一层、厚厚的像书,还有什么原因把岩石称之为书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5~10自然段,找、划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你马上就找到了岩石与书的共同点,请你来读读这小节)(通过朗读我们明白了,这岩石和书一样都有——字(板书)。
(2)一起来读这段话来告诉我岩石上的字是什么
雨痕、波痕、矿物
(3)你们想不想看这岩石书的字呢现在老师就来当一次自然博物馆解说员,带
你们去看看这些石头书上的“字”。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出示实物投影,同学们看这就是矿物,感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到老师这里来仔细地看一看。
(5)谁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当回小解说员,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些岩石
同桌之间先练一练,待会儿请小朋友来说。
(老师下去指导,大家好,我是xx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岩石书上的字)2-3人
(你真是位优秀的解说员!你讲解得真清楚,我们一下就听明白了。
)
(三)是啊,在岩石上居然还有字呢!除了字,岩石上还有什么吗图画(板书)(1)恩,这可是叔叔仔细看才发现的,(课件出示图片树叶,贝壳,小鱼)发现这些叔叔是多么惊喜,多么自豪。
谁来读读叔叔的话。
2-3人
小朋友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丽的颜色,可能还是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死后没有腐烂,而是被包了起来,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像石头一样,这些叫什么呢化石。
化石还有很多种呢!ppt展示
(2)老师这里就有一块上面有着树叶图案的化石。
我猜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地方山清水秀,草木葱茏,万物繁盛,树长得又粗又壮,但是突然火山爆发了,其中一片叶子就埋在了火山灰下面,过了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块化石。
(3)我这儿还有一些有图画的化石,你们想要摸一摸看一看吗我就给每一小组发一块,你们看看石头上有些什么图案,猜测一下怎么形成这样图案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讨论好了就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来说一说,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你的想象很合理!你说的真好,说不定这个化石真的经历了你说的过程呢!)(4)每一块化石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见证了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5)文中地质勘探员叔叔在山上发现了岩石上有树叶,有贝壳,还有一条鱼呢!
小朋友想象一下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吗
树叶化石告诉我们曾经是——陆地
贝壳和小鱼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6)是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林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7)这漫长神奇的变化我们人类无法亲眼目睹,但是这岩石却默默地记录着这世界的变迁。
谁来把这漫长的过程读出来。
(2人)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五)此时的川川听了叔叔的介绍,已经对岩石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他还是不满足,他还想知道生读:“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处”
(1)你看川川这样一个劲地问个不停,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非要把这件事弄个清楚明白。
这就叫----刨根问底
(2)谁来回答川川的问题,指名回答。
原来岩石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板书:作用很大)我们一起来读。
(3)快看,叔叔这段话中还藏着一个省略号,老师不禁要像川川那样刨根问底了:“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啊”谁来为老师答疑解惑呢。
是的,我们的祖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ppt出示矿产资源分布图)
8、把岩石这本书读懂,就能找到更多的宝藏。
川川听到这高兴地说:齐读。
五、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说岩石是书了吗有时间的话总结一下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像地质勘探员叔叔一样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些资料,帮助你们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3、推荐:《岩石如此活泼》、中国化石网、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如果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去了解一下感受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从那一块块岩石中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
还有时间就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地质勘探员叔叔、女生川川、老师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