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学习⽬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古诗词,能默写前两⾸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了解内容,体会课⽂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课时 乡村四⽉四时⽥园杂兴 由题⼊⼿,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未做官,描写了许多⽥园⽣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
2.学⽣⾃由练读,读准字⾳,读通句⼦,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具书或⽂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句主要写了江南⽔乡初夏时的景⾊。
第⼆句主要写了劳动⼈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 ⾃学《四时⽥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的⽅法⾃学,画出⾃⼰不明⽩的地⽅。
2.⼩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学成果。
4.背诵。
第⼆课时 教学⽬标: 1、理解《渔歌⼦》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这句话的画⾯,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古诗词》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诗词曲三首 教案
诗词曲三首教案教案标题:诗词曲三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三首不同类型的诗词曲,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诗词曲。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三首不同类型的诗词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 分析和欣赏诗词曲中的语言和意境。
3. 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诗词曲。
教学准备:1. 三首不同类型的诗词曲:如唐诗《静夜思》、宋词《水调歌头》、元曲《西华山》。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本和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国古典音乐,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诗词曲的了解程度和对诗词曲的兴趣。
展示与讲解:1. 分别展示和讲解《静夜思》、《水调歌头》和《西华山》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分析和讲解每首诗词曲中的语言特点、意境和表达方式。
欣赏与讨论:1. 播放录音或朗诵三首诗词曲,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独特性。
2. 引导学生讨论每首诗词曲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合作创作:1. 分组让学生合作,选择一个主题,共同创作一首诗词曲。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注重意境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3. 学生展示并互相欣赏彼此的创作。
总结与评价: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拓展活动:1. 建议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更多的诗词曲,扩大自己的文学视野。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更多的诗词曲,培养自己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欣赏和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了不同类型的诗词曲。
学生通过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诗词曲,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诗词曲的美和意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创作的自由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诗词曲三首教案
诗词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会运用诗词曲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曲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诗词曲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诗词曲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诗词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会运用诗词曲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曲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诗词曲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诗词曲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曲的优美意境。
(2)介绍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使学生对诗词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包括格律、韵脚、意境等方面。
(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曲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曲的创作技巧,以及学生对诗词曲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诗词曲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曲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曲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重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难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新课导入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要去学习三首描绘南北不同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诗歌。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3.背景介绍: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阅读鉴赏任务一:朗读课文,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说古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①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②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④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边。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去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大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①净无苔,花木成畦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③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古诗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一)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
1.过渡语引入。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创设环境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情况
个人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听说咱们一小的经典诵读搞的很好,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典诵读”吧。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背诵了多少首唐诗?哇噻!太了不起了,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了。
除了古诗还背诵的有什么?(当学生提到宋词的时候)说到词以宋代的最为有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
(介绍辛弃疾)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写的一首词《西江月》,板书课题,这个题目和以前学的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比较《忆江南》《长相思》副板书:词牌、题目。
横排中间加点)3、“夜行黄沙道中”说明这首词写晚上词人在黄沙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西江月》,(课件出示全词)1、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自己来读一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正音(读得好的就夸——最后一句“见”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呢。
――再读最后一句,其他同学听他的字音。
你怎么就知道读xiàn呢?(风吹草低见牛羊)。
太了不起了,你真会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读得不对就质疑:你读得有板有眼,还有感情,但有一点老师给你提个建议。
“见”这个字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句里也有。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古代“见”和“现”意思相同,比较一下读哪个音更合适。
(我们要学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3、再读文本,注意停顿请你把这句再读给我们听听,好吗?(师指点学生这样“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 课时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教学目标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第一课时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 4 个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目标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读诗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导入()分钟诗作《绝句》。
师读: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地进入教学情境。
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二十一课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写“暝、泊、榆、畔、聒”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三首古诗词,体会不同诗词在描写景物、表达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王维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张继的羁旅之愁,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2.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诗词原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三位作者的生平资料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媒体选择1. 图片: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如山居的秋景、枫桥的夜景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意境。
2. 音频:播放古典音乐,为学生的朗读营造氛围,同时也可以播放诗词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模仿学习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五、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配乐朗诵等。
六、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田园意境。
3. 体会王维诗中的宁静、清幽之美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几幅田园风光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看看他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写教案不能总是千篇一律,要全面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一下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鉴戒,下面作者精心准备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视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现、评判。
4.指导知道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
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换。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知道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知道“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和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智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也影响到对诗词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感受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原文、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投影仪、音响设备、诗词卡片等。
3.背景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古代文化背景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绝壁、荷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气变化,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莺”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其一)》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ū)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着重辨形:“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朗读示例: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三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
3、训练诗的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为难点,目标3为重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注意字音。
2、明确读音:酣揽朝扁燕
3、播放录音,学生听、体会。
4、竞赛朗读。
三、分发讲义,自主赏析。
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查资料,了解李白;
②理解“抒情、送别、点题、想象、写愁、逃避现实”的句子;
③结合诗后简析,进一步领悟诗意; 2、《渔家傲》 ①理解写景与抒情;
②结合诗后简析,进一步领悟诗意; 3、《天净沙·秋思》 ①理清写景与抒情的句子; ②结合诗后简析,进一步领悟诗意;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自主练习与检测》上的本课文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宣州谢脁楼 饯别校书叔云
逃避
写愁 点题 送别 想象 抒情 渔
家
傲
天净沙
·秋思
游子思乡
悲凉秋景
抒发情怀
描写
秋景
附译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大风万里吹送秋天南归的雁,面对此景,正可以在高楼尽情畅饮。
你的文章刚健清新,我的诗歌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
都满怀豪迈超逸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想要上青天摘取明月。
抽出宝刀去砍断流水,水流得更急。
举起酒杯借酒销愁,结果反而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如意,我明天早上就散着头发,归隐江湖。
《渔家傲》译文
边塞的秋季到来风景奇异,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没有留恋之意。
号角声吹起,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也四面响起。
在像屏障一样的群山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大门。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家乡,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归去还没有日期。
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
在边塞守边的将士在夜深久久不能入睡,将军长满了白发,战士悄悄流泪。
《天净沙•秋思》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上住着几户人家,在荒凉的古道上,在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悲痛到极点的游子还在天边极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