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复习笔记(导论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
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简言之,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早期揭示国际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思想理论观点的著作有:
中国的《孙子兵法》、希腊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大利但丁(1265—1321)的《帝制论》、意大利马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荷兰格劳秀斯(1583—1645)的《战争与和平法》、英国霍布斯(1588—1679)的《利维坦》、英国边沁(1748—1832)的《道德与立法原理概论》、普鲁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的《战争论》等。
3.国际政治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学派林立,多种多样,类型有:
(1)按国家分类有:英国的国际政治学、美国的国际政治学、法国的国际政治学、前苏联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等。
(2)按性质区分,有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
2.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组成。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不平等性的基本特征。
3.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以“主角”、“主要关系”和“式样”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以军事集团的实力组合为依据,以战争及其结局为标志,以大国控制世界为目标。
4.国际政治秩序
国际政治秩序是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以主角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要角色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其基本特征是稳定。其主要内容是:大国控制世界,战争威胁人类,强权政治横行天下,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从属的地位。
5.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秩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者均属动态范畴,它们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1)“格局”和“秩序”属“体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体系”范围广,由所有行为体组成,从“格局”和“秩序”中显示自己的面貌。
(2)“体系”“格局”“秩序”的关系,类似“天空”“星座”与“轨道”的关系。
(3)从“体系”出发,就能宏观地研究国际政治;从“秩序”着眼,就能微观地研究国际政治;从“格局”入手,就能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国际政治。
6.国家权益(国家利益)
(1)含义
①国家权益也称国家利益,即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统称,它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分界线,区分为强权利益和主权利益。强权利益由权力所决定,以实力为依据,它超出主权范围。主权利益即主权范围内利益,由国际社会公认,以国际法为依据,是相互平等和互不侵害的。
②国家权益政治,即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之间的政治,以及强权利益间政治和主权利益间政治。国家权益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和国际性。
(2)国家权益作为国际政治的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形式,将国际政治区分为三个层次:强权利益政治即强权政治、主权利益政治即民主政治、强权利益与主权利益间政治即强权与民主间政治,而且在国际政治中突出国际法准则,区分正义与非正义。
三、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出发,立足于欧洲舞台,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依据,认为:
(1)国际社会是一个体系。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将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确认国际政治包括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两条线,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阶级关系反映了国际关系;
(3)争霸和侵略战争是“国际政治的秘密”。国际政治的本质即争权夺利,战争是获取利益的形式和工具。
2.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其主要内容有:
(1)国际社会已从欧洲资本主义体系演变为帝国主义“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2)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即帝国主义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即殖民地民族。
(3)战争与革命是世界的主题。
(4)两制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和平共处和做生意。
3.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相比,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的新观点
(1)立足于世界舞台,把国际政治问题同帝国主义体系紧密相联。
(2)以两大类民族为国际政治的最主要行为体,把重点从两大国际性阶级的活动转向两大类世界性民族的活动,紧紧围绕帝国主义战争、世界革命和两制国家间趋势三条线及其相互关系,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突出不同的重点。
(3)从世界经济与政治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观察和研究国际政治,虽然更多重视政治领
域,突出政治视野,并以世界革命为主要内容,但日益转向经济基础,使之同经济相结合。
4.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政治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政治理论是从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其主要理论观点有:
(1)国际社会以两大阵营的对抗为中心,日渐出现“第三种立场”和“第二个中间地带”。意识形态因素退居次要地位,国家利益突出出来,并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他把主权国家的活动看作国际政治最主要的行为体。
(2)现在的世界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世界战争的前途,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战争引起革命,二是革命制止战争。
(3)认清敌友是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
5.邓小平国际政治新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的国家增多,制约战争力量本身的经济发展,世界还未出现新的战争策源地。
(2)霸权主义是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
(3)国与国间的关系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他研究国际社会始终以政治同经济的结合为基础,但更多注重经济因素,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