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轻声声调变化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轻声声调变化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轻声声调变化的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轻声的发音规则和应用场景,能正确区分和使用轻声。

2.能力目标:学会在阅读中辨别出轻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轻声的发音规则和应用场景。

2.在阅读中准确辨别和运用轻声。

三、教学难点1.轻声与其他声调的区分,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2.应用场景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会用一首诗歌为例子,让学生听并给出感想。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2. 学习(30分钟)轻声的发音规则轻声是指“没有声调的语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轻轻地吐气,读音比较轻柔,声音很小。

如:“怕”字读“pà”,在读完“pa”音后,不用转变声调,就是读“pà”。

轻声的应用场景1.在“不”、“一”后面跟带有声调的字,如:“不爱”、“一定”、“一个”,读作bú ài、yī dìng、yī gè。

2.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前面,形成一个组合词,如:“蓝色”、“白天”,读作lán sè、bái tiān。

3.在有些方言中,动词和副词中有些发音由于历史或习惯等原因,变成轻声,如:“看”字在瑶族语中读“ha”,成了轻声。

训练让学生们读一些带有轻声的例句,并检查并纠正他们的发音。

然后再辨别这些例句中哪些是带有轻声的。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轻声。

1.妈妈说这个药没用。

2.中午我喜欢吃水果。

3.夜晚的风很凉爽。

3. 巩固(15分钟)老师朗读一些带有轻声的句子,学生跟读并查看是否发音正确。

然后问学生轻声的使用规则。

4. 课堂小结(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讲到的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后记轻声是汉语言中比较独特的特点之一,它不仅仅是作为声音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试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试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试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即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与此同时,汉语还有一个特殊的发音方式——轻声。

在汉语中,轻
声和声调是有区别的。

首先,轻声是指在语音中没有音高变化的特殊音节。

它在音节
中通常表示辅助性的功能,既不加强语气,也不影响语义。

例如,“零”字中的“零”音,就是一个轻声元音。

这个音并不影响整个
单词的意思,只是一个次要的发音。

而声调则是汉语中的基本音调特征,即不同的音调可以改变一
个字的意思。

汉语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平、上、去、入。

不同声调
的组合可以构成多达几十万的不同汉字。

其次,轻声和声调在音节的区别也很明显。

汉字的音节结构一
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

声调一般出现在韵母之后,而轻声则出现在韵母之前或之后。

在拼音系统中,轻声用一个小写字母“r”表示,放在韵母之后。

例如,“和气生财”中,“财”字的发音是“cái”,而“和气生”中的“生”字则是“shēnɡ”,包含了一个轻声元音。

另一方面,声调则用不同的音标表示。

例如,“好”字有两个音,一个是第三声,读作“hǎo”,表示好的意思;另一个是第二声,读作“háo”,表示号的意思。

总的来说,轻声与声调是汉语中两个不同的发音特点。

轻声是一种次要的辅助发音,通常不影响语义;而声调则是汉语中极为重要的音调特征,决定了一个汉字的意思。

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近世纪以来,汉语中轻声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甚至有人竟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在汉语言学中立轻声为第五声调”。

我们姑且暂不对其加以否定,通过以下分析对这一论点的假说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轻声与声调的概念在汉语学中,轻声与声调有着严格的定义,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语音学概念。

(一)轻声的定义1.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1922年)”(厉为民,2006)。

赵元任认为:轻音永远是轻读的,也用去声符号(就是不用去声符号,偶尔轻读的,仍用原来声调号)。

2.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根据现代较为科学的声学和语音试验结果,人们更多地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如现行高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中,给轻声定义为: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3.轻声与轻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学概念徐世荣认为:轻音与轻声是不同的,轻声是属于声调范畴,而轻音是由音量的强度决定的。

(二)声调的定义1.声调是超音段音位,声调也叫字调声调是指贯穿于每个字音的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形式,它属于超音段音位。

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着区别字义的作用。

例如:“花”与“华”,“统治”“同志”“通知”与“统制”,“即使”“及时”“记事”“技师”“集市”与“基石”,“实际”“世纪”“事迹”“诗集”与“史记”等在口头上的区别都是由声调的不同来体现的。

2.声调分为四声南北朝时期声调是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是有四个声调,普通话的这四个音调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3.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声调的演变声调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与声母的浊音清化及入声韵尾的消失相关联,这是因为汉语语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完整的体系,一旦音系内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其它成分也会相应变化,从而调整音系格局,保持音系内部的协调性。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一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一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一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涵盖了许多学科,例如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

为了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复习,我们整理出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语言学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声音系统的科学。

它主要探讨发音、音位、音系等相关内容。

在汉语言文学中,语音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汉语句子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它的正确读音。

以下是一些汉语语音学的知识点:•韵母:在说汉语时,韵母是起到连接声母和声调的作用的,可以理解为声母和声调的连字符。

•声母:声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发音单位,它是声音的起始部分,在发音中用来传递意义。

•声调:汉语是一个声调语言,声调是词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语法词汇语法是一门研究语言中词类、句式结构及其语法复合形式的学科。

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词汇语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以下是一些汉语词汇语法的知识点:•名词:名词可以用来表示人、事、物或概念,名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等成份。

•动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是状态,它在句子中表示主谓关系,也可以带上对象等宾语。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况的词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充当补语。

汉语语法汉语语法是汉语言文学的核心部分,它是研究汉语语言结构特点的学科,包括语义、语用、句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汉语语法的知识点:•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中文语言中,往往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例如,“我明天去上海”。

•句子成分的识别:在中文语言中,词语之间的顺序通常是不固定的,根据它们词义关系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

二、文学学诗词曲诗词曲是汉语文学的三个基本门类之一,包括古诗、唐诗、宋词、元曲等。

以下是一些汉语诗词曲的知识点:•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它以五个字为一个句子,且不押韵。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一个音位中的不同的音可以称为这个音位的______,它包括______ 和______两种类型。

2、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元音时,______;发辅音时, ______。

3、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4、汉语最常见的构词方式是______。

5、“六书”之中真正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假借、转注都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______。

6、汉字历史悠久,历史上曾出现过甲骨文、______、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

7、把语言中的各种语法形式归纳为若干类型,这些类型称为______。

8、_____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都有影响,比如“人来了”和“来人了”结构和意义都不同。

9、联想电脑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釆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

10、“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釆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判断题11、同一调类的声调其调值也相同。

()12、某些儿化韵母发音时主要元音带有鼻化色彩。

()13、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4、“臧”的笔画是14笔15、“爷爷吩咐我每周回家一次”是主谓短语作宾语。

()16、“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熟语中“快了”是谓语,是陈述“萝卜”的。

()17、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18、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9、“写这种稿子用不了多少心血,只是蚊子多,用了不少身血”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20、粤语是我国境内一种独立的语言。

()三、选择题21、“面包”读为[miam51pau55],是语音的()。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22、“动用”两字的韵母依次属于()。

A.开口呼、齐齿呼B.开口呼、撮口呼C.合口呼、撮口呼D.合口呼、齐齿呼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理解中文的四声音调

理解中文的四声音调

理解中文的四声音调中文是一种声调语言,而声调是中文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理解中文的四声音调是学习中文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声调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文的四声音调。

一、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声调是指在语言中,通过声音的高低、升降、平仄等变化,来区分词义的一种语音特征。

在中文中,共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发音时声调平稳,音高不变。

例如,“爸爸”、“妈妈”。

上声:发音时声调由低升高。

例如,“哥哥”、“姐姐”。

去声:发音时声调由高降低。

例如,“弟弟”、“妹妹”。

入声:发音时声调由低升高,再由高降低。

例如,“吃饭”、“喝水”。

二、声调的特点和辨析1. 语义区别:中文中的每个音节都带有一个声调,不同声调的使用会导致词义的区别。

例如,“妈妈”(平声)和“麻麻”(去声)的意思完全不同。

2. 声调变化: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好”在肯定句中为平声,“好”在疑问句中为上声。

3. 声调组合:在实际交流中,多个音节组合形成的词语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声调变化。

例如,“北京”(平声)和“背景”(去声)的音调变化。

三、学习中文声调的方法1. 听力训练:通过大量听中文的口语对话、新闻广播等,培养对中文声调的敏感度。

可以选择一些中文歌曲,注意歌词中的声调变化,进行听写和模仿。

2. 口语练习:积极参与中文口语交流,多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

可以利用语音识别软件或在线语音评测工具,检验自己的发音准确性。

3. 语音标注: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拼音标注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声调的使用。

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工具或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声调的标注和练习。

4. 语境理解: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语境。

通过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声调的使用。

5. 反复练习:学习中文的声调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

汉语言课后答案分析

汉语言课后答案分析

二、试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并谈谈它们在语音中的表现或作用。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要素。

语音既然是一种声音,那么这四要素也会在语音中表现出来。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一般来说,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即频率高低的不同,这同发音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系。

语音的发音体是声带。

成年男人的声带长而厚,所以音高低;成年女人的声带短而薄,所以音高高。

老人语音的音高低,小孩语音的音高高,道理也是一样。

这是就语音的绝对音高来说的。

在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由语音的音高来决定。

声调的音高是相对音高。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表现为音波振幅的大小,它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语音是由气流冲击声带发出来的。

呼出的气流强,音波振幅大,语音就强;反之,就弱。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轻声的现象,这主要是发音时音强较弱表现出来的。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

声音的长短同发音时间的长短有关。

发音时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

一般来说,语言缓慢时语音音长较长,语言急促时语音音长较短。

有些汉语方言,如苏州吴方言、梅州客家方言、广州粤方言等,入声调显得短促,也就是说这些方言中入声调音长短,或者说非入声调音长比入声调音长长。

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或特色。

声音的音色不同主要决定于振动的形式不同(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不同的音素(如i、ü),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造成的。

很多地方的客家方言i、ü不分,都说成i 了,这就是由于发前高元音ü时不把唇形拢圆的缘故。

五、解释术语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女人”由nüren共五个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

其中n、ü、r、e 的音色各不相同,而且不能再行细分。

这些最小的语音单位便是音素。

2.辅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内容提要】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是两种不同的语音现象。

例如:指老聃的“老子”后字读轻音,跟“哪里”、“打手”、“想法”的声调模式和重音模式完全一样;但它跟后字读轻声的指父亲的“老·子”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汉语拼音注音不加区分,容易造成不便和误会。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关键词】北京话/普通话/轻声/轻音/汉语拼音【正文】拙作《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2000)指出:汉语的轻声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方面来认识,调值的轻声指连读时读得很短的字调,调类的轻声指失去原调类的字调;为便于称说,可以只把调类的轻声称作轻声(跟平上去入四声相对),而把调值的轻声称作轻音(跟重音相对)。

本文从北京话的实际出发,讨论轻声和轻音的差别以及汉语拼音注音问题。

个别从词典上得来的例子跟北京话口语有一定差距,但反映的仍然是北京话语音系统的实际。

本文共六节:一至三节说读音,强调轻声不同于轻音;四至六节说注音,强调轻音不能一概记作轻声。

各节均从典型例子的比较切入讨论。

一“不价”(bù·jie)和“不是”(bù·shi):轻声和轻音北京话“一、七、八、不”的变调许多书里都说,可往往忽略它们在轻声前的变调。

以下两例分别采自《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和第五版。

拼音后按北京话的实际读音加注音标。

【不价】bù·jie[pu[51]·ji]〈方〉①表示否定:~,那不是你的书。

②表示不这样做:我才~呢|今天下馆子得你请客,~,我不去。

‖也作不家(bù·jie)【不是】bù·shi[pu[5135]·错处;过失:好意劝他,反倒落个~|你先出口伤人,这就是你的~了。

同是“轻声”(加上引号,指传统意义的“轻声”),“·是”可以让前面的“不”变调如阳平,“·价”却不能。

这好比原调上声的“轻声”字,有的能让前面的上声字变调如阳平(如“小·姐”),有的不能(如“小·子”)。

语言学:现代汉语试题预测四

语言学:现代汉语试题预测四

语言学:现代汉语试题预测四1、多选下列概念中不指一个词而指一组词的是()A、同义词B、反义词C、同音词D、多义词E、单义词正确答案:A, B, C2、问答题“一”和“不”如何变调?正确答案:“一”的(江南博哥)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

它们的变调规律是:A、单用或在句末,念本调。

如二十一,统一,不(我就来)。

B、在去声字前,一律念阳平。

如:一致,一目,不错,不败。

C、在非去声前,一律念去声。

如:一笔,一直,不说,不好。

D、“不”和“一”在中间都念轻声。

如:看一看,谈一谈,受不了,行不通。

3、多选下列语句中语序的变化不会引起含义或结构变化的有()。

A、饭在锅里——锅里有饭B、客人来了——来了客人C、老王或者老李去——老李或者老王去D、小张不跟小李说话——小李不跟小张说话E、小张跟小李是好朋友——小李跟小张是好朋友正确答案:C, E4、填空题普通话中的鼻音有(),它们的发音却不同,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m、n;m是双唇音,n是舌尖中音5、填空题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或概念义。

正确答案:理性义6、问答?下列语句的逻辑重音(即强调重音)应落在哪些词上?A、您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B、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C、刚起来,有的是希望。

正确答案:A、在“我”上;B、在“不”上;C、在“有”上。

7、多选汉语外来词根据吸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译音词B.译音兼译意词C.译音加译意词D.字母外来词正确答案:A, B, C, D8、填空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的用法目的是()。

正确答案:起隔音符号作用,使音节界限清楚9、单选()句是复句。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完成任务。

B、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马也要落在背后。

C、即使在西藏高原上也打出油来了。

D、不管小王来不来,会都要按时开幕。

正确答案:D10、填空题《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正确答案:阳声韵11、名词解释边音正确答案: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轻声规则

轻声规则

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

例如:爸爸( bà·ba)、点心(di ǎn·xin )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

轻声在普通话中具有区分词性和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 ōng·di ),指弟弟;兄弟(xi ōng dì),指“指哥俩”。

利害(l ì·hai ),指“厉害”、“程度很深”,是形容词或副词,如“疼得很厉害”;利害( l ìhài),指益处或害处,是名词,如“你应该明白这件事的利害所在”。

轻声是由于音节读音弱化,在音高、音长等方面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可视为特殊的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

但是,轻声音节除了调值明显改变、音长变短而外,音强亦有所减弱,往往还引起了音色的某些改变,如韵母的发音变得比较含混,主要元音的舌位向舌面、央、中方向移动,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浊化等。

如“哥哥”( gē·ge)一词中,第二个音节念作轻声,其声母由清塞音变成了相对应的浊塞音,韵母由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变成了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

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

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了发轻声而发生“吃字”、“吞字”现象。

如:非上声+轻声胳膊残疾葫芦八哥相声疟疾先生地下上声+轻声打扮买卖喇叭枕头哑巴姐姐舌头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 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1)音或重迭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

轻声在普通话里的作用

轻声在普通话里的作用

轻声在普通话里的作用轻声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重要音调。

它是指在发音时声调不起作用,不升不降,声音比较轻柔,没有明显的音高变化。

轻声在普通话中起到了多种作用,下面将详细探讨轻声的作用和使用。

1. 词语区分作用轻声在普通话中可以用来区分词语的意义。

例如,"ma"这个音节在不同的声调下,可以表示不同的词语,如"妈"、"麻"、"马"等。

而在轻声的情况下,"ma"这个音节就表示母亲的意思。

通过轻声的使用,可以避免词语的歧义,让听话者能够准确理解讲话者的意思。

2. 句子语调调节作用轻声在普通话中还可以用来调节句子的语调。

在句子中,如果想要表达一种柔和、平和的语气,可以使用轻声。

例如,在问句中加入轻声,可以使整个句子听起来更加委婉和礼貌。

另外,轻声还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动作的轻柔、细微或不明显。

通过使用轻声,讲话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语气。

3. 词语的语音变化轻声在一些词语的语音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些词语的连读中,如果前一个词以轻声结尾,后一个词的声调就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在普通话中被称为轻声变调。

轻声变调是普通话中的一种重要语音规律,也是普通话的独特之处之一。

4. 语音的自然连接轻声在普通话中还可以用来实现语音的自然连接。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两个音节相连,其中一个音节以轻声结尾,另一个音节的声调会受到影响,变得更加轻柔。

这种现象在普通话中被称为轻声连读。

轻声连读可以使语音更加流畅,也更符合汉语的习惯。

5. 修辞手法的使用轻声在普通话中还可以用来修辞,起到一种强调的作用。

通过使用轻声,讲话者可以在某些词语或句子中加入一种含蓄、婉转的语气,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

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轻声在普通话中具有多种作用。

它可以用来区分词语的意义,调节句子的语调,实现语音的自然连接,修辞和强调等。

解普通话中如何掌握正确的声调变化规律

解普通话中如何掌握正确的声调变化规律

解普通话中如何掌握正确的声调变化规律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之一。

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变化规律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话中声调的基本规律和实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

一、普通话声调的基本规律普通话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和轻声五个基本调型。

每个汉字或词语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的意义。

1. 平声:平声又称第一声,音调平稳,没有上升和下降。

例如:“妈妈”、“哈哈”。

2. 仄声:仄声又称第二声,音调有一定的上扬。

例如:“爸爸”、“呵呵”。

3. 上声:上声又称第三声,音调由低往高上升。

例如:“姐姐”、“喔喔”。

4. 去声:去声又称第四声,音调由高往低下降。

例如:“学习”、“人民”。

5. 轻声:轻声又称第五声,没有明显的声调变化。

例如:“吃饭”、“睡觉”。

二、掌握普通话声调的方法要正确地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变化规律,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1. 学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声调的基础。

通过学习拼音的音调标注,可以准确地理解每个汉字或词语的声调。

记住每个声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 多听、多模仿:多听普通话的正式发音,尤其是来自专业的语音教材或者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的发音。

在模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标准发音的声调变化,并努力模仿。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声调。

3. 强调语境:普通话的声调变化也受语境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声调。

因此,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语境,强调语音语调的连贯性。

4. 刻意练习:通过有意识地练习声调的变化,可以加深对声调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声调的练习材料,跟随录音或者教材进行练习。

同时,利用语音软件或者在线课程进行自主练习,不断提升对声调的掌握能力。

5. 规范发音:正确掌握声调不能忽视规范的发音。

发音准确、清晰有力,可以更好地表达意思。

每一个汉字或词语都有其独特的读音和声调,要注重修炼口腔肌肉,掌握准确的发音技巧。

小升初语文字词注音

小升初语文字词注音

小升初语文字词注音知识点总结
一、声母和韵母
1.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分为零声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和喉塞音等。

2. 韵母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等。

二、声调
1. 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2.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三、轻声
1. 轻声是汉语普通话的一种特殊的声调,表现为语音的轻短。

2. 轻声的作用是在口语中区分词的意义,使得语言的发音更加自然流畅。

四、变调
1. 变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连续发音时,由于受到发音习惯、语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的音变现象。

2. 在汉语中,常见的变调包括“一”、“不”的变调、“七”、“八”的变调等。

五、儿化音
1. 儿化音是指一个音节末尾的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 儿化音的作用是表示细小、轻松、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六、多音字
1. 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的现象。

2. 在汉语中,多音字的存在是因为历史演变、方言差异、词义变化等因素。

七、音节拼写规则
1.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包括分词连写、缩写、注音等。

2. 在拼写时,需要注意隔音符号、省略符号等细节问题。

八、拼写规则
1. 拼写规则是指汉语拼音的书写规范和习惯。

2. 在拼写时,需要注意声母和韵母的拼写规则,如省略两拼音节中的介母等。

九、注音规范
1. 注音规范是指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汉字读音的规则和标准。

2. 注音时需要注意标准读音和语音变化的标注。

现代汉语(上)笔记

现代汉语(上)笔记

现代汉语(上)笔记第1章绪论节:现代汉语概述1.语言及其性质(1)什么是语言列宁给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性质①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语言现象,可以得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结论。

关于语言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a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产生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必要和可能。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性的产生而产生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语言。

语言的起源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

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语言。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

人类以外的一些高等动物,虽然也能运用喊叫和上些动作表示饥饿、恐惧、喜悦、恼怒等感情和某些欲望,但却没有以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为基础的真正的语言。

b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

社会上没有的事物,语言中就不会有反映。

语言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

而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

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语言。

语言也将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斯大林说得好:“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

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c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服务。

2.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②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河南话就属于广义的现代汉语。

从狭义上说,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2)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①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叫口语。

②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叫书面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方言我国一直在提倡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也就是推广民族共同语。

2022年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yonɡ”这个音节中的声母是______,韵腹是______。

2、轻声音节的调值一般在______声调后是最高的。

3、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4、语言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叫略语,分别为简称和______两大类。

5、_____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6、汉字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______三种7、“说不清楚”中的补语成分属于______补语。

8、汉语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______复句两大类型。

9、“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

”运用了______辞格。

10、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73%的方言是______。

二、判断题11、“天”和“田”不同音,主要是音质不同。

()12、某些儿化韵母发音时主要元音带有鼻化色彩。

()13、大多数汉字是指事字。

()14、《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15、“全家人都希望她出国留学”是兼语句。

()16、“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熟语中“快了”是谓语,是陈述“萝卜”的。

()17、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8、“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9、蒙古语属于印欧语系()20、“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三、选择题21、古汉语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里是()。

A.阴平和阳平B.上声C.去声D.四声的都有22、“不”在()读35。

A.句末B.去声前C.去声后D.非去声前23、下列各句中,属于复句的是()。

A.让山区的孩子都念上书,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B.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C.经理还没有决定到底是你去,还是他去。

D.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充满了阳光。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介词短语能作状语、补语、定语B.连谓短语的谓词成分必须共享同一个主语C.副词主要句法功能是作状语,但有时也可以作补语D.数词必须跟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修饰名词25、福州话属于哪个方言区?()A.闽南B.闽北C.闽东D.闽中26、“这地真肥啊,插根筷子都能长苗”运用的修辞格是()。

辨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辨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辨析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作者:党勰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越来越发达,综合国力渐渐强大,人们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汉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现今轻声是否列为第五类音调颇有争议,有的认为,轻声实在是应该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成为汉语普通话的第五种调类还有的人认为轻声不是第五调类,这似乎已是一个不需要争辩的问题,现本文针对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进行深入探究,找出答案。

[关键词]汉语;轻声与声调;区别近世纪以来,汉语中轻声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甚至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在汉语言学中立轻声为第五声调”。

轻声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单位,一种不可或缺的指称区别手段。

根据现代较为科学的声学和语音试验结果,人们更多地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一、轻声与声调的概念1.轻声的定义轻声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单位,一种不可或缺的指称区别手段。

自20世纪20年代赵元任先生在《国语罗马字研究》(1922)中第一次提出“轻声”的概念首开轻声研究先河以来,轻声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成为汉语语音研究的一个聚焦领域。

在以往的轻声研究中,学者们主要讨论的是关于轻声的读音、作用和分类,轻声的声学性质,轻声的属性定位,轻声产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方言中的轻声等问题,另外也有一些学者涉及了轻声的教学和规范问题。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主要都是集中在语音学的范围之内,而从它的形成机制、功能、句法和语义等角度来研究的相对比较少,从而也就未能很好地将轻声现象和句法语义等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1)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根据现代较为科学的声学和语音试验结果,人们更多地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如现行高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中,给轻声定义为:所谓轻声并小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言文学,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

本文将结合这些困惑,探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困难和解决的措施。

一、学习困惑1、语言障碍。

汉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外国人学习汉语常常遇到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困难。

特别是一些声母韵母、轻声、声调等问题,经常成为外国学生的难题。

2、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学习汉语言文学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文化差异往往让学习者感到困扰,需要耐心去理解和适应。

3、学习资源不足。

在一些国家,学习汉语的资源有限,学习者常常面临着教材、教师、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习困难。

4、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汉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学习者往往会因为种种困难而产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解决措施1、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材料。

学习汉语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材料,比如可以通过参加汉语培训班、使用在线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材等来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语言输入和实践。

只有通过大量的听力和阅读练习,才能够提高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和实践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学习汉语言文学,还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途径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4、寻找学习伙伴和交流平台。

可以通过参加汉语角、加入汉语学习群、结识中国朋友等方式,与他人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5、保持学习的耐心和信心。

学习汉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信心,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

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资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

学习者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流圈子,相信在共同的学习和交流中,一定会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轻声不是普通话的第五个调类

轻声不是普通话的第五个调类
中 图分类 号 :H1 0 2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5 8 3 2( 2 O l 7 )0 7—0 2 2 1—0 1
轻声不 是第 五调类 , 这似乎 已是一个不 需要争辩 的命 题。因为旱 事 ,但是 ,毫无 疑 问 ,轻 声 的产 生 绝 非 源 于上 世 纪— —虽 然 轻 声 在国语运动的早期 , 语 言学 家们 就 已明确 指 出 : “ 轻音 是 四声 ( 平、 产生 的时期 至今 还 没有 定 论 。根 据 王 力学 者 的论 断 ,轻声 的产 生 赏、去 、人 ) 以外的一种特殊的腔调 ’ ’ 、“ 国音有所谓 ‘ 轻声 ’一 种 “ 应该 是在 动词 形尾 ‘ 了一 着 ’形 成 的时 代 ” ,即至 少 唐 五代 时 声调 ,但这不是 阴阳上去之外又加上—个第五种字调。 ’ 然 而,进 人 期就 有 因词义 虚化 ( 或 语 法 化 ) 而产 生 的轻 声 了。如 :李 煜 《 乌 上世纪 9 0 年代 以来 , 不断有与其相反命题 的论 文出现 ,那么 ,轻声 到 夜啼 》 “ 林 花 谢 了 春红 ,太 匆 匆 ! ” 句 中 的动 态 助 词 “ 了” ,张 鹭 底 能不能作 为第 五调类 呢?本文在 分析各 位 学者 论 著 的基 础 上 ,对 《 游仙 窟》 “ 余 时 把 着 手 子 ,忍 心不 得 ” 旬 中的 动态 助 词 “ 着” , 这 一 问题进 行进 一步 的探讨 和论 证 , 并 提 出 自己的看 法 。 都应该 是读 轻声 的 。那么 ,从 轻 声产 生 时算 起 ,至今 已 有 1 0 0 0多 1 从轻 声 自身特 点来 看 ,轻声不 可能 成为 一个调 类 年 的时 间 ,期 间编 纂 出版 了许 多 高质 量 的字 书 和韵 书 ,可 从 来 也 第一 , 轻声 的来源。普通话的每— 个音节都有它 的声调 ,但是在词 没有 把轻 声作 为与 “ 平上 去人 ” 或 “ 阴 阳上 去 ” 并列 的第 五调 类 和句子里 , 很多音节常常失去 了原有的声调 , 重新构成 自 身特 有的音高 的 ,也从来 没有 所谓 “ 纯轻 声字 ”的记载 。 形式 , 念 成—个既轻叉短 的调子 ,这就是轻声。例 如 : 哥哥 、聪 明、漂 如前 所述 ,自国语运 动 以来 ,绝大 多 数语 言 学 家 ,如赵 元 任 、 亮等。本来 “ 哥、明 、 亮” 都有 自己 固定 的声调 : “ ( 阴平 ) 、r o A n g 后觉 、罗常培 、 林焘等 , 在其 论著 中都 不把轻声 看作第 五调类 。在 辞 ( 阳平 ) 、l i ng( 去声 ) ” 、 进入 了这些词语之后它们就变成了轻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近世纪以来,汉语中轻声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甚至有人竟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在汉语言学中立轻声为第五声调”。

我们姑且暂不对其加以否定,通过以下分析对这一论点的假说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轻声与声调的概念在汉语学中,轻声与声调有着严格的定义,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语音学概念。

(一)轻声的定义 1.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1922年)”(厉为民,2006)。

赵元任认为:轻音永远是轻读的,也用去声符号(就是不用去声符号,偶尔轻读的,仍用原来声调号)。

2.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根据现代较为科学的声学和语音试验结果,人们更多地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如现行高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中,给轻声定义为: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3.轻声与轻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学概念徐世荣认为:轻音与轻声是不同的,轻声是属于声调范畴,而轻音是由音量的强度决定的。

(二)声调的定义 1.声调是超音段音位,声调也叫字调声调是指贯穿于每个字音的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形式,它属于超音段音位。

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着区别字义的作用。

例如:“花”与“华”,“统治”“同志”“通知”与“统制”,“即使”“及时”“记事”“技师”“集市”与“基石”,“实际”“世纪”“事迹”“诗集”与“史记”等在口头上的区别都是由声调的不同来体现的。

2.声调分为四声南北朝时期声调是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是有四个声调,普通话的这四个音调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3.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声调的演变声调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与声母的浊音清化及入声韵尾的消失相关联,这是因为汉语语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完整的体系,一旦音系内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其它成分也会相应变化,从而调整音系格局,保持音系内部的协调性。

所以,古代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古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

二、轻声与声调各自产生的原因(一)轻声产生的原因轻声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神经上的细微差别的一种语音现象,由于语音本身稍纵即逝的特点,以及现代人构拟古音韵系统的方式和手段的不确定性、不完善性,对于轻声产生的原因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假想性和无可验证性。

即便如此,这些探讨对于我们区别轻声和声调仍然是必要的和有积极意义的。

1.词语的双音节化是产生轻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大量的古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中发现,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往往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意义相同或意义相近的语素。

语言学界很多人认为词语的双音节化是产生轻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2.轻声的产生与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结构相关我们知道,人的发音器官由口腔、喉头、声带和肺及气管三部分组成。

按照肌肉紧张原理,每发一个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次,每一块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实验证明,当舌位处在央元音位置时,肌肉的紧张度是最小的,即是最省力的状
态。

声学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单元音韵母在轻读时或多或少地向央元音e移动。

因此,人们认为,在说话的时候为了减轻发音器官的紧张和疲劳,或为了省力,在能让对方听明白的情况下,把双音节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

3.语言美感的需求产生了轻声人们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要求诗必押韵,词必合辙,使语言或婉转悠扬,或跌宕起伏。

轻声的出现,使语音轻重交替、起伏有致,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二)声调产生的原因 1.上古汉语声调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中外学者在讨论汉语声调起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是“汉语声调源于韵尾说”。

声调源于韵尾,是说早期汉语不是靠音高,而是靠辅音韵尾来区别意义的,音节的高低是韵尾的伴随特徽。

后来韵尾简化消失,音节原来的次余特徽音高才作为韵尾消失后的补偿手段成为具有辨义功能的声调。

由于历来对平声和入声起源问题的争论较少,所以主张声调源于韵尾的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探求上声和去声的起源上。

目前在中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是:上声源于某一韵尾,去声源于-s 尾。

2.汉语其声调是后起的从亲属语言来看,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如羌语、嘉戎语至今没有声调,根据古藏文、缅文资料,古代藏语、缅语也没有声调,藏缅语言声调的形成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其辨义功能由弱到强的过程。

由此可以设想,汉语与之类似,其声调也是后起的。

三、轻声与声调在汉语中各自的作用(一)汉语中方言的轻声不会影响对词义的理解在汉语方言中,同一组词是否运用轻声不会影响我们对词义的理解。

例如:“漂亮(piàoliang)”念成“piàoliàng ”,“爸爸(bàba)”念成“bàbá”,“妈妈(māma)”念成“màmá”,“石头(shitou )”念成“shitu”等等。

因此,现代汉语中一小部分能够起区别词义、词性等作用的轻声词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了。

(二)汉语中是否用轻声可能会影响词性及词义早在20世纪50年代,徐世荣先生就从轻重音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轻声(或重音)可以区别词、词义或词组。

1.变读轻声后、词性发生变化(1)名词变为动词:活动huódòng(名词)学校广场上正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活动huódong(动词)你得经常活动才行。

(2)动词变为名词:运气yùnqì(动词)练气功首先得学会从丹田运气。

运气yùnqi(名词)你真是运气。

(3)形容词变读轻声后成为名词:对头duìtóu(形容词)这件事,你做得很对头。

对头duìtou(名词)他俩是死对头了。

2.变读轻声后,词义发生变化孙子sūnzǐ(名词)孙子在当时很有名气。

(指战国时一位著名的军事家。

)孙子sūnzi(名词)他的孙子都有好几个了。

(指儿子的儿子。

)兄弟xiōngdì(名词)他们兄弟俩可好了。

(指哥哥和弟弟。

)兄弟xiōngdi(名词)他有两个兄弟。

(指有两个弟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