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论语·颜渊》PPT课件

《论语·颜渊》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5
三、说重点难点 优秀传统经典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了解经典、了
解文化,而不是让孩子咬文嚼字,追求字字理解。重 在突出经典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联系现实生活,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人生感悟,提高自身修养。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句的节奏和韵律。 2、明白文中道理,能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所学道理。 难点为: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并在生活中践行。
2020年9月28日
9
(三)吟唱论语 老师指导吟唱论语。 (四)悟论语 1、参考注释,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大意。 老师巡视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对个别情况予以点拨指导。 2、了解集体理解情况,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点 拨指导。 3、看释义猜句子,了解理解情况,同时加深理解。猜 对的句子齐读或吟唱,为背诵积累打基础。
2020年9月28日
6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及教材内容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
对象,学生正是通过对老师所讲内容和教材所展示内容的 思考获得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 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结合 本篇文本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 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独立 自主解决问题。
• 论语
2020年9月28日
1
《论语·颜渊》
2020年9月28日
东昌府区 解记华 21号
2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内容特点。
“颜渊篇”是《论语》的第十二篇。《论语》是孔
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
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国学颜渊第十二教学设计

国学颜渊第十二教学设计

颜渊第十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联系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体会语句丰富内涵——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语句丰富内涵——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颜渊第十二》的前三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仁”就是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颜渊第十二》的第四条、第五条。

师:板书《颜渊第十二》课件出示生:齐读课题师:释题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的弟子司马牛的相关内容。

师:课件出示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不。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不疚,何忧何惧?”师:范读(注意这段话中哪个字的的读音和你掌握的不同)生:省:xǐng夫:fú生:听录音读(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生:自由读师:指名读(生评价)生:同桌读(互相学习)生:全班齐读师:课件出示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不。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不疚,何忧何惧?”师:课件出示忧:忧愁、忧虑。

惧:恐惧。

师:课件出示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师:课件出示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有谁?为什么?生:谈论师:课件出示老师心目中的君子师:过渡语老师也希望你们都做一个君子,不忧不惧!人生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那司马牛又有怎样的人生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条。

师:课件出示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师:范读(注意这段话中哪个字的的读音和你掌握的不同)生:亡师:课件出示亡:同“无”没有生:听录音读(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生:自由读师:指名读(生评价)生:分角色读(合作学习)生:全班齐读师:课件出示司马牛。

14 选必上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三)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

14 选必上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三)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授课时间:20分钟)XX XX【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敏、慎、就、正、喻、质、文、野、史、兴、观、群、怨、迩”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并背诵章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君子”“好学”等核心概念和诗教观的内涵,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3、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儒家君子的修身方法,思考君子文化在当今社会人生中的现实意义,涵泳心灵,培养君子人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研习任务】一、任务一:理解文意,辨析概念借助课文和拓展资料,自主疏通章句大意。

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建构,辨析“好学”“君子”等核心概念并深入理解。

(一)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1、注释安:安逸。

敏:勤勉。

状语后置,“于事敏而于言慎”。

就:到,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而①:表并列。

而②: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

2、翻译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3、思考①如何理解本章里的“君子”一词?有德之人/在位之人。

两者都需要“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

②“好学”的标准或表现?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安贫乐道(抵制诱惑);二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规范言行);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己的行为(提高修养)。

③本章体现的立身处世的道理?一是重德行,轻物欲;二是重行轻言,道德实践重于知识;三是重视学习;四是崇尚君子之德,强调培养德行。

(二)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论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教学重点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四、教学难点1.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五、教学过程(1)、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e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2)、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3)、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领会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2.学习运用评点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利用相关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研读文本,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2.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就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1.在理解孔子仁、义、礼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2.将对孔子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思考用评点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纪念日,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尊师重道精神,由辅仁高级中学语文组举办“读圣贤书,明仁义理”的纪念活动,师生共同接受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的洗礼。

高二语文组负责的是围绕《论语》的学习举办一系列的交流研讨和写作评价活动。

学习活动一:诵读吟咏,疏通理解文意《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也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但对高中生而言,《论语》的阅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章句虽短,却是“微言大义”,学生知道大致的字面意思,却很难把握章句的核心思想。

所以,先鼓励学生课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理解这十二章的字面意思,对文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对十二章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准确地注解,也能对十二章句的文意初步加以解说,然后在课上提出自己的困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惑。

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问题:1.第一章中的“就”如何准确理解?2.第二章中为何要将“仁”和“乐”联系在一起?3.第三章中的“闻道”如何理解?4.第四章中的“君子”和“小人”如何理解?5.第五章中的“见贤思齐”和第一章中的“就有道而正焉”有何不同?6.第六章中的“文质彬彬”如何形容君子?7.第七章中的“重”和“远”如何理解?8.第八章中的“止”和“进”如何理解?9.第九章中的“仁者不忧”如何理解?10.第十章中的“克己”和“复礼”有何联系?11.第十一章中的“恕”是否可以理解为“宽恕”?12.第十二章中孔子为何要提出学《诗经》?讨论解决困惑(师生互动):1.第一章中的“就”是“到,赴”的意思,即不断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主动虚心去请教学习。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中“颜渊”篇第二章,“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围绕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克己与复礼的内涵,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仁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认识到其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克己复礼”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克己复礼”的基本含义,学会将其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克己复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如何践行“克己复礼”,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论语》之“克己复礼”2. 板书内容:a. “克己复礼”的含义b.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c. 践行“克己复礼”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克己复礼”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2. 答案要点:a. 简要阐述“克己复礼”的含义。

b. 分析“克己复礼”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c.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如何践行“克己复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中“颜渊”篇第二章,“克己复礼”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以及颜渊、子贡等弟子的理解与阐述。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论语·颜渊》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培养自律、尊礼的品质。

2.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克己复礼”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学校里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克己复礼”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原文,分析其含义,解释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3. 例题讲解:列举一个例子,让学生运用“克己复礼”的原则进行分析,如人际交往中的礼貌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践行“克己复礼”的实例,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论语·颜渊》篇——“克己复礼”2. 内容:原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解释:约束自己,恢复礼节,实现仁爱;每天约束自己,恢复礼节,使天下归附仁爱。

重点词汇:克、复、礼、仁七、作业设计情况:小明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人站着,但他坐在座位上玩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中其他关于“仁”的论述,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原文理解。

2. 教学目标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论语》中的基本概念,如仁、礼、孝等。这些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道德判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论语·为政》中“为政以德”的应用。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政治治理中运用道德原则。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为政以德”和“里仁为美”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古今对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启发思考,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感悟《论语》中的文学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
在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道德原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原则的理解仍较表面,难以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从更深层次去体会儒家思想的内涵。
最后,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我觉得除了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环节,如让他们撰写心得体会或者小论文,以检验学生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将儒家道德原则付诸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采用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道德选择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论语》中的道德智慧。

校本颜渊说课稿

校本颜渊说课稿

《论语.颜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校校本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论语》“颜渊”篇的有关章节,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内容特点。

“颜渊”篇是《论语》的第十二篇。

《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弟子72贤中最优秀的一位,“颜渊篇”除师生之间问答之外,还兼有同学之间的问答与交流。

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体现了“仁”和“礼”这一核心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国学蕴含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价值,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仅有思想教育作用,还有启迪思想,增强素质与修养的作用。

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人文发展规律。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应该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使学生从优秀的经典诗文中积淀文化底蕴。

根据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目的,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段特点、学习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句的节奏和韵律。

2、感悟理解文本的大意。

3、积累文中经典句子。

4、明白文中道理,能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

三、说重点难点优秀传统经典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了解经典、了解文化,而不是让孩子咬文嚼字,字字理解。

重在突出经典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联系现实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人生感悟,提高自身修养。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句的节奏和韵律。

2、明白文中道理,能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所学道理。

难点是: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并在生活中践行。

四、说教法、学法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及教材内容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对老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内容的思考获得认识。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论语颜渊》学案

《论语颜渊》学案

颜渊篇【原文】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评析】【原文】12•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评析】【原文】12•3 司马牛(1)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

”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注释】(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2)讱:音rèn,话难说出口。

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3)斯:就。

【译文】【评析】【原文】12•4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评析】【原文】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评析】【原文】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注释】(1)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

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学设计

3.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学设计

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材分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记录集,内容丰富,本课出自《论语·颜渊》,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践行“仁”,要用“礼”来规范。

如果人人都能依礼做事、说话,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社会就会和谐、文明。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有节奏地诵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主题句。

牢记主题句及其出处,阅读“古语今说”,初步理解其含义。

2. 阅读《孔子尊礼》,深入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含义,明确礼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小学生要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

3. 礼是古今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要懂得“克己复礼”,在学习生活中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积极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涵养心性,完善个人人格教学重难点通过《孔子尊礼》的故事,来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内涵,明确“礼”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不学礼,无以立”,明确“礼”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理解“礼”与“仁”的关系,凡事要依“礼”而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及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礼”,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复习第三课“吾日三省吾身”,第五课“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介绍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贤之首,也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

“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早逝,陪祭于孔庙,后被尊称为“复圣”。

二、学习新课1.颜渊曾问孔子,何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那如何做到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说文解字:“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学生自读《孔子尊礼》的故事,理解如何做到“礼”。

三、知行合一,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礼”?其实“礼”体现在在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颜渊第十二》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学期优秀传统文化

《颜渊第十二》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学期优秀传统文化

《颜渊第十二》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学期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分析《论语·颜渊第十二》是《论语》中的名篇,自古以来备受关注。

该篇以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为题,记载了孔门师生问答之事,既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也反映出孔子对人性、政治的思考。

该篇在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论仁、论君子、论政三块,但主要讨论的还是人性。

孔子谈人性,既非经济人,亦非社会人,而是复杂人。

1、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角色、需要做出不同的应对,但孔子自有一套恒定的价值体系去引导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做仁人君子、做仁君。

这套价值的灌输对有些弟子体现为行为的具体指导,而对有些弟子则表现为理论上的指引,这都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论仁该篇的前三章节分别记载了颜回、冉雍和司马牛与孔子关于“仁”的内涵的讨论,孔子根据三个弟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了不同的回答。

对颜回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对冉雍则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司马牛则简化为“其言也切”。

2、笔者认为,“问仁”中最有争议、也是最精彩的一回是颜渊问仁。

孔子告诉颜渊是“克己复礼”,具体怎么做才是“克己复礼”呢?孔子告诉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首先,“克己复礼”一词的含义便存在很大争议:克字在含义上有一般有两解,一说为克制,以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为代表:一说为战胜,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

杨伯峻则认为,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因此需要抑制;而朱子释“克”为“胜”“克己”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之意,朱子不仅对“己”延伸性解释为私欲,而且表达了人要积极的克制自己的私欲的意旨。

3、对于“复礼”二字,学术界也是议论纷纷,有将其理解为“恢复周礼”,即传统的西周的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4、也有将其理解为对周代秩序化社会的的一种开放性继承,主张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复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遵循。

5、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克已”与“复礼”不应作为并列关系的联合词组,而应结合整体的含义解释为“自身能够复归于礼”。

古文阅读论语颜渊篇教学设计

古文阅读论语颜渊篇教学设计

古文阅读论语颜渊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论语·颜渊篇》古文,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论语·颜渊篇》原文及注释,相关古文阅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论语·颜渊篇》的背景和作者,简要介绍这篇古文的主题和内容。

2. 阅读理解将《论语·颜渊篇》的原文分段呈现给学生,每段后面附上相应的注释。

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3. 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一段《论语·颜渊篇》进行深入讨论。

鼓励学生分析每段古文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并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发表见解。

4. 提问答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例如:“颜渊在文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你认为颜渊对于论语的影响有哪些?”等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答案。

5. 文本解读请学生逐段进行文本解读,分析每段的主题、结构和用词特点。

通过分析文本特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颜渊篇》这篇古文的内涵和意义。

6.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论语·颜渊篇》相关的古文材料,或者其他相关的中华古典文献,以加深学生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7.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古文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讨论的参与度、提问的质量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论语·颜渊篇》原文和注释的理解水平。

3. 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包括对文本主题、结构和用词特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对古文意义的思考和个人见解的表达。

五、教学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古文阅读和研讨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颜渊》
【教学内容】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

”子夏曰:“商闻之矣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④,四海之内⑤,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联系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体会语句丰富的内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论语》中的心灵之道,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联系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体会语句丰富的内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明——明确学习内容
1、学生行礼,教师还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相信你们也一样。

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

今天我们来看看孔子其中的一个弟子司马牛的人生遗憾。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出示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

”子夏曰:“商闻之矣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④,四海之内⑤,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教师范读(这里面有哪个字和以前的读法不同?)
3、学生试读。

连读3遍。

4、指名读。

5、解读句段
你知道这段话写了什么吗?这里有一些注释,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自己先理解,然后把你的收获和疑问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出示注释)
【注释】①亡(wú):同“无”,没有。

②商:即子夏,姓卜(bǔ),名商,古人自称时一般称名。

③失:过失。

④恭:谦恭。

⑤四海;指全国各处,古人以为中国东西南北四周都是一片汪洋大海。

(1)学生自主研讨句段的意思。

(2)集体交流。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牛的遗憾是什么?(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惟独我没有。

”)
师简单介绍司马牛。

师:司马牛是宋国人,相传司马牛的哥哥桓魋(huán tuí)是宋国大夫。

因为他的哥哥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这件事也牵连到司马牛,司马
牛被迫离开宋国逃亡到鲁国。

后来,司马牛宣布他不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

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行了。

你看孔子是多么善于做弟子的思想工作啊!
但对于司马牛来说,有哥哥却不能去相见,更不能往来亲近,是多么让人忧愁,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因此——
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师: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夏是怎样劝慰司马牛的呢?
生:子夏曰:“商闻之矣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④,四海之内⑤,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师:子夏说:“我听说,生死自有命运,富贵在于上天。

君子谨慎而没有失误,待人谦恭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子夏说的多好啊,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安排,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遗憾。

(3)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段话。

(4)男生读。

(5)女生读。

(6)男女生对读。

(7)指名表演读,达到熟读成诵。

三、思——深入思考判断
1、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可能没有亲兄弟,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自身修养提高了,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你敬你如同
手足兄弟,你也就不孤单了。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信您一定会深受启发。

2、讲故事《桃园三结义》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

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

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

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

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

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

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

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

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

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

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

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

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

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

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

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

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

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并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四、融——与生活融汇贯通
子夏,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仁人志士给我们做了表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学生情景表演。

情景1:课间活动中,小刚和小石因为一点小事打起架来,体育委员小旗赶紧过来劝阻。

这时候,上课铃响了,他们都跑回座位坐好。

在这节课上,小刚、小石你瞪我我瞪你,一节课都没有上好。

情景2:小方和小倩是好朋友。

这天小方买了一本新书,小倩也非常喜欢,想借来看一看。

可小方怕把书弄脏了不肯借。

中午,小倩第一个来到教室,在小方的课桌抽屉里看到了那本书,就想:反正没人在,我先拿过来看一会。

(1)看了这几个同学的情景表演,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像子夏所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朋友多多的人。

五、品——品读深刻的意蕴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圣人的崇敬,带着对这段话的理解,再来齐诵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能诵出自己心底的声音。

【板书设计】
论语
敬而无失
君子
恭而有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