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美感则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美感也称为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 识、审美情感、审美愉悦、感性等。
4
5
(一)美感不是认识 ❖ 审美活动不是要把握外物“是什么”,把
握其本质和规律,求得逻辑的真,而是要 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达到人与世界 的交融。
❖ 思考: ❖ 举例说明,那些举措能够把审美活动变成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1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2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3
一、美是体验 ❖ 美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 ❖ 审美意象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移情是“双向”交流的模式,一方面移情是审美主体把情感 转移到对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吸收物的姿态和精神与自身。
推己及物
由物及我
比如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高风亮节的联 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移植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 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 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 然变成一棵古松。
❖ 王夫之引用因明学中“现量”的概念来说明美感的 性质。
❖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8
9
❖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 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 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 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审美意识及美感

审美意识及美感

三、审美想象
• 1.什么是审美想象 • 审美中,对已感知的事物形象进展加工改造而形
成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即对表象的重新组合。 • 想象与联想的联系和区别:联想是想象的根底,
但联想指向过去,有保守性;想象指向未来,有 创造性。 • 想象的显著特征就是创造性,其意义在于创造审 美意象。美感实际上是在创造了审美意象之后才 真正强化和丰富化的。
• 2.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 〔1〕情景交融: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与主 体当时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的物我同一的状态。
• 〔2〕触景生情:审美主体由于当前特定景物的刺激引导 而引起自己生活中某种情感体验的重现而产生某种情思的 心理现象。崔护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 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4.审美中的情感错觉
• 指的是由情感作用造成审美对象映入人脑 时的变形现象,也即审美主体对对象的不 切合实际的审美知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 情感错觉在审美中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审美意识与美感
审美意识 美感
• 美感问题,是近代以来美学研究的重心。 • 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感,相当于审
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 审美感受等。 • 狭义的美感,指审美感受。本章主要讲狭义的美 感。美的本质研究主要从哲学角度答复美是什么 的问题,所以也称为哲学美学; • 而美感研究主要从心理角度探索人们对美的心理 反响奥秘的问题,所以也称为心理学美学。
美感的根本特征
• 一、愉悦性 • 愉悦性是美感最根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
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 快感受。美感的这一特征首先是由美表达 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和具有生动的形象 性、娱乐性特征所决定的。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ppt课件
8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ppt课件
27
第三章 形式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 [2][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洪天富译,译林出版 社2002年版。 [3]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
ppt课件
28
第四章 技术美
1.教学基本内容
ppt课件
31
第五章 社会美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二、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庆狂欢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庆狂欢中的美
ppt课件
32
第五章 社会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社会美、实践、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节庆狂 欢等关键词,了解社会交往与人物美、日常生活美与节 日欢庆美的美学界定,重点理解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 体的社会美与社会审美现象。
审美活动经验
ppt课件
21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三、审美心理距离 四、审美移情 五、完形心理 第五节 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 二、审美经验的文化模式 三、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ppt课件

新护理美学第三讲(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2)

新护理美学第三讲(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2)

(三)精神愉悦性
美感的精神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 动中,当人们被审美对象深深感 染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不含物质 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性的 主观的愉悦感情色彩,它是美感 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最主要、 最突出的特征。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由感知、 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因 素交错融合而形成的复杂过程 。 (一)感知与表象 感觉、知觉、表象是初级的心理 活动形式,也是美感的初级形式。 1.审美感觉(aesthetic sense)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如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 色彩、线条、质地、音响等信息。
二、美感的特征
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 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认 知、情感、想象、理解等一系列 心理过程,有着区别于一般意识 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形象直觉性
天然芭蕾
明代王绂的《Biblioteka 竹图》(二)情感体验性 审美的情感体验性不是单一的心 理快感,而是混融了因求知而获 得的理智感和因符合道德原则而 获得的道德感于一体的复合情感, 因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整体性特 征。同时,由于人们进行审美活 动时,审美者总是要结合自己的 人生阅历、已有的审美经验和个 人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审美情感 体验表现了一定的个性化特征。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定目 的的心理活动。审美实践中,人们需要意志去克服各种干扰 而专注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思考和领悟。同时,由于倾心 于专注,灵感才会不断涌现。
(六)心理距离 美在心理距离中产生,美的根本观念是要求以不涉及利害关 系的态度观赏和创造审美对象。
2.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力的综合。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2.美学史上的优美。柏拉图:引起快感,并不与痛感夹杂在一起,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里士多德: 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西塞罗:秀美与威严的区别。席勒:美可以同时产生松弛和紧 张两种作用。 …………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第二讲建筑审美感知与审美意识

第二讲建筑审美感知与审美意识

2、嗅觉
留园“闻木樨香” 在建筑 物附近种植多株桂花,待到 秋高气爽桂花盛开,阵阵飘 香使游人留连忘返。
拙政园中部设荷花池,池南 筑远香堂,夏季荷花盛开时, 阵阵清香随微风飘拂到厅堂 内外,沁人肺腑……。
3、触觉
4、动觉
5、温度和气流
6、和谐之美
•五感(或多感)的审美感知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识在于:和谐的美
(3)感知的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a感受器:眼、耳、鼻、舌等
b感觉阈限 c刺激物:对比强度、状态、
新异性
•主观因素: a注意度:注意的广度、个人
特征
b知觉定势
刺激物的对比强度
绿叶中的红花比绿草中的青蛙 更引人注意
刺激物的状态
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刺激的新异性
新异事物比常规事物更引人注意

灰 黑
洁净、明朗、清晰、透明、纯真、虚无、简洁
沉着、平易、暧昧、内向、消极、失望、抑郁 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坚定、压抑、悲感
色彩联觉 ——温度感 ——距离感 ——轻重感 ——面积感 ——动静感
二、审美感知与审美意识
1、听觉
声音产生环境并影响环境
音响风景(soundcape,又名音景) 加拿大音乐家M•谢弗阐述了声音对生态的作用。
(3)联觉: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
色 彩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抽 象 联 想 兴奋、热烈、激情、喜庆、高贵、紧张、奋进 愉快、激情、活跃、热情、精神、活泼、甜美 光明、希望、愉悦、阳和、明朗、动感、欢快 舒适、和平、新鲜、青春、希望、安宁、温和 清爽、开朗、理智、沉静、深远、伤感、寂静 高贵、神秘、豪华、思念、悲哀、温柔、女性
逻辑性的
直觉性的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ppt课件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梁思成、周谷城的对话
二、什么是 审美
审 美 活 动
审 美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好事物 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平常对它们不大 留意。 深入地看,“美好的事物”绝不只是 “漂亮”而已,其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在 里面,需要我们悉心体会。
审 美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超越了物质性 需求的精神活动,是为人的精神性生命需 要而产生、存在的。在此意义上,“审美” 即是“非物质功利”或“超物质目的、功 能”的意思,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 理解。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 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 人们的智慧。 那么美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 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 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 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 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一定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括广义的 一般社会文化知识及狭义的各门类艺术 知识、美学知识两部分。 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 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 他(她)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 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2、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bility)

美学基础——第三章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心理(人卫版)

美学基础——第三章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心理(人卫版)
2、准备阶段——形成审美态度 ①准备阶段是审美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形成一种 审美态度。 ②审美态度由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组成
3、实现阶段——获得审美感受 ①实现阶段又称展开阶段
②实现阶段由审美知觉和审美领悟共同完成
4、审美效应——体验审美成果
作业 1、名词解释 ①审美心理 ②审美感知 ③审美理解 2、简答题 ①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之间关系如何? ②审美心理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简述这几个阶段的内容?
心理愉快
5、是一种理解心理
二、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
1、审美感知
定义: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活动的起点,是审美感受 的基本心理形式,包括感觉和知觉。是审美经验的门户。
情感性 特点 整体性
选择性 2、审美想象 ①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延伸开来。 ②比审美感知高级性
第三章 第一节 审美心理
闽侯职专(闽侯五中) 程峰清 E—mail: cfq41@
教材:《美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红 编
一、概念
1、审美心理是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操、审美 理解的总称。
2、是美学、美育的中心和主体。
3、是一种特殊心理,不计个人得失的超功利心理。 生理愉快
4、是一种愉快心理
④形式
融合性 初级形式——简单联想
高级形式——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3、审美情感
①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 及体验
②特征
精神愉悦性——审美情感是审美得以实现的 动力。
社会功利性——高峰体验(马洛斯)
讲究力度适中性——防止审美的极端化
4、审美理解 ①、审美理解是审美中的理性能力,也是审美经验中 的认识因素。
非概念性,不是通过概念的判断、推理去进 行抽象的理解。 ②、特点 意无穷性,审美理解往往朦胧多义,一时难 以用概念详尽表述。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如本章开头所指出,审美意识作为广义的美感,包括了审美意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态、各种审美形式。

但是,审美意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则是审美感受(或称审美情感),即狭义的美感。

审美感受是其他审美反映形式的基础。

不但象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是直接在大量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经过逐渐概括和集中而形成的,就是文艺批评、艺术理论也与人们对一定的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有关,经常是对这种审美感受的理论分析和说明论证。

所以,审美意识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本质特征,主要是由审美感受的本质特征所规定和制约的。

对审美意识的反映特征和心理形式的研究,可以说主要是对审美感受的研究。

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由于审美主体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由于审美主体本身受着种种个体的特殊条件(例如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所制约,因此这种心理活动的结果,便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机械的复写和模拟。

关于审美感受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限于心理学的科学发展水平,现在还很难作出十分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论证。

一般说来,可以肯定的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心理因素。

下面将对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其在审美感受的过程中的关系加以考察。

一感觉审美感受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

因此,首先要考察审美主体通过什么来与审美容体发生联系。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

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1)审美感受和其他形式的认识活动一样,必须以对审美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可能引起审美感受。

《美学》PPT课件(第1-8讲)

《美学》PPT课件(第1-8讲)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 学》、《精神哲学》)《美学》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理式
最高真实
唯一真实
在现实中
与现实割裂
发展变化
永恒不变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 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理念 形式:感性形象
(二)影响美学研究对象确立的因素
1、不同历史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会 有所不同。
2、美学理论的多层次性产生不同的美 学关注点。
(三)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
1、 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是 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 科。(刘书成、夏之放《美学原理》)
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美学原理》)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
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 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 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 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 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 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第三章-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PPT课件

第三章-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PPT课件
.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海,放安神思,心 偶照境,率然而生”
——王昌龄在《诗格》
(六)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
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 利的态度。
.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
2.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 力的综合。
(1)整体性: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貌的
整体把握。
蒙娜丽莎
.
(2)选择性: 审美知觉具有敏 锐的选择性
《少女与巫婆》
.
(3)理解性: 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 性的被动机械的反映, 而是融入了审美主体 的情感、趣味、知识、 个性因素的心理活动, 包含着对事物所具有 的某种情意的把握 。
审美意识 是周围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脑 中的能动反映 。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泛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 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 简称审美观。
(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 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 风尚和追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
民国时代:旗袍曲线的妖娆 代表人物: 宋氏三姐妹
.
文革时代:素面飒爽的英姿
代表人物: 江水英
开放时代:……
.
3.多维性
审美标准的多维性是由于审美对象的丰富 多彩和审美者的千差万别决定的。
4.实践性

美学概论 课件

美学概论  课件

❖ ①按构成的主干成分来看: ❖ 天体气象之美;无机世界之美;有机世界之美 ❖ ②按表现形态来定: ❖ 动态自然美; 静态自然美;动静自然美
自然美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1.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 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是通过实践由人化的 自然界产生的。
2.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事物的物质构成形式,如 线条、形体、色泽、质地、声音等 自然美的社会属性即自然美由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而蕴含的特定社会内容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 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1.美学和哲学
❖ 一、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见解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 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事物和谐的形式 博克认为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如小巧光滑、 富于变化、颜色鲜明等等 狄德罗认为美在于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② 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休谟:美在心中,美在观赏者的心里 柏拉图:美的理念是事物成其为美的品质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六讲 自然美
❖ 自然美的产生及其特征 ❖ 自然美的美育功能 ❖ 自然美的类型和欣赏
第一节 自然美的产生及其特征
❖一、自然美
❖ 自然美是指客观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的美, 即能够引起审美主体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 象。
❖ 狭义的理解:指纯粹的自然,天然存在,不 参入人的精神的自然物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 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的欣赏
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 和观点,简称审美观 • 是人衡量和确认客观对象美与不美的主观 尺度或标准
29
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 (二)审美趣味 • 主观情趣、态度、风尚和追求, • 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审
美趣味 • 不同个体间的审美趣味也具有丰富性、多
样性和独特性。
30
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三)审美理想 • 是审美观念的高级层次,是人们向往和追
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 • 审美理想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31
审美标准
• 在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的
• 是个体进行审美判断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 也是衡量事物审美价值的尺码。
第三章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怎样才能发现美、享受美

2
第一节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一、美感的产生与实质 二、美感的特征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3
一、美感的产生与实质
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它包括主体 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能 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四)思维与理解 2.理解
• 理解是指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认识新事物的心理 活动
• 具有“非概念性”和“意无穷性”的特点 • “非概念性”:审美是通过表象而不是通过概念来
表达某种情感性的东西 • “意无穷性”:审美理解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意味 ,
“言有尽而意无穷”、“弦外之音”
24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五)意志与灵感 •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
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 人们需要意志去克服各种干扰而专注于对
审美对象的感受、思考和领悟
25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六)心理距离 •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
的间隔距离 • 美在心理距离中产生
26
审美活动
• 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是美感形成的 基础;
的缺席和失落必然导致美感的降低和消 解,也同样造成理性和智慧的衰落。一 个缺乏想象的主体必然是缺乏诗意和灵 感的主体。
17
(二)联想与想象
2.想象 • 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从形式看,审美想象包括
• 再造想象 • 创造性想象
18
(二)联想与想象
• 创造性想象
①粘合:如狮身人面像、美人鱼 ②夸张:如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 ③变形:如“九头鸟”、“千手千眼佛” ④浓缩:如鲁迅笔下的“阿 Q ”、“九斤老太” ⑤抽象:如一些装饰用的图案和花纹
21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三)情感与移情 2.移情 • 移情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
象之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物我同一
22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四)思维与理解 1.思维
• 思维是以分析与综合的形式达到对客观 对象全面、深刻把握的心理活动。
• 根据形式可将其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 维和灵感思维。
23
19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三)情感与移情 1.情感
审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情感活动。 诸如同情心、善心、恻隐之心等情感辅助美感 的实现和完成。
20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三)情感与移情 1.情感
按其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 心境和热情。 •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通常 是由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 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持久,它不是对某一事 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 切事物。 •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深厚的情感
7
二、美感的特征
(一)形象直觉性 (二)情感体验性 (三)精神愉悦性
天然芭蕾 8
• 精神愉悦性呈现一种逐渐深化的过程 • 中国古代文化将美感三个境界,即“悦耳
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9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与表象 • 1.审美感觉(aesthetic sense) • 2.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 3.审美表象 (aesthetic presentation)
• 活跃的想象力是美感达到独创性的根本保证; • 情感参与使美感获得了巨大的内在动力;移情
使美感充满生命情趣; • 心理距离为美感的形成注入了理性的色彩; • 意志使美感走向完善。
27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 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价值观念范型和取向, 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 为审美活动提供了一种价值标准。
10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色彩、线条、质
地、音响等信息。
11
(一)感知与表象
2.审美知觉 •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
种感觉力的综合。 • (1)整体性 • (2)选择性 • (3)理解性
12
(一)感知与表象
3.审美表象 •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储存
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 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 引起心理功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体验。
4
美感的起源
美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形成的,美感也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5
美感的产生条件
①审美的客体
②审美的主体
③社会实践活动
审美客体:枪 审美主体:士兵 社会实践:战斗 6
美感的实质
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2.美感是一种自由的、符合文化的愉悦体验
下来的形象化的印象。 • 表象是一个审美经验与知识的信息库,人
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调动记忆表象参与到 新的审美活动中去。
13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二)联想与想象 • 联想与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生的
一种自由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14
(二)联想与想象
1.联想 •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 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关系联想等。
15
• 接近联想:
• 如“憎恶和尚 恨及袈裟
• 类似联想: • 如:鸽子与和平;佛与莲花
• 对比联想 • 从曹植“七步诗”中的萁豆相煎,联想
到其兄曹丕对他的迫害,也联想到皖南事 变中国民党对新四军的迫害。从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联想“路有冻死骨”. 16
想象
• 美是想象力的漫游和创造。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