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陶庵梦忆序[王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部分。
2.气之理:品读文本,理解文中典故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3.气之情: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情感。
4. 气之声、气之势:反复诵读玩味,深入理解课文。(结合目标1、2完成)
5.拓展视野,学为我用:延伸思考,佳作欣赏,写法借鉴。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2.品读文本,理清思路,理解文中典故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 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情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学时难点
1.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部分。
2.气之理:品读文本,理解文中典故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3.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一、检查预习,完成目标1
二、感知分析,完成目标2、3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1)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2)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3)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
(4)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公子,爱繁荣。
(5)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作者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哪些字词能够体现?
繁华。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3.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
4.文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1)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2)中式寒士。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相似之处: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3.2 第二学时
3.2.1学时难点
1. 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 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情感。
3.2.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探究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梦。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2.作者为什么将今日的困苦生活看成是以前的果报?在此大谈“因果报应”,意在
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以前颇事豪华,却不思亡国之祸,今日遭受亡国之痛,生活困苦,悔恨交加,认
为正是以前的恶因造成的,正如果报一般。
连用七个排比句大谈“因果报应”,节奏短促,一气呵成,表达了一种被压抑、被扭
曲的悔恨与愤懑情感。
3.从“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罪案”一词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反省忏悔之意,实际上隐含着亡国之痛。
4.如何看待作者翻看记忆往事之书而自喜?
作者是以喜写悲。作者难忘国破家亡之痛,觉得往事如梦,梦中之喜正是反衬现实之悲。
5.作者自叹“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作者在生活中已对国破家亡这一现实十分明白,但在翻卷与写作时却依然沉浸于回忆,十分执着,这句自叹带有对这一矛盾的挖苦之意。
6.在《陶庵梦忆序》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典故?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7.分析《陶庵梦忆序》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二段用了十四处对比,写出了生活的巨大转变。张岱以前的生活:享用华美冠履,穿着又轻又暖的衣服,吃着美好的食物,头枕温柔之物,住着干燥高爽的居室,享受香艳之气。现在却“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末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寒士的故事对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遗民情结暗寓其中。
三、拓展延伸,完成目标5
1.张岱《陶庵梦忆序》的表达浅析
繁华一梦亦真亦幻
陈瑛
《陶庵梦忆序》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张岱是官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乡之情,便化做了《陶庵梦忆序》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一、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