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同学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的运用只有在语言的交际实践中才能学会,而我国的传统英语普遍存在着“哑巴英语”这一现象,英语学了等于白学。因此,“学英语”就一定要“用英语”、“说英语”,英语教学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小学生会话的能力,学生除了要理解会话,还要学会会话,更重要的是要说好会话,掌握英语的运用能力。而学会提问也是交际会话中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大胆的将“提问权”交给我们的学生,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活跃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为他们提供动脑、动口、交际的机会,从而培养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进一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基础。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带动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二、
这是我上的三年级一节课,教学目标是听、说、认、读get up, go to school, wacth TV, go home ,go to bed 5个词组并能运用以上词组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老师在导入和逐个带读后设计以下活动:同桌两两以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操练所有的词组,获胜时获胜方大声说“Bingo”.课堂气氛很是热烈。接着老师配以指向自己表明I,伸伸懒腰状表示 get up,用手指做数字六说明six o’clock,让学生边做边不断重复说I get up at six o’clock这一句子。学生的重复的声音逐渐由大减弱。
游戏是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组织游戏可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我发现有时候尽管做了几个游戏,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游戏难道只能带动课堂气氛吗,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能不能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二)利用游戏,拓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对比案例]
经过思考我是这样处理这个学习内容的,我在教学get up时,边伸懒腰做起床状边说单词,让学生模仿说和做。以相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感知其他四个词组 go to school, wacth TV, go home 和go to bed。接着我设计三个活动:
1、猜读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卡片的背面,学生们举手猜读,教师逐个请举手的学生读出,读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
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2、扔炸弹
老师出示一张词组卡片go to school,但却读go to bed,如果哪个同学跟着老师读错的话,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将会被大家扔“炸弹”,哪组被炸三次,哪组就被淘汰,最后没有被淘汰的组则为优胜组。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训练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作息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调查总结。运用句型,What’s the time do you …….? I…..at…… o’clock. 然后比一比谁起床最早。
对比两种教学活动,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了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任何游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切不可为了游戏而游戏,否则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
三、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误区一:秩序混乱,缺乏组织性
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应该使学生有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而
不是无法控制的混乱课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缺乏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活动不能有秩序、有组织地进行,“活”课堂变成了菜市场。
误区二:难度不当,缺乏层次性
这是现在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很难把握的一点。活动的设计有可能会太容易或太难。太容易的活动,虽然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掠而过,仅仅是走过堂而已。太难的活动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遭受挫败感,无法参与。没有学生一起思考的的课堂岂不是太没水准了
误区三:轻视结果,缺乏挑战性
课堂的活动设计往往会“头重脚轻”,学生有可能总结不出预料的结果,而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所报告的成果,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从而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也就没有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了。
对策一
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既是任务的组织者也是任务的监督者。教师在任务实施中,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得到结论。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又能让学生回心转意。
以“Look﹗I have a new bag”的stick the dialogues的小组活动为例,教师把对话的每一个句子弄成小纸条,顺序打乱、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贴成一个对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
成后,请最快一组派两人展示,同时给其他小组作出评价。这位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示范,组织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对策二
活动设计只有易难合理,才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的兴趣。另外,活动的设计还需要有层次性,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活动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课堂的逐渐展开,学生对整个活动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以“My Birthday ”的教学设计为例,朋友生日调查表和家庭生日书的制作,是两个层次的活动设计。前者的活动比较简单,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只停留在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的操练上,而后者的活动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日的基础上,将语言的输出提高到书写和表达一段话的高度。这样的活动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们能够放心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
对策三
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汇报,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教师应认真设计各种报告方式,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意义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一个人独当一面不是小主人的“职责”吗?
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中设计的“五一节”活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