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古诗词欣赏试题是偶尔出现的试题之一,那么古诗词欣赏试题有什么解题方法呢?下
面跟一起来看看吧!
1. (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
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之凉,以
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2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6分)
【答案】:(1)天气心情(心境) (2分)
(2)情感相似之处有:(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
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
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
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
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
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1点2
分,3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
3. (2014·甘肃天水一中第3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8.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4分)
4. (2014·上海“十二校”联考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平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近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16.(4分)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答案】:14.(2分)借代“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5.(2分)D (是赠别诗)
16.(4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
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5. (2014·黑龙江仿真模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贺圣朝·留别
(宋)清臣
满斟绿醑①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
都来几许②?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注】①绿醑:美酒。②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这首词的下阕设想奇特,不落俗套,一波三折,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联系词作的
题目“留别”和诗句“再相逢何处”等词句可以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借春色三
分写离愁别绪,这种表达方式别具一格。
答案: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2分)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
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
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作者思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这首词作者写相思之情,在构思上一波三折,情感表达也颇具匠心,理清思路,整理即可。
答案:这首词“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都来
几许”,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这两句深化了上阕的
离愁。(2分)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2分)可是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