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

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基础练(2020·广东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如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解析:第1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故D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

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答案:1。

D 2.B(2020·贵州黔东南一模)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

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

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4.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输水量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D.地形起伏5.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A.资金不足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解析:第3题,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从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调水到毛乌素沙漠边缘,沿线地区都有县市、乡镇分布,因此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A对。

该地区不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错。

扬黄工程并不能缓解电力紧张的趋势,C 错.仅靠调水无法修复当地生态环境,D错.第4题,抽水泵站在总干渠的分布密度主要受地形起伏影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水的输送,D对。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10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年份/ 年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年降水 量/mm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 均亩产 量/kg
粮食总 产量/ 亿 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9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1.B 2.A 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 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 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 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 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 版含答案
卷别
考点
频次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

山东卷202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四含解析

山东卷202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四含解析

(山东卷)202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四)(含解析)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经纬网世界图。

在地图课上,有同学发觉地图上的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相当,实际状况是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分别为216万和769万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地图上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一样大的缘由A.收集的地图有误B.经线上比例尺差异C.地理纬度的差异D.纬线上比例尺差异2.澳大利亚中部与格陵兰岛中部距离接近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图2为游客拍摄的一张照片供大家观赏。

据此回答3~4题。

图23.判读游客地处热带的最有价值信息是A.椰子树B.树影C.海岸D.草地4.假如下一时刻影子不断向拍摄者方向移动,下一时段应为A.夏季B.冬季C.上午D.下午图3为谢贝利河示意图。

谢贝利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

谢贝利河支流主要在上游,中游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河流上游地区最大流量出现在4~9月。

在特大洪水年份可与朱巴河汇流,注入印度洋。

由于下游河床较高,在干旱年份,谢贝利河消逝在与朱巴河汇流处东北面的一系列沼泽和沙滩中。

据此完成5~7题。

5.谢贝利河上游水汽主要来自于A.植被蒸腾B.地中海C.印度洋D.大西洋6.谢贝利河中游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的缘由是①降水干湿季明显,流量不稳定②支流汇水面积小,补给量小③经济活动发达,用水量大④中游落差大,水流速度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谢贝利河与朱巴河汇流处东北部河床高的缘由主要是A,地壳拾升,河床上升B.岩性坚硬,侵蚀作用弱C.海潮顶托,海沙淤积D.地势低平,泥沙淤积一般将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3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5.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第62课时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第62课时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

3.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
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第3题,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寒季漫长存储牧草可能无法 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如果解决了热量问题,则牧草可 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③适宜;而临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可 以购入饲料用于过冬,④适宜。故选C。
答案:(1)生态效益:变废为宝,物质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经 济效益:多种经营,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 社会效益: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为市场提供丰富多样、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 环境整洁美观。
(2)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农家乐等多种生 态旅游;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市场。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 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C
解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 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 进乡村经济发展。
原则
含义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____代_际___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 __资__源__环_境__的__承__载_力____
_共__同__性_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 各国 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习题(2019·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

据此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2019·合肥质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河北省的蔬菜种植面积却在扩大,河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冀北高原区。

读2019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3~5题。

3.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化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成本提高4.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5.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2019·潍坊模拟)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

读图,回答6~8题。

6.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7.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D.利于防洪但不利于抗旱8.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2019·济宁一模)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新人教
国土整治等方面的应用的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正确 判断问题。 (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多以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内 的生态问题(如: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保持、生物多 样性等),在分析这部分问题时,一定要明确不同生态问 题的分布地区、产生原因和保护措施。
(3)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是以某地的资源问题为背景,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综合分析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能 源资源)短缺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工业化、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业化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4)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产业转移, 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5)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是保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在高考中解决本板块的考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3S技术问题方面,要重点结合各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
(4)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 的发展。在复习时,要从区域图中提取出有关农业生产 和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相关知识对今后的发展 提出合理的建议。
(5)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 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入手进行分析。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得很好日本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1)北方农牧交错带①过渡地带⎩⎪⎨⎪⎧农区与牧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一)[2024·北京海淀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足够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解析: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

答案:C2、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C.丙——不合理浇灌,造成水资源枯竭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浇灌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二)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接着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削减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整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1.C 2.B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汲取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削减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缘由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

故B正确。

(三)读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3题。

1.近年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缘由是( )A.市场需求削减 B.水热条件变差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①夏季气候凉快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主动发展采摘、观光基地解析:1.D 2.A 3.B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5讲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考情展示命题规律2019·全国Ⅱ卷,442019·全国Ⅲ卷,432019·某某卷,30D(2)(3) 2019·某某卷,24题2018·全国Ⅱ卷,442018·全国Ⅲ卷,44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某种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一、森林及其保护(1)自然原因:气候变迁等。

(2)人为原因:原始社会表现为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社会表现为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而工业时代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1)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3)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4)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3.毁林后果: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1)世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X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过载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4)危害: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1)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11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11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区域发展战略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湖南益阳模拟)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和七大领域(下图),面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管网、杆塔管廊共享等设施。

据此完成1~2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的七大领域1.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A.资金B.技术C.市场D.政策2.融合基础设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意义是( )A.扩大市场范围B.加快地产开发速度C.提升产品质量D.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和七大领域。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含量更高,涉及的领域对技术要求高,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技术,B正确。

第2题,据材料信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管网、杆塔管廊共享等设施”分析判断,融合基础设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D正确。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的铁路。

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修建在地上B.日客运总量大C.发车频次高D.站点间距离小4.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于市内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频繁,市郊人口流动量小,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日客运总量小、发车频次低、站点间距离大;由于市郊土地价格相对较低,为了降低交通建设成本,市郊铁路通常修建在地上。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

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森林生态农业是指模仿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新型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生产过程和提供产品角度看,森林生态农业接近()A.精准农业B.处方农业C.有机农业D.节水农业(2)推行森林生态农业可以()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②提高抗灾能力③促进农业机械化④防止作物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2)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4.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种植水稻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_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_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_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_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亚热带
平坦开阔 黑土 密西西比河
2.社会经济条件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__经__济__效__益__对农业区域专 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 完 整 而 便 捷 的 _交__通__运___输__网__络__—— 有 利 于 农 产 品 的 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最主要特征:_农__业__生__产__地__区__专__门__化__,即在全国范围 内形成许多专业生产区。
2.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__高__原__、 __平__原__、 _山__地___,利于农业多种经 营。
③土壤: _黑__土___、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 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2】 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 物质?
[提示] 东北大米质量优良,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 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冬季气 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 良。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 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信息解读] 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 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 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 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 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 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第(2)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 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 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海洋
危害
大量废弃物进入 环境之中,改变 了当地的自然环 境组成成分,其 中有些废弃物在 环境中几乎不能 降解,造成较严 重的环境污染, 直接威胁人类健 康,影响人类生 活质量
治理措施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 染物的排放(可通过 提高利用率、净化处 理后排放、使用环保 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 的),同时加强绿化,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 森林破坏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
柴、商业采伐等)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类对自然资源 根本在于恢复
草场退化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 的不合理利用、 生态,首先要
商业采伐等)
环境污染等都会 改变和停止不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 直接或间接导致 合理的人类活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湿地干涸
和沼泽)
生态退化问题, 动,其次通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 进而影响人类社 恢复植被、水
商业采伐等)
会经济发展,形 域等增强环境
生物多样性 减少
生存环境的恶化; 人类的过度捕猎
成恶性循环
的平衡功能
考向三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我国滨海地区,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一直面临众多困境。有学者 提出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发展现代化农牧业。 这一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缓解“粮草争地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考向一:生态脆弱区的成因分析 考向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考向三: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命题角度二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 2.(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图2
(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 生物措施 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
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 技术措施 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
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失分诊断】 (1)审题不准,忽略“最主要”,错把“土地荒漠化”答成“水资 源短缺”。 (2)答案要点不全。忽略答案的限制条件“农业措施”。答案要点 不准确,将“合理开采地下水”答成“开采地下水”。 【应用流程】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 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5.保护湿地——案例措施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 环境。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 洞庭湖 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
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
专题六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 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森林减 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在常见的试题中,主要考查的是 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在近几 年的高考中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试题多以世界或我 国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考 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治理措施等。选择题 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一 湿地功能、开发与保护
[核 心 突 破]
1.湿地的涵义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 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 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 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解析 第(1)题,湿地的形成条件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及有无冻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针对 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结合西北内陆的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相应 的对策,如保护湿地、合理放牧、恢复天然植被、加强管理等。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 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 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自然原因
荒漠
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
人为原因
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湿地萎缩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 人为原因
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森林破坏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水土流失状况的调查 1.(2013·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
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1)~(2)题。 (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 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 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 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解析 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 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 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A、B所述 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 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 根据长期试验观测,坡度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 流失,因此25°以上为严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 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 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垦地, 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 答案 (1)D (2)A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湿地的破坏及影响 1.(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 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 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灌溉
减少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命题角度二 湿地形成的原因 2.[2014·课标Ⅱ,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 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 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 流众多,沼泽广布。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主观题常考的15 题型之十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
[题 型 解 读]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通 常是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 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 题 示 例]
(2011·广东文综,41,12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 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图,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目前面临 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8分) 【阅卷抽样】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解析 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 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 合修筑隔坡梯田。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 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 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 (1)C (2)A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
人为原因
居民烧柴等
自然原因 生物多样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性减少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 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 工程措施 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 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 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微专题一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
[核 心 突 破]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 低。 (2)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 经济措施 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