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学习指南

药物化学-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学习指南

《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学习指南一、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代表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异烟肼、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硝酸益康唑、氟康唑、盐酸金刚烷胺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2、熟悉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病毒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3、熟悉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4、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二、本章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能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应用问题。

2、能根据合成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判断其化学稳定性,解决基本的临床应用问题。

难点:药物理化性质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三、本章作业(一) 选择题1.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________。

A.百浪多息 B.可溶性百浪多息 C.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D. 对氨基苯磺酰胺 E 苯磺酰胺2.复方新诺明是由________组成。

A 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B 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C 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D 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E 对氨基苯磺酰胺与甲氧苄啶3.能进入脑脊液的磺胺类药物是________。

A. 磺胺醋酰B. 磺胺嘧啶C. 磺胺甲恶唑D. 磺胺噻唑嘧啶E. 对氨基苯磺酰胺4.异烟肼的水解产物中,毒性较大的是________A 异烟酸B 肼C 二氧化碳D 吡啶5. 下面哪个药物不可发生有机氟的反应?A、氟哌啶醇B、氟烷C、环丙沙星D、SMZ6.磺胺甲恶唑的化学结构为________。

7. 磺胺甲噁唑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

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C. 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D. 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8.环丙沙星的化学结构为________。

9.下列有关磺胺类抗菌药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

A.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互为对位,邻位及间位异构体均无抑菌作用;B. 苯环被其他环替代时或在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时使抑菌作用降低或完全失去抗菌活性;C. 以其他与磺酰氨基类似的电子等排体替代磺酰氨基时,多数情况下抗菌作用加强;D. 磺酰氨基N1-单取代物都使抗菌活性增强,特别是杂环取代使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增加,但N1,N4-双取代物一般均丧失活性;E. N4-氨基若被在体内可转变为游离氨基的取代基替代时,可保留抗菌活性。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物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物
Viruses differ from bacteria and fungi, which are usually capable of growth in the absence of host cells of other species
简介
二、致病过程
Initiation phase 1. Attachment
RNA多聚酶
核糖核蛋白(RNP)
RNP
(一)M2蛋白抑制剂
机制:通过干扰M2蛋白离子通道活性,抑制病毒穿入
宿主细胞,抑制病毒蛋白加工和RNA的合成,已上市的
有金刚烷胺(64)和金刚乙金胺刚(乙6胺5),1。987年在法国上市,机制
同金刚烷胺,半衰期是金刚烷胺的2倍
NH2 . HCl
H3C NH2 . HCl (28h)。防治甲型流感效果比金刚
据记载20世纪全球共爆发过四次,其中1918年 “西班牙流感”导致2000多万人死亡。近年来美国每 年死于流感的人数为2~4万。我国亦是流感的多发区, 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流行基本每年都有。
禽流感
一、抗流感病毒药
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 是M2蛋白通道抑制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ll classes of living organisms studied to date are the host to viruses. Viruses can have their own satellite viruses。
Viruses alone have very little capacity to produce anything – in the absence of the host they are usually entirely dormant (under some conditions are able to make small amounts of nucleic acid).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间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干扰病毒在体内的传播等。例如,干扰素通 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则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止病 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早 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 提取物、抗菌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理 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病毒的特定靶点进 行药物设计和筛选,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提供基础。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候选
药物。
结构优化
根据抗病毒活性测试结 果,对候选药物进行结 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临床试验
对新药进行多阶段临床 试验,评估其在人体内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工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04
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病 毒药物,如抗生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激活宿 主细胞的抗病毒蛋白合成而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主要用 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金刚烷胺主要 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0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生 产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发现
确定病毒的特异性靶点 ,如病毒酶、受体或关 键蛋白质,为药物设计
化学合成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抗病毒 药物,如核苷类似物。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 白或多肽类抗病毒药物。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病毒抗 体或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控制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物 ppt课件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物  ppt课件
• 杂环氮芥类
•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失去结晶水即液化 • 易溶于乙醇,溶于水或丙酮 • 熔点为48.5~52.0℃
38
一、生物烷化剂
• 磷酰胺基:水溶液受热易分解-常用片剂、粉针剂、 • 有机磷、有机氯 • 体内变化:转化为丙烯醛、磷酰氮芥及去甲氮芥
24
一、抗疟药
• 萜内酯类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 本品为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 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及三氯甲烷,溶
于甲醇和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 醚,几乎不溶于水 • 熔点为150~153℃ • 比旋度为+75°~+78°(1%无水乙醇溶 液)
25
一、抗疟药
• 过氧键:具有氧化性,遇碘化钾试 液和稀硫酸,氧化析出碘,加淀粉 指示剂,立即显紫色,用于药典鉴 别
•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 臭,无味
•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 乙醚和二氯甲烷
• 比旋度为-35.0°~-37.0°(4%水溶 液)
13
一、核苷类抗病毒药
• 常温下稳定,光照下易变质,应避光,密封保存 • 本品具有酰胺结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加热至沸,即水解产生氨
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用于药典鉴别
化学治疗药
抗病毒药
1
• 病毒性感染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人类传染病中,病毒 性疾病高达60%左右。
•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麻疹、带状疱 疹、狂犬病、口蹄疫、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脊髓灰 质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艾滋病等
• 病毒为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由核算和蛋白质两部分 • 分类:RNA病毒、DNA病毒、RNA或DNA逆转录病毒
• 阿糖胞苷是胞苷的结构类似物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药物的概念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

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巴比妥类1 异戊巴比妥HNN H OOO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1. 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结构】NNOCl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

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HClNSClN【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诺氟沙星、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齐多夫定、阿苯达唑、吡喹酮、硫酸奎宁、磷酸氯喹、青蒿素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抗病毒药物—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齐多夫定抗寄生虫药—驱肠虫药—阿苯达唑—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抗疟病—硫酸奎宁、磷酸氯喹、青蒿素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 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 理化性质:两性,稀盐酸、强碱中溶解;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sulfadiazine 钠盐水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析出sulfadiazine 沉淀。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银。

鉴别:磺胺嘧啶可和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作用机理: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

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 (PABA),可与PABA 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 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磺胺类药物能和PABA 竞争性拮抗-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极为相似的缘故临床应用:磺胺嘧啶银具有抗菌作用和收敛作用,用于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磺胺嘧啶锌用于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化学名: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理化性质: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

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中易溶,水或乙醇中微溶;室温下相对稳定,遇光颜色渐变深。

鉴别:a 、叔胺反应—与丙二酸、醋酸反应显红棕色;b 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作用机理: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 ,使细菌处于一种超螺旋状态,因此防止细菌的复制。

临床应用: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

郑虎药物化学习题带答案第9章 化学治疗药

郑虎药物化学习题带答案第9章 化学治疗药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1.单项选择题1)诺氟沙星遇丙二酸及酸酐,加热后显( )A.白色B.黄色C.绿色D.蓝色E.红棕色C2)下列药物中,用于抗病毒治疗的是( )A.诺氟沙星B.对氨基水杨酸钠C.乙胺丁醇D.克霉唑E.三氮唑核苷E3)下列哪一个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不属于磺胺类( )A.磺胺嘧啶B.磺胺甲基异恶唑C.甲氧苄氨嘧啶D.双氢氯噻嗪E.百浪多息C4)磺胺药物的特征定性反应是( )A.异羟肟酸铁盐反应B.使KMnO4褪色C.紫脲酸胺反应D.成苦味酸盐E.重氮化偶合反应E5)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大部分是( )A.4-氨基的乙酰化物B.1-氨基的乙酰化物C.苯环上羟基氧化物D.杂环上的代谢物E.无代谢反应发生A6)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是由于它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 )产生竞争作用,干扰了细菌的正常生长A.苯甲酸B.苯甲醛C.邻苯基苯甲酸D.对硝基苯甲酸E.对氨基苯甲酸E7)在甲氧苄啶分子内含有一个( )A.吡啶环B.吡喃环C.呋喃环D.噻吩环E.嘧啶环E8)甲氧苄啶的作用机理是( )A.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C.抑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D.抑制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E.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乙酰转移酶A9) 在下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具有抗结核作用的药物是( )A. 巴罗沙星B. 妥美沙星C. 斯帕沙星D. 培氟沙星E. 左氟沙星C10) 在下列开环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那个为前体药物( )A. B.C. D.E.D11) 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抗疟药为( )A. 乙胺嘧啶B. 氯喹C. 伯氨喹D. 奎宁E. 甲氟喹A2.配比选择题1)A.诺氟沙星B.磺胺甲恶唑C.甲氧苄啶D.环磷酰胺E.氯霉素1.4-氨基-N-(5-甲基-3-异恶唑基)-苯磺酰胺2.1R,2R-(-)-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1,3-丙二醇3.5-[(3,4,5-三甲氧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4.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5-喹啉羧酸5.N,N-双(β-氯乙基)-四氢-2H-1,3,2-氧氮磷六环-2-胺-2-氧化物一水合物1.B2.E3.C4.A5.D2)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D.损伤细胞膜E.抑制叶酸的合成1.头孢菌素的作用机理2.多肽抗生素的作用机理3.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4.利福平的作用机理5.四环素的作用机理1.A2.D3. E4. C5.B3)A. ChloroquineB. CiprofloxacinC. RifampinD. ZidovudineE. Econazole nitrate1. 抗病毒药物2. 抗菌药物3. 抗真菌药物4. 抗疟药物5. 抗结核药物1.D2.B3.E4.A5.C3.比较选择题1)A.磺胺嘧啶B.甲氧苄啶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1.不单独使用2.治疗和预防流脑的首选药物3.简称TMP4.与硫酸铜反应呈深红色5.钠盐水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1.B2.A3.B4.A5.A2)A.异烟肼B.诺氟沙星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1.抗菌药2.含六元杂环3.含五元杂环4.抗结核病药5.降血脂药1.C2.C3.D4.A5.D3)A. 磺胺嘧啶B. 甲氧苄啶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 抗菌药物2. 抗病毒药物3.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4.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5. 能进入血脑屏障1. C2.D3.B4.A5.A4)A. 诺氟沙星B. 阿苯哒唑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 抗菌药2. 驱肠虫药3. 抗肿瘤药4. 抗真菌药5. 化学治疗药1.A2.B3.D4.D5.C4.多项选择题1)磺胺类药物的优点有( )A.抗菌谱广B.疗效确切C.性状稳定D.可以口服E.价格低廉A、B、C、D、E2)根据磺胺类药物的副反应发展的药物有磺胺类的( )A.镇痛药B.降糖药C.H2-受体拮抗剂D.利尿药E.抗癌药B、D3)哪些描述与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的性质不符( )A.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B.易溶于无机酸及冰醋酸C.本品的醇溶液加稀硫酸,碘试液即发生棕褐色沉淀D.与茚三酮试剂发生显色反应E.常单独用于抗感染D、E4) 诺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为其抑制细菌DNA的( )A. 旋转酶B. 拓扑异构酶IVC. P-450D. 二氢叶酸合成酶E. 二氢叶酸还原酶A、B5) 喹诺酮类药物通常的毒性为( )A. 与金属离子(Fe3+,Al3+,Mg2+,Ca2+)络合B. 光毒性C. 药物相互反应(与P450)D. 有少数药物还有中枢毒性(与GABA受体结合)、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E. 过敏反应A、B、C、D5.名词解释1)抗菌增效剂以特定的机制增强某种制菌药作用的药物。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课件)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
对多种DNA及RNA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呼 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甲、丙 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和带状疱疹 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临床应用】
主用于防治流感、疱疹、麻疹、甲肝、流行 性出血热及腺病毒性肺炎等。
广谱抗病毒药-干扰素
【作用】
为机体细胞在病毒或其他诱导剂刺激下产生 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 抑制细胞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
为 HIV蛋白酶抑制药,通过抑制蛋白酶,使 HIV在被感染细胞中产生不成熟 的、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颗粒,阻止 HIV传播。
临床与其他抗艾滋病药联用治疗HIV感染。
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
【作用及临床应用】
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无环鸟苷,进入感染细胞内, 抑制DNA多聚酶,阻止病毒DNA复制。
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和乙肝病毒作用稍弱;对巨细胞病毒作用 差。
【作用及临床应用】
金刚烷胺衍生物,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优于 金刚烷胺。
临床用于流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抗肝炎病毒药-阿德福韦
【作用】
在体内被转化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二磷酸盐,抑 制乙型肝炎病毒 DNA复制,改善肝组织炎症。
抗肝炎病毒药-阿德福韦
【临床应用】
临床联合拉米夫定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特 别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乙肝病毒脱氧 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 ALT) 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对阿德福韦不易 产生耐药 。
【临床应用】
用于成人、1岁及以上儿童甲型和乙型 流感治疗;亦用于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 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TDF)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药物化学 抗病毒药物

药物化学 抗病毒药物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病 毒
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细胞的微小有机体 -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寄生和 增殖 -病毒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立即开始循环式感染 或停留在宿主细胞内。
来与人类争夺地球的是病毒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选择性高 -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 代谢 -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 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对人体亦 产生毒性
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困难
• 因为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必须依靠 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 某些病毒又极易变异
现 状
•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远没有抗细菌、抗寄生 虫及抗真菌药物的快
• 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的药 物 • 但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宿主细胞相 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抗病毒药物将有新的 发展
分类
• 三环胺类
• 核苷类* • 多肽类

药物化学第九章化学治疗药PPT课件

药物化学第九章化学治疗药PPT课件

二氢蝶啶焦磷酸酯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还原 (FAH2)
(FAH4)
叶酸(人)
DNA ,RNA ,蛋白质
辅酶 F
Wood-Fields学说
• 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 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使微 生物的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影响了细菌的生长
按化学结构分类
•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 • 核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 多肽类
27
§1三环胺类
1
3
7
5
盐酸金刚烷胺
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也可抑制病毒早期复制。
28
§2核苷类
HO
O O
NH2
N N
N
OH
OH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对RNA病毒和DNA病毒都有活性,可用
于治疗麻疹、水痘、腮腺炎等,还可抑制免疫缺陷病
异烟肼 Isoniazid
又名 雷米封
H
O
N
NH2
N
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结核性脑膜 炎。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具协同作用,减少耐药性。
19
COONa OH
NH2 对氨基水杨酸钠 PAS-Na
曾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耐药性和胃肠道反应 较严重,现主要用于耐药性,复发性结核的治疗。
20
H N
浅表层:居住环境较差、气候潮湿、卫生习
真菌感染
惯不好、 生活质量低下
深部脏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
的大量应用、白血病、艾滋病等
严重疾病摧毁免疫力
按化学结构分类
• 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IV蛋白酶抑制剂(HIV protease inhibitors)
沙奎那韦 saquinavir
茚地那韦 indinavir
利托那韦 ritonavir
洛匹那韦 lopinavir
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神经氨酸(唾液酸)
神经氨酸酶能促进新生病 毒从宿主细胞的唾液酸残 基释放,并加速病毒传染
其它宿主细胞。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药物
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DANA
扎那米韦 zanamivir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磷酸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phosphate
合成HIV的DNA逆转录酶底物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在体内转 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生物,与天然的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 性与HIV逆转录酶(RT)结合,抑制RT的作用,阻碍前病毒的 合成 。
核苷类
1964年齐多夫定(zidovudine)作为一个抗癌药物首次被合成,后 来被证明具有抗鼠逆转录酶活性。1972年被用于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 制的研究。1984年发现其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抑制作用。1987年被批准作为第一个抗 艾滋病病毒药物上市。
西多福韦 cidofovir
阿德福韦 adefovir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1.核苷类典型药物
阿昔洛韦 aciclovir
化学名: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 2-amino-1,9-dihydro-9-[(2-hydroxyethoxy) methyl]-6H-purin-
amantadine在临床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所有A型 流感毒株,尤其是亚洲流感病毒A2型毒株,一旦给予 amantadine,在48h内对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 吸道感染疾病有效,而对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 感染则无效。该药口服可很好地吸收,此药在胃功能
正常患者体内t1/2为15~20h。
一、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
近年用于甲肝、乙肝 英国、瑞士等国已批准作为艾滋病预防
用药
三、抗艾滋病药物(了解)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 (AIDS),是一种被称为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 当HIV进入宿主细胞后,逆转录酶 就会利用病毒的RNA合成DNA,所 合成的DNA模板通过整合酶的作用 装配到宿主基因中去。
HIV蛋白酶是HIV基因产生的一种极其特异的酶,属天冬氨酸蛋白酶 类。其作用是将gag基因和gag-pol基因表达产生的多聚蛋白裂解,变成 各种有活性的病毒结构和酶。此过程在HIV病毒的成熟和复制过程中起到 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抑制该酶的活性会产生无感染能力的未 成熟的子代病毒,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的进行。
核苷类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是zalcitabine糖环上3′位的— CH2—被电子等排体—S—取代得到的硫代胞苷化合物。有β-D(+)及β-L-(-)两种异构体,都具有较强的抗HIV-1的作用。 但其β-L-(-)的异构体对胞苷-脱氧胞苷脱氨酶的脱氨基作用有 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和zidovudine相似。
起各种疾病 被感染宿主能否存活,主要看宿主细胞
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感染程度及病毒类 型
机体的免疫反应
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靠B细胞和部 分免疫球蛋白
在产生免疫反应过程中,病毒对抗病毒药物 最为敏感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能有效干扰病毒的复制 又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 至今还没有一个抗病毒药物能达到此目
HIV蛋白酶为含有99个氨基酸残基的同质二聚体,其中Asp25和 Asp25’的羧基参与底物蛋白肽键的裂解过程。在催化过程中,作为底 物的多聚蛋白与蛋白酶的Gly27和Gly27’的羰基形成一对氢键,Ile50 和Ile50’与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水分子的两个氢原子与底物的羰 基形成另一对氢键。当酶的底物肽键被水解时,被剪切的酰胺的羰基 由sp2杂化的平面转变成偕二醇的sp3四面体构型的过渡态,而形成的 偕二醇的羟基与Asp25和Asp25’形成一对氢键。
化学名:(3R,4R,5S)-4-(乙酰氨基)-5-氨基-3-(1-乙基丙氧基)-1环己烯-1-羧酸乙酯磷酸盐 (3R,4R,5S)-4-(acetylamino)-5-amino-3-(1-ethylpropoxy)-1cyclohexene-1-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phosphate
1.逆转录酶抑制剂(inhibitors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逆转录酶是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在正常情 况下,人类细胞中无此酶存在,而在动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抑制剂,从而使研究以逆转录酶为作 用靶的抗艾滋病药物成为可能。
(1)核苷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6-one
2、非核苷类(典型药物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 ribavirin
化学名:1-环丙基1-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1-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le-3-carboxamide
利巴韦林应用
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乙型脑炎、腮 腺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和流行性 出血热有特效
第五节 抗病毒药 Antiviral Agents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占传染病的60~65% 如:流感、麻疹、腮腺炎、肝炎、脊髓
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疱疹病毒、 aids、sars、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等
病毒感染特点
无自身代谢系统 宿主代谢系统进行复制和增殖 在宿主内被激活后即产生细胞毒性或引
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病毒的转录酶或其他重要酶,如激酶、 聚合酶,从而阻断病毒特有的RNA和DNA的合成。
1.核苷类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是基于代谢拮抗的原理,主要有嘧啶核苷类 化合物和嘌呤核苷类化合物
阿糖腺苷
啊拉伯糖次黄嘌呤
1、核苷类
地昔洛韦
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
核苷类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作用机制 zidovudine相同,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活性的三磷酸代 谢物,从而竞争性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并可能中止病 毒DNA的延长。其主要副作用是周围神经病变。
非核苷类
依法韦仑 efavirenz
奈韦拉平 nev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pine
地拉韦啶 delavirdine
的,很多抗病毒药物达到治疗剂量时对 人体亦产生毒性 现还没有能真正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的药 物
抗病毒药种类
1
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
2
影响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3
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
抗病毒药种类(旧的分类方法)
核苷类 三环胺类 多肽类
一、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
1.金刚烷胺类 金刚 烷胺、金刚胺乙胺)
地拉韦啶(delavirdine)为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非核苷类似物,直接 与逆转录酶结合,抑制RNA和DNA依赖性的DNA多聚酶的活性,不会 与引物或脱氧核苷三磷酸酯等模板竞争结合。HIV-2逆转录酶和人体本 身细胞的DNA多聚酶α、γ、δ不被本品所抑制。
2.HIV蛋白酶抑制剂(HIV protease inhibito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