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A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唯物主义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唯物主义答案:A2. 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阶级斗争B. 唯物史观C. 唯物辩证法D. 实践观点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斗争D. 社会革命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A. 自然界B. 社会存在C. 意识形态D. 实践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认识的本质是()A. 反映客观世界B. 改造客观世界C. 自我认识D. 价值判断答案:A6. 下列哪个选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D8.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A. 实践B. 真理C. 认识D. 方法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在()A. 认识世界B. 改造世界C. 创造世界D. 意识自身的运动答案:B10. 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A. 坚持真理B. 为人民服务C. 实事求是D. 阶级性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实践性,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②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的党性原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③科学性,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概括;④革命性,具有批判精神,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1.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1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1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9.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5、感觉、知觉、表象是()的三种形式A、意识B、反映论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6、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一个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A、运动的B、发展的C、实践的D、矛盾的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13、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A、庸俗进化论B、诡辩论C、激变论D、均衡论1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有形和无形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7、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医生诊病D、运动员训练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意识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认识和实践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9、辩证的同一是A、不包含任何否定因素的同一B、不包含任何差别的同一C、事物与自身的完全等同D、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同一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本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16分)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教条主义D、不可知论E、经验主义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识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存转化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地制宜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5、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有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A、它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B、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C、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D、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具体规律E、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相互区别B、相互联结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8、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E、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多样性D. 动态性答案:B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B. 人们改造社会的社会活动C.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答案:C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 归纳法B. 演绎法C. 辩证法D. 形式逻辑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意识D. 宇宙间一切客观实在答案:A, B, D7.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价值论答案:A, B,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 C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A.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B. 对一切旧哲学的批判继承C. 对传统观念的革命D.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答案:A, B, C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具有以下特点: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川农马哲试题A

川农马哲试题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1. 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现代西方经济学C.近代西方经济学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3. 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4.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 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社会风气D、生产方式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过程的结束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9.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实践—认识—实践D. 概念—判断—推理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1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C.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1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认识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有理性的外化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A社会历史性活动 B.感性的物质活动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18. 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 经验论的错误B. 唯理论的错误C.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20. 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 相对性B.绝对性C.全面性D.客观性2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22.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劳动对象的质量C.生产工具的水平D.运输设备的状况2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2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25. 超额剩余价值是A. 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B.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6. 资本的本质是A.一定量的货币 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7. 不变资本是指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28.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29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3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B.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所有年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本试卷共4大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3.请同学们将你的答题全做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将试卷纸、答卷纸写明专业,学号和姓名;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人民群众,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2.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分别执行什么职能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材料在经济学说史上,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创立100多年以来的社会经济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请回答:1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在现代化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2.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P61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P44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3.实践的主体是B,P56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所有的人D、人的意识14 、实践的客体是D,P56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C,P67A、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P92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P86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8、上层建筑是指D,P93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9、社会形态是B,P97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0、社会革命根源于D,P106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P134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P14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价值量不同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P151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P147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P154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P191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7、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实质上又是一个B,P103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P228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9、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P235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P207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进行阶级斗争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ABC,P8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美国实用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P3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联系的基本特点有BCD,P35-36A、必然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4、价值的特性包括ABCD,P71-72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BCD,P89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CD,P40-41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7、感性认识包括的三种基本形式有ACD,P61A、感觉B、判断C、知觉D、表象8、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ABC,P86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的社会思想9、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CD,P129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P91/92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P49-50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简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4答案要点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简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04答案要点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要点6分,论述10分,共32分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P172-174答案要点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大工厂;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它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谈谈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P16-20答案要点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费尔巴哈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2. 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5. 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 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是:()。

A、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赫拉克立特认为或是万物本原
C、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基础
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指导性
B、实践性
C、先进性
D、时俱进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A、革命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C、物活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测试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测试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测试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正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DA.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B.它们回答的问题不同C.它们研究的范畴不同D.它们所回答问题的结论不同4.世界统一性原理:C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B.只有唯心主义承认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D.二元论也承认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错误在于:B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C.否认时间和空间同时运动着的物质联系D.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表述的辩证思想:CA.运动的绝对性B.运动的规律性C.运动形式的多样性D.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7.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先有意识,后有物质D.设计构思是工程师头脑自身的8.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A.语言B.劳动C.人脑D.思维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B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改造世界B.人能够利用规律,通过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C.人不能改造和利用规律D.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10.“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下述哪一原理:C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正关系B.量变到质变的过渡C.事物间的普遍联系D.事物间的直接联系11.发展的本质是:B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替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生物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CA.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3.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是:D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14.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领域中是指:DA.对立面可以调和的矛盾B.对立面之间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C.不通过斗争可以解决的矛盾D.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B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B.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的原理16.事物的质是指:DA.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B.使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C.事物在与他物相联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质D.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内部所固定的规定性1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CA.动力和源泉B.道路和趋势C.形式和状态D.向对立面相互转化18.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DA.事物的度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属性D.事物量的规定性1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哲学道理是;AA.扬弃B.透过现象看本质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D.一般寓于个别之中20.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CA.砍伐树木B.踩碎谷种C.花朵开放的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2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是:C A.折衷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22.下列现象哪个属于因果关系:CA.昼夜更替B.先进和后进C.阳光与植物生长D.阴电与阳电23.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的称为: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24.在一切工作中,都不要“耍花架子”,这就告诉我们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AA.形式应该服从内容B.不要搞任何形式C.只注意工作的内容D.要摆脱一切对工作的干扰25.“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一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年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试卷类型:A卷□ B卷□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注:1、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册上,答在其他地方不记分;2、本考试为闭卷考试)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合适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8、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A.客观性 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9、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先进的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有:()A.道德、逻辑学、政治思想 B.法律思想、文学、逻辑学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13、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选择题后面的答题卡内。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没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4.唯物主义认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来考察,物质的唯一特征是A.本质的可知性B.本原的统一性C.形态的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9.主要矛盾是指A.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B.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C.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D.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10.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B.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1肯定方面是A.事物中的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中的积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之日趋发展壮大的方面12.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14.客观真理是指A.永恒真理B.真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16.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18.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1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20.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 15,“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B.朴素唯物主义的命题 C.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宿命论的命题
※ 16.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 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 表明实践是( )
※ 3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wzy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 4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 26.“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wzy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4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D.—把钥匙开一把锁
Hale Waihona Puke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5.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的有( )
A.人们的情感、情绪 B.人们的愿望、要求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 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巾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 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模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模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模拟题1.实践是指()。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答案: C】2.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答案: C】3.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案: D】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答案: A】5.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主义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答案: A】6.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答案: D】7.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内部同事物当前性质相反、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消极的方面D、事物内部处于被决定、被支配的方面【答案: B】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D】9.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案: B】10.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

A、不可知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答案: D】11.反应特性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B、人类所特有的C、动物所特有的D、无机物所特有的【答案: A】12.方法论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题1 分,共3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B.不可逆性C.无限性D.持续性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C.否认量变中有局部质变D.只成认量变不成认质变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说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开工具两个方面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D.促进生产力开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开展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D.是对历史开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人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10.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 )A.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B.处理好奉献和索取的关系C.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D.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变化的问题C.世界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12.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在于( )A.夸大了人的感觉经验的作用B.夸大了人的思想理论的作用C.夸大了人的情感意志的作用D.夸大了人的逻辑思维的作用13.人工智能的出现说明( )A.机器能像人一样思维B.机器可以代替人的思维活动C.机器可以全面超过人的思维活动D.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的局部思维活动14.因果关系揭示的是( )A.事物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B.事物开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C.事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D.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5.客观真理是指(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主体对客体的各种反映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D.认识对事物毫无遗漏的全面反映16.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开展规律的反映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物质生产力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17.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A.它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B.它落后于客观实际,不适合时代开展的需要C.它脱离大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D.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18.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促使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 )A.人民群众觉悟程度的提高B.无产阶级组织观念的增强C.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D.广阔人民群众胜利信心的坚决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 )A.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20.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大学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10、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是()。

A.、唯物论B.唯心沦C.、二元论D.不可知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word....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A、意识B、物质C、精神D、运动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的..A、变化发展B、普遍联系C、运动变化D、充满矛盾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的..A、客观实在B、变化发展C、充满矛盾D、相对静止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A、质B、度C、量D、变化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0、质变的特点是 ..A、微小的变化B、飞跃C、不显着的变化D、渐进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A、质变B、量变C、限度D、分寸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B、内因C、规律D、运动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2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新陈代谢规律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生动性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知觉C、判断D、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二者相互依赖B、二者相互渗透C、二者相互排斥D、二者辩证统一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科学实验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社会实践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A、阶级B、政权C、国家D、政党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文化标准C、经济标准D、历史标准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思想D、生产方式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生物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自私属性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伦理关系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有其因必有其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5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无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C、由否定到肯定和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D、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53、“刻舟求剑”这句成语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应该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应该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55、下列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思想相符合的是 ..A、顺天意者;必得赏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是否显着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58、“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A、没有现象就没有本质B、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C、真象反映事物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本质D、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5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60、“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二、判断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认为错误的在括号里写B1、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B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B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4、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做世界万物的本原.. B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B 无产阶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和唯心论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A8、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9、世界上有些物质是运动的;有些物质是不运动的..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1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 A1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 A13、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A14、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A15、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1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A17、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A1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19、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20、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2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B22、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B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B 内因24、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普遍性26、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 B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对立统一28、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B 二29、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3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3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B 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A3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3分,共15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论和本体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对。

本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怎样统一起来呢?马克思发现了一个桥梁——实践。

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运动和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这就使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起来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邓小平哲学思想。

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构成的理论体系。

3、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
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

错。

在一个具体的矛盾中,有主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

矛盾主要的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次要的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分析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抓住主要方面,去解决问题,这就叫“重点论”。

我们要善于抓矛盾主要的方面,同时,不要忽视矛盾次要的方面,这就是“两点论”。

如果只抓矛盾主要的方面,忘记了矛盾次要的方面,就是片面的。

4、“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对。

毛泽东在他的《实践论》中已经提到这个问题。

他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你要知道革命的道理,就要参加革命。

他把“吃梨子”和“参加革命”并列,它们都属于实践活动。

所以人在吃和其他的生活过程中,他也是探索自然的一种过程。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说法。

错。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者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二. 概念解释题 (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
1、唯心史观——在对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凡是承认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唯心史观。

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唯心史观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去观察社会,没有深入社会物质条件本身,所以也发现不了社会基本矛盾,所以它不承认有这些矛盾,更不承认这些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探寻世界本原这个问题上,它去找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一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原初物质。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整个生产力,整个社会不发达,人们的思想相对来说也比较朴素,所以我们称它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即是简单的、直观的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我们归结为三点,就是直观性、猜测性、与辩证法相结合。

3、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方式的概念。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对立统一,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4、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方法论;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方法论。

5、一元论——指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观点。

凡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的,就称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承认精神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就称为唯心主义一元论。

这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一元论观点。

三.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

每题7分,共35分)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什么?你从哲学发展史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三个特点);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三个特点);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从哲学发展史得到的启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哲学思想概括、总结和创新;哲学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作用决定其影响力;从“千年思想家”评选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当今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简述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如何理解“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
四、论述题(联系实际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相关问题。

每15分,共 30分)
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这一点,我们国家也有深刻的教训:我们在生产关系上也搞过“大跃进”、“人民公社”、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先进”,但是,实践证明它们不适合当时中国生产力的基本状况,所以不得不在改革过程中放弃。

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之后,它往往是适合生产力的。

由于生产力是最有“活力”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有一定的“惰性”或者稳定性。

生产力在这个适合的关系内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它就会出现不适合。

就像一个形式,它的内容在里面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会显得容纳不下这一内容。

生产力作为一种内容,生产关系是一种生产力发展的形式。

那么,这时就又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合的现象。

这时候,又需要革命或者是改革,再达到适合。

整个作用过程就是这样: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交替出现,这就是整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变化的规律运动的辩证过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2、智能化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社会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智能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从劳动者来讲,计算机作为基础的智能化的生产力体系,它的劳动者基本都是白领阶层。

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一个程序控制的系统,完全自动化。

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以人工加工过的原料作为主要的劳动对象,甚至数据也成了劳动对象。

“智能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智能化生产力产生的是以劳动者为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产品分配关系的“合理化”;其它社会关系的变化——政治上越来越民主;道德水平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普遍提高。

(密封线内不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